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辩证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

(2)培养爱国情怀,热爱祖国,尊敬英雄。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大意理解。

3. 课文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

2. 怎样从课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辩证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课文大意、结构分析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提炼观点,进行辩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提问:你们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互相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2)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

(3)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

4. 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2)总结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

(2)进行辩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教案

7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特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3.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4.学习志愿军的优秀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像。

(播放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录像片段)同学们,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阅兵场上受阅战士的步伐是多么整齐,身姿是多么矫健,他们是不是很可爱?对,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可爱呢?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的美好品质,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

(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

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明确】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

2.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也一定会讲故事。

第一个事例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讲出来,一定很感人。

现在就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第5段,然后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要讲好这个故事,必须把记叙的要素讲清楚,特别是要把志愿军战士与甜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地讲出来,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学生讲述故事)【明确】刚才这位同学讲得很生动。

这个故事之所以如此动人,除了英雄的行为人外,更在于作者传神地使用了一系列生动准确的动词。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完成填空题,并举例分析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幻灯片)他们把枪一,向敌人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以上所填动词除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但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恨,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

"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证明。

3.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把课文第11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环境描写、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思考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信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教案
7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2.体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学习根据表达需要和语言环境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和修辞的方法。
情感、态度
“摔”“扑”“抱”“掐”“摁”等动词除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只有非常恨才非常狠。
5.朗读第11自然段(火中救小孩),画出环境、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环境描写:“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烟”等语句。(环境极其危险)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志愿军战士的可爱,赞扬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交替运用直接描述和间接叙述两种方法
这种综合叙述方法让三个事例显得既真实可信又真切感人,使行文生动,中心突出。
环节四








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最我们可爱的人。
3.词义
什物: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
豁亮:宽敞明亮。
坚韧:坚固有韧性。
淳朴:诚实朴素。
谦逊:谦虚恭谨。
覆灭:全部被消灭。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对照课本上的注释或查词典弄清意思。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描绘英雄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谁是最可爱的人》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中传递的爱国情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背景吗?谁是最可爱的人?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位英雄人物?(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描绘这位英雄人物?(3)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写作手法进行讨论,如对比、夸张等。

(四)课堂展示1.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分享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概括中心思想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重难点补充: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对英雄人物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学会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1.理解作者在对比、夸张中如何塑造英雄形象。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请先听一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中的爱国情怀。

(二)自主学习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述的英雄人物,思考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位英雄的。

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最可爱的人”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最可爱的人”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谁是最可爱的人》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可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谁是最可爱的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讲解。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战士们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最可爱的人”的认识。

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想象。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学习英雄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深层次的含义和主题的理解。

2. 学生对英雄精神的感悟和内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英雄的伟大。

3. 采用讨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齐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深层次含义。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学习英雄的心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优秀5篇)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优秀5篇)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优秀5篇)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当时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和反思而写的。

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有精彩的评论。

书包范文分享给小伙伴们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他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篇一教学设想: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全文结构特点;训练朗读、复谈、概括能力;理解文中议论抒情语段的作用。

二、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又极富抒情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课文内容感染学生。

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授课时也要有“情”。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范读课指导朗读就成了教学本将课文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三、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录音。

提出听读的任务:文中写了几个事例?给每个事例拟定一个小标题。

让学生给文中三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训练概括能力。

明确:写了几个事例,为每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

(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小标题:松骨峰战斗,或书堂战斗;第二个事例小标题:马玉祥救朝鲜儿童;第三个事例小标题:防空洞中的谈话。

)说明:给三个事例分别拟小标题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第一个事例,用提问法。

1.这个案例由哪些段落组成?每段写的是什么?(由6段和7段组成。

第5段描述了战斗的过程;第六段:记下烈士姓名,表示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第7段描写了营长的感受,突出了战场的可爱。

)2、从哪些叙述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壮烈的搏斗”?(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

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学生应找出有关的语句:时间紧迫,无险可守;敌众找寡,(装备上)敌优我劣)3.总结一下这个案例的内容,拟定一个小标题。

第二个事例:复述法。

提示:复述时,注意描写烟与火的句子,注意孩子的五声啼哭,注意马宇翔救人时的心理活动和一系列动作的关键词。

第三个事例:朗读法。

请两位同学朗读(或分男生,女生)一位同学读“我”的话,一位同学读战士的回答。

提示:注意与战士三问三答的内容,注意这里所记叙的对话的内容与前面两个事例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a.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丰富词汇量。
b.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提高语言感染力。
4.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创作潜能。
a. 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文章的情感美。
b. 尝试创作以“最可爱的人”为主题的作文,展现个人独特见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a. 文章主旨的把握:理解作者魏巍通过描述志愿军战士的事迹,表达对“最可爱的人”的赞美和敬意。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如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提炼出文章的核心思想。
2.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 优化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5. 关注学生的课后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可爱’?”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这一环节,我意识到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践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摔”“扑”“抱”“掐”“摁”等动词除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只有非常恨才非常狠。
5.朗读第11自然段(火中救小孩),画出环境、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环境描写:“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烟”等语句。(环境极其危险)
3.词义
什物: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
豁亮:宽敞明亮。
坚韧:坚固有韧性。
淳朴:诚实朴素。
谦逊:谦虚恭谨。
覆灭:全部被消灭。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对照课本上的注释或查词典弄清意思。
2.本文中志愿军战士的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
纯洁、高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意志,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
环节二




环节二




3.文体知识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更详尽、具体、形象。通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生动性:通讯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②完整性:通讯要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2.请同学们看看三个事例是如何交替运用直接描述和间接叙述(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这两种方法的。交替运用两种不同写法有什么好处?
事例一(松骨峰战斗)交替运用了两种方法:战斗过程,直接描述,显示志愿军战士壮烈勇猛;战后阵地场景,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烈士姓名,直接引述,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
7.作者通过这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么,作者在文中哪一自然段集中笔墨从四个方面对战士进行了高度的赞誉呢?这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上述三个事例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那么,请将这四个方面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
第3自然段排比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松骨峰战斗——意志——英雄主义
典型事例火中救小孩——品质——国际主义最可爱
防空洞谈话——气质、胸怀——爱国主义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
环节五




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是可爱,今天,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可爱的人?请说说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事迹。
3.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故事表现出来的?为这几个故事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
4.朗读第5自然段(松骨峰战斗),复述故事。找出相关的动词并体会其作用。
复述注意事项:①必须把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时间紧迫、任务艰险的状况讲清楚。②叙述战斗过程时,注意通过人数、装备的对比表现战士的英勇无畏,特别是要把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地讲出来。③重点复述两个场面:直接叙述描写战士搏杀的场面;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写战后战场上壮烈的场景。④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事例二(火中救小孩)也是交替运用两种写法:介绍马玉祥,直接描述,展现战士的淳朴可爱;回答提问,直接引述,表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场情景,直接描写,展现危险环境;救人情景和马玉祥当时的心情,全是直接引述,既展示他奋不顾身的行为,又体现其纯洁高尚的心灵。
事例三(防空洞谈话)中战士的三次回答,每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插入对其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映,感人至深。
与价值观
1.学习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陶冶情操。
2.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
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学习
难点
体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学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指导
朗读法、情境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视频片段)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国庆70周年大阅兵的场景,受阅战士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昂扬的精神状态,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新时代军人的可敬、可爱。那么,70年前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是怎样可爱呢?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品格。
⑵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本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鲜明地刻画出马玉祥的淳朴可爱,读后让人难忘。
三、探究写法
1.主题鲜明,选材典型
“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在文章中表现得极为鲜明突出。首先,标题以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文章的第一部分,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扼要而明确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概括地写出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可爱,给读者一个总的认识。文章的第二部分具体生动地记叙了三个典型事例,即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和防空洞谈话,深刻地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他们的高贵品质。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具体事例叙述的基础上再一次强调主题,并向读者提出了热烈的希望和要求:要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要爱我们最可爱的人。
2.写作背景
(播放抗美援朝视频片段)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妄图侵犯我国领土。因此,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五次大的战役,中朝人民军队把侵略者赶回汉江南岸,终于迫使美帝国主义在1953年7月同中朝方面签订停战协定。作者魏巍在朝鲜前线采访期间,每日接触到许多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受到极大的震动,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来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最初写成的通讯,题目叫作《自豪吧,祖国》,里面写了二十多个生动的例子。但魏巍感到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所以没有发表。后来他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中选取了三个最典型、最能本质地表现英雄人物优秀品质的事例,所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篇通讯问世后,不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凡是保卫祖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战士,我们都习惯地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志愿军战士的可爱,赞扬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交替运用直接描述和间接叙述两种方法
这种综合叙述方法让三个事例显得既真实可信又真切感人,使行文生动,中心突出。
环节四








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最我们可爱的人。
心理描写:“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写: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小结:马玉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迅速地救出了朝鲜小孩。
6.分角色朗读防空洞谈话部分,并思考: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的哪些思想品格?(要抓住战士的三“笑”一“兴奋”)
高尚的苦乐观、高度的责任感、崇高的荣誉感。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代表作有长诗《黎明的风景》,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其中《东方》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并于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抗美援朝期间,魏巍曾两次到朝鲜前线,深入连队生活,深深感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回国后,他提炼了三个典型事例,选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醒目而又发人深思的题目,表现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而热情地讴歌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品质松骨峰战斗
意志火中救小孩
气质、胸怀防空洞谈话
环节三




环节三




一、深层探究
1.既然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的顺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
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自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志愿军战士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所以放在最后来写。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下面两句句式有何不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