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人教版全套
高中化学选修四人教版全套-精品

2H2(g)+O2(g)=2H2O(l),△H1=-Q1kJ/mol H2(g)+1/2O2(g)=H2O(l),△H2=-Q2kJ/mol
Q1﹥Q2
△H1 <△H2
注意:热量比较比数值, △H比较带符号
练:⑴比较Q1<Q2的大小、△H1 >△H2的大小
S(g)+O2(g)==SO2(g) △H1=- Q1 kJ/mol S(s)+O2(g)==SO2(g) △H2=- Q2 kJ/mol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 从物质的角度: 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粒的角度: 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从化学键的角度: 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从能量的角度: 释放或贮存能量的过程
一、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恒(等)压过程:反应前后压强不变,体积改变 敞口、针筒、活塞
b、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mol/L盐酸, 倒入
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录。
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c、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mol/L氢氧化 钠,并用温度计测量氢氧化钠的温度,记录。
d、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 入小烧杯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 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在外面),盖好盖板。用 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量取混 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录。
1、烧已生知成在二2氧5℃化,碳1和01液kp态a下水,时1放gC8出H148(8辛.4烷0kJ)燃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 H=-48.40 kJ·mol-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盖斯定律(课件)

2、盖斯定律的应用
关键:目标方程式的“四则运算式”的导出。
方法: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然后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导出“四则运算式”
【解】:①×2 + ②×4 - ③ = ④ 所以,ΔH=ΔH1×2 +ΔH2×4 -ΔH3 =-283.2×2 -285.8×4 +1370 =-339.2 kJ/m
小结
1.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 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 径无关。
② H2O(g)==H2O(l)
△H2=-44kJ/mol
△H=?
③ H2(g)+1/2O2(g)==H2O(l)
① + ② =③
△H=△H1+△H2=-285.8kJ/mol
2、盖斯定律的应用---求反应热
有些化学反应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有些反 应的产物不纯,很难直接测得这些反应的反应热,可 通过盖斯定律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C(s)+O2(g)==CO2(g) △ H1 + △ H 2 = △ H3 ∴ △ H1 = △ H3 - △ H2 △H3=-393.5 kJ/mol
= -393.5 kJ/mol -(-283.0 kJ/mol)
= -110.5 kJ/mol
①H
2(g)+1/2O2(g)==H2O(g)
△H1=-241.8kJ/molBiblioteka △H=△H1+△H2B
A
登山的高度与上山 的途径无关,只与 起点和终点的相对 高度有关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
可分,但以物质为主。如果没有物质的变化,就不能引发能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1张PPT)

Qc > 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栏 目 到新的平衡; 链 接 = Q =K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c sp
Qc < Ksp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 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无论难溶性物质还是易溶性物质,上述规律均适用。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 ——溶液中的离子转化 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
应用 思考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 SO,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 为什么?
栏 目 链 接
提示:加入可溶性钡盐。因为 BaSO4 的溶解度比 CaSO4 的溶解度小,用Ba2+沉淀SO更完全。
2.只有难溶电解质才存在溶解平衡吗? 提示:不仅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在易溶的饱和溶 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如饱和NaCl溶液中存在溶解和结晶 平衡。
栏 目 链 接
Mg(OH)2的质量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要点二
沉淀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 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 的。 (2)沉淀的方法。
栏 目 链 接
①调节pH法。
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氯化 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3NH · Fe 3 H2O===Fe(OH)3↓+3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1)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2) 加沉淀剂法:如除去溶液中的 Cu2 + 、 Hg2 + ,可加入
Na2S、H2S等作为沉淀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对本册书作如下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八大课程标准之一,是在高一必修课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设置的课程模块。
重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绪言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的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2、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教学方法通过列举事例;逐步抽象,揭示本质,概念模型法。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属于热化化学基础知识,其中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从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盖斯定律等方法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总课时 6 课时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课时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课时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 课时复习 1 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等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的学习,同时,为下一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在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课标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计算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要点精讲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
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变化,常用单位为mol·L-1。
——某段时间间隔,常用单位为s,min,h。
υ——物质A的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①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①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小贴士:①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②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
通常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③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高二化学知识梳理3.3.2盐类水解的应用

溶液蒸干 ②水解生成挥发性酸的盐(如AlCl3) ――→ 氢氧化物 灼烧 ――→氧化物 溶液蒸干 ③较低温度下受热分解的盐[如Ca(HCO3)2] ――→ 盐 的分解产物 (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产生H2 例如:金属镁与FeCl3、AlCl3、NH4Cl溶液均能反应产 生H2,因为这些盐水解显酸性。
解析: AlCl3 发生如下水解: AlCl3+3H2O Al(OH)3+
3HCl,生成的 HCl 挥发,而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致使生成 Al(OH)3 沉淀,它被灼烧得 Al2O3。NaHCO3、KMnO4 受热后分 别分解得到 Na2CO3、K2MnO4 和 MnO2,只有 Fe2(SO4)3 蒸干后
•
• 思路指引: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 (1)分析氯水的成分及几种平衡关系。 • (2) 注意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碳酸根离子的分 步水解。 • (3)注意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
•
氯水中存在的平衡关系有: Cl2+H2O HClO H++ClO-,H2O
HClO+Cl-+H+,
H++OH-,由此可知氯水中氯元
•
• 4.用盐作净水剂 • 例如:利用 FeCl3 、明矾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 产生的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起到净 水的作用。 • 5.泡沫灭火器原理 •大量 AlCO ) 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发生水解相互促进 2(SO 4 3 2气体和Al(OH)3沉淀 反应,产生,将燃烧物质与空气隔离开来。离 子 方 程 式 为 Al3 + + 3HCO3 - ===Al(OH)3↓ + 3CO2↑。
素的存在形式有 Cl2、Cl-、ClO-、HClO,由于 HClO 部分电 离,故 c(H )>c(Cl )>c(ClO )>c(OH ),A、B 均不正确;由于 CH3COO-水解生成 CH3COOH,使得 c(Na+)>c(CH3COO-), C 项错误; Na2CO3 溶液存在两种水解平衡: CO32 + 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 电解池 课件(共16张PPT)

湿润的 淀粉KI
试纸
滴几滴 酚酞
LOGO
【演示实验】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滤纸,两根铅笔芯作电 极,接直流电源。
正极
负极
阳极
阴极
电解池 电解槽
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LOGO
Cl-
OH-
H+ OH-
发生还原反应
Cl-
Na+
H+
Na+
H+Cl-
CHl- + Na+
OH-
Na+Cl-
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阴极产物
阳极产物
2NLaOGCOl+2H2O 电解 2NaOH + H2 ↑ + Cl2 ↑
探秘电解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小组合作实验】
1.每组选出记录员、板书展示员和口头展示员各一名。
HCl CuCl2 NaCl
CuSO4
电解
2HCl== Cl2 ↑+ H2 ↑
电解
CuCl2== Cl2 ↑+ Cu
电解
2NaCl+2H2O 2NaOH + H2 ↑ + Cl2 ↑
电解
2CuSO4 +2H2O == 2Cu+O2↑ +2H2SO4
溶液变化 PH
减小 增大 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我比较
温 2.请按导学设计中的实验操作步骤,组装仪器,
馨
连接电路。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

第一讲化学平衡【知识一览】一、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二、平衡移动:【高考热点题型探究】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标志1.下列说法中能说明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2)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3)c(HI)=c(I2);(4)反应速率:v(H2)=v(I2)=12v(HI);(5)c(HI)∶c(I2)∶c(H2)=2∶1∶1;(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2.可逆反应: 2A(气) + 3B(气)3C(气), 在 一定的条件下, 使一定量A 和B 气体反应, 达 到平衡状态时, 具有的性质是: ( )A. 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为c(A):c(B):c(C)=2:3:3B. 平衡时气体的总体积是反应开始时的3/5C. 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份的浓度相等D. 单位时间内, 若消耗了 a mol A 物质, 同时也消耗了 1.5 a mol 的C 物质 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A(g) B(g)+3C(g)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4.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A(g)+2B(g)3C(g); △H >0,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 混合气体的温度不再变化 5.在一定的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H 2(g )+I 2(g)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密度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不变C 、混合气体压强不变D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6.在一定的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不能说明可逆反应:2NO+O 22NO 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密度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不变C 、混合气体压强不变D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7.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 (s ) + 2B (g )C (g )+D (g ) 已达平衡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 B 的物质的量浓度D 、气体总物质的量二、平衡的移动:8.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①2NO(g) + O2(g)2NO2 (g)②CaCO3(s)CaO(s) + CO2 (g)③H2O(g) + C (s)CO(g) + H2(g)④H2O(g) + CO(g)CO2(g) + H2(g)⑤H2S(g)H2(g) + S(s)9.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2氧化为SO3:2SO2 + O22SO3△H<0,试回答下列问题: 生产过程中常常通入过量的空气,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10.反应2A (g)2B (g) + E (g) △H>0达到平衡时,要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应采用的措施是( )A、加压B、减压C、加入正催化剂D、升温11.已知NO2能形成二聚分子2NO2N2O4△H<0 现在要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的适宜条件为()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12.可逆反应H2O(g)+C(s)CO(g)+H2(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①加入更多的碳②增加H2的浓度13.反应2A (g)2B (g) + E (g) △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下降,A的浓度增大,应采用的措施是()A、加压B、减压C、减小E的浓度D、降温14.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密闭、低温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条件B.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C. 硝酸工业生产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NH3的利用率D. 在FeSO4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15.对于X+Y(s)Z的平衡,若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则X和Y的状态是( )A. X为气态,Z为固态B. X为固态,Z为气态C. X为气态,Z为气态D. X为固态,Z为固态16.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 ①②B ②⑤C ③⑤D ④⑥17.恒温下, 反应aX(g)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B. a<b+cC. a=b+cD. a=b=c 18.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 +c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19.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下列各种情况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移走一部分NH4HS 固体B.其他条件不变时,通SO2气体C.容器体积不变时,充入氦气D.保持压强不变时,充入氦气20.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 B(g) + C(g)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A不是气态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A气态C.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21.密闭容器中,反应xA(g) + yB(g) 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 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