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宗教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PPT

人类难以控制的自然物以及自然现象都可能成为远古人 类的崇拜对象,其实质是远古人类认为自然物及自然现象 具有灵魂,意志,超人力量等,从而将此神化。而今, 人们面对某种自然物烧香叩头,及属于自然神崇拜。
人们崇拜自然神的行为方式有:跪叩,歌舞,绘画,雕
塑等,并以食物,金钱供奉,甚至杀人杀牲畜。
典型的自然神崇拜:
电神双手持尖头铁杵, 正要用力猛击。
风神 鄂伦春族遇月食时,竞相敲击一切 能敲响的东西。汉族也有这种习惯, 用敲击来防止“天狗吃月”:八月十 五仪式流传至今。
画面中有两尊风神,都是半裸的人兽合 体。上面的风神手持风袋,下面的风神 鼓腮吹气。
风姨,怀抱 风囊,身穿 花铠,跣足 奔行。
风伯,他 二目圆睁, 胡须上扬, 正在努力 鼓风,将 舍利佛旁 的魔女吹 得东倒西 歪,变成 丑陋的老 太婆。
原始舞蹈
恩格斯曾指出:原始舞蹈是“一切宗教 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原始歌 舞与原始宗教之间的关系。
原始舞蹈是人类早期为捕获猎物庆祝 的一种形式。
雕塑 氏族老祖母的形象
雕塑反映了妇女 在当时享有崇高 的社会地位。
洞穴壁画
鲁迅先生所说:原 始人“画一只牛, 是有缘故的,为的 是关于野牛,或者 猎取野牛,禁咒野 牛的事”。
春秋末年,魏国境内邺郡时遭水灾。有邺郡户房师爷陈三少, 勾结巫神,年选良家女子投入漳河以为河神妇。某年,漳河 又溢,吴惜英母女登高嘹望,其母去漳河沿岸查看其父坟墓, 吴惜英依门望母归时,遇陈三少贪美调情。吴严词以拒。陈 三少因事不遂,而与管大娘设计欲选吴惜英为河神妇。其时, 西门豹至邺郡为官,私行查访得知“河神娶妇”之劣俗,在6 月15日河神娶妇选亲之日,亲自恭送,又言所选妇人姿色平 常,奏明河神改日再选,并投神差和神姑于河中。巫神惧而 白其事,豹遂判巫神及恶霸陈三少罪,并发民众渠十二,以 分水力,劝民引水灌溉,恶俗遂改。总的来说《河神》是一 部很受欢迎的越剧。
人们崇拜自然神的行为方式有:跪叩,歌舞,绘画,雕
塑等,并以食物,金钱供奉,甚至杀人杀牲畜。
典型的自然神崇拜:
电神双手持尖头铁杵, 正要用力猛击。
风神 鄂伦春族遇月食时,竞相敲击一切 能敲响的东西。汉族也有这种习惯, 用敲击来防止“天狗吃月”:八月十 五仪式流传至今。
画面中有两尊风神,都是半裸的人兽合 体。上面的风神手持风袋,下面的风神 鼓腮吹气。
风姨,怀抱 风囊,身穿 花铠,跣足 奔行。
风伯,他 二目圆睁, 胡须上扬, 正在努力 鼓风,将 舍利佛旁 的魔女吹 得东倒西 歪,变成 丑陋的老 太婆。
原始舞蹈
恩格斯曾指出:原始舞蹈是“一切宗教 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原始歌 舞与原始宗教之间的关系。
原始舞蹈是人类早期为捕获猎物庆祝 的一种形式。
雕塑 氏族老祖母的形象
雕塑反映了妇女 在当时享有崇高 的社会地位。
洞穴壁画
鲁迅先生所说:原 始人“画一只牛, 是有缘故的,为的 是关于野牛,或者 猎取野牛,禁咒野 牛的事”。
春秋末年,魏国境内邺郡时遭水灾。有邺郡户房师爷陈三少, 勾结巫神,年选良家女子投入漳河以为河神妇。某年,漳河 又溢,吴惜英母女登高嘹望,其母去漳河沿岸查看其父坟墓, 吴惜英依门望母归时,遇陈三少贪美调情。吴严词以拒。陈 三少因事不遂,而与管大娘设计欲选吴惜英为河神妇。其时, 西门豹至邺郡为官,私行查访得知“河神娶妇”之劣俗,在6 月15日河神娶妇选亲之日,亲自恭送,又言所选妇人姿色平 常,奏明河神改日再选,并投神差和神姑于河中。巫神惧而 白其事,豹遂判巫神及恶霸陈三少罪,并发民众渠十二,以 分水力,劝民引水灌溉,恶俗遂改。总的来说《河神》是一 部很受欢迎的越剧。
中国宗教文化 ppt课件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后天八卦图
乾、坤、震、 巽、坎、离、 艮、兑分别代 表天、地、雷、 风、雨、火、 山、泽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太极图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太极八卦图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三、简史和派别 (一)原始道教阶段 代表:东汉末年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和张角创立的“太平道” (二)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代表:东晋葛洪、北朝寇谦之、南宋 陆修静、南宋陶弘景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和教义 (一)创立 时间:东汉顺帝时 创始人:张陵 (二)教义 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2、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二、经典和标志 (一)经典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 唐代编出第一部《道藏》 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 (二)标记 道教的标记为八卦太极图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3、内陆地区著名清真寺:化觉寺、东关 清真寺、艾提尕清真寺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三)主要节日
六、道教建筑
(一)道教建筑样式
(二)道教建筑的布局曾经历的三个 阶段:“靖”、“治”、“天尊殿”、 “三清店”
(三)道教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与神仙信仰、传统哲学观念、宗 教教义、民俗有密切关系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七、道教主要旅游景点 (一)道教的仙境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 地、十洲三岛 (二)道教名山 (三)著名道观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3、主教、牧师 (二)主要节目 1、复活节(3月21日-4月25日之间,每 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周日) 2、圣诞节(12月25日) 六、基督教建筑 (一)罗马式教堂: 上海佘山圣母大教堂
宗教建筑 PPT课件

点:斗拱硕大,出檐深远。 几个名词 侧脚: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内倾斜。 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当心间向两侧逐 渐升高。 金厢斗底槽: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 成,分为内外两槽
如来佛
2、隆兴寺
摩尼殿: 结构特点:殿平面呈十字形,重檐歇山顶,四面抱 厦(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 佛香阁(大悲阁) 结构特点: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五重檐三层楼 阁。 意义:高大佛像,菩萨像的出现,促使佛殿突破了 旧的形式,产生了一种新的楼阁式的佛殿,丰富 了传统殿堂的形式。
敦煌石窟(开凿于公元366年 )
发展特点:窟中塑像与画像反映的人物形象、 服饰、装饰纹样有一个逐步汉化的过程。 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建筑的一个类别, 更重要的是在它的雕刻与壁画中反映了我国 早期的建筑活动与形象。
云冈石窟(公元460 )
地点:山西大同,这里是北魏迁都洛阳前的都 城,古称平城。 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反映印度风格, 后期逐渐中国化,每个阶段都创造出具有代表 性的形式而成为北方各地石窟的典型,称为 “平城模式”。
龙门石窟 (公元500年 )
奉先寺-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最大的石刻 )
摩崖造像
四川乐山凌云寺的大佛
云岗石窟中心塔柱
返回
克孜尔千佛洞
鸠摩罗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返回
返回
敦煌石窟内景
返回
卢舍那佛像
返回
返回
2、佛寺
中国第一座佛寺建筑 ——白马寺
佛寺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1、以佛塔为主的佛寺: 在我国出现最早,是随“天竺”制式。这类寺院以一座 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 门殿,如东汉洛阳白马寺、汉末徐州的浮屠祠以及北 魏时洛阳的永宁寺。 2、以佛殿为主的佛寺: 基本上采用了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布局。它的出 现最早可能源于南北朝时王公们的“舍宅为寺”。为了 利用原有房屋,多采取“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 的形式
如来佛
2、隆兴寺
摩尼殿: 结构特点:殿平面呈十字形,重檐歇山顶,四面抱 厦(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 佛香阁(大悲阁) 结构特点: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五重檐三层楼 阁。 意义:高大佛像,菩萨像的出现,促使佛殿突破了 旧的形式,产生了一种新的楼阁式的佛殿,丰富 了传统殿堂的形式。
敦煌石窟(开凿于公元366年 )
发展特点:窟中塑像与画像反映的人物形象、 服饰、装饰纹样有一个逐步汉化的过程。 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建筑的一个类别, 更重要的是在它的雕刻与壁画中反映了我国 早期的建筑活动与形象。
云冈石窟(公元460 )
地点:山西大同,这里是北魏迁都洛阳前的都 城,古称平城。 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反映印度风格, 后期逐渐中国化,每个阶段都创造出具有代表 性的形式而成为北方各地石窟的典型,称为 “平城模式”。
龙门石窟 (公元500年 )
奉先寺-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最大的石刻 )
摩崖造像
四川乐山凌云寺的大佛
云岗石窟中心塔柱
返回
克孜尔千佛洞
鸠摩罗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返回
返回
敦煌石窟内景
返回
卢舍那佛像
返回
返回
2、佛寺
中国第一座佛寺建筑 ——白马寺
佛寺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1、以佛塔为主的佛寺: 在我国出现最早,是随“天竺”制式。这类寺院以一座 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 门殿,如东汉洛阳白马寺、汉末徐州的浮屠祠以及北 魏时洛阳的永宁寺。 2、以佛殿为主的佛寺: 基本上采用了我国传统宅邸的多进庭院布局。它的出 现最早可能源于南北朝时王公们的“舍宅为寺”。为了 利用原有房屋,多采取“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 的形式
中国古代宗教PPT

三、中国远古宗教
• 中国的宗教起源于自然神崇拜,动物神 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的宗 教形式。 • 1、自然神崇拜: •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 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 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 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 • 2、动植物崇拜和图腾崇拜:“它的亲 族”
• 东汉时期,创始人张陵,在巴蜀(四川) 创立了道派,称为五斗米道 。 • 东汉时道教还有另一个教派叫“太平 道”,是农民起义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创 立的,信奉黄老道《太平经》,“以善 道教化”,符水治病。
• 魏晋时道教有一个大发展。东晋时的 葛洪撰写了《抱朴子》内外二篇,内 篇属道教,整理并阐述了战国以来神 仙方术理论 。与此同时,“天师道” 在江东盛行,即张陵的后代。 • 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寇谦之创立“北 天师道”。庐山道士陆修静创“南天 师道”,都与张陵有继承关系。
二、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 1、宗教的产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 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 环节。 “魔术说” “灵魂说” “生气 说” • 2、宗教的发展与各种文化现象有联系。 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 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宗教涉及到政 治、经济、历史、哲学、绘画、雕塑、 书法、建筑等广泛的内容。
• 隋唐两代是道教的兴盛时期,因为隋唐 两代有许多皇帝相信道教。唐代开国皇 帝以老子为自已的祖宗,所以唐代皇帝 及亲眷多信道教(武则天信佛教)。宋 代道教在真宗和徽宗时最为兴盛,大建 宫观。出现了许多道教学者。多强调气 功健身修炼。
• 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 各宗派逐渐合流,到元代归并于以符箓 为主的“正一派”中,即“正一道”。 同时,金元时期,王重阳创立了以道为 主,兼容儒释的“全真道”。从元代开 始,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 教派。明代仍继续流传,清代日渐衰落。
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精品PPT课件

宗教是用虚无飘渺的彼岸世界给现实中绝望的 人民以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 向上帝和未来。
❖ 4、宗教的定义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 配人们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 人间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也是相 信、崇拜这种特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5、宗教的形成
❖ A、宗教观念的演化
中国宗教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宗教:没有在中国政 治舞台上占统治地位。
毛主席在延安时与警卫员李银桥出去散 步。毛主席说:“我们去看看庙好吗?”李 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 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
祖先崇拜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祖先崇拜往往是对于一 个氏族共同的祖先崇拜,家庭制度确立以后, 除了同族的祖先崇拜以外,又产生了家庭的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去 的祖先灵魂的保佑,让子孙安康平安,但是 并非所有的祖先都被崇拜,而只有那些生前 强有力者或是首领英雄等才被尊奉为部族和 家庭的保护神,受到崇拜。
❖ B、宗教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 佛教,标志宗教进入了成熟时期。
❖ 6、宗教的现状 ❖ (1)、世界宗教的概况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世界上有宗教信仰的人占总人口的60%。 亚洲:佛教
欧美:基督教
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
❖ (2)、中国宗教的概况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图腾崇拜
❖ 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n的音译,译为他的亲族,他 是原始氏族时期产生的一种宗教信仰,是母系氏族 社会的产物,因此人们通常把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图 腾社会。原始人认为,每个民族都有与某种动植物 乃至无生物有着亲族关系,此物即被该氏族视作保 护者或象征,即图腾,该氏族往往以该图腾命名, 一旦确定某种动植物为本氏族的图腾,就不能吃它 的肉,也不能杀死它,图腾有使氏族成员更加亲密 团结的意义。
❖ 4、宗教的定义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 配人们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 人间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也是相 信、崇拜这种特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5、宗教的形成
❖ A、宗教观念的演化
中国宗教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宗教:没有在中国政 治舞台上占统治地位。
毛主席在延安时与警卫员李银桥出去散 步。毛主席说:“我们去看看庙好吗?”李 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 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
祖先崇拜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祖先崇拜往往是对于一 个氏族共同的祖先崇拜,家庭制度确立以后, 除了同族的祖先崇拜以外,又产生了家庭的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去 的祖先灵魂的保佑,让子孙安康平安,但是 并非所有的祖先都被崇拜,而只有那些生前 强有力者或是首领英雄等才被尊奉为部族和 家庭的保护神,受到崇拜。
❖ B、宗教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 佛教,标志宗教进入了成熟时期。
❖ 6、宗教的现状 ❖ (1)、世界宗教的概况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世界上有宗教信仰的人占总人口的60%。 亚洲:佛教
欧美:基督教
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
❖ (2)、中国宗教的概况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图腾崇拜
❖ 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n的音译,译为他的亲族,他 是原始氏族时期产生的一种宗教信仰,是母系氏族 社会的产物,因此人们通常把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图 腾社会。原始人认为,每个民族都有与某种动植物 乃至无生物有着亲族关系,此物即被该氏族视作保 护者或象征,即图腾,该氏族往往以该图腾命名, 一旦确定某种动植物为本氏族的图腾,就不能吃它 的肉,也不能杀死它,图腾有使氏族成员更加亲密 团结的意义。
预科中国历史-宗教传播史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 提示二:德山宣鑒禪師宣告:「這裏無祖 無佛,達摩是老臊胡,釋迦老子是乾屎橛, 文殊、普賢是擔屎漢,等覺妙覺是破執凡 夫,菩提涅槃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鬼神 簿、拭瘡疣紙,四果三賢、初心十地是守 古塚鬼,自救不了。」《五燈會元》卷7
• 對倫理觀念和行為操守有何影響?
精选课件
小結:禪宗與宋明理學有何分別?
預科中國歷史 宗教傳播史
禪宗南派何以、如何影響中國學 術思想?
精选课件
禪宗南派之特色
• 禪宗南派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人 人皆可成佛。成佛的途徑不在身外,而在 身內。慧能曾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 外求。」又說:「迷即佛眾生,悟即眾生 佛。」就是心有覺悟,眾生即成佛;心有 迷惑,佛即成眾生。
精选课件
• 士大夫從禪宗中得到精神自由的滿
足感。
精选课件
• 提示一: 張文定:儒門淡薄,收 拾不住。(大慧宗杲《宗門武庫》)
• 提示二:「朱文公(朱熹)答張敬夫 書曰:少時喜讀禪學文字。見杲老 與張侍郎書曰:左右既得此杷柄入 手,便可改頭換面,說向士夫,接 引後來學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卷1
• 儒學心性論宇宙論修養論未及禪宗, 禪宗思想比儒學精选更课件 吸引。
• 提示: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 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 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問: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 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景德
傳燈錄》卷6
• 早期佛教恬守清規戒律,苦苦自守的生活 方式已讓位給自然適意的生活方式….
精选课件
按錢穆先生之言……
• 禪宗中國化最大的特色是 • 入世的 • 反身自求 • 這便與各位早前學到學術思想史的
• 提示二:德山宣鑒禪師宣告:「這裏無祖 無佛,達摩是老臊胡,釋迦老子是乾屎橛, 文殊、普賢是擔屎漢,等覺妙覺是破執凡 夫,菩提涅槃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鬼神 簿、拭瘡疣紙,四果三賢、初心十地是守 古塚鬼,自救不了。」《五燈會元》卷7
• 對倫理觀念和行為操守有何影響?
精选课件
小結:禪宗與宋明理學有何分別?
預科中國歷史 宗教傳播史
禪宗南派何以、如何影響中國學 術思想?
精选课件
禪宗南派之特色
• 禪宗南派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人 人皆可成佛。成佛的途徑不在身外,而在 身內。慧能曾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 外求。」又說:「迷即佛眾生,悟即眾生 佛。」就是心有覺悟,眾生即成佛;心有 迷惑,佛即成眾生。
精选课件
• 士大夫從禪宗中得到精神自由的滿
足感。
精选课件
• 提示一: 張文定:儒門淡薄,收 拾不住。(大慧宗杲《宗門武庫》)
• 提示二:「朱文公(朱熹)答張敬夫 書曰:少時喜讀禪學文字。見杲老 與張侍郎書曰:左右既得此杷柄入 手,便可改頭換面,說向士夫,接 引後來學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卷1
• 儒學心性論宇宙論修養論未及禪宗, 禪宗思想比儒學精选更课件 吸引。
• 提示: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 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 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問: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 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景德
傳燈錄》卷6
• 早期佛教恬守清規戒律,苦苦自守的生活 方式已讓位給自然適意的生活方式….
精选课件
按錢穆先生之言……
• 禪宗中國化最大的特色是 • 入世的 • 反身自求 • 這便與各位早前學到學術思想史的
3 宗教学第三讲ppt(古代民族宗教)

(三)最高神的特点
最高神的特点: 1. 最高神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2. 最高神与太阳神瑞合一; 3. 主神为最高神; 4. 神会衰老,权力世袭; 5. 多神信仰。
(四)最高神信仰演变的原因
古埃及最高神演变的原因: 1.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政权在 更替,神性和神界秩序与之同步; 2. 主神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的 变更而变换; 3. 王权神授,最高神是国家王权的象 征,最高神演变是维护国家王权的需 要。
天神:最高神昊天上帝,五帝五神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司命司中 司民司禄等共同组成天界。 地祗:后土、社稷、山岳、海湖、 江河、城隍等共同组成地界。 人鬼:圣王、先祖、先师、历代帝 王贤士等。 物灵:司户、司灶、司灵等。 4. 宗法内容。宗法等级制度和宗法 伦理紧密结合是其最大特点。
宗法:巩固父系家族实体的一套制度 。以男性血统继承关系为轴心,形成 上下等级、亲疏远近的人际网嫡长子 继承制(宗法体系的关键),忠孝伦 理,神权与君权、族权、父权结为一 体,国家、宗族、家族分层兼管祭祀 活动,宗法性传统宗教是全民性宗教 ,背弃与狂热者少。 5. 教化功能。 6. 农业祭祀。
(五)古埃及宗教体系
1. 2.
3. 4. 5.
最高神为瑞神 瑞神的女儿——麦特:真理、正义、秩 序的象征 拥有神庙、神殿等宗教文化空间 具有祭祀仪式和礼仪 宗教组织,专门的神职人员及其等级, 祭司贵族法老 神庙经济
6.
(六)古埃及宗教的矛盾与改革
祭司权力和寺院经济的膨胀与世俗贵族矛盾 的加剧,公元前1491——1465年,宗教特权与 庞大的神庙经济,左右全国政治· · · 2. 改革的主持者:埃及新王国阿蒙霍特普四世 3. 改革主要内容: (1)恢复太阳神崇拜,否定阿蒙神,确定阿顿为 宇宙唯一神,将多神信仰改为一神信仰; (2)国王将自己的“阿蒙”名字改为埃赫那顿 ,把自己奉为“阿顿”的侍奉者; (3)在全国建阿顿神庙,另建新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古代的宗教课件

第7课 古代的宗教
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学习目标
• 分别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地点 、 创始人、经典和教义。
• 佛教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
创始人——释迦牟尼
公元前6世纪, 印度释迦部落王子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了佛教。他被后人 尊称为“释迦尼”, 意为“释迦族的圣 人”。
创立时间:1世纪 创始人: 耶稣 诞生地: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基督
基督教
• ①产生背景: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 遭受苦难。 • ②创立人:传说中的耶稣
• ③基本教义: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 入“天堂” • ④影响: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 说中“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
• 基督教经典
• 《圣经》,包 括《旧约全书》 和《新约全书》
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伊斯兰教
穆 罕 默 德 的 传 教 活 动
图中左边穿方格长袍者为穆罕默德,身后是他的追随者。图中长须老者一行骑 着骆驼远道而来,接受穆罕默德的会见。
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 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
基本教义
宣扬对真主安拉崇拜宇
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与基督教教义共同点
主张世间只有唯一真神; 主张有天堂和地狱。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教规: 五功 心有念功 身有拜功 财有课功
性有斋功 命有朝功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学生举行赞圣
“先知”
天神安拉 的使者
作用:伊斯兰教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
穆斯林
穆斯林是真主意志的顺从者。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 意为 “顺从者”)。公元7世纪中叶后,伊斯兰教发展出多个教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逊尼 派和什叶派。中国穆斯林多属逊尼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 一、儒家学说的入世精神 1、孔子重人事而远“天道” 2、孟子主张“用世”,提倡“济天下”。 3、汉至宋明,理学家提倡“正心、诚意、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志存天下,积极用世。 “忧患意识” 二、传统儒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儒家思想中的“天”、“天命”、“天道”范 畴; 2、董仲舒的”天人感觉“理论把”天“进一步神 化、人格化,儒家的“天”又被宗教化了。 3、传统儒学的宗教色彩还表现在修养理论上。 主观内省、 慎独、 寡欲的修行方法上。
第三节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佛法东传 最基本的教义主要指“四谛”。 第一谛是“苦谛”, “人生皆苦”,“一切皆 苦”。人生有二苦和八苦之说。二苦是指内苦 和外苦,也就是心苦和身苦。而八苦是指生老 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五 取蕴是说色、受、想、行、识,“色”是指物 质,“受”是指感觉感情,“想”是指知觉想 象,“行”是指心理活动,比如贪等行,“识” 是指意识。同时人还有“五根”,也就是眼耳 鼻舌身。它们分别对应着五尘:色声香味触。 都是这些感官想到得到享受,才造成痛苦。
第二谛是“集谛”,这是说受苦的原因。不 明白人生是幻影,所以产生种种欲望和追求。 产生三毒,即贪、嗔、痴。比如贪于成名。 贪得不到满足就产生嗔,产生忿恨之心,所 以是最可怕的。痴是指愚昧无知,迷于世, 迷于理,最后就会受报。 第三谛是“灭谛”,这是说灭苦的办法,也 称灭度、寂灭、圆寂、涅磐等等,指贪的熄 灭、嗔的熄灭、痴的熄灭,放弃、消灭爱欲 与对此五蕴之身的贪求,就是苦的止息。简 单说就是悟到真理,灭尽烦恼。
第四谛是“道谛”,这是说怎样达到目标。主要是 通过持“八正道”,也就是1正见----正确的见解, 也就是合乎佛教理法的道理;2正思维----以佛教纯 真的智慧去思考问题;3正语----说正当的话语,也 就是善言善语,隐恶扬善,随喜赞叹,不妄言,也 就是不讲大话,不两舌,不谤语,不恶语;4正业--言行清净不染,起心动念都造业;5正命---正当的 生活和谋生手段;6正精进----正确的努力;7正念--时时忆持佛法,不起邪思乱念;8正定----禅定,离 散乱心,专注一境。这八正道也可简单规结为“戒、 定、慧”:戒包含正语、正业、正命,戒就是指教 规,比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防非止恶。定包含正定和正念,慧包 含正见、正思维、正精进。
三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
一、道教的创立及其米道(天师道)
2、太平道
(二)魏晋时期:1、葛洪的丹鼎一系 2、
南天师道
(三)南北朝时期:北天师道
(四)唐宋之后:1、正一道 2、全真道
(五)明清之后,道教日渐衰落。
二、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一)道教的基本信仰:道,由信仰道发展到 尊奉“三清尊神”。 (二)道教的基本教义: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三、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一)炼丹术。道教徒的炼丹术是一种科学实 验,推进了古代化学研究。炼丹道士还发明了 火药。 (二)道教与医药和养生。许多道家人物如葛 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 道教的养生术 还有表现在气功方面。 (三)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四)对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
三、中国化佛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佛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 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一般人认为中国 传统文化似乎只是儒家文化,其实魏晋南北朝以 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 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 (一)佛教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哲 学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 (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非常广泛。在扩 大和提高古典诗歌的题材、境界以及语言、格调 方面,都显示出新的面貌,出现了玄言、山水、 田园等优秀的诗歌。 (三)还对书画、雕塑、建筑等也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由自然宗教过渡到人为宗教。 道教的主要思想渊源: 一是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 二是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 三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
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追求长生不老的
信仰为核心的宗教。它的主要思想渊源:一是
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二是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
二、中国远古宗教 1、自然神崇拜(由于不能清楚地认识,产生 恐惧害怕心理,实质是把自然拟人化。) 2、鬼魂崇拜: 包括鬼魂观念(相信灵魂不死)和崇拜仪式 (丧葬、祭祀和傩除)。 3、图腾崇拜(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4、天帝崇拜(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5、祖先崇拜(在鬼魂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宗教是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的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包容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1、宗教的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 2、宗教的主要特征: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 和崇拜。 3、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原因: (1)萌生自我意识,产生神的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说宗教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 (2)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与各种文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 缘。
二、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之所以能传入中国,然后再将印度佛教中国化,有 其内因与外缘: 其内因:佛教传入中国前,中国本土思 想,正值极盛而 衰之低潮期;而且,社会、政治纷乱不 已;继之,北方政权 很少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故想藉 佛教以安抚社会民心。 其外缘:汉代经营西域,佛教得 以传入中国内陵;唐代更管治西域,使中印通行,两国 传法、求法人士往來不绝于 途。 由於内因、外缘具足, 故中国之人文思想得与印度佛教 之人文思想相应和。 1、东汉之初,中国人用传统的宗教观念理解和接受佛 教; 2、东汉末年,翻译增多,形成两大系统; 3、魏晋时期,玄学与佛学合流,形成“六家七宗”。 代表人物慧远、梁武帝、竺道生。 4、隋唐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期。把儒家的心性佛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