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现代分子生物学试习题库

现代分子生物学试习题库

核酸结构与功能一、填空题1.病毒ΦX174及M13的遗传物质都是单链DNA 。

2.AID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3.X射线分析证明一个完整的DNA螺旋延伸长度为?3.4nm?。

4.氢键负责维持A-T间(或G-C间)的亲和力5.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形式为右手B型螺旋。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CAB.DNACD.DNAE2.1953年AB.DNACDE3.DNA描述?(AB.依赖于C.是双链DE4.DNAB?5.在类似A.基于各个片段间的互补,形成反向平行双螺旋B.依赖于A-U含量,因为形成的氢键越少则发生碱基配对所需的能量也越少C.仅仅当两配对区段中所有的碱基均互补时才会发生D.同样包括有像G-U这样的不规则碱基配对E.允许存在几个只有提供过量的自由能才能形成碱基对的碱基6.DNA分子中的超螺旋(ACE?)。

A 仅发生于环状DNA中。

如果双螺旋在围绕其自身的轴缠绕后(即增加缠绕数)才闭合,则双螺旋在扭转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B.在线性和环状DNA中均有发生。

缠绕数的增加可被碱基配对的改变和氢键的增加所抑制C.可在一个闭合的DNA分子中形成一个左手双螺旋。

负超螺旋是DNA修饰的前提,为酶接触DNA提供了条件D.是真核生物DNA有比分裂过程中固缩的原因E.是双螺旋中一条链绕另一条链的旋转数和双螺旋轴的回转数的总和7.DNA在10nm纤丝中压缩多少倍?(A??)A.6倍B.10倍C.40倍D.240倍E.1000倍8.下列哪一条适用于同源染色单体?(D)A.有共同的着丝粒????????????? B.遗传一致性C.有丝分列后期彼此分开D.两者都按照同样的顺序,分布着相同的基因,但可具有不同的等位基因E.以上描述中,有不止一种特性适用同源染色单体9.DNA在30nm纤丝中压缩多少倍?(?C )A.6倍B.10倍C.40倍D.240倍E.1000倍10.DNA在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压缩多少倍?(E )A.6倍B.10倍C.40倍D.240倍E.1000倍11.DNA12螺旋结构D13A E.以上都不正确三、判断题1X)23.DNA4构。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缺口(gap):DNA分子中,一条链上失去一段单链,称为gap。

切口(nick):DNA分子中,一条链上失去一个磷酸二酯键称为nick。

DNA hellicase (DNA解链酶):也叫DNA解螺旋酶,其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每解开一对碱基,需水解2分子A TP→ADP+Pi(磷酸盐)拓扑异构酶:细胞内一类催化DNA拓扑异构体(topoisomerase)相互转化的酶,其为topoisomerase,其与DNA双条链形成共价结合的Pr-DNA中间体,在DNA双链骨架的3’,5’-磷酸二酯键处造成暂时的切口,使DNA的多聚核苷酸链得以穿越,通过改变DNA的连接数,而改变的分子拓扑结构。

3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DNA序列三联体密码子发生突变,导致AA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称为无义突变,其导致翻译提前结束而常使产物失活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DNA序列三联体密码子发生突变导致pr中原来的AA被另一种AA取代。

4 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DNA的转座:或称移位,是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5转录单位:RNA链的转录起始于DNA模板的一个特定起点(启动子),并在一终点处(终止子)终止,此转录区域称为转录单位。

一个转录单位可是一个基因,也可是多个基因。

转录因子:RNA聚合酶起始转录需要的辅助因子称为转录因子。

其作用或是认别DNA的顺式作用位点,或是识别其他因子,或是识别RNA聚合酶。

6 复制子:DNA的复制单位。

终止子(Terminator):模板DNA上提供转录停止信号得DNA序列。

7. 单顺反子mRNA:编码1条多肽链的mRNARNA编辑:是某些RNA,特别是mRNA的一种加工方式,其改变RNA的序列,而导致DNA所编辑的遗传信息改变。

8 起始tRNA:有一类能特异的识别MRNA摸板上起始密码子的tRNA多顺反子mRNA:编码多条多肽链的mRNA。

《现代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现代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1.简述转座子的发现过程和意义发现:转座子最初是Barbara McClintock 于1940年代在玉米的遗传学研究中发现的,当时称为控制元件。

McClintock 的发现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Shapiro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一种由插入序列所引起的多效突变,之后又在不同实验室发现一系列可转移的抗药性转座子,才重新引起人们重视。

1983年McClintock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距离她公布玉米调控因子的时间已有32年之久。

意义:2.请简述基因组DNA的半保留复制是如何证明的3.简述pull-down与co-IP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区别参见赵珊珊PPT区别:Co-IP和GST pull-down的区别Co-IP和GST pull-down都是用于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实验,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只能检测强相互作用、只能定量分析、不能检测瞬时相互作用等。

同时两者在原理及实验操作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下文就Co-IP和GST pull-down在原理及操作流程上的区别做一简述。

Co-IP和GST pull-down原理区别GST pull-down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重组技术将探针蛋白与GST融合,融合蛋白通过GST与固相化的载体上的GTH亲和结合。

因此,当与融合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层析柱时或与此固相复合物混合时就可被吸附而分离。

免疫共沉淀(Co-IP)原理为用某一蛋白的抗体,在细胞裂解液中与相应的蛋白(诱饵蛋白)结合,用Protein A/G将抗原抗体复合物拉下,最后在拉下的复合物中检测是否存在与诱饵蛋白相结合的目的蛋白。

Co-IP和GST pull-down实验操作区别Co-IP实验为体内实验条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其优点为可以避免人为影响,还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蛋白复合体,缺点是无法证明两个蛋白之间是直接的相互作用还是间接的相互作用;GST pull-down实验为外实验条件,可以去除其它蛋白的影响,从而确定目的蛋白和待检测蛋白是否可以发生直接相互作用。

(完整word版)[已整理]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及习题

(完整word版)[已整理]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及习题

(完整word版)[已整理]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及习题第一章绪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p8)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至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学科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它虽产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

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分子生物学则着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成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

第一章序论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用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创世说”。

达尔文第一个认识到生物世界的不连续性。

意义: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及其唯物主义的物种起源理论,是生物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完整word版)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完整word版)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完整word版)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题现代分子生物学一.填空题1.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核酶按底物可划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 IF-2 和IF-3 。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

5.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质粒DNA具有三种不同的构型分别是: SC构型、 oc构型、L构型。

在电泳中最前面的是SC构型。

11.哺乳类RNA聚合酶Ⅱ启动子中常见的元件TATA、GC、CAAT所对应的反式作用蛋白因子分别是TFIID 、SP-1 和 CTF/NF1 。

12.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大多以二聚体形式起作用,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功能域常见有以下几种螺旋-转角-螺旋、锌指模体、碱性-亮氨酸拉链模体。

13.转基因动物常用的方法有:逆转录病毒感染法、DNA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法。

14.RNA聚合酶Ⅱ的基本转录因子有、TFⅡ-A、TFⅡ-B、TFII-D、TFⅡ-E他们的结合顺序是: D、A、B、E 。

其中TFII-D的功能是与TATA盒结合。

现代分子生物学

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1、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纪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达尔文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

3、任何生存下来的个体都倾向于扩增其经过修饰的新性状,以保存生存优势。

4、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细胞创立了细胞学说。

5、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是细胞学说;核心是动、植物的基本单元是细胞。

6、所有组织最基本单元是形状非常相似而又高度分化的细胞。

7、生物化学家Buchner第一个实现用酵母无细胞提取液和葡萄糖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乙醇,证明化学物质转换不需要完整的细胞而仅仅需要细胞中的某些成分。

8、20种氨基酸被相继发现(最晚分离的是苏氨酸,1935).9、孟德尔一对形状F2代的分离率是3:1,两对性状的分离率是9:3:3:1.10、摩尔根第一个证明基因的科学家,果蝇的红白眼性状中白眼是伴X隐性遗传。

1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细菌的毒性(致病力)是由细胞表表面荚膜中的多糖所决定的。

具有光滑表面的S型肺炎链球菌由于带有荚膜多糖而能使小鼠发病,具有粗糙表面的R型细菌由于没有荚膜多糖而失去致病力(荚膜多糖能保护细菌免受动物白细胞的攻击)。

(1)活S型菌体——小鼠死亡(2)死S型菌体——小鼠存活(3)活R型菌体——小鼠存活(4)死S型菌体+活R型菌体——小鼠死亡12、Hershey从事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它的头、尾外部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头内主要是DNA。

13、细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1)噬菌体用尾部的末端(基片、尾丝)吸附在细菌表面;(2)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入细菌细胞内,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面;(3)噬菌体的DNA一旦进入细菌体内,它能利用细菌的生命过程合成噬菌体自身的DNA 和蛋白质;(4)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能组装成许许多多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噬菌体;(5)子代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解体而被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细胞,在这个过程中DNA起了关键作用。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题库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题库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题库现代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机制的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

以下是一些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考研题目,供考生复习参考:1. DNA复制的基本原理:- 描述DNA复制过程中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 解释引物在DNA复制中的作用。

2. RNA转录过程:- 阐述RNA聚合酶在转录过程中的功能。

- 描述转录后修饰对mRNA成熟的影响。

3. 蛋白质合成:- 描述遗传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 解释翻译过程中的起始、延伸和终止阶段。

4. 基因表达调控:- 阐述转录前调控机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录因子的作用。

- 描述转录后调控,包括mRNA加工、稳定性和翻译调控。

5. 基因编辑技术:- 介绍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工作原理。

-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及其伦理问题。

6. 细胞信号传导:- 解释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过程,包括受体激活、信号转导和效应器的响应。

- 讨论G蛋白偶联受体和酪氨酸激酶受体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7.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描述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调控机制。

- 阐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8. 遗传变异与进化:- 讨论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 解释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和基因流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9. 分子遗传学的应用:- 描述分子标记在遗传病诊断和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 讨论基因组学在疾病机理研究和个性化医疗中的重要性。

10. 生物信息学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描述生物信息学的基本工具和数据库。

- 讨论如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和蛋白质结构。

结尾: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考研题库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从分子机制到应用实践的广泛内容。

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关注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深入理解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核酸结构与功能一、填空题1.病毒ΦX174及M13的遗传物质都是单链DNA 。

2.AID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3.X射线分析证明一个完整的DNA螺旋延伸长度为 3.4nm 。

4.氢键负责维持A-T间(或G-C间)的亲和力5.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形式为右手B型螺旋。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C )。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B.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D.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E.真核心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2.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 A )。

A.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B.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D.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E.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3.DNA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收特性。

以下哪些是对DNA的解链温度的正确描述?( CD )A.哺乳动物DNA约为45℃,因此发烧时体温高于42℃是十分危险的B.依赖于A-T含量,因为A-T含量越高则双链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C.是双链DNA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的中间值D.可通过碱基在260nm的特征吸收峰的改变来确定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4.DNA的变性(ACE )。

A.包括双螺旋的解链B.可以由低温产生C.是可逆的D.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E.包括氢键的断裂5.在类似RNA这样的单链核酸所表现出的“二级结构”中,发夹结构的形成(AD )。

A.基于各个片段间的互补,形成反向平行双螺旋B.依赖于A-U含量,因为形成的氢键越少则发生碱基配对所需的能量也越少C.仅仅当两配对区段中所有的碱基均互补时才会发生D.同样包括有像G-U这样的不规则碱基配对E.允许存在几个只有提供过量的自由能才能形成碱基对的碱基6.DNA分子中的超螺旋(AC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题现代分子生物学一.填空题1.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核酶按底物可划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 IF-2 和IF-3 。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

5.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东隅已逝 2 桑榆非晚!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质粒DNA具有三种不同的构型分别是: SC构型、 oc构型、 L构型。

在电泳中最前面的是SC构型。

11.哺乳类RNA聚合酶Ⅱ启动子中常见的元件TATA、GC、CAAT所对应的反式作用蛋白因子分别是TFIID 、SP-1 和 CTF/NF1 。

12.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大多以二聚体形式起作用,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功能域常见有以下几种螺旋-转角-螺旋、锌指模体、碱性-亮氨酸拉链模体。

13.转基因动物常用的方法有:逆转录病毒感染法、DNA 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法。

14.RNA聚合酶Ⅱ的基本转录因子有、TFⅡ-A、TFⅡ-B、TFII-D、TFⅡ-E他们的结合顺序是: D、A、B、E 。

其中TFII-D的功能是与TATA盒结合。

15.酵母DNA按摩尔计含有32.8%的T,则A为_32.8%_,G为_17.2%_和C为_17.2%__。

16.操纵子包括_调控基因、调控蛋白结合位点和结构基因。

17.DNA合成仪合成DNA片段时,用的原料是模板DNA东隅已逝 3 桑榆非晚!‘TAQ 、引物、缓冲液、dNTP。

18.在琼脂糖电泳中,DNA会向正极移动。

19.染色体包括蛋白质、染色体两大部分。

20.环状DNA双链的复制主要可分为θ形、滚环形、D-环形三种类型。

21.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转录的起始、延伸、终止。

22.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

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

有G时转录从 S2 开始,无G时转录从 S1 开始。

23.DNA重组技术也称为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

最终目的是把一个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DNA转入另一个生物体。

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①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成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②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③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④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24.质粒的复制类型有两种:受到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的称为严紧型质粒,不受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称为松弛型质粒。

东隅已逝 4 桑榆非晚!25.PCR的基本反应过程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个阶段。

PCR的反应体系要具有以下条件: a、被分离的目的基因两条链各一端序列相互补的 DNA引物约20个碱基左右。

b、具有热稳定性的酶如:TagDNA聚合酶。

c、dNTP,d、作为模板的目的DNA序列26.哺乳类RNA聚合酶Ⅱ启动子中常见的元件TATA、GC、CAAT所对应的反式作用蛋白因子分别是 TFIID 、 SP-1和CTF/NF1。

27.RNA聚合酶Ⅱ的基本转录因子有、TFⅡ-A、TFⅡ-B、TFII-D、TFⅡ-E他们的结合顺序是:D、A、B、E。

其中TFII-D的功能是与TATA盒结合。

二.名词解释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

现在习惯上用来专指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以外的DNA分子。

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载体。

启动子:是DNA分子可以与RNA聚合酶特异结合的部位,也就是使转录开始的部位。

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转录的起始是个关键。

常常某个基因是否应当表达决定东隅已逝 5 桑榆非晚!于在特定的启动子起始过程。

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核受体:细胞内受体分布于胞浆或核内,本质上都是配体调控的转录因子,均在核内启动信号转导并影响基因转录,统称核受体。

hnRNA:核不均一RNA,即mRNA的前体,经过5’加帽和 3’酶切加多聚A,再经过RNA的剪接,将外显子连接成开放阅读框,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就可以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了。

分子杂交: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Walson-Crick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分子DNA分子的过程称为杂交。

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性的,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探针已知序列进行特异性的靶序列检测。

基因组文库: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片段,并与合适的载体重组后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克隆。

这些存在于所有重组体内的基因组DNA片段的集合,即基因组文库,它包含了该生物的所有基因。

密码的简并性: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的简并性衰减子:在色氨酸操纵子中,当mRNA合成起始以后,除东隅已逝 6 桑榆非晚!非培养基中完全没有色氨酸,否则,转录总是在长162bp的前导区终止,产生一个仅有14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终止trp基因转录,因为转录终止发生在这一区域,并且这种终止是被调节的,这个区域被称为衰减子。

DNA拓扑异构酶:DNA在细胞内往往以超螺旋状态存在,DNA 拓扑酶催化同一DNA分子不同超螺旋状态之间的转变。

DNA拓扑异构酶有两类,大肠杆菌的ε蛋白(MW-110000)就是一种典型的拓扑异构酶Ⅰ.它的作用是暂时切断一条DNA链,形成酶-DNA共价中间物而使超螺旋DNA 松弛化,然后再将切断的单链DNA连接起来,而不需要任何辅助因子。

而大肠杆菌中的DNA旋转酶(DNAgyrase)则的典型的拓扑异构酶Ⅱ,能将负超螺旋引入DNA分子,该酶能暂时性地切断和重新连接双链DNA,同时需要ATP水解为ADP以供能。

基因表达: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

前导肽:分析色氨酸操纵子前导肽的序列发现,它包括起始密码子AUG和终止密码子UGA;如果翻译起始于AUG,应该产生一个14个氨基酸的多肽,这个假设的多肽被称为前导肽(实际上还没有观察到)。

启动子:启动子是DNA分子可以与RNA聚合酶特异结合的东隅已逝 7 桑榆非晚!部位,也就是使转录开始的部位。

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转录的起始是个关键。

常常某个基因是否应当表达决定于在特定的启动子起始过程。

DNA分子克隆技术:(也称基因克隆技术)在体外将DNA分子片段与载体DNA片段连接,转入细胞获得大量拷贝的过程中DNA分子克隆(或基因克隆)。

其基本步骤包括:制备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制成DNA重组→导入宿主细胞→筛选、鉴定→扩增和表达。

载体(vecors)在细胞内自我复制,并带动重组的分子片段共同增殖,从而产生大量的DNA 分子片段。

主要目的是获得某一基因或NDA片段的大量拷贝,有了这些与亲本分子完全相同的分子克隆,就可以深入分析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引入的DNA 片段不同,有两种DNA库,一种是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另一种是cDNA库。

G蛋白: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即与膜上的偶联蛋白结合,使其释放活性因子,再与效应器发生反应。

位于受体与效应器之间的则是偶联蛋白。

目前所知的偶联蛋白种类较多,都属于结构和功能极为类似的一个家族,由于它们都能结合并水解GTP,所以通常称G蛋白,即鸟苷酸调节蛋白(guanine nucleotide regulatory东隅已逝 8 桑榆非晚!protein)。

受体型酪氨酸激酶: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是一组催化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酶,他们通过从三磷酸腺苷上转移一个磷原子到酪氨酸残基上,而使底物蛋白活化. 目前,已发现PTK有100多个家族成员,他们通过活化底物蛋白,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最终,这些信号转导入细胞核内,引起某些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使诸如细胞生长之类的复杂的细胞功能得以调节. 因此在调节细胞的分化、生长和激活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PTK的结构,可分为受体型和非受体型PTK两大类,前者又称跨膜PTK,后者又称细胞内PTK. 生长因子受体PTK(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或RTK): 这一类蛋白酪氨酸激酶为跨膜蛋白,其胞外部分为配体结合区,中间有跨膜区,胞内部分含有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催化结构域. 根据他们的结构不同可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胰岛素受体家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家族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东隅已逝 9 桑榆非晚!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35区的TGACA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

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