外商投资零售业现状

合集下载

加入WTO大型零售商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加入WTO大型零售商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亿 美元 ) 已在 哈 尔 滨 市 登 陆 , 它 大 型 其 外 国商 业 巨子 也 将 陆 续 进 入 。 在 老 百 姓 享 有 更 多 的 购 物 选 择 和 价 格 优 惠 的 同 时 ,我 市 国 企 商 业 将 不 可 避 免 受 到 巨 大冲 击 。但 总体 来 看 , 国 商 业 、 中 商 品 也有 了进 入 国 际 市 场 的 机 会 ,机 遇
近 年 来 , 尔滨 市 大 型零 售 业 发展 哈 迅 速 ,对于 改 变全 市流 通 滞 后 的局 面 、
学 的 运 作 模 式 , 国 内 同 行 业 提 供 了现 为 场 学 习 和 借 鉴 的机 会 。通 过 外 商 的 示 范 作 用和 竞 争 压 力 , 以促 进 国 内零售 业 可 整 体水 平 的 提高 , 括 起 来 可谓 五个 有 概 利 。 即 : 利 于 提 高 国 内 零 售 业 的 营 销 有 管 理水 平 利 于 提 高 国 内零 售业 的技 有 术 含 量 ; 利 于 促 进 国 内 零 售 业 的 规 模 有 整 合 ; 利于 扭 转 国 内零 售 业 的服 务 观 有 念 , 消 费 者 福 利 剩 余 最 大 化 : 利 于 使 有 带 动 中 国 商 品 走 向 国 际 市 场 , 与 国 际 参
二 、 大 型 零 售 商 业 企 业 经 营 现 状 与
问题
且 对 向 哪 些 顾 客 销 售 什 么 商 品 心 中 无 数 , 能 明 确 自 己 的 目标 市 场 , 而 只 不 因 能 在 摸 索 中生 存 ,无 法进 行 有 效 竞 争 ,
更 无 法 建 立 起 自 己 的 经 营 特 色 和 消 费
美 国最 大 的沃 尔 玛 公 司 ( 销 售 1 1 年 93

外资零售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零售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零售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策缪琨【摘要】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我国零售业发展迅猛,零售业态也从单一走向多样化.自从我国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之后,以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头为代表的大型连锁超市蜂拥而至,对我国零售业构成了巨大冲击.【期刊名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4页(P4-6,10)【关键词】外资零售集团;本土零售商;影响;对策【作者】缪琨【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港航运输与物流管理系,江苏,南京,211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24.2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一)商业发展速度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刺激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了大幅度提高。

2008年,我国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十万亿人民币大关,跃居世界第三。

2009年,国美集团和百联集团入围全球零售百强,我国商业持续稳定增长。

(二)零售业态多样化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方式,根据其经营方式、服务功能以及选址、目标顾客等特点,分为百货店、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多种形式。

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我国本土零售业由最初的街边小摊、夫妻店、百货店发展成为今天的超级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

标准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因为“低价销售”和“一次性购物”的优势,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消费心理,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如今以新型商业为主的零售业态机构,特别是大型综合超市,成为我国目前本土零售业的主力业态。

(三)外资零售业在我国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作为销售终端的零售业逐步融入了这一进程。

我国一向遵守 WTO承诺,自从对外资零售企业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限制以来,外资零售企业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纷纷加快了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3自2004年底我国对外资零售商全面开放之后,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经过快速发展,在我国零售市场已经初步完成扩张的战略布局,并通过采用大卖场、大型专业店、大型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一、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现状1、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数量增加,步伐加快。

近年来,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绝对数量逐年攀升。

全球排名前250家的零售商中,在2006年底进入中国的有41家,到2008年已有100家进入中国。

同时,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也不断越快。

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TESCO乐购、麦德龙、百安居、欧尚在中国的门店总数达到451家,比2006年增长18.4%。

2007年家乐福在中国总店数达到109家,2008年家乐福计划扩店130家,速度惊人。

2、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业态丰富。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业态丰富多样,主要采用的是新型流通业态,如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欧尚为大型综合超市;麦德龙、万客隆为仓储会员店;百安居、欧倍德、宜家为家居建材专业店。

其他的新型业态还有日本7-11(便利店),网上零售如易趣网(Ebay),邮购如奥托邮购(Otto)等。

而从经营的组织形式看,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以连锁经营为主。

2006年,在商务部商业改革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连锁100强企业经营分析报告》中显示,外资零售企业发展活跃,在多方面领先国内连锁经营企业,成为国内连锁业的“领跑者”。

3、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分布区域广泛。

总体说来,从全国方位布局来看,外资零售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城市,而西部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的分布密度较低;从城市布局特点来看,外资零售企业更加青睐于中国的最发达城市和发达城市,约占全国总体布局的七成左右,尤其像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从未来布局的发展趋势来看,外资零售企业的布局势必从中国的东部、南部向西部和北部延伸,从东部的一线城市向东部地区的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延伸,逐渐覆盖全国范围。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摘要:自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连续21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令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分别从外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所使用献。

1的企业)包括外商[1]。

2010 年,我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7406 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057.35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16% ,占世界的4.4%。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同比增长9.72%;全球最大的500 家跨国公司均已来华进行投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已超过1200 家[2]。

我国连续21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

表1.1 1979——201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额接投资的热潮,外资开始大规模地进入我国。

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据上图可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3]。

2.1 萌芽与开始阶段 (1979—1986年)1979 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允许外国投资者与国内企业组建合资企业。

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帷幕。

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外商独资企业法》的颁布取消了对外资所有权的控制。

这些探索性政策的出台,奠定了我国利用外资初级阶段的政策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利用外资工作进入探索和试验性阶段。

此时,外资来源主要以港、澳、台为主,投资规模偏小,增长速度较慢。

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以经济特区为中心的加工工业区。

中国零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零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零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中国零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零售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本文将分析中国零售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中国零售行业的现状1. 市场规模庞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消费人口众多,年轻人占比较高,消费潜力巨大。

2.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的零售业较为发达,中西部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3. 经营模式多样化:中国零售业涉及超市、百货、便利店、电商、直播带货等多种经营模式,竞争激烈。

4. 人力资源问题:零售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管理水平较差,人力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前景1. 外资进入: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外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力和管理经验。

2. 电商快速发展:中国的电商市场规模庞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也越来越成熟,电商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3. 农村市场潜力大: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农村市场的开发前景广阔。

4. 跨境电商的崛起:跨境电商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欢迎,进口商品供应链的完善将促进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

5. 新型消费需求的崛起: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变化,绿色、健康、高品质、个性化定制等需求逐渐增加,优质零售企业将获得更多机遇。

6. 技术革新的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将为零售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竞争力。

三、中国零售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高房租和人力成本:中国的高房租和人力成本是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特别是在一线和发达城市。

2. 供应链问题:中国零售业的供应链承担了较大的压力,整合供应链、降低成本是零售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3. 品牌建设和差异化竞争:品牌建设是零售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零售业跨国投资对我国零售业的启示

国际零售业跨国投资对我国零售业的启示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商业壁垒被打破,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在全球围开疆拓野,不断加速其跨国投资扩的步伐。

本文在对世界排行前15位的食品零售跨国巨头的投资行为分析基础上,总结出零售业跨国投资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零售业的启示。

关键词:零售业;跨国投资;发展趋势零售业一般是指以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为主的行业。

零售业的跨国投资经营在1995年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中属于服务贸易的“商业存在”的贸易形式,即“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指的是以国界及其实质意义的存在为前提的跨国投资行为与现象。

由于零售业跨国投资的主体是零售公司,因此,在本文中零售业跨国投资与零售企业跨国投资默认为同义。

一、零售业的国际投资特点(一)偏向于对经济发展良好,地理、文化与本国相近的市场进行投资。

虽然零售业跨国投资有着一般跨国投资的共性,但是零售业作为服务业的属性决定了它的跨国投资与制造业国际投资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特别表现在市场的选择上。

从需求方来看,零售业所面对的市场或用户是最终消费者,最终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购物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零售业在当地的发展。

因此,在零售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上,零售企业主要依据消费者对零售的需求大小,投资国与投资对象国的市场或文化距离、东道国的消费市场的大小、市场潜力、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对于零售业投资是否成功至关重要。

不同于制造业在投资的区位选择,其更注重于由投资对象国的资源禀赋带来的成本优势,或仅是为了绕开贸易壁垒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第三国销售。

通过对世界排行前15位食品零售商的跨国投资行为分析(见表1),我们可以看到跨国零售企业一般选择该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较为发达或经济发展势头比较良好、成长速度比较快的国家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国。

跨国零售企业在选择投资国及其城市市场时,对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商业政策,以及包括市场经济体制在的市场总体环境更加关注。

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零售业问题研究

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零售业问题研究
b n sge t mp c nten t erti p t r.T i a e n ye ete ee e t o DIi emso c ea do ea i r g ra a to ai al at n h sp p ra a z8t s f cs fF tr f a n p r— i h v e e l h h n sl
: 日期 :2 0 稿 0 5一O 7一O 9
19 9 9年 7月 ,中国发布 了 《 外商投 资商业企业 试点办法》 ,将 原来 的 1 个城 市 扩大到 所有 的省会 1 城市、自治区首府 和中心城市 ,除了可以办单店 ,也 可办连锁店 。到 19 9 9年底 中央政 府正式批准进人 的 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为 2 1家 ,地方政府批准建立 的外资零售商业企业达 30家。 0
摘要:零售业是 中国对 外开放较 晚的领域 。加入 WT O后我 国服务业 的开放领 域大大拓 宽,商业零售 领域对外商的吸引力 日益彰显。全球知名 的零售企 业 目前在 中国零售业格局 中已扮 演重要 角色。 因 此 ,必须分析外资进入我 国商业零售业的规模 、方式及所带来的相关效应 。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商业零售业 ;超级 市场;连锁经营 中图分类号 :F 1.2 733 文献标识码 :A
i em n nwt t h a r o e i dsy i e o i eW O Teg bl e — nw tl n r s n s et o aC i o t src i u r s c in t T . h oaw l konra tp e v t h n p m e v e n t n jn g h l l e ie e r i
零售业是中国对外开放较 晚的领域。在 2 O世 纪 9 0年代 以前 出台的各项有关 中外合 资经营 的法律 和 政策中,中国从未将国内零售业和批发业列入允许合 资经营的范 围。直到 19 92年初 之后 ,我国零 售业才 启动了对外开放 的试点工作 ,比制造业的对外 开放整

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历史愈加悠久。

外商投资可以为中国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同时也可以为外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一、外商投资的历史1960年代初期,中国的外商投资政策主要是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技术引进和军事进口。

中美关系的恢复使政策发生变化。

1978年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扩大对外贸易,是中国外商投资发展的起点。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来自五十多个国家,涉及多种行业和领域。

但是,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外资的限制和审批措施阻碍了外商投资的发展。

此时,中国吸引外资的重点是加工制造业。

1980年代中期,中国实行了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外商投资扩展到了高科技领域和生产性服务领域。

1990年代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使得外商投资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增长。

外资进入的领域也渐渐转移到了金融、零售、物流等服务行业;科技、知识产权等高新技术领域。

对外资的限制也缓解了,国内市场对外资的态度和对外资的管理方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外商投资的现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商投资目的地之一,也是最大的出口国。

2019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了1375亿美元,中国外商投资协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0年上半年,外商投资实际使用金额达到了79亿美元,同比增长的幅度高达8.4%。

外商投资主要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分布最广的是亚洲国家。

此外,国内市场对外商投资持开放的态度。

为更好地引导外商投资,中国提出实施“负清单”管理,即对外商投资领域在国家确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外实行“国民待遇”。

2019年版的负清单确立了外商投资进入金融业、汽车、重点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具体限制。

这也表明了外国投资者获得合理的和一定的保护,并且在国内市场上享有与中国企业同等待遇的政策。

三、外商投资带来的影响外商投资可以为中国带来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商投资零售业现状
一、外商投资我国零售业的现状与趋势
投资规模普遍较大
由于进入中国零售业的外资企业大都
资金充足、实力雄厚,所以投资规模普遍较大。

1.从数量上看:迄今为止,国际上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2/3进入中国。

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零售业白皮书》披露,到2001年底,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已发展到362家,其中110家法人单位,252家活动单位。

港澳台投资零售企业有100家法人企业,134家活动单位。

2.从销售额上看:2001年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占中国限额以
上批发零售贸易零售业总额的%,占中国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的%。

在外商投资零售业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外资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该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和%。

3.从采购额上看: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纷
纷将全球采购中心移至中国内地,中国已成为国际零售业的重要采购基地。

如沃尔玛每年有10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往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沃尔玛出售。

2001年沃尔玛的直接采购额超过100亿美元,家乐福为35亿美元,麦德龙则达到50亿元人民币。

采购额呈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

投资区位选择
1.宏观的地域选择: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开放区域已扩大到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

外商投资零售企业有巩固现有零售市场并逐步向中西部发展扩张的势头。

2.微观的店址选择:在国外零售业被称作是“选址的产业”,店址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销售额和利润。

外资零售企业普遍重视选址,遵循着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多是经过严格的论证,利用GIS系统,对商圈周围的人口信息、消费水平进行集成。

投资业态选择
目前外商在中国零售市场避开了已出
现过度竞争的百货店和中国式的食品超市,所经营的零售业态形式主要为大型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会员店。

大型综合超市同时具备了食品超市和百货店的双重功能,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多选择、更低价位、更优质量的商品。

到2001年底,家乐福已在中国开设了
27家店,沃尔玛已开设了19家店,麦德龙已开设了15家店,继OK店之后,7-11便利店也拿到中国第一张外资连锁便利店经营
牌照。

外资进入我国的策略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我国主要采取合资、自行开设新店、给予特许权和并购四种策略。

这些零售巨头在决定采用何种战略之前,通常会对这个市场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进入
障碍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做出选择,而且这四种策略常常混合使用。

此外,外资为了避免中央政府繁琐的审批程序,部分选择了各种渠道。

如地方政府自行批准一些外商独资的零售企业、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国内一些零售企业委托、聘请或承包给外商进行管理的企业。

中外合
资,实际上由外方公司进行管理,中外双方成立合资的商业咨询公司,直接管理国内商业企业以及外资提供专用品牌等等。

二、问题及其成因
外国零售企业在管理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诸多方面优势明显。

它们通过全球计算机网络的统一管理,使管理成本大大降低;通过全球采购,得到供应商的折扣和返佣;通过高薪或其他手段挖走中国零售企业的优秀人才,抢占中国市场。

外商投资我国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态和地域过于集中,导致商业网点的地域性分布严重不合理。

根据国家经贸委内贸局最近对全国27个城市零售业所做的调查显示,目前,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和超市中,外资企业零售额的比重已达到23%,在百货店中外资所占的比重为6%。

外资零售企业绝大多数都避开了已过度竞争的百货商店,而选择位于高端的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大型综合超市,并且近80%的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在东部城市。

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对其周围的大,中、小零售企
业的销售额有不同程度的冲击。

2.地方越权审批严重,部分外商违规开店,经营。

虽然中国自1992年零售业才有步骤地对外开放,但各外商投资企业已采用各种途径进入了中国市场。

全国各地政府为吸引外资,致使全国有2/3的城市出现了违规审批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9年底,中央正式批准的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只有21家,实际上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近300家。

例如:2001年家乐福未获中国政府批准,独自在全国各地开设超市27家,这违反了我国有关外资企业的规定,家乐福被要求停业整顿。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股权不得超过65%。

而家乐福1家沈阳分店、2家大连分店却拥有100%的股权。

2002年6月份,家乐福被勒令将其全资拥有的三家东北超市至少35%的股权出售给两家中国公司。

3.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对我国流通主渠
道的控制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外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流通利润,更是为了能够任意销售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商品,进而能够销
售其国外母公司生产的商品,能够销售国外其他公司生产的商品。

大型综合超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它往往占据有利地形,拥有巨大的人流,具备一个相对完善的物流系统和销售网络,对商品的成功展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对想依靠大型综合超市占领市场或走出国门的我国生产企
业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外资零售企业牢牢掌握淘汰供应商的大权,通过大量的采购,迫使我国的供应商提供“物美价廉”的超
低价商品,使我国的生产企业靠极低的利润惨淡经营。

而且一旦外商控制我国的分销领域,我国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会沦为外商的加工车间,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利润,很难再大造民族自身品牌。

问题的成因
1.投资国本国零售市场的过度饱和或
过度竞争。

零售业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并且近年来随着国内并购活动的频繁,零售业的集中度也相对提高了,人工成本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