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罐结构及原理

合集下载

沉淀罐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沉淀罐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沉淀罐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沉淀罐是一种用于固液分离和固体颗粒沉淀的设备,常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矿产提取和化工等工业领域。

这里简要介绍沉淀罐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工作原理:
1. 沉淀:水或液体混合物经过进料口进入沉淀罐,由于流速突然减缓,流体的动能减小,固体颗粒开始沉降。

2. 分离:由于固体颗粒比液体密度高,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到罐底。

液体则从罐顶或污水槽中排出,同时通过夹层或挡板等结构的设置,阻碍固体颗粒跟随液体流出。

作用:
1. 固液分离:沉淀罐主要用于固液分离,通过让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沉淀后的固体可通过排泥口清除,液体则通过排放管道排出。

2. 澄清液体:通过沉淀罐的分离作用,液体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得以去除,从而使液体澄清透明。

澄清后的液体可用于后续的生产、处理或重复使用。

3. 桥梁作用:沉淀罐中的夹层或挡板等结构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即阻碍固体颗粒与上层液体同时流出,从而有效地实现固液分离的效果。

4. 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沉淀罐可以预处理废水,将其中的固体颗粒进行沉淀,从而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提高整体处理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沉淀罐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固体颗
粒的浓度、颗粒大小、液体流速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备选择和操作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原油沉降罐机械式调节水箱调节范围的设计

原油沉降罐机械式调节水箱调节范围的设计

原油沉降罐机械式调节水箱调节范围的设计原油沉降罐是油气分离工艺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将含有天然气的原油与水分离。

机械式调节水箱是原油沉降罐中的一种调节装置,用于维持沉降罐内部的水位稳定。

本文将探讨机械式调节水箱的设计,并分析其调节范围。

一、机械式调节水箱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机械式调节水箱由上下两个水箱和连接两个水箱的调节阀组成。

上水箱通过调节阀与下水箱相连,上下水箱间通过一根导管进行液位的传输。

调节阀由一个浮球和连杆组成,浮球通过液位的变化来控制调节阀的开度。

在工作时,当沉降罐内的水位上升时,上水箱内的水位也会上升。

当上水箱内的水位超过一定高度时,浮球会上升,使得连杆推动调节阀向下关闭,阻止上水箱的液位继续增加。

相反,当沉降罐内的水位下降时,上水箱内的水位也会下降。

当上水箱内的水位低于一定高度时,浮球会下降,使得连杆推动调节阀向上打开,允许上水箱的液位继续增加。

通过这种方式,机械式调节水箱能够实现对沉降罐内部水位的调节。

二、机械式调节水箱的设计要点1.水箱容积设计机械式调节水箱的容积设计需要根据实际工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水箱的容积越大,其调节范围也越大。

但是过大的容积可能会增加设备的占地面积和造价,并且在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水液位变化过大的情况。

需要综合考虑工艺要求和设备实际情况来确定水箱的容积。

2.调节阀选型调节阀的选型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流量和压差。

流量是指沉降罐内液体流入或流出水箱的速率,而压差是指上下水箱之间的液体压力差。

根据实际工艺要求和设备参数,选用合适的调节阀,以保证水箱能够有效地进行调节。

3.连杆设计连杆是机械式调节水箱中浮球与调节阀之间的连接装置,其设计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运动范围和传力能力。

运动范围是指连杆能够实现的上下运动的最大幅度,传力能力是指连杆的强度和刚度。

根据调节阀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以及浮球在液位变化时对连杆的力的作用,设计合适的连杆,以保证连杆能够在运动过程中稳定地传递力量。

沉降脱水罐工作原理及异常情况分析

沉降脱水罐工作原理及异常情况分析

沉降脱水罐工作原理及异常情况分析摘要:对沉降脱水罐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并对常见异常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脱水效果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沉降脱水罐;U型管;含水;分析一、概述:立式溢流沉降脱水罐是以常压拱顶钢制储罐为主体,辅助进液分配、集油、集水及油水界面控制等构件,采用静水压强原理进行油水界面控制,依靠重力沉降原理实现油水分离的一种原油脱水设备。

立式溢流沉降罐的直径根据处理量及水滴沉降速度来确定,油层厚度主要随流量和沉降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

原油含水量较大时,水洗脱水效果明显,操作时应在罐内保持较高的水层;含水量较小时,沉降脱水效果较为明显,则应适当增加油层厚度。

在破乳、温度等生产条件均良好的条件下,油水界面的高度对脱出油及脱出水指标有很关键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沉降罐脱水罐工作原理和部分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脱水效果的建议与措施。

二、沉降脱水罐工作原理沉降脱水罐示意图图示为沉降脱水罐的简易工作原理示意图,油水混合物从进油管线进入沉降罐内部,主要是依靠油水密度差进行油水分离。

油水混合物,经入口管进入中心汇管,通过中心管带有喷嘴的布液管均匀进入水层,经过“水洗”作用后,水滴聚集沉降,由罐底部集水管上升进入调节水箱内,经出水线去污水处理,水洗后的原油上浮翻入到罐壁环型收油槽内,经出油管去缓冲罐。

由于水与原油不互溶且存在密度差,因此油水混合物在沉降罐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降后,油与水将存在于容器内的上下两个液相,油和水的最终分离是利用U型管原理。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笔者在这里引入压强的概念。

压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着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杂乱无章地撞击容器的表面而产生的。

这些撞击所产生的冲量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一个持续的力,除以表面积就是气体的压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密度为ρ的液体在深度为h处产生的压强:p=ρghh为液柱高度,g为重力常数,其值约为10N/Kg(读为:牛顿每千克)。

沉降罐基础知识(7.22)

沉降罐基础知识(7.22)

课程要点
1、沉降罐内部结构及原理 2、沉降罐运行参数、管理 3、加药浓度计算 巩固方式
1、每人绘制一份沉降罐内部结构图,后附运行参数项。 2、利用清罐时,组织员工现场学习。 3、每月一考涉及相关重点知识、每季技能比武实施反复 巩固学习法。
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 王窑集输队
六、小 结
今天、我们讲了沉降罐六个方面的知识点。首先以其在集输站库的 应用与重要性为切入主题,核心内容为结构原理,通过ppt动画演示效果, 加深大家对沉降罐准确全面的理解,后来又以直观的折线图法,分析沉 降罐运行现状,有益于我们正确投加破乳剂、维护管理沉降罐使其处于 良性运行状态。为我们日后正确操作、维护与管理,优化生产运行,实 现集输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
指标控制参数 ① 溢流口的净化油含水在0.5%以下 ② 污水出口含油指标150mg/l以下
说明:设计参数项依据《长庆油田分公司油田开处关于油田集输系统原油 脱水及污水处理暂行管理办法》执行。
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 王窑集输队
月度运行状况折线图
60
沉降罐温度
参数项 (℃)
40 20
参数项 (米)
0
1 22 25 28 31


油水界面
净化油厚度
乳化层厚度
6 5
4 3 2
1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日期
说明:可直观反应沉降罐目前运行现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便
于我们正确操作、维护与管理,优化生产运行,实现集输效益最
大化。
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 王窑集输队
P0 --- 大气压 P --- 罐内气压

沉降罐工作原理

沉降罐工作原理

沉降罐工作原理
沉降罐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下的液体流动和沉降原理,将悬浮的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 液体进入沉降罐:悬浮有固体颗粒的液体通过入口进入沉降罐。

2. 液体分流:进入沉降罐后,液体被分流到不同部分,形成水平流动。

3. 路径延长:液体在沉降罐内的路径被延长,增加了颗粒与液体之间的接触时间。

4. 颗粒沉降:由于重力的作用,固体颗粒开始逐渐从液体中下沉。

小颗粒或悬浮液体轻质组分下沉得较慢,大颗粒或较重的组分下沉得较快。

5. 澄清区域:下沉的颗粒逐渐聚集形成沉渣,而澄清的液体则从上方继续流动,经过澄清区域。

6. 沉渣排出:沉渣经过沉降罐底部的排污口排出,以保持沉降罐的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工作原理,沉降罐能够有效地将悬浮颗粒与液体分离,达到净化液体的目的。

沉降罐的内部结构

沉降罐的内部结构

沉降罐的内部结构,如配液管、集油槽(管)、集水槽(管)的形式及相对位置直接影响沉降罐的脱水效果。

图1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沉降罐,配液管为均布等孔径的辐射筛管,集油槽、集水槽均设计在中心柱上(见图1)。

图2中配液管为特殊设计的辐射筛管,集油槽设在罐的边缘,集水管也采用特殊设计的辐射筛管。

图 11—集油槽2—配液管3—进液管4—出油管5—出水管图 21—水位调节器2—出水管3—出油管4—配液管5—进液管6—集水管7—集油槽1.集油槽位置与脱水效果比较图1和图2,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定油滴从配液管出来到收油槽的运动轨迹为直线,则图1的死油区为2/3沉降容积,图2的死油区为1/3沉降容积(实际的死油区会小些),由此可见图2的集油方式优于图1。

图1的集油槽,是上液面为中心低,边缘高的倒圆锥面。

经实测,沉降罐量油孔处的液面比集油槽的高度高出了0.350.4m。

由此可以推想,图2的上液面应是一个中心高边缘低的正圆锥面。

因此图1中配液管管内外的压差变化大,靠近罐中心压差大、出液多,靠近罐边缘压差小,出液少。

图2中配液管内外的压差相对一致。

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沉降罐上液面实际上是一个锥面。

因此,在设计安装泡沫产生器的位置以及设计水位调节器的连通位置时没有留出足够的安全高度,使罐的操作弹性和安全性能变差。

2.集水槽位置与除油效果同理,集水槽设在中心柱上或单根管线集水,会产生较大的死水区,而采用辐射状筛管会大大减少死水区,使出水管的水中含油降低。

3.筛孔型式与表面负荷率目前我国设计的沉降罐的配液管,大多采用均布等径的圆孔,也有采用三级不同直径的孔。

配液管呈辐射状分布,罐中心沉降面积小,负荷重,罐边缘沉降面积大,负荷轻。

由于表面负荷率的严重不均匀,致使沉降罐的脱水、除油效果变差。

本人研究的配液管的设计方法,可以使每个孔与之对应的沉降面积成正比,使沉降罐各处表面负荷率基本一致,使罐的沉降空间得以充分利用,这样会大大提高沉降罐的脱水和除油效果。

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

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

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沉降罐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沉降的原理,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液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沉降罐的构造和原理对于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沉降罐通常由罐体、进水口、出水口、排泥口、排气口等部分组成。

罐体是沉降罐的主体结构,通常采用圆柱形或矩形结构,其内部通常设置有隔板或填料,以增加废水在罐内停留的时间,从而增加沉降效果。

进水口用于将废水引入沉降罐,出水口用于将经过沉降处理后的清水排出,排泥口用于排出沉淀物,排气口用于排除罐内气体。

其次,沉降罐的原理是利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液在罐内沉降分离。

当废水进入沉降罐后,由于罐内的流速减小,使得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液开始下沉。

在沉降的过程中,由于悬浮物和悬浮液的密度大于水,因此它们会沉降到废水的底部,形成沉淀物。

而清水则会在上部慢慢流出,经过沉降处理后,水质得以净化。

同时,沉降罐的构造和原理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沉降罐的尺寸和形状会影响废水在罐内停留的时间,从而影响沉降效果。

此外,罐内是否设置隔板或填料,也会对沉降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沉降罐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沉降罐能够有效地处理废水。

总的来说,沉降罐是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设备,其构造和原理对于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沉降罐能够有效地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液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沉降罐,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处理废水,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

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

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
沉降罐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和悬浮沉淀物。

它的构造和原理对于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下
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沉降罐的构造包括罐体、进水口、出水口、排泥口、排
气口等部分。

罐体一般为圆柱形或矩形,内部通常设置有隔板,以
增加水流的长度,提高沉降效果。

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用于水的进出,排泥口用于排除沉淀物,排气口则用于排除罐内气体,保证罐
内压力平衡。

其次,沉降罐的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和悬浮沉淀物沉
降到罐底,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当水从进水口进入罐内时,由于进
水口处设置有导流装置,使水流速度减慢,水流进入罐内后呈水平
流动状态。

在罐内,悬浮物和悬浮沉淀物受到水流的阻力而开始下沉,最终沉积到罐底。

清水则从出水口流出,经过沉降罐的处理,
悬浮物和悬浮沉淀物得到有效去除。

沉降罐的构造和原理决定了其在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合理的
罐体结构和进出口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沉降效果,保证水的净化效果。

同时,沉降罐的原理也为水处理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为设计和运行提供了指导。

总之,沉降罐作为水处理设备,在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其构造和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水处理效率,保障水质安全。

希望本文对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