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汇编)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第七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第七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例题三:
题目:请描述糖类和脂质在细胞膜中的作用。
答案:糖类和脂质在细胞膜中共同作用,形成细胞膜的结构。糖类可以提供细胞膜的稳定性,脂质则可以形成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细胞膜能够适应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
例题四:
题目:请解释糖类和脂质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
答案:糖类和脂质在人类健康中非常重要。糖类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糖尿病等疾病,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糖类和脂质的摄入量,对预防这些疾病非常重要。
2.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功能及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等科学思维能力。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到糖类和脂质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生命的意识。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在教室中设置一些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和实验结果,以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展示和教学内容的讲解。同时,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学术文章: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学术文章,如《Nature》或《Science》上的相关研究论文,以深入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进展。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糖类的概念与分类1.1 糖类的定义: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1.2 糖类的分类:单糖、二糖、多糖。

1.3 糖类的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结构、参与代谢调节。

第二章:重要单糖与二糖2.1 重要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2.2 重要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

2.3 单糖与二糖的转化:单糖可以通过缩合反应形成二糖,二糖也可以水解单糖。

第三章:多糖的结构与功能3.1 多糖的结构:由许多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3.2 重要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

3.3 多糖的生理功能:淀粉和糖原是能量储存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第四章:脂质的概念与分类4.1 脂质的定义:脂质是一类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4.2 脂质的分类:脂肪、磷脂、固醇。

4.3 脂质的生理功能:储存能量、构成细胞膜、调节代谢。

第五章:重要脂质及其功能5.1 重要脂肪:甘油三酯、磷脂。

5.2 重要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5.3 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脂肪在细胞内储存能量,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固醇参与代谢调节。

第六章:糖类与脂质的代谢途径6.1 糖类的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

6.2 脂质的代谢途径:脂肪动员、脂肪酸的β-氧化、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

6.3 糖类与脂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类是脂质合成的原料,脂质代谢产生的能量也可以用于糖类的合成。

第七章:糖类与脂质在生物体中的分布7.1 糖类在生物体中的分布:植物细胞中的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糖原和糖类。

7.2 脂质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动植物细胞膜中的磷脂,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

7.3 糖类与脂质分布的意义: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质是生物体的能量储存物质。

第八章:糖类与脂质在疾病中的作用8.1 糖类与疾病: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

8.2 脂质与疾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骨质疏松症。

教学设计5: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教学设计5: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
运用物质与能量观,阐明糖类和脂肪是能源物质
2、科学思维:
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总结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3、社会责任:
联系生活实际,高血脂、肥胖等的预防,关注身体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
1、组成元素:C、H、O
2、种类:单糖、二糖、多糖
3、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二、细胞中的脂类
1、组成元素:C、H、O(有些含N、P)
2、种类:脂肪、磷脂、固醇
3、功能:储能,代谢调节等。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o掌握糖类和脂质的基本化学组成和性质。

o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类比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糖类和脂质的共性和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生物分子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认识到糖类和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难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概念及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糖类和脂质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结构、功能和分类等内容。

•实物或模型,如葡萄糖、脂肪等化合物的样品。

•实验操作指导手册(如有条件可进行相关实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糖类和脂质相关的生活实例,如食物中的糖分、油脂等,引出糖类和脂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食物中的糖分和油脂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身体中有哪些作用?2.新课讲解o介绍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包括单糖、二糖、多糖等,并强调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o讲解脂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并介绍脂质在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作用。

o通过类比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糖类和脂质的共性和差异,如化学组成、溶解性等。

3.实验操作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糖类和脂质的实验操作方法,如颜色反应、溶解度实验等。

o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o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理解糖类和脂质的性质和功能。

4.讨论与思考o学生分组讨论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如能量转换、信号传递等。

o教师提供指导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分享讨论结果。

5.总结与提升o总结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强调它们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o引入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概念,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第一章:糖类的概念和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糖类的定义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糖类的分类和命名。

让学生了解糖类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

1.2 教学内容糖类的定义和作用: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糖类的分类和命名:单糖、双糖、多糖。

糖类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例如,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淀粉是植物细胞的主要储能物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糖类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糖类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

第二章:脂质的概念和分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脂质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脂质的分类和命名。

让学生了解脂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

2.2 教学内容脂质的概念和作用:脂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脂质的分类和命名:脂肪、磷脂、类固醇。

脂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例如,脂肪是细胞的主要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脂质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脂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

第三章: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途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途径。

让学生掌握糖类和脂质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反应。

让学生了解糖类和脂质代谢途径在细胞中的作用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糖类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原合成和分解。

脂质代谢途径:脂肪酸的合成、脂肪酸的氧化、胆固醇的合成。

糖类和脂质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反应。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途径。

通过图解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糖类和脂质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反应。

第四章:糖类和脂质代谢的调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糖类和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

让学生掌握糖类和脂质代谢调控中的关键因素和信号通路。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第一章:糖类的概念和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糖类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掌握糖类的分类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糖类的定义和特点单糖、二糖和多糖的分类及其特点糖类在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糖类的结构示意图,进行直观教学。

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糖类在细胞中的具体作用。

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糖类在细胞中的作用。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糖类分类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糖类的代谢途径2.1 教学目标:理解糖类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

掌握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糖酵解的过程和作用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和作用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和作用2.3 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示意图,进行直观教学。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介绍,让学生了解糖类代谢途径在细胞中的具体作用。

2.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糖类代谢途径在细胞中的作用。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糖类代谢途径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脂质的概念和分类3.1 教学目标:了解脂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掌握脂质的分类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脂质的定义和特点脂肪、磷脂和固醇的分类及其特点脂质在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3.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脂质的结构示意图,进行直观教学。

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脂质在细胞中的具体作用。

3.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脂质分类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脂质的代谢途径4.1 教学目标:理解脂质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

掌握脂肪酸的合成、氧化和转化为其他脂质的过程。

4.2 教学内容:脂肪酸的合成过程和作用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和作用脂肪酸转化为其他脂质的过程和作用4.3 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脂肪酸的合成、氧化和转化为其他脂质的示意图,进行直观教学。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第一章:糖类的概念与分类1.1 糖类的定义1.2 糖类的组成元素1.3 糖类的分类1.4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第二章:糖类的代谢途径2.1 单糖的代谢途径2.2 二糖的代谢途径2.3 多糖的代谢途径2.4 糖类代谢与能量供应第三章:脂质的概念与分类3.1 脂质的基本概念3.2 脂质的组成元素3.3 脂质的分类3.4 脂质的生物学功能第四章:脂肪的代谢途径4.1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4.2 脂肪的合成与储存4.3 脂肪的分解与利用4.4 脂肪代谢与能量供应第五章:磷脂与固醇的代谢途径5.1 磷脂的代谢途径5.2 固醇的代谢途径5.3 磷脂与固醇的生物学功能5.4 磷脂与固醇代谢与细胞功能第六章:糖蛋白与糖脂的功能6.1 糖蛋白的组成与结构6.2 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6.3 糖脂的结构与功能6.4 糖蛋白与糖脂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第七章:糖酵解过程7.1 糖酵解的途径与步骤7.2 糖酵解的关键酶7.3 糖酵解的生物学意义7.4 糖酵解与细胞代谢的关系第八章: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8.1 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步骤8.2 柠檬酸循环的关键酶8.3 柠檬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8.4 柠檬酸循环与能量供应第九章: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9.1 氧化磷酸化的反应过程9.2 电子传递链的组成与功能9.3 氧化磷酸化与能量供应9.4 氧化磷酸化与细胞代谢调控第十章:脂质信号传导10.1 脂质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10.2 脂质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10.3 脂质信号传导的生物学功能10.4 脂质信号传导与细胞代谢调控第十一章:糖类的生物合成与降解11.1 糖类的生物合成途径11.2 糖类的降解途径11.3 糖类的合成与降解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11.4 糖类的合成与降解与疾病的关系第十二章:脂质代谢的调控12.1 脂质代谢的激素调控12.2 脂质代谢的信号传导调控12.3 脂质代谢的基因表达调控12.4 脂质代谢的调控与疾病的关系第十三章:糖类与脂质在疾病中的作用13.1 糖类与脂质在肿瘤中的作用13.2 糖类与脂质在炎症中的作用13.3 糖类与脂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13.4 糖类与脂质在其他疾病中的作用第十四章:糖类与脂质的研究方法14.1 糖类与脂质分析的常用方法14.2 糖类与脂质检测的技术手段14.3 糖类与脂质研究的模型构建14.4 糖类与脂质研究的前沿技术第十五章:糖类与脂质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15.1 糖类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15.2 脂质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15.3 糖类与脂质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15.4 糖类与脂质在其他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糖类和脂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元素;2. 糖类和脂质的生物学功能;3. 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链;4. 糖类和脂质的信号传导,包括糖蛋白与糖脂的功能以及脂质信号传导;5. 糖类和脂质在疾病中的作用;6. 糖类和脂质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方法、检测技术手段和模型构建;7. 糖类和脂质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糖类和脂质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掌握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单糖、二糖、多糖2. 糖类的功能:能量来源、结构组成、信号传递3. 脂质的定义和分类:脂肪、磷脂、固醇4. 脂质的功能:能量储存、细胞膜结构、激素合成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理解糖类和脂质的重要性。

2. 使用图示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糖类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类型糖类和脂质的理解和例子。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糖类和脂质的兴趣,例如:“你们知道食物中的糖类和脂质对身体健康有什么作用吗?”2. 讲解糖类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糖类的基本概念。

3. 展示图示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糖类的结构和功能。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类型糖类的理解和例子。

5. 讲解脂质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脂质的基本概念。

6. 展示图示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7.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类型脂质的理解和例子。

9.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对糖类和脂质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享的内容。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糖类和脂质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收获。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2. 介绍糖类和脂质在疾病中的作用,如糖尿病和肥胖症。

3. 探讨糖类和脂质在生物燃料开发中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辅资料:提供相关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糖类和脂质。

2. 图示和模型:使用图示和模型来展示糖类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新田一中生物组陆井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能一: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知能二: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知能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多媒体演示、教材中的插图,分析比较三类多糖的异同,学会分析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2)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比较容易的一节。

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怎样深刻记住相关的内容。

三:教学设想通过学生活动“讨论已知的糖类、脂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实例展示,让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归纳:糖类共分为三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共分为三类,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在制定分组讨论方案时,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见的糖类和脂质种类举例,可让学生展开广泛的探讨。

训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小组根据举出来的事例,找出事件的原因,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结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难点: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五:教学方法列表比较:利用分类比较,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媒体展示:通过媒体展示,提高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六:课前准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相关网站收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制作课件;指导学生回顾初中相关知识,在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养分的类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理解不同食物供给养分的不同点。

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设置问题情景,激趣导入:创设情景一:同学们是否有不吃早餐或早餐没吃饱的经历,如果有在上午第四节课时会有何感受?创设情景二:多媒体展示家庭一般的食谱,讨论这些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样吗?那些食物能尽快补充能量呢?思考讨论踊跃发言:很饿,头晕,没感觉……1. 切身体会现实情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争做课堂的主人。

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意识。

细胞中的糖类通过与同学们一起解答上面的问题,得出结论: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概念:关于碳水化合物名称的起源,可举例说明;哪些糖类不是“碳水化合物”,举例说明概念的发展。

了解糖类的分类依据,把握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单糖:不能再分的糖。

常见单糖(主要类型: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它们的分子式)及分布、功能(着重强调葡萄糖是细胞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五碳糖构成核酸)。

二糖:水解时能够形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媒体展示“图2—11 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几种主要的二糖及它们的组成和水解产物。

多糖:水解时可形成3个及3个以上单糖的糖。

主要是淀粉、糖原、纤维素等多糖的分布(存在生物及部分)和作用。

指导学生完成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一览表(见板书设计)。

预习思考:1.糖类都甜吗?甜的物质都是糖吗?2.日常生活中都接触到哪些糖?如何分类?3.结合教材,试列举糖的主要类型、分布与功能。

1. 通过谈话、讨论、学生发表是否赞成的意见,形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初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意识。

细胞中的脂质创设情景三:人如果摄食太多的糖会怎么样呢?发胖其实是人的脂肪过多.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学生回答发胖…1.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质,那么脂肪又有何作用呢?多媒体展示问题:1.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什么?2.常见的脂质有哪些?它们各有何作用?3.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4.在日常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含脂肪较高的植物有哪些?脂肪主要在这些植物的什么器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对照屏幕展示问题逐一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同时指出脂肪是脂质的一种.阅读书本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脂肪与脂质的关系2.脂质的分类、分布、溶解性及功能结合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完成:脂质的分类、分布、组成元素、溶解性及功能一览表(见板书设计)。

总结:脂肪不等于脂质,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依据脂质的功能可分为储存脂类、结构脂类和功能脂类,依据化学本质可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类。

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脂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同学阅读讨论2.3.完全放开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完全由被动变成主动。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肪几类有机物有那些共有特点?这些小单位以什么相连?形成形式是怎样的?(都含C、H、O元素,都由小单位连接而成;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碳原子的连接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大分子形成的基本方式都是脱水缩合。

)2.如何理解“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和“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两句话?(有机物是生物的基本元素,碳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同是,碳原子的结构也是其作为有机物基本元素的基础。

)结合碳原子的结构,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2.3.复习与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为下一知识点做铺垫.小结主要从组成、分类(分类依据)、分布、功能几方面进行。

屏显:刘翔110米跨栏图片。

结束语:生命在于运动。

1.识记并在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2.欣赏图片,产生共鸣。

热爱运动,热爱生命。

练习介绍本节的主要题型及解答的基本方法。

课后练习八、板书(或媒体展示)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1.化学组成: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多数糖类的化学组成符合C m(H2O)n2.概念: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糖。

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肝糖原、淀粉等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2.分类、分布及主要功能分类常见种类及化学式分布主要功能单糖五碳糖核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动植物核酸的组成成分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主要能源物质果糖(C6H12O6)植物可转化为葡萄糖半乳糖(C6H12O6)动物二糖蔗糖(C12H22O11):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

植物水解形成单糖后被利用麦芽糖(C12H22O11)::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

乳糖(C12H22O11)::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

动物多糖淀粉[C m(H2O)n]: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植物植物储能物质纤维素[C m(H2O)n]: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细胞壁成分肝糖原和肌糖原[C m(H2O)n]: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

动物储能物质二、细胞中的脂质1.化学组成:主要是C、H、O,有的还含N、P;2.溶解性:通常都不溶于水,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

3.分类、分布及功能:功能分类化学本质分类元素分布及功能储藏脂类脂肪C、H、O主要分布在动物的皮下、胸腹膜、大网膜及内脏周围;主要功能: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磷脂C、H、O,有的含有N和P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主要功能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固醇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使细胞膜在低温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性激素由动物的性腺产生,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代谢。

三、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单体构成:单体均为碳原子构成的基本骨架连接而成。

2.形成的基本方式:脱水缩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