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ppt

合集下载

第二讲 先秦诸子散文

第二讲 先秦诸子散文
• 孟子的“仁政”逻辑是否有不足?请试作 一段文字,反驳之。
读《孟》心得
1、《孟子》体现了战国时代之风。孟子有所谓 “养气”之说,实与时代风气相关联。
2、《孟子》论说叙事多有渲染,并不如《论语》 谨严。若作为史料用之,当慎重。譬如,王 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3、《孟子》行文见构思之妙,起承转合足为文 章师范。
《孟子·告子》(节选)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
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避也。
3、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 避患者何不为也?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老聃,老子。秦失,怀道之士,未详其人。其人, 老子。会之,交往如此之人。蕲言而言,说了不想说的 话。倍情,违背本心。所受,受之于自然。遁天之刑, 违背自然而受到惩罚。县解,解脱。指,通‘脂’。
读《庄》心得
一、《庄子》善“譬喻”,《杂篇》云“寓言 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言说方式与中 原文化浸染下的儒学著述有所不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 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 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 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注:《养生主》,《庄子》“内篇”第三。“养生 主”有两解,一为养生以此为主;二为“生主”单 解,义同生命。知,所知。殆,疲惫。近名,现世 名声;近刑,现世惩罚。缘督,顺其自然。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 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 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 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 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 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第三讲 先秦诸子散文.ppa

第三讲 先秦诸子散文.ppa
– 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养生送死无憾。 –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
不仁,不保宗庙。 民本思想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抒情方面:感情充沛、气势如虹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
莩(piǎo),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
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 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
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 死也?(《孟子·梁惠王上》)
3、论辩的智慧 连环设套、层层推进
(《文心雕龙·诸子》) 驾驭语言的智慧、技巧
@诸子价值:
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 食实,弃邪而采正。极睇参差,亦 学家之壮观也。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
二、《孟子》的艺术特色
1、叙事方面:记载谈话及事件,常有具体、灵动、 引人入胜之处。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 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 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狱官) 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钱穆《国史新论》P7-8)
(春秋时期)军队全由贵族子弟所编组,平 民没有从军作战的资格。 … …一到战国时代,
情形又大变。贵族军队解体,平民军队代兴。 平民普遍参加军役,因而有立军功而获高 官厚禄变成新地主新贵人的。而平民学者 之兴起,更为当时社会一绝大变迁。那些 平民学者,代替贵族阶级掌握了学术文化 知识上的权威地位。战国时代各国一切武 职文职,上及首相统帅的崇高地位,几乎 全落到这辈新兴的平民学者所谓士的手 里… …(钱穆《国史新论》P9)

《孟子》ppt课件

《孟子》ppt课件
《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此之谓失其本心。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5
“性善性恶说”的意义
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发展为 “性善说”,荀子发展为“性恶说”,其存在都具 有合理性,不必绳以“唯物”和“唯心”的尺度。 看到天性的善良,给人以希望,教人自觉地维护和 扩大善性;看到天性的自私,给人以警示,教人理 智地控制和改造恶性。人非圣贤,都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善性和恶性,当你深刻反省的时候,眼前便展 现出真正人性的曙光。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2
哲学思想:性善说
《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 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3
哲学思想:性善说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21
反对巧取豪夺
《离娄上》: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 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 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 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 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 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 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7
政治思想:王道仁政
民重君轻 昏君暴君可诛 国人之言是听 反对巧取豪夺 与民同忧同乐
2020/4/3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18
民贵君轻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课件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课件2.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1.通假字 (1)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害,通“曷”,何日、何时 (2)方命虐民 方,通“放”,违背 (3)景公说,大戒于国 说,通“悦”,高兴 (4)召大师曰 大师,同“太师”,乐官名 (5)盖《徵招》《角招》是也 招,同“韶” (6)畜君何尤 畜,通“慉(xù)”,喜欢、爱好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3.一词多义 (1)修 ①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动词,从事某种活动) ②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 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动词,修饰、修饰礼仪) ⑤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 ⑥修禊事也(动词,做) (2)非 ①人不得,则非其上矣(动词,非难、责怪)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形容词,不对) ③无非事者(副词,不是)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不与民同乐—
1.庄暴 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见孟子 与民同乐—举欣
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2.孟子见梁惠王 周文王与民同乐—民欢乐之 夏桀不与民同乐—民欲与之偕亡
3.齐宣王 孟子—齐宣王 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
见孟子于
忧民之忧—民亦忧其忧
雪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晏子—齐景公—作君臣相说之乐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译文:《汤誓》中说:“这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宁愿跟你一 起灭亡!” 赏析:人们盼望夏桀早些死掉,可以看出人们对其痛恨到了极点。 孟子用夏桀作为反面事例,揭示了君主昏庸,失去民心,不能拥有沼 泽苑囿之乐的主旨。 不管什么朝代,作为执政者,如果自己的作为引起百姓的怨愤,失 去民心,政权都将不能长久。夏桀的例子是后世执政者的借鉴,作 为执政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上。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孔门弟子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
闵损(前536~前487),字子骞,鲁国人
冉耕(前544~?),字伯牛,鲁国人
冉雍(前522~前466),字仲弓,鲁国人
(德行)
冉求(前522~?),字子有,鲁国人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 (政事)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又称宰我,鲁国人
《孟子》旳思想内容
2、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 下》) (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
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其《论语》简介
• 2、《论语》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统计
了孔子及其弟子旳言论,( “论语”即言 语旳论纂)共二十篇,是由孔子旳弟子和 再传弟子共同著录完毕旳。
二、《论语》思想内容
•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旳言行,也 比较集中地反应了孔子旳思想体系。
• 1、政治思想 孔子旳政治思想旳关键是“仁” 和 “礼” 。
孔子其人
少贫且贱,而慕礼乐之教 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环游列国,到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却
仍“知其不可而为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 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下 列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 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 家之狗,然哉!然哉!” 晚年返鲁,整顿六经

先秦诸子散文.ppt

先秦诸子散文.ppt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贵, 于我如浮云。”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 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 年丧父,家庭贫困,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得孔学嫡传。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尧舜其猶病諸!夫仁者,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 已。”(《雍也》) 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問》)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子路》)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孝是仁的根本:“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 孝以礼为实践标准:“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颜渊》) 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的矛盾性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
孔子、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今 山东曲阜)人。他聚徒讲学,周游列国,但始终不 被重用。相传有弟子3000人,高足72人,是我国古 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都表 现在《论语》一书当中。
一、 时代与环境 1、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经济的发展与私人讲学的兴起 3、士的含义发生变化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
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
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上·第一章
——梁惠王章句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
见所畏焉。
2、梁惠王章句下·第十章

第三讲《先秦诸子散文》

第三讲《先秦诸子散文》

3、《论语》四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 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 规矩。





一是臣对君要忠,子对父要孝,妇对夫要顺, 弟对兄要恭。 另一是要求君对臣要仁,父对子要慈,夫对妇 要敬,兄对弟要爱,朋友之间要重信义。 “十义”:仁、忠、慈、孝、敬、顺、爱、 恭、信、义 (4)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有教无类”。 (5)品德:“温、良、恭、俭、让”。


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隅:音yǔ,角落。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白马非马”论——





据说,公孙龙过关,关吏说:“要过关,人是 可以,但马不行。”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啊,一 番论证,说得 关吏哑口无言,只好连人带马通通放 过。那么,公孙龙是怎样来论证的? 首先,是从概念分析的角度来论证。 “马”这个概念是指事物的形体; “白”这个概念是指事物的颜色。 而“形体”和“颜色”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指称形体的概念”与“指称颜色的概念”当然是 两种不同的概念。 “白马”既指形体又指颜色,而“马”仅仅指 “形体”。所以得出结论,“白马”不是“马”。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共22张PPT)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共22张PPT)

趁热打铁
例子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子贡。一次,吴越大军隆 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 走高。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 后世称子贡为“儒商第一人”。儒商亦 价贩卖,被抢购一空。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 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 儒亦商,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孔子开创 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侯将相前来祭拜 了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 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看准商机,就招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可见在中国 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此外,他还跨国经营。 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 《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 (“贡好废举,与时 转货资” ),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鬻财于曹、鲁 推子贡。他的财富地取得,是靠聪明才智的, 之间”。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他就 是符合道义的。 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子贡到各国做 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 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 商界巨子。
【选文9】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 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 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 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 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 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 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 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 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 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 富。
阅读下面1.3.4章节,自主翻译
【选文1】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 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 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 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 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 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
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 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 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 富贵荣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看来,坚持己见,个性刚强的人往
往属于「死亡之徒」,柔和温润的人
才是「生存之徒」.
a
17
孟子和《孟子》
a
18
2020/6/7
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 年——约前289年)名 轲,邹(今山东邹县) 人,战国中期杰出的思 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被尊为“亚圣”,与孔 子并称“孔孟”。
可以说是好学了.”
a
8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 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 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 大事.”
a
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
语·为政>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
先秦散文
1、什么是先秦? 2、先秦散文主要是沿着( )和( ) 两条路向前发展的。 3、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是哪些? 4、历史散文可以分哪两类?代表作品有 哪些?
a
1
诸子散文
a
2
诸子百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 仁爱
老庄 辩证
韩非子 墨子 法治 兼爱
a
3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a
23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世界上可学、可做的事情多么多,人不可能 样样都学,样样都做,什么都想学,什么都 想做的人,往往什么都学不好,做不好。所 以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和放弃,人的时间和精 力有限,只有放弃学一些东西,放弃做一些 事情,才能专心致志地学好自己感兴趣的知 识,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所作 为,成就一番事业。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人皆有之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知之端也 人皆有之
2020/6/7
a
21
政治思想:王道仁政
民重君轻 昏君暴君可诛 国人之言是听 反对巧取豪夺 与民同忧同乐
2020/6/7
a
22
《孟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 出方形和圆形。
a
12
《老子》是先秦 道家学派的代表 著作,分上下两 篇,上篇《道 经》,下篇《德 经》,共八十一 章,约五千字, 基本上是韵文。
a
1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 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 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a
14
a
4







a
5
任务一: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 )时期,( 鲁 ) 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 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 要思想是(“ 仁 ”), 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至圣”、“圣人”。
a
6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 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 循循善诱、后生可畏、欲速不达、怨天尤人、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可忍孰不可忍、
❖ 朽木不可雕也、三思而后行、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四海之内皆兄弟、
❖ 君子成人之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小不忍则乱大谋、既来a之则安之等等。
11
老子其人与《老子》一书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任周王室的 史官。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 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 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 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 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a
15
当一旦得到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就不
要贪得无厌,不如停下来,你所占有的
金钱地位多了,别人就会眼红,终究是
不能“长保” 的。人一旦发富发贵,往
往会骄傲自大,这样反给自己栽下祸根。
a
2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 如果两者 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 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 生成
身退,就把握了自然的法则。
a
1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 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 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 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而死亡后身
体反而是坚硬的.草木万物活着时也
是柔软的,而死亡后却是枯槁僵硬的.
a
19
孟子的生平
孟子是鲁国孟孙 氏的后裔,但家道衰落, 家境贫困,他的成长得力 于母亲的培养。孟子学成 后曾游事齐宣王、梁惠王, 游历宋、薛、鲁、滕各国。 政见不合于当时连横合纵、 攻伐为右的形势,故未能 为各国君主所采纳,于是 退而授徒,著书立说。
2020/6/7
a
20
哲学思想——— 性善说
人有四端 如有四体 我固有之
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
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
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
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
超出规矩。
a
10
❖ 有些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 过犹不及、温故知新、既往不咎、尽善尽美、
❖ 巧言令色、文质彬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道听途说、述而不作、举一反三、任重道远、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a
7
《论语》的文学价值
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深刻的认识, 《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 的语句。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
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
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
a
24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 又冻它十天, 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比喻做 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虽:即使。暴(Pù):通“曝”,晒。寒:冻。
a
25
其进锐者,其退速。
❖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