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语文ppt第二单元先秦散文讲课稿
先秦历史散文ppt课件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 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 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 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 报我?“对曰: “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 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 其左执鞭弭,右属藁踺,以与君周旋。”子玉 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外内恶 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晋 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 咎。”乃送诸 秦。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起于鲁 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 81)记载了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用了一万七千多 字。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 写的成分。
6
2、“春秋笔法”与“春秋三传”
“春秋笔法”:相传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文字相 当简约,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如同样写 战争,就有伐、侵、战、围、入、灭等不同的字眼:声罪致讨 曰伐,潜师掠境曰侵,两兵相接曰战,环其城邑曰围,造其国 都曰入,毁其宗庙社稷曰灭。同样杀人,又有杀、诛、弑等区 别:杀无罪者曰杀,杀有罪者曰诛,下杀上曰弑。孔子借此以 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褒贬。
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1
第一节 《尚书》与《春秋》
我国散文的源头—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一、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 1、《尚书》释义:
意即“上古的历史”。它主要记录上古时期 的誓、命、训、诰等历史文献。春秋战国 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 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3
第二讲先秦诸子散文ppt 人教课标版

• 名家之地位与对后世的影 响均不及儒、墨、道、法 诸家重要,但它在战国中 期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 派,标志着中国古代逻辑 学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庄子·秋水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tiao二声,鲦)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 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 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 濠上也。”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节能减排
……
典例·展示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 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逻辑严密:文章 结构严谨,逻辑 清晰,论证有力
思想深刻:文章蕴 含深刻的思想,具 有较高的哲学价值
思想特点分析
百家争鸣:先秦时期思想家众多,观点各异,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注重实践:先秦诸子散文注重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道德:先秦诸子散文强调道德修养,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 关注社会:先秦诸子散文关注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课件目的
介绍先秦诸子散文 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探讨先秦诸子散文 的思想内涵和历史 地位
提高学生对先秦诸 子散文的鉴赏能力 和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先秦诸 子散文的兴趣和热 爱
课件内容
介绍先秦诸子散文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 术特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及其 作者
文化传承: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儒家的六经、道家的道德经、 墨家的墨经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韩非子》选读
作品特点:逻辑严密,语言 简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作者:韩非,战国时期韩国 人
主要思想:主张法治,反对 人治,强调君主集权
代表作品:《孤愤》、《五 蠹》、《说难》等
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特 点分析
语言特点分析
简洁明了:语言 简洁,表达清晰, 易于理解
生动形象:运用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文章生动形 象
艺术特点分析
语言简洁,表达清晰 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善于运用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注重思想性,强调道德修养和政治理念
文化影响分析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忠诚 等道德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大学语文先秦散文 讲稿

第一章史家之文研究第一节历史背景散体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
从现有材料看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即为最早的散文。
此外,在传世的数千件商、周有铭彝器中,也可见到早期散文的萌芽。
铸器勒铭原为颂扬祖先功德,昭示子孙,永保政权代代相传。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
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礼记·祭统》)这些铭文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可说是史家之文的源头。
总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散文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述的散文集是《尚书》。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其文字古奥艰涩,佶屈聱牙,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战国是古代散文第一次蓬勃发展的时期。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无私人之学,亦无私家著述。
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王官之学散入民间。
于是私人之学兴起,私家著述亦相继出现,散文因此得到了飞跃发展。
这时散文的代表著作有孔子依鲁史修订而成的《春秋》,孔门弟子所纂辑的语录《论语》,以及史家之文《国语》和《左传》。
第二节概说《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保存有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的文章已具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不少篇章还适当地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和一定程度的形象性。
但其文字古奥艰涩,语句拗口难读,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春秋》记事“简而有法”,语言凝练含蓄,不同于《尚书》语言的“佶屈聱牙”,意味着史家之文的发展和进步。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它虽以记言为主,但也注意写人;且能于记言中展现故事情节,不乏虚构和想象,文章结构也有所创新。
其语言风格虽不尽一致,但大体平实畅达。
这些特点,体现了史家之文的新发展。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体文典范。
先秦历史散文 优质课件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 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 有鲁《春秋》传世,便 成为专称。
3.春秋——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这部原来由鲁国史官所 编《春秋》,相传经过 孔子整理、修订,赋予 特殊意义,成为儒家重 要经典(五经之一)。
• 3. 叙事中的道德化、神秘化倾向 •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而且叙述中往往
还带有神秘因素。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 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2)《尚书》是上古之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初具历史 散文规模。
• (3)《春秋》原是一部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文词精练,言简意赅,只是一言两语的记事。
• (4)《国语》《左传》才是篇幅完整的历史散文,但是仍然语 多短句。《国语》是中国第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相传“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
第三阶段
• 为后期阶段 • 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 ——国别体杂史著作
1.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出于战国时代, 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2.33篇,按国别记述。
3.记事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主要记载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行为,同时也记 载了当时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情况。 全书没有系统的体例,单篇独立。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史官之建制已较为完备,史书之撰述亦较为发 达。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 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最新大学语文ppt第二单元先秦散文讲课稿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 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 之史”,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 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 《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一、关于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学派 以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为理论基础,以 “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
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 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 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 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 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 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派:庄子 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黄老学派。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 新。少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 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
自是,故彰;
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章六十四)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细完整 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 悼公四年260年间周王朝及各国诸候国之 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文化等 方面的重大事件 。与西汉初年写定的 《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
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 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虑道德 的不曾建树,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要表示 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本段所论,乃贯彻其以柔克刚,以 退为进的人生原则;认为只有自处于曲, 枉,洼,敝,乃能全,直,盈,新;所 求须少,而后乃得,若求之过多,则必 迷乱。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 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 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段旨在说明,只有不自以为是,不自 以为明,才能认识清楚,判断正确,有所长 进。
先秦历史散文(左传)PPT课件

八卦重叠组合,成64卦,每卦6爻成384爻,每爻
有爻辞,说明本爻在本卦中的性质,每卦有说明本卦
性质的总的卦辞,卦爻辞简单而晦涩难懂,蓍人可以
灵活解释。
7
乾
• 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
12
三、《尚书》
1、《尚书》的基本概念 尚书即上书,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时只叫《书》,到汉代 被尊为经书,故又叫“书经”。
《尚书》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 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重要篇目的 汇编。其中多为王室文告、誓词和臣下对国 君的劝谏颂祝之辞。
• 《尚书》的文风质直古朴,不事藻饰。
15
• 《无逸》 • 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
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 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 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 德哉!” • 《金縢》 • “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 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 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 《秦誓》
3
卜辞举隅
• 戊辰卜,及今 夕雨?弗及今 夕雨?癸卯卜, 今日雨。其自 西来雨?其自 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 南来雨? ——郭沫
若《卜辞通纂》
• 八日庚戌,有 各云自东 (现),毋昃, 亦有出虹自北, 饮于河 。
——《甲骨文合集》第 10405片反面
4
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时期,在铸造青铜器时,将当时发 生的认为值得永久记载的事件直接刻写在 模具中,连同铜器一起铸就的文字叫铜器 铭文。
先秦散文PPT课件

代表人物介绍
• 孔子与《论语》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早年做过管仓库、畜牧的小吏,中年时招收弟子讲学; • 在鲁国一度做过中都宰和司寇,去职后,带领学生周游 列国。 • 晚年回鲁整理文化典籍,曾整理过《诗》《书》《礼》 《乐》,并作《春秋》。 • 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所规定的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以“ 仁”为其思想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
先秦历史散文:《国语》
•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 、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 • 《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 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承。虽然《国语》许多地方都强调天命,遇事 求神问卜,但在神与人的关系上,已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 ,转向对人事的重视。因而重视人民 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的向背 为施政的依据。 • 《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 、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 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论语》艺术特色: 记言为主,语录体, 以片段对话为主,据言行而记载。 也有的形成专题讨论、政治短评。 文字精炼,深刻,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 而启发性的语句; 于简短的记叙中展示人物性格。
孟子与《孟子》
一、生平与著作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邹人(今山东邹县)。早年曾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之门人,后授徒 讲学,带学生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宋 、薛、滕、鲁、魏、齐等国,被齐宣 王任为客卿,因政见不和,最后回到 故乡,年已七十余,以著述为事:“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 孟荀列传)《离娄下》:孟子 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 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 淑(叔,取也)诸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论证缜密的《荀子》--论点明确,论证缜密, 善用类比,造语简约。
二、先秦散文欣赏
1、《老子.曲则全》 2、《左传.子产论政宽猛》 3、《国语.叔向贺贫》 4、《战国策.唐雎说信陵君》
学习要点
1、了解《曲则全》的义理。 2、明白为政中宽猛相济的道理。 3、体会叔向对于贫富与仁德关系的看法。 4、理解 “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的道理。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章四下八)
小国 寡 民。使有什伯之 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 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四、独特的美学观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俗无忧”。 见素抱朴—是说思想纯真,抱定一种朴 素心态与情怀;少私寡欲—是说减少本来 有的私心,去掉原来抱有的过多的欲念; 绝俗无忧—是说应当放弃世俗观念,心灵 才不至于受到世俗的困扰,心态平静,自
3、哲理辩证的《老子》--哲理深蕴,用意深远,行文简 约有韵,宛若富有哲理的散文诗。
3、文辞简炼的《论语》---文辞简朴平实格, 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
4、汪洋恣肆的《庄子》--善用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有 浓厚的浪漫色彩。
大学语文ppt第二单元先秦 散文
一、 先 秦 散 文 概 略
一、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编年史:《春秋》《左传》; 国别史:《国语》《战国策》
诸子散文:名著有《老子》(格言体散文) 《论语》《墨子》(语录体散文) 《孟 子》《庄子》(对话式论辩体散文) 《荀子》《韩非子》(论说体散文)
※从论说文体制发展看,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 录体(春秋战国之交)、对话式论辩体(战国中期) 和专题论说体(战国后期)三个阶段。
二、重点内容:
1、善于叙事的《左传》---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 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 (尤善叙大型战役)。
2、长于辞令的《战国策》---主要记述谋臣策士的游说 活动。这些人物多思想敏锐,长于辞令。其游说谈锋 矫健,铺陈夸张,迂回曲折,讲究修辞。故全书多辞 采绚烂、文笔酣畅之篇章。(多用譬喻和寓言故事-使 次领显得委婉曲折又机智幽默,生动有趣)
三、思想精髓--辩证法
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 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其
反面转化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 等。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一 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 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 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 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 之史”,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 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 《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一、关于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学派 以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为理论基础,以 “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
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 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 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 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 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 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派:庄子 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黄老学派。
潭。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
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恒也。 (第二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
(章七十八)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章五十八)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章二)
本段所论,乃贯彻其以柔克刚,以 退为进的人生原则;认为只有自处于曲, 枉,洼,敝,乃能全,直,盈,新;所 求须少,而后乃得,若求之过多,则必 迷乱。
2、保持和发扬人原有的素朴的自然本性: 提倡返朴归真、敦厚朴实,反对浮华轻薄。 浮华轻薄的礼义就是世乱祸首。所以人应 当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认识到贪 欲多私是罪恶的根源。
3、主张无为而治:
在上的统治者应当实行无为而治。“无 为”即是“顺应自然”。“圣人无心,以 百姓之心为心”,圣人治理天下,要顺应 民心,不要对百姓多加干扰,要让人民自 己去得到应有的自然的发展。追求精神的 宁静与自由。(这在庄子的思想中尤为突 出)
有功劳;不自大自满,因而能够长久。)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 下没有人能和他争。)古之所谓 “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 全而归之。(古时候所谓“委曲 求全”这样的话,难道是假的么! 实在应该维护遵守并此为方向才 对!)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 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二、核心之“道”
“道”之内涵
“道 ”在 《老子》 中出现了七十 多次。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 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 原则和根本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章二十五)
1、对自然主义思想的大力张扬:
主张回归自然,不脱离自然,与自然和谐 为一。为此,老子提出了人法自然的思想。 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与自然相一致、相协 调,不能违背自然,更不能破坏自然的和 谐。
然无忧无虑,反而心有所属。 体现了一种返朴归真、天人合一、自然和
谐的美。 真正的美只能是自然本身。
五、
课文赏析
一、译 文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委屈自己因此可以全身,忍辱含垢因此可以正人。虚凹 因此可以盈满,破旧因此可以立新,少欲因此可以获得, 多占因而变得疑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圣人 因为固守一道,因此成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我表现,因而 更能显现,不自以为是,因而更彰明,不自夸邀功,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