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进化生物学(开卷)试题及答案
生物演化试题及答案高一

生物演化试题及答案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胚胎学D. 人类基因组计划答案:D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中,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A. 环境变化B. 基因突变C. 自然选择D. 人工选择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 地理隔离B. 生殖隔离C. 基因突变D. 物种灭绝答案:D4. 以下哪种生物的演化过程不遵循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A. 孔雀B. 长颈鹿C. 细菌D. 病毒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答案:D6. 以下哪项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人工选择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间接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人工选择D. 分子生物学答案:C8. 以下哪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A. 物种不变B. 物种灭绝C. 物种形成D. 物种退化答案:C9. 以下哪项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A. 环境变化B. 基因突变C. 自然选择答案:C10.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A. 物种多样性B. 生物适应性C. 生物灭绝D. 生物退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哪些?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答案:ABC12.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哪些?A. 地理隔离B. 生殖隔离C. 基因突变D. 物种灭绝答案:ABC13. 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A. 物种不变B. 物种灭绝C. 物种形成D. 物种退化答案:C14. 生物进化的驱动力包括哪些?A. 环境变化B. 基因突变C. 自然选择D. 人工选择答案:ABC15. 生物进化的结果包括哪些?A. 物种多样性B. 生物适应性C. 生物灭绝D. 生物退化答案:AB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________。
初中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是()。
A. 遗传和变异B. 过度繁殖C. 适者生存D. 环境变化答案:A2.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以下哪项不是化石的主要特点?()。
A. 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 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C. 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D. 只能保存在岩石中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低等到高等C. 从水生到陆生D.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答案:D4. 人类起源于()。
A. 古猿B. 恐龙C. 鱼类D. 两栖动物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A. 遗传和变异B. 过度繁殖C. 适者生存D. 环境的稳定性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适者生存B. 不适者被淘汰C. 产生新的物种D. 保持物种的不变答案:D7.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的是()。
A. 生物的适应性B. 生物的多样性C.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D. 生物的进化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C. 胚胎学上的证据D. 神话传说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A. 金鱼品种的多样化B. 农作物的高产品种C. 家禽家畜的优良品种D. 野生型生物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
A. 环境的变化B. 食物的丰富程度C. 遗传和变异D. 疾病和寄生虫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
答案: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2.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________,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化石是________。
答案:单细胞生物,腔肠动物3.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是________。
进化生物学复习考试题库与答案

进化生物学复习考试题库与答案1.拉马克在达尔文之前系统地提出了生物演化理论,达尔文提出的演化理论在某些方面继承了拉马克的思想,但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哪条是达尔文不同于拉马克的观点?( ) [单选题] *A.所有生物是在不断变化的B.生物遵循用劲废退的原则C.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D.所有生物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2.一个年轻的岛屿上棒眼黑腹果蝇在种群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陆地上种群中棒眼黑腹果蝇的频率,请分析这种现象最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单选题] * A.基因突变B.瓶颈效应C.小频率事件D.奠基者效应*3.对用于生物学中evolution一词的正确理解为( ) [单选题] *A.生物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B.生物拥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愿望C.生物世代之间发生的可以遗传的变化*D.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发展过程4.上个世纪50-60年代,滴滴涕(DDT,一种杀虫剂)被广泛使用,结果是有害昆虫对该农药产生了很高的抗性,请解释这种现象是在什么样的选择压力下产生的?( ) [单选题] *A.定向选择*B.平衡选择C.间断选择D.频率依赖型选择5.哈迪-温伯格定律中pq表示的是群体中( ) [单选题] *A.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B.50%纯合基因型的频率C.纯和基因型的频率D.50%杂合基因型的频率*E.杂合基因型的频率6.猎豹曾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洲,而今天只有东非、南非和伊朗各有一个很小的野生种群存在,且这些种群的遗传变异率与其他哺乳动物种群相比较低,猎豹在进化过程中有可能经历了( ) [单选题] *A.奠基者效应B.瓶颈效益*C.随机效应D.基因流动7.造成物种间生殖隔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合子前隔离是指妨碍种间交配或者在不同物种间试图交配时阻止卵子受精的隔离,它可能是通过以下哪几种隔离方式来实现?( ) *A.时间隔离*B.生态隔离*C.行为隔离*D.机械隔离*E.杂种不育8.下列哪一项关于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最早分化的叙述是正确的?( ) [单选题] * A.从脑容量增大开始的B.从制造工具开始的C.从直立行走开始的*D.从有了社会分工开始的9.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自然选择作用的单位是( ) [单选题] *A.个体B.种群*C.物种D.群落10.红绿色盲是由X-连锁隐形单基因造成的,若假设50000女性中有320个女性是红绿色盲,同时假设随机婚配,请预测该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的概率是多少?( ) [单选题] * A.0.02B.0.04*C.0.06D.0.0811.大多数人类新生婴儿的体重都稳定在3到4公斤之间,过轻或者过重的婴儿死亡率都比较高,这是哪种自然选择模式的结果?( ) [单选题] *A.定向选择C.稳定选择*D.随机选择12.古生物学家Simpson定义小进化的概念为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进化改变。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遗传与进化)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遗传与进化)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遗传与进化)减数分裂(11年山东卷)8.基因型为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A.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答案:A(2011年江苏卷)11.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2011年安徽卷)5、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答案:D解析:考察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和转录。
甲图以DNA两条单链均为模板,而乙以一条链为模板,且产物是一条链,确定甲图表示DNA复制,乙图表示转录。
A. 转录不是半保留方式,产物是单链RNA;B. 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中。
C.DNA复制过程解旋需要解旋酶,转录时需要的RNA聚合酶具有解旋的功能。
D.项一个细胞周期DNA只复制一次,但要进行大量的蛋白质合成,所以转录多次发生。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1年广东卷)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解析】①、②组:R+S型菌的蛋白质/荚膜多糖,只长出R 型菌,说明蛋白质/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选择题1.拉马克提出的法则除获得性状遗传外还有A 。
P7A用进废退B一元论C多元论D动物的内在要求2.生物体新陈代谢自我完成的动力在于_C_。
A种内斗争B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C同化与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D生物与环境的统一3.活着的有机体需要不断从环境吸取负熵以克服自身的_D_。
P25A、嫡流B、熵变C、熵D、熵产生4.构成生物体的有机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B P20 A维生素B无机盐 C ATP D氨基酸5.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为原始生命体必然是一个_A_P23A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开放系统D半封闭系统6.真核细胞起源的途径包括内共生说和_C_。
P57A突变说B选择说C渐进说(经典说)D适应说7.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起源我国中科院院士赵玉芳和数学家曹培生认为_C_。
P38A蛋白质首先起源B核酸首先起源C核酸与蛋白质共同起源D RNA首先起源8.真核细胞出现的生物学的意义是_D_A为生物无性生殖打下基础B推动生物向单元化化方向发展C使生态系统进一步简单化。
D为生物有性生殖打下基础,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方向发展9.真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说较好地说明了_C_的起源。
A高尔基体B溶酶体C线粒体和叶绿体D内质网10.关于生物的分界目前通用的是_C_。
A三界说B四界说C五界说D两界说11.能够确定生物的存在和属性的化石是_B_A指相化石B标记物化石C标准化石D小化石1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登陆的时间在_D_。
A泥盆纪B志留纪C二叠纪D奥陶纪13.复杂化和简化式形态进化的_B_A唯一方向B两个主要方向C基本特征D都不正确14.行为进化的基本环节包括_D_A趋性反射B本能行为,学习行为C.悟性行为D趋性,反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悟性行为15.在基因家族中致同进化的机制主要有不等交换和_D_。
A、重复B、倒位C、易位D、基因转换1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的差异。
进化生物学课后答案

一、名词解释1、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2、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
(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3、灾变论:认为地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当时的动植物,以后由其他地方迁来的新的类型,所以不同地层有不同化石的类型。
(多次创造,每次均不同。
认为生物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是整体地消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造的。
反对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
)4、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是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
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6、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7、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计划和一定目的,一下子创造出来的。
并且当初创造后物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物种数也无增减,各种之间也无亲缘关系。
在18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也就是说进化生物学是回答:“为什么”的科学,是追究实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它不仅要从生物组织不同层次揭示进化的原因,也要从时间上追溯进化的过程。
三、比较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
相同点:类型。
不同点:的后代,溯源于共同的祖先。
共同起源是生物进化一元论的观点,而拉马克则是认为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各系统或群体生物并不起源于共同祖先,是典型的生物进化多元论的观点。
生物演化试题及答案高一

生物演化试题及答案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生物演化的直接证据是()。
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胚胎学D. 基因组学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演化的证据()。
A. 比较解剖学B. 胚胎学C. 人工选择D. 基因组学答案:C3.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驱动力()。
A. 自然选择B. 人工选择C. 遗传漂变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中,生物演化的基础是()。
A. 过度繁殖B. 生存竞争C. 遗传变异D. 适者生存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演化的机制()。
A. 突变B. 基因重组C. 基因流D. 基因突变答案:D6.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证据之一()。
A. 物种的灭绝B. 物种的起源C. 物种的多样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证据之一()。
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证据之一()。
A. 物种的地理分布B. 物种的生态位C. 物种的适应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证据之一()。
A. 物种的分类B. 物种的进化树C. 物种的基因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证据之一()。
A. 物种的形态学B. 物种的生理学C. 物种的行为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1.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证据之一()。
A. 物种的适应性B. 物种的生态位C. 物种的地理分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2.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证据之一()。
A. 物种的分类B. 物种的进化树C. 物种的基因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3.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证据之一()。
A. 物种的形态学B. 物种的生理学C. 物种的行为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4.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证据之一()。
A. 物种的适应性B. 物种的生态位C. 物种的地理分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5. 以下哪项是生物演化的证据之一()。
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含答案)

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含答案)1. 什么是生物进化理论?答案:生物进化理论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发展和进化的理论。
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
2. 什么是适者生存原理?答案:适者生存原理是指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
这导致了适应性特征的积累和物种的进化。
3. 描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答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物种中的个体存在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以使某些个体对环境更具适应性,从而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适应性较差的个体则相对较少繁殖,这导致适应性较好的特征逐渐在种群中累积,物种逐渐进化和改变。
4. 什么是突变?答案:突变是指在遗传物质(如基因或染色体)中发生的变异。
突变可以导致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是进化的基础。
5. 什么是遗传漂变?答案: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如自然灾害或种群迁移等)导致的种群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遗传漂变可以在较小的种群中特别显著,并且可能导致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6. 描述壮大效应的概念。
答案:壮大效应是指在较小的种群中,由于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和遗传漂变的影响,某些个体可能比大种群中的个体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这可能导致小种群中的某些特征在未来的种群中更为突出。
7. 什么是共生关系?答案: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彼此之间互利共存的关系。
共生关系可以是互惠的,其中各方从中获益;也可以是互惠性减少的,其中一方对另一方造成伤害,但伤害的程度受到限制。
以上是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开卷)试题研究生姓名:专业:动物学、生化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年级:2011级考试科目:进化生物学时间:150分钟一、名词解释:(20分)1、海底“黒烟囱”2、幼态持续3、分子进化4、镶嵌进化5、盖亚假说二、论述红皇后假说的原理。
(10分)三、简述遗传漂变的概念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
(20分)四、试叙述基因组学与非线性分子进化的关系。
(20分)五、谈谈进化生物学理论与你所研究领域的关系。
(30分,不少于1000字)(试题之间不必留答题空白)一、名词解释:(20分)1、海底“黒烟囱”由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的直立的冒着黑色、白色或黄色烟雾的柱状圆丘,称为硫化物烟囱或海底“黑烟囱”。
在这些烟囱中,约350℃的含矿热液从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
海底“黑烟囱”的形成主要与海水及相关金属元素在大洋地壳内热循环有关。
2、幼态持续所谓幼态持续(Neoteny),是指个体发育中保留某些幼年时期的特征并使之延长到成年时期的现象,是大脑进化的有效机制。
3、分子进化分子进化(molecular evolution)有两层含义,一是原始生命出现之前的进化,即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二是原始生命产生之后生物在进化发展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4、镶嵌进化镶嵌进化(mosaic evolution)是指生物体的不同部分进化速度不均的现象。
其中包括同一生物的不同性状,甚至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如昆虫)。
同时,镶嵌进化也指基因型的不同范围的独立进化。
5、盖亚假说盖亚一词源于希腊文,是大地女神的意思,古希腊人用它来表示大地和大地上所有生命及人类所组成的“大家庭”。
盖亚假说是由英国大气学家拉伍洛克(James E.lovelock)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
该假说认为地表温度、地表沉积物、海水含盐量及大气组成等是由生物生命活动所控制并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得地球环境维持在适合于生物生存的状态。
包含5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有效地调节着大气的温度和化学构成;二是地球生物影响了环境,而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着生物进化过程,两者共同进化;三是各种生物与自然界之间主要由负反馈环连接,从而保持地球生态的稳定状态;四是认为大气能保持在稳定状态不仅取决于生物圈,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为了生物圈;五是认为各种生物调节其物质环境,以便创造各类生物优化的生存条件。
二、论述红皇后假说的原理。
(10分)答:自然选择只导致生物当前的适应,进化功能则是潜在的适应或未来的适应能力。
目前有两种假说可以或多或少地解释具有进化功能的遗传结构的进化,即红皇后假说(The RedQueen hypothesis)和物种选择(Species selection)说。
红皇后假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L.van Valen)根据爱丽丝奇遇记中的故事于1973年提出的。
该假说认为,在环境条件稳定时,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物种的竞争压力,即使物理环境不变,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生物进化。
红皇后假说指出,由于物种间生态关系的牵制作用,物种在其生存期间灭绝的风险是相对恒定的。
这种牵制作用使得物种要获得显著的进化改变特别艰难。
因为两个物种同时都在进化,一个物种要在生态系统中获得有利地位,就要具有较大的进化潜力。
也就是说,眼前的适应并不能保证最后的成功,只有具有较大的进化潜力,才能战胜对方。
这就是红皇后假说的原理。
三、简述遗传漂变的概念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
(20分)答:所谓遗传漂变,是指对于所有有限大小的种群来说,由于种群基因数量有限而导致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世代间发生变化,甚至丢失的现象。
遗传漂变的概念是赖特(S.Wright)于1931年提出的,也称赖特效应、随机漂变或遗传偏离。
遗传漂变一般是在小群体里发生的。
这是因为在一个小群体内与其它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进行随机交配,因而在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等位基因的频率容易产生偏差。
这种偏差不是由于突变、选择等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在小群体内基因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抽样误差所引起的。
这样,就将那些中性的或无利的性状在群体中继续保持下来,没有被消灭,这就是遗传漂变产生的原因。
一般地说,一个群体愈小,遗传漂变的作用愈大。
当群体很大时,个体间容易达到充分的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的作用就消失了。
遗传漂变在生物的进化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多中性的或不利性状的存在不能用自然选择来解释,可能是遗传漂变的结果。
例如,在人类中不同种族所具有的血型彼此间存在一定差异,而血型这个性状看来并没有任何适应上的意义,可是它同类人猿一样,血型差异一直传下来,可能就是遗传漂变的结果。
另外,小群体的遗传漂变不仅能够改变等位基因频率,还会增加群体内的近交程度。
四、试叙述基因组学与非线性分子进化的关系。
(20分)答: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表达产物的学科。
基因组的产物不仅是蛋白质,还有许多复杂功能的RNA。
基因组学包括三个不同的亚领域,即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
非线性分子进化指的是生物大分子(主要指核酸和蛋白质分子)的进化并不是渐进的、匀速的,而是跳跃与停滞相间的。
非线性分子进化主要是从微观层次来研究生物进化的。
在宏观层次,化石资料、新灾变论和间断平衡论等都说明生物进化不是线性渐变的方式,而是一种非线性现象。
这无疑是对达尔文主义和新达尔文主义渐变论的致命打击;但在微观层次,还未取得重大突破,而基因组学的研究给非线性分子进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尽管古生物学研究已步入对古DNA(ancient DNA)的探索,并认为是从分子水平研究演化生物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很显然,这方面研究可以说还处于萌芽状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很快地积累成海量数据。
只有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成就才能从微观水平对宏观上已取得很大进展的非线性演化生物学进行验证;当然结构生物学的宝贵数据也是重要的验证依据。
同样,演化生物学的发展反过来也作用于基因组学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许多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正从演化角度考虑同源基因、副源基因并分析结构功能关系。
分子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是统一所有生命科学分支的左右手。
随着分子生物学向基因组学、后基因组学发展,以及演化生物学向非线性分子进化空间发展,在她们的统帅下,生命科学的所有分支必将在新世纪以更大的步伐前进!五、谈谈进化生物学理论与你所研究领域的关系。
(30分,不少于1000字)答:在进化生物学理论中,我认为与我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理论是由N.埃尔德雷奇和S.J.古尔德于1972年共同提出的间断平衡论。
间断平衡理论认为:物种形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又会在某一时期很短的时间经过骤变形成新的物种,然后又经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稳定期。
他们这一观点是根据所发现的大量化石记录提出的,尤其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1984 年在云南澄江地区发现的动物化石群,又为该学派的理论提供了新的强有力证据。
该理论根据“澄江地区前寒武纪动物大爆发”的事实,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以下生物进化要点:首先是生物进化具有突变性和自发性,即生命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很多相似的子系统所组成。
其二是生物进化的过程还包含着许多系统的涨落和外源信息的“感知”和“放大”的作用,并不断的创造出新的自组织模式。
其三是生物进化是一个渐变与突变,偶然和必然互相镶嵌的过程,在进化的某一阶段偶然性可能起支配作用,当生物的基本类型或形态一经确立,必然性又必循之而立。
间断平衡理论中所描述的这种爆发式物种形成或叫快速物种形成方式的分子机制有多倍化,染色体重排等。
在当代,由于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掌握了这样一种技术。
利用快速物种形成机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借助实验室各种各样的手段,迫使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在几天或几周内实现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或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的结果。
因此,被称为生物进化工程。
如某些细菌经过几十年进化才获得的对抗生素的抗药性,而运用基因重组快速定向进化(分子进化工程)几天内就可以培育出新的超级细菌,现已用于临床使用。
细菌都怕热,而“深海2000”号潜水艇在海洋底热水矿床中采集到的一种能在100 ℃热水中很好生存的超喜热性细菌。
这种细菌产生的酶因其强耐热性而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然而,该细菌的培养和酶的直接提取却非常困难。
日本生命科学工业技术研究所运用分子进化工程,尝试将该细菌特定的遗传基因导入容易培养的大肠杆菌中,结果得到了能在95 ℃以上的高温中发挥作用的9 种耐热性酶,这些耐热性酶可用于生物反应器和生物传感器并可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又如,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快速培育出的家禽,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产蛋率增高,营养价值也得到改善。
在植物耐性培育方面分子进化工程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生物工程专家在掌握了高表达应激诱导基因转录因子的基础上培育出了高水平的胁迫耐性植物,这种快速定向培育出的并高表达应激应答型转录植物叫拟南芥。
它是由日本农林水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育成的。
该耐性植物对于燥、低温、高盐三种胁迫都具有高耐性,并能将此耐性遗传给后代。
在药物筛选方面,分子进化工程也取得了若干应用成果。
我们目前所做的研究正是利用爆发式物种形成机制,运用基因工程手段将紫苏中的相关基因ω-3脂肪酸脱氢酶(ω-3 FAD)基因转入低硫苷、低芥酸、高亚油酸的优质甘蓝型油菜中,研究ω-3 FA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分析该基因在非生物学压力(温度、光照)及胁迫信号分子茉莉酸(JA)、水杨酸(SA)等作用下的表达模式及其转录表达调控机制。
以期在短期内创制出富含α-亚麻酸(ALA)、并对逆境胁迫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特种油菜品种资源,以此改变油菜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油菜的抗逆性。
根据间断平衡理论,进化是跳跃与停滞相间,不存在匀速、平滑、渐进的进化,新种的形成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
我们的研究就是通过分子进化工程,利用基因转导快速定向进化形成新的油菜品种。
我认为,无论是现代综合进化论,还是点断平衡进化说,它们均是运用大量例证作出的科学结论,已被学术界普遍认同是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尤其是分子进化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这一切都应看作是对经典达尔文选择论学说的补充和发展,而决不是对它的否定。
即使是快速定向进化形成的生物新类型,它们要得到保存、巩固、仍需要自然条件的选择,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