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8 雨点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雨点儿》精品课件(共64张PPT)

字词学习
我会读
shǔ
数不清
wèn
问题
méi yǒu
没有
cónɡ
从前
dào
到了
ɡènɡ lǜ
更绿
cǎi
云彩
fānɡ
方法
chū
生出
bàn kōnɡ
半空
nǐ
你呢
zhǎnɡ
长大
数 彩 半空问
到
出
绿更 没 方
长
多音字
shǔ (数一数二)
数
shù (数学)
例:我的数(shù )学成绩很好,在班 里是数( shǔ )一数( shǔ )二的 。
wǒ yào qù yǒu
小 雨 点儿 回 答:“我 要 去 有
huā yǒu cǎo de dì fɑnɡ nǐ ne
花 有 草 的 地 方。你呢?”
“有花有草的地方”, 既点明小雨点儿要去的是 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暗含 雨点儿与花草的关系。
dà yǔ diǎnr shuō wǒ yào qù méi yǒu huā
水滋润了花草,才能使它们
开出了红的花,长 出了绿的草。
从土地里生长出来,长得鲜 艳、旺盛。
课文朗读指导
不久,有花有草的 地方,花更红了,草更 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 地方,开出了红的花, 长出了绿的草。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重读文中的“更、红、 绿”才能体现出小雨点儿和 大雨点儿给花草带来的变化。
读“没有花没有草” 时“没有花”和“没有草” 之间要稍停顿一下。
柳 树 说:“下 吧,下吧,我 要 开 花。”
kuí huā shuō xià bɑ xià bɑ wǒ yào fā yá
葵 花 说:“下 吧,下吧,我 要 发芽。”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雨点儿》优秀PPT课件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 草更绿了。
画线的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里的环境比以前美多了, 可见小雨点儿对花草的滋润作用。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
花,长出了绿的草。 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一句照应第4自然段,写大雨点儿去 的地方发生的变化。大雨点儿为人类开垦 了一片新的绿色。我们从中知道了雨水与 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进一步感受 到:雨水滋润万物,对人类的贡献很大。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 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 花,长出了绿的草。
参考答案: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
·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写生字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8 雨点儿
shǔ
cǎi bàn kōnɡ wèn
数不清 云 彩 半 空 问 题
dào
fānɡ méi ɡènɡ lǜ
到了 方法 没有 更绿
chū zhǎnɡ cónɡ
nǐ
生出 长大 从前 你呢
你 真 棒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绿 出 长
问有半从你
独体字 半
数(s√hǔ sǔ)不清(qīn q√īnɡ) 更绿了(lù √lǜ)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_花__更__红__了__,__草__ _更__绿__了__。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_开__出__了__红___ _的__花__,__长__出__了__绿__的__草__。
3.读一读。
飘落的树叶
数不清的雪花
飘落的雪花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教案2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理解《雨点儿》这首诗的内容,并能背诵部分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感悟。
3.情感目标:通过和同学一起分享诗歌的美和互助去感受彼此之间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雨点儿》的内容;背诵部分内容并能有感情地表达。
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诗歌《雨点儿》,让学生动手模拟下雨的声音,并带着一些音乐感受气氛。
2. 学习诗歌内容1.给学生朗读《雨点儿》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内容。
3.分组让学生表演诗歌,每组背诵一部分,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 学习诗歌节奏1.老师带领学生体验《雨点儿》的韵律感。
2.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诵《雨点儿》,感受诗歌的节奏。
4. 创设情境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想象中模拟雨下的场景,用声音和肢体语言展现出《雨点儿》的情景。
5. 结束1.学生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老师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尝试朗读、背诵和模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雨点儿》这首诗的内容,同时在表达上增强感情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多参与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使学生在表达时更加准确、生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安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8《雨点儿》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8《雨点儿》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诗歌《雨点儿》的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难点:将诗歌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雨点儿》诗歌,准备朗读。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下雨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雨声,引入诗歌主题。
2.学习(15分钟):–家长与学生帮助学生朗读《雨点儿》,学生跟读。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感悟(10分钟):–学生交流对雨的感受,写下自己的感悟。
–学生讲述周围的小动物对雨的反应,加深对自然的观察。
4.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与雨相关的图片或物品,讲述与诗歌的联系。
–教师介绍相关的雨水保护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保护环境。
5.温故(5分钟):–学生再次朗读《雨点儿》,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思考:今天的讨论中,你学到了什么?你对雨有什么新的认识?2.朗读:背诵《雨点儿》,并和家人朗读分享。
3.补充:收集更多关于雨的信息,写下你的见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时,要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2019-2020年人教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8雨点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 8 雨点儿毛毛雨点儿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毛毛雨点儿,沙沙沙。
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1.依据儿歌内容连一连。
张嘴巴摇尾巴竹子花儿2.毛毛雨点儿落在毛毛雨点儿,沙沙沙毛毛雨点儿,沙沙沙,落在竹林里,竹子乐得笑弯了腰。
向上拔笑哈腰苗儿鱼儿、、。
3.毛毛雨点儿还会落在哪里?那边会发生什么变化?毛毛雨点儿,沙沙沙,落在。
《毛毛雨点儿,沙沙沙》参照答案1.张嘴巴摇尾巴向上拔笑哈腰竹子花儿苗儿鱼儿2.花园里竹林里鱼池里3.示例:草地上,小草乐得直点头。
下雨了方才仍是好好的睛天,突然乌云密布,轰隆隆地打起了雷,不久,滂沱大雨哗哗地下了起来。
风也不甘服输,呼呼地放大了噪门。
窗台上,牛奶瓶被吹得七颠八倒,“砰”一声,掉到了地上,吓得小猫“喵呜——”直叫,一下钻到主人的床底下。
一扇窗没关,雨水一滴滴地落到地板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
主人关上窗,带着小花猫回到书斋去了。
1.仍旧子,写词语。
轰隆隆哗啦啦啪嗒啪嗒滴答滴答2.在文中找出雷、大雨、风、牛奶瓶、小猫发出的声音,用“○”圈出来。
3.小猫钻到床底下,是由于()①下雨啦②起风了③打雷了④牛奶瓶被风吹得掉地上,发作声音4.雨水为何滴到地板上了?《下雨了》参照答案1. 示例:骨碌碌呼噜噜叮咚叮咚咔嚓咔嚓2.轰隆隆哗哗呼呼砰喵呜3.④4.由于一扇窗户没关,雨水滴到地板上。
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2024年新版)8.雨点儿(课件)

数
shù(数目)
shǔ(数数)
读一读:弟弟正坐在大树底下数(shǔ)数(shù)呢。
•
•
半
空
数
彩
摘
苹
果
没
问
到
方
朗读课文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雨点多吗?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飘落”什么意思?你知道还有什么东
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
树叶、雪花、羽毛
因为这些东西很轻,从空
化呢?
朗读课文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
绿的草。
我知道了雨点儿是从云
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
的滋润,植物才能更好地生
长。
随堂练习
飞快
地跑
数学
长大
土地
数数
长处
随堂练习
门
半包围
亻
没有
你们
七
半个பைடு நூலகம்
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地。
朗读课文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
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1. 小雨点儿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
有草的地方,猜猜那里有了怎样的变化?
2. 大雨点儿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
有草的地方了。不久,那里发生了什么变
结构:独体
音序:B
组词:半空
部首:丶
一半
造句:就剩下一个苹果了,我们
一人一半。
wèn
结构:半包围
音序:W
部首:门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8《雨点儿》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8《雨点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雨点儿》。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句子结构和语法,培养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章节内容:1. 阅读课文《雨点儿》;2. 学习生字:雨、点、落、下、打、湿、土、地、阳、光;3. 学习词语:雨点儿、落下、打散、湿透、土地、阳光;4.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的作用;5. 学习句子结构,如:“雨点儿落在土地上,土地变得湿湿的。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生字,理解生词,并掌握其书写;2.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雨点儿的作用,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意识;3.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的作用;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习句子结构,培养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后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雨后的变化,引出课题《雨点儿》。
2. 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让学生感受雨点儿的形象。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的作用。
5. 朗读与表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表达雨点儿的作用。
6.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书写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7.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教师及时反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点儿》2. 生字词:雨、点、落、下、打、湿、土、地、阳、光3. 课文内容:雨点儿的作用,土地变得湿湿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用生字词造句。
答案示例:雨点儿落在土地上,土地变得湿湿的。
2. 课后作业:观察雨后的景色,写一段话描述雨后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8课 雨点儿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怎么读 问句的吗?试着读一读。
你要到哪里去?
我要去有花有草 的地方。你呢?
有花有草的地方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Fra bibliotek填一填: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_有__花__有__草_
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___没__有__花___
_没__有__草___的地方。”
复习导入
第二课时
u u ui ui
写法:先在中格写u,然后在中上格 写i,u和i要靠近。
学一学
标调歌:
有ɑ在,给ɑ戴,ɑ要不在o e戴; 要是i 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
āi ēi uī
āi ái ǎi ài ēi éi ěi èi uī uí uǐ uì
四声调顺口溜示例:
ɑi的四声调 āi、āi、āi挨得近, ái、ái、ái挨饿了, ǎi、ǎi、ǎi矮个子, ài、ài、ài爱学习。
品读课文
méi yǒu huā méi yǒu cǎo de dì fɑnɡ
没 有 花 没 有 草的 地 方,
kāi chū le hónɡ de huā zhǎnɡ chū le lǜ
开 出 了 红 的花,长 出 了 绿
de cǎo
的 草。
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有红的 花和绿的草?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
ui的四声调 uī、uī、uī危险啊, uí、uí、uí违规啦, uǐ、uǐ、uǐ小尾巴, uì、uì、uì喂饱了。
复习导入 第二课时
ɑi ei ui
ɡ-āi→ɡāi l-èi→lèi t-uǐ→tuǐ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ɡ u āi ɡuāi
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猛一撞。
ɡā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雨点儿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认识偏旁“彡、穴、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4.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的美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会认字,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有兴趣地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进一步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
落在水里都不见。
(课件)
学生猜谜语,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见过什么雨?(课件)
2.读课题。
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喊它吧!生自由和雨点儿打招呼,师纠正
儿化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识字。
(课件)
数彩半空问到
方没更绿出长
三、随文识字,初识雨点儿。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出示自然段,随机进行生字词语教学)
2.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
①出示词语“数不清”,读准字音,文中说什么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②认读“云彩”“飘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从空中飘落。
听听雨声,雨娃娃们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呢?你能听得懂吗?(课件)
3.学习第二自然段中的问句。
①读“半空”。
②出示“问”,文中是谁问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课件)
4.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词语。
①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
②板书“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③板书“地方”,“方”字读轻声,指导读好句子。
5.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
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四、巩固生字,识记字形。
(结合课件进行)
生字我们都会读了,字形你记住了吗?看谁的方法最好,速度最快。
五、指导书写。
1.观察“问、有、半、从、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课件)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5.字写好了奖励大家一首歌,听唱《小雨沙沙沙》。
六、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写雨的儿歌?(出示课件)
小雨点儿
小雨点儿,丁丁丁,
唱着歌,真好听。
小雨点,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小雨点沙沙沙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板书设计】
8 雨点儿
问有半从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下雨图,伴随着轻微的下雨声)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这节课我们要和雨点儿一起去进行一次旅行。
2.想和雨点儿一起去旅行,先要和刚认识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们会拦住你们的。
(课件)
二、细读课文,感悟雨点儿。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
1.自由读。
(可以配上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
2.指名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半空中,雨点儿还说起了话来了。
2.出示对话,自由读,找找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
(课件)
3.(对话部分变颜色)你们喜欢当小雨点儿的,就读小雨点儿的话。
你们喜欢当大雨点儿的,就读大雨点儿的话。
4.指名读,师随机问:你为什么喜欢小雨点儿?你为什么喜欢大雨点儿?
5.指导朗读。
(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在读中感悟雨点儿的热情、快乐)(课件)
6.课文学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课件)
7.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过渡:是呀,他们为什么要到这些地方?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
①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小雨点儿落到这些地方会说些什么呢?
②你瞧,“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课件)
③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吧!
2.学习第二句。
①大雨点儿要去哪里?那里美吗?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那里?
②不久,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③指导读最后一句。
3.雨点儿还会落在哪里,那儿怎么样?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落下来”,结合欣赏到的图片,展开想象,模仿句子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4.讨论交流:那些花儿、草儿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它们会怎么说呢?
(课件)
三、朗读指导。
1.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分角色朗读,指的是在一篇课文内,让不同的学生读不同的角色,要读出各个角色的特点。
如本文中的大雨点儿要用稍慢的语速读出它的和蔼,小雨点儿要用欢快的语调读出它的活泼、快乐。
2.朗读时注意停顿。
(课件)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3.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感情或分角色朗读。
四、课后延伸。
(课件)
1.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给它们带去什么变化?
2.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你写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图。
【板书设计】
8 雨点儿
有花有草更红更绿
没花没草开出长出
【教学反思】
示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相关链接】
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
水是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人体中水分含量达60%以上。
植物也不例外,土壤中的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只有溶解在水里,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输入全身,另外水分的输入也促进了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