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docx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模板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对象:XXX年级/专业学生学生特点:学生在前一阶段已经掌握了XXX知识,具备一定的XXX能力,但可能在XXX方面还需加强。
三、授课时间总课时:2课时(90分钟)第1课时:45分钟第2课时:45分钟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XXX教师简介:具备多年教学经验,擅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XXX知识,理解其内涵和运用方法;(2)学会运用XXX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XXX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3)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XXX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2)XXX技能的培养和提高;(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2、教学难点(1)XXX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2)XXX技能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3)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后续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结论、教学反思)可根据具体课程和教学需求进行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简要示例: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XXX实例或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新知讲授(20分钟)结合实例,讲解XXX知识点的内涵、应用方法等,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版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案

•教案背景与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步骤目录•教学效果与评估•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升•总结与展望01教案背景与目的背景介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适用于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
可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02教学内容与方法精选主题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实验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实践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网络教学03教学过程与步骤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讲解知识点系统讲解重点突出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深入剖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参与讨论小组讨论提问与回答巩固练习与拓展延伸巩固练习拓展延伸04教学效果与评估能力提升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知识掌握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了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知识点。
情感态度学生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效果教学评估方法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掌握水平。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测试评估学生反馈反思与改进01020304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改进课堂管理优化后续教学计划05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01教育理论知识02教学技能03参加培训和学习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反思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持续学习与发展计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坚持阅读和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追求卓越和创新06总结与展望本次教案总结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评价科学未来教学展望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案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教学比赛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教学比赛的组织流程和评判标准;(3)了解教学比赛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2)能够根据比赛内容和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3)能够为教学比赛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教学比赛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3)提升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比赛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学比赛的组织流程3. 教学比赛的评判标准4. 教学比赛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 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学比赛的基本概念、特点、组织流程、评判标准等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案例,讨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比赛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享经验和心得;4. 实践操作法:模拟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相关教材或资料;2. 课件:教学比赛的基本概念、特点、组织流程、评判标准等;3. 案例:教学比赛组织和实施的成功案例及存在的问题;4. 道具:教学比赛模拟操作所需的道具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模拟操作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教学比赛知识的掌握程度;3. 能力提升程度:通过模拟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评价学生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程度;4.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实施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依次进行,每个知识点讲解后进行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3. 实践环节:每讲完一个组织流程或评判标准,进行一次模拟教学比赛的组织和实施;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教案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是一場旨在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比賽,通過比賽的形式來激勵和激發教師們的潛能,推動教學改革和創新。
本文將探討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意義、組織形式、教案設計以及比賽結果的影響等方面。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意義在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創造力。
通過參加比賽,教師們可以學習到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拓展自己的教學思路和視野,提高自己的教學品質和效果。
同時,比賽還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文化。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組織形式通常包括初賽、複賽和總決賽等環節。
在初賽中,參賽教師需要提交自己的教案和教學視頻,由評委進行評核和初步篩選。
在複賽中,參賽教師需要進行現場教學演示和答辯,展示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在總決賽中,最優秀的教師將進行最後的PK對決,角逐冠軍寶座。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教案設計是參賽教師展示自己教學水平和能力的關鍵。
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內容,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
同時,教案的設計應該符合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體現教師的創新和思考能力。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比賽結果對教師和學校的影響是深遠的。
通過比賽,一方面可以發掘和培育優秀的教學人才,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和聲譽;另一方面可以激勵和激發所有教師的教學熱情和積極性,促進學校的教學改革和發展。
總之,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是一場有意義的比賽,它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改革和創新,實現教育的目標和使命。
希望更多的教師可以參加這場比賽,共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教案】就是要通過比賽的方式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讓我們一起期待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的舉辦,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贏得更多的勝利!【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教案範例】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並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学能力竞赛的教案模板(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合作完成课堂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PPT、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课文、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二、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活动,如辩论、演讲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三、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课后拓展活动,如制作手抄报、观看相关影片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合作学习和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板】

任务X:XXX—教案一、教学基本情况(一)授课信息课程名称授课对象教学模块教学任务授课学时授课类型授课地点使用教材教学准备1教学场所教学资源(二)内容分析(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目标测评点(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2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学情数据(五)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教学策略(一)教学模式(二)信息化手段、数字教学资源运用序号应用领域资源名称作用3123(三)教学方法序号教法学法123(四)教学评价三、教学实施过程(一)总体流程(二)实施过程课前:自主学习4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发布任务2.自主学习3.成果统计课中:内化知识与技能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5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课堂导入(1分钟)2.理论精讲(4分钟)6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总体操作示范(6分钟)4.分段强化训练-XXX(14分钟)5.分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强化训练-XXX(20分钟)6.分段强化训练-XXX(20分钟)7.XXX(15分钟)8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8.作品点评(5分钟)9.课堂小结(5分钟)课后:巩固、拓展与强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9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后拓展与巩固10四、教学反思教学成效特色与创新不足与改进1112附表X-X :模块X ——任务X XXX 过程评价表评价对象: 评价者1: 评价者2: 教师抽查: 最终得分: 备注:1.请检查制作的作品,并按照相应的评价指标给出分数;评价指标中,任何一项评价指标≤2分,需要重新制作;2. 每位同学的作品,需要由两位同学打分,两位评价者的分数差距最多相差1~2分,超过3分者,则需重新打分;3. 两位同学打分的平均值,作为各项评价指标得分,各评价指标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得分,经过百分之换算后按照5%计入本模块成绩。
教学能力比赛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教学年级:3. 教学科目:4. 教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2)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和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2)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2)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讲授新课(1)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2)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3. 实践活动(1)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生展示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的收获;(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
2.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优点。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教学能力大赛的基本概念、参赛要求和评判标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能力大赛的热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能力大赛的基本概念定义:教学能力大赛是一种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目的的竞赛活动。
分类:全国性、地方性、校际间等。
2. 参赛要求参赛对象:热爱教育事业,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
参赛条件: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效果显著。
参赛流程:报名、资格审查、初赛、复赛、决赛。
3. 评判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性、实用性、针对性。
教学实施:清晰度、生动性、有效性。
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学生收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学能力大赛的基本概念、参赛要求和评判标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往届教学能力大赛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
4. 实践演练法:学生分组设计教学活动,选取代表进行演示,互相评价。
四、教学安排1. 课时:150分钟2. 教学环节:导入(10分钟):介绍教学能力大赛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40分钟):讲解参赛要求和评判标准。
案例分析(40分钟):分析往届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30分钟):分组讨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
实践演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设计教学活动,选取代表进行演示,互相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演示情况。
2. 教学设计能力: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设计方案。
3. 教学实施能力:评价学生代表演示的教学活动。
4.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反馈和课堂观察,评估教学活动的效果。
六、教学能力大赛的准备策略1. 研究大赛规程:详细解读教学能力大赛的赛制、评审标准和评分细则。
2. 确定参赛主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长,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6×××××××学院教学方案设计(学习领域、项目课程用)(2012 / 2013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全称)钢结构工程施工所属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所属学院(部)建筑工程技术学院授课班级课程总学时 96本学期学时96课程总学分本学期学分任课教师学习单元三教学方案设计学习情境、项目学习单元 3管桁架结构工程施工名称学习情境、项目子单元 2普通管桁架结构加工与安装单元名称学习地点现场视频直播教室学时 4 学时视频直播设备、《钢结构工程施工》精品课程网站、管桁架深化图纸学习资源(包括模型)、投影仪、电脑、AutoCAD和 3D3S软件、工作任务单、技(设备、材料、工具)术交底记录表等教材:《钢结构工程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年,第一版;教材、参考书参考书:《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 ;《 3D3S钢结构设计软件V10》软件使用说明书。
班级周次星期节次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素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普通管桁架结构特点分析;2)普通管桁架结构工程量统计方法3)普通钢结构吊装验算;2、技能目标1)能熟练识读普通管桁架结构图纸并组织交底;2)能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加工和安装设备;3)能进行普通管桁架加工拼装、吊装施工;3、素质目标1)养成遵守国家规范、规程和标准的习惯2)养成团队协作的良好工作作风主要知识点:1、管桁架结构组成、力学特点分析;2、管桁架结构的力学模型简化;3、管桁架结构的现场拼装方法;4、管桁架结构施工计算原理;主要技能点:1、管桁架结构图纸识读;2、管桁架结构的加工与制作;3、管桁架结构的现场拼装;4、管桁架结构施工计算;5、管桁架结构吊装施工方法。
二、学习内容主要讲述管桁架结构组成与力学特点、图纸识读;管桁架构件的加工设备、制作工艺;管桁架结构现场拼装;管桁架施工计算;管桁架的施工安装方法等内容。
1、管桁架结构组成、力学特点;2、管桁架结构加工设备、制作工艺;3、管桁架加工胎架制作和管桁架结构现场拼装;4、管桁架的吊装验算、支撑架计算等施工计算内容;5、管桁架的吊装安装方法。
三、重点、难点分析由于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开设了《建筑识图与绘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基础》等课程,具备管桁架结构的识图、AutoCAD和 3D3S计算软件的操作技能。
但管桁架结构结构体系和模型简化方面的综合技能比较薄弱,综合本专业施工员岗位培养目标和本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常见普通管桁架结构的加工和安装能力的目标,故本子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下:重点:1、管桁架安装方法选择;2、管桁架结构的施工计算——管桁架吊装验算及支撑架计算;难点:1、管桁架结构的施工计算;四、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学习主动性不强,不愿意预习复习,不愿学习理论计算内容,不愿思考,愿意动手。
2、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本门课程之前已经修完《建筑识图与绘图》、《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基础》等职业岗位平台课程,已具备基本的钢结构识图、结构体系分析、钢构件计算、节点构造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
3、学生已有技能基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钢结构识图能力、结构体系分析能力、钢构件计算能力、节点构造设计能力、简单的 AutoCAD软件操作能力和3D3S结构软件操作能力等。
4、学生现场经验情况学生在上一年已经在建筑施工现场实习近 3 个月,对于施工现场施工员岗位工作内容与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对施工方案的具体内容、如何实施技术交底有了切身体会与感受。
5、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理论知识不扎实;理论与实际脱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对于国家规范的具体要求不明确,尚未养成遵守国家规范、标准的职业习惯。
五、教学设计基本原则:1、将教学内容与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创造一个同时具备工程体验功能、教学实施功能、学习效果评测功能和实时互动交流功能的多功能信息化教学环境。
2、以管桁架结构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力求做到“学做合一”,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3、充分利用视频直播教室、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教学组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信息化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本单元24 个学时划分为“案例导引” 、“案例分析” 、“确定任务” 、“任务实施” 、“考核评价”和“拓展提高”六个环节。
教学方法、手段:1、案例教学法本情境教学开始引入工程案例或实例,引出课程重点和难点;2、过程互动教学法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回答或做实训题;3、分阶段总结教学法内容的讲解和虚拟安装实训中,不断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及能力需求的描述;4、“任务驱动”法,下发工作任务单,由学生分组完成,学生互评,教师考核和讲评。
六、学习过程环节一:案例导引(10min)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职场环境与职业技能,尽量利用施工现场直播教室设备,从具备实时转播龙信集团和中南集团遍布全国近200 个工地的建设情况的直播教室资源中提前选取合适的工程案例,以其实时直播图像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之初先对学习内容进行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环节二:案例分析(35min)利用《钢结构工程施工》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动画资源,介绍所选普通管桁架工程案例的结构组成、结构特点、加工制作、施工安装等内容。
环节三:确定任务(10min)下发工作任务单(包括交底记录表):根据施工员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置管桁架加工设备选用及制作、管桁架安装方法选择、管桁架吊装验算及支撑架计算、管桁架施工方案编制四个任务,管桁架工程图纸在本门课程开课时已下发。
1、管桁架加工设备选用及制作——考核标准:正确选用加工设备;2、管桁架安装方法选择——考核标准:能确定多种安装方法,且能进行经济、技术指标对比;3、管桁架吊装验算及支撑架计算——考核标准:能正确运用3D3S 等软件进行吊装验算及支撑架计算;4、管桁架施工方案编制——考核标准:方案安全、经济、合理、可行。
环节四:任务实施(80min)将教学班分为 4 个组,任务实施以管桁架工程施工“加工制作—选定方案—施工计算—现场拼装—施工安装”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实施。
首先利用三维漫游动画让学生直观认识钢结构企业加工车间布置情况及钢构件加工制作设备进行直观的体验,将管桁架构件的设备性能、参数及整个加工过程以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针对给定任务由各小组组织进行管桁架加工交底和讨论其拼装方案,使学生仿佛已经置身于钢结构加工车间,以利于学生掌握设备性能参数、加工工艺、1、观看钢结构加工动画,学习加工设备性能、用途等。
(10min)观看钢结构企业厂区、加工车间、设备平面布置、设备类型动画,然后讲解加工车间设备技术参数、适用范围、加工方法等内容;对典型的管桁架加工设备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掌握设备参数及其操作方法、加工制作工艺;2、由各小组组织进行管桁架加工交底(10min )1)结合分析本任务管桁架结构加工特点(大部分钢管截面较小,钢管最大规格为φ245× 20,最小规格φ 60×4);2)加工设备的选择:根据本任务工程特点,选择HID-600MTS 五维数控相贯线切割机、PB330相贯线切割机均能满足本工程加工要求;3、讨论其拼装方案(10min )1)按照小组进行管桁架加工交底,填写管桁架加工交底记录表;4、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管桁架模型进行力学和结构分析,选定安装顺序。
(10min)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管桁架模型进行力学和结构分析,依据分析结论和现场施工条件情况给定两种安装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本工程是否还可以采用其他安装方法,并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施工工序一目了然,结合对多种安装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最终选定施工方案。
1)本任务管桁架具有跨度大、杆件截面小、空间刚度要求高、施工荷载的传递必须有效传递的特点,经过分析,其自重在施工过程中不可能有效传递到四根2000 × 2000 的混凝土柱上,必须设置支撑架以承担施工过程中的管桁架自重及施工荷载。
2)由于本管桁架杆件截面小,大部分杆件截面<φ76× 4,易在施工中产生较大的截面应力而产生破坏,由于主桁架荷载传递到环桁架上,故环桁架的相关施工计算更为重要。
3)为降低施工措施费,引导思考支撑架取多少榀可以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方案 1:安装顺序为环桁架安装——边主桁架——中主桁架(每榀主桁架设 3 榀支撑架,共设33 榀支撑架)。
——安全可靠,但措施费高方案 2:安装顺序为环桁架安装——边主桁架——中主桁架(每榀主桁架跨中设 1 榀支撑架,当支撑架达到 3 榀后将第一榀支撑架移至下一榀主桁架下方,共设 3 榀支撑架)。
——措施费少,节约 90%支撑架,但安全度稍差,但经计算后仍可满足本工程安装要求经过对方案 1 和方案 2 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选择方案 2 更为合理。
引导学生思考可能采取的其他方案。
方案 3:安装顺序为环桁架安装——边主桁架——中主桁架——边主桁架(每榀主桁架跨中设2榀支撑架,支撑架下设置滑移轨道,当支撑架达到 6 榀后,将其中 3 榀支撑架滑移至下一榀主桁架下方,随着主桁架的吊装再滑移另 3 榀支撑架,交替实施。
共设 6 榀支撑架)。
——措施费较少,节约80%支撑架,安全度比方案 2 高,但多出滑移轨道的措施费,滑移过程安全度较差。
5、管桁架吊装验算及支撑架计算(15min)针对选定的施工方案引导学生利用前导课程掌握的CAD和 3D3S软件操作技能结合任务给定的管桁架模型进行施工支撑架的建模和计算及进行管桁架的吊装验算,使学生建立施工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支撑架建模、设计和管桁架吊装验算方法,由于软件工具的使用以学生建筑识图与绘图实训中已经熟悉的三维CAD建模技能为基础,非常易于掌握,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为学生营造了具有教学实施功能的学习环境,从而突破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组织学生按照给定的管桁架模型利用软件进行桁架吊装验算2)支撑架计算经计算,管桁架、支撑架均满足安装要求。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满足要求情况下,应该如何对管桁架进行加固)6、管桁架虚拟拼装和安装(30min )1)管桁架虚拟拼装(8min )然后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结合国家规范要求进行管桁架拼装的讲解,引导学生选定合理的拼装方法,利用CAD软件结合给定模型在软件中实施管桁架拼装,避免枯燥的规范条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