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实验报告
地图学课程设计普通地图实验报告

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过程 (2)1、资料的收集 (2)2、境界线的绘制 (3)3、行政区划图的绘制 (10)4、绘制交通线 (12)5、水系的绘制 (13)6、点文件及注记的文件的的绘制 (15)7、背景图层的绘制 (17)三、普通地理图的绘制出图 (18)四、实验成果 (21)一、实验目的1、能够运用Arcgis、Mapgis等基本绘图软件绘图;2、熟悉地图制作过程;3、学会把《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路》中的知识融入在制图过程4、绘制河南省的行政区划图——普通地理图,其中包含点状要素(省会城市、地级市城市,县城)、线状要素(交通、水系、境界线等)、面状要素(省域);二、实验过程1、资料的收集本次课程设计收集到的资料有河南省政区图、河南省普通地理图、交通图河南省政区图交通图普通地理图2、境界线的绘制打开ArcCatalog并在其中新建JJX、JT、SX、HH线文件,如下所示打开ArcMap,把新建的JJX线要素图层加载进来,如下所示然后把收集的河南省政区图加载进来调出Editor工具,设置好捕捉项,开始沿着境界线跟踪矢量化政区图,过程如下在跟踪的过程中,标注线的类型省界线、地级市界线,最后的跟中的结果如下打开mangis6.7装入境界线文件,转换保存为mapgis可以处理的线文件把转换后的线文件输入编辑,进行拓扑检查对每一处错误一一进行修改,直到拓扑检查没有任何错误显示为止,如下把修改好的线文件进过文件转换输出为SHAPE文件,然后加载到ARCMAP中,然后把含有县界的政区图也加载进去我们画好的市界省界与加载的含有县界的图片不重合,调出配准工具Georeferenceing,寻找相同的特征点开始进行配准选择大概6到7对点进行配准后的结果如下第一次配准后可能效果不是很好,继续进行寻找相同的特征点进行多次配准,直到自己满意。
配准后的,继续点击Editor开始编辑境界线图层,跟踪矢量化县界,并标注线的类型为县界线。
地大地图学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编制。
实习目的熟悉制图软件CorelDRAW12使用,实现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编制,并掌握一定的制图技巧与制图方法,比如质底法、分级统计图表法等。
实习时间第13周—15周、17—18周周三晚6:30至9:30信息楼208实习内容1、实习环境在Window7系统中使用CorelDRAW12进行实习操作2、实习任务及步骤普通地图的编制——永昌市地形图步骤:首先学会并熟练使用该软件,完成对永昌市地形图的编制任务。
其中有以下几项需要解决:设置文件的备份时间,以免丢失成果;学会设置若干的快捷键,方便上下左右移动操作;图层分类,参考文件夹或者国家规范,一般一层为一类,面状放在最下面,点状在上面;窗口下图层管理器的使用;贝塞尔曲线的使用;符号的绘制,组合符号,群组和融合;对符号颜色设置,线划粗细,添加文字;若干的绘图技巧;在以上的基础之上,完成对普通地图的编制。
按地物要素属性进行分层,同一属性的放在同一图层中。
图层位置的安排要符合实际,按等级进行排列,层层分布,比如道路,桥梁实际中式跨过河流,那么绘制道路的图层在水系图层之上。
具体分层与安置如下图:然后开始每个图层的要素绘制。
绘制以国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为依据。
绘制过程中要使用一定的绘制技巧来达到效果。
主要有铁路、堤、成片居民地以及地图符号的建立。
铁路的绘制需要首先使用贝塞尔曲线绘制一条曲线,然后在“对象属性”中设置线的宽度、颜色,颜色设为白色,在原位再复制粘贴,宽度不变,颜色设为黑色,曲线样式选择合适的虚线,通过两个曲线的叠加显示完成铁路的编制。
如下图:堤的编制需要制作字体。
在文字注记编辑里面输入一系列竖分隔符,在文本格式中调整其大小,选择合适的;然后使文本适合路径,选择其适合的方法,从而达到编辑效果。
其中可以将其输出为字体,方便以后的使用。
如下图:成片的房屋的绘制,沿该片区的外围绘制一圈,设置宽度,填充颜色。
地图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总结 专题地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地理底图,根据专题内容需要专门编制而成 的。专题地图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地理基础,二是建立在地理基 础上的专题要素。 专题地图设计的基本方法: 1、专题地图的数据类型及处理。此专题图的数据类型为统计数据,来 源于各级部门的有关统计本门。 2、专题地图数据的分析评价。要对收集的统计数据进行科学性分析评 价即数据的可靠精确程度,以及数据是否齐全是否满足要求。 3、专题地图数据的加工处理。对搜集的人口以及面积的统计数据进行 处理,如单位换算、变数量指标等。 4、地理底图的编制。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的控制基础和骨架。此专题 地图的底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以此为底图将专题要素各省份 的人口和面积落实到图上。 5、选择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设计图例。因为人口及面积是点状分布的 数据,所以我选择点状符号法表示专题数据。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 图符号的说明,设计专题地图时除了与地图上所使用的符号我还设计了柱 线图来表示人口分布规律与区域面积的关系。 6、专题地图的图面配置。在设计专题地图是应保证地图的以图形与视 觉效果,因此要注意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 图形与背景,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和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以及图面的合理 安排。
学生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名称 地图投影计算软件设计 实验目的 掌握地图投影算法并应用开发语言设计实现至少一种地图投影计算。 实验内容 1、分析主要几种地图投影算法; 2、应用开发语言设计实现至少一种地图投影计算。
实验总结
程序:
interface uses Windows, Messages, SysUtils, Variants, Classes, Graphics, Controls, Forms, Dialogs, StdCtrls; type TForm9 = class(TForm) Button1: TButton; Button2: TButton; GroupBox1: TGroupBox; Label1: TLabel; Label2: TLabel; Edit1: TEdit; Edit2: TEdit; GroupBox2: TGroupBox; Label4: TLabel; Label3: TLabel; Edit4: TEdit; Edit3: TEdit; procedure FormClose(Sender: TObject; var Action: TCloseAction); procedure 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procedure Button2Click(Sender: TObject); private { Private declarations } public
地图学实验报告的答案

地图学实验报告的答案地图学实验报告一、目的通过地图学实验,掌握地图的制作和解读方法,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能力。
二、实验原理地图是一种图形化、比例尺化的地球表面的表达方式。
通过地图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球表面的特征。
地图制作的基本原理包括地图投影、比例尺、符号管理等。
三、实验步骤1. 地图制作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地图投影方式和比例尺,然后绘制出地图的大致轮廓,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山脉等基本地理要素。
2. 符号标注根据地图上不同地理要素的特征,选择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进行标注,使地图更加直观清晰。
3. 信息解读通过观察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分析地图上的地理现象和特点,对照实际情况进行解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要求,我选择了柱状等距方位等面积投影方式制作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0。
在地图上绘制了中国的地理轮廓,包括国界线、河流、湖泊、山脉等要素。
通过符号标注,我用蓝色标注了长江、黄河等大河流,用绿色标注了鄱阳湖、太湖等大湖泊,用棕色标注了华山、泰山等著名山脉。
通过观察地图,我发现中国的东部地区相对平坦,西部则相对较为崎岖。
而且中国南部水网发达,湖泊分布密集。
五、实验分析通过地图制作和解读过程,我发现地图中的地理信息是通过选择适当的地图投影、比例尺和符号标注等方式进行传递的。
地图投影方式的选择会影响地图的形状和相对大小,比例尺的选择会决定地图上要素的精确度,符号标注则能更加清晰地传达地理信息。
此外,在地图解读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观察力进行分析和判断,以达到更准确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球表面特征的目的。
六、实验总结地图学实验提高了我们对地图制作和解读方法的理解,增强了我们获取和理解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此次实验,我掌握了地图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也锻炼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将能更好地利用地图来获取和传递地理信息。
七、实验改进虽然本次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地图学实习报告4篇

地图学实习报告4篇地图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了解地形测量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
2、熟练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等测量工具的操作使用。
3、明确地形特征点的选择。
4、掌握距离、角度、高程测量的方法。
5、根据实测地形点勾绘等高线图。
6、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所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7、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8、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工作素质。
二.实习内容:学会综合熟练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钢尺等工具,进行高程测量、方位角测量、控制测量等工作;对学校白马湖及其周围地形进行测量和计算,然后按1:500比例尺转绘到图纸上;接着扫描,导入MapGIS软件进行数字化,最后进行整饰,包括图例,标题,比例尺等;导出成果,打印装订在实习报告中。
(一)准备工作:水准仪×1,水准尺×2,尺垫×2,经纬仪×1、钢尺×1、平板仪×1,平板仪脚架,铅笔,图纸,大头针,橡皮,记录板,计算器等测量工具及辅助工具。
(二)水准点的选设:根据白马湖测区的实地情况进行选点。
选点时要求通视条件良好,能够测到尽可能多的地形特征点,就地把水准点标记为A,B,C,D,E,F,G,H。
(三)用水准仪测量相邻控制点的高差。
要求高程闭合差不超过±12√L。
(四)水准路线长度丈量:用钢尺往返丈量水准路线的长度,相对精度要求小于1/20__。
(五)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h=∑h测-∑h理(2)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h≤±40√L,L的单位是km。
(3)调整:反符号按比例分配。
(六)导线控制点的选设:根据白马湖测区的实地情况进行选点。
选点时要求通视条件良好,能够测到尽可能多的地形特征点,就地把主要角点逆时针标记为A,B,C,D,E,F,G,H。
(七)导线边长丈量:用经纬仪或钢尺往返丈量各导线的边长,丈量精度要求小于1/20__。
地图学实验报告

实验二地图分幅编号处理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地图分幅编号的方法,具有处理编号数据的能力;
2. 根据地理坐标掌握地图的编号方法或根据地图的编号进行地理坐标定位,培养学生
认识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通过已知地图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地图分幅编号的方法入手进行计算,撰写分析报告。
1. 已知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8°47′32″,纬度为北纬32°2′41″,计算其所在1:
50万、1:25万、1:5万图幅的编号(分别按新旧地图编号方法)。
2. 己知某图幅图号为J49B001002,求其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纬度。
3. 1:10万地形图编号中的行列代码为004001,求其所包含的1:2.5万地形图编号的
行列代码。
4. 1:2.5万地形图编号中的行列代码为016004 和013003,求包含该图的1:10万地
形图图号中的行列代码。
5. 已知制图区域的经纬度范围如下,编制该地区的地图时,需收集1:10万地形图作
为编图资料,请算出所需1:10万图号及并将相邻图幅编号填入下表:
三、实验要求
1. 要求撰写详细的计算步骤,可以用图解,也可以直接用公式解析,也可以两者相结
合。
2. 作业内容5,大家可以使用“地图分幅编号计算器”,但要将具体的原理在报告中书
写清楚。
地图学实验报告

地图学实验报告导言地图学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景观、物质、人文等均衡构成的学科。
人类自古以来便已经开始制作地图,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的各种信息和景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图的制作、更新、存储与分享方法逐渐在不断变化。
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实验、研究及统计方法来解析几种地图类型的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实验背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地图的实验与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交通地图:用于了解道路、桥梁、机场等的位置和情况,方便人们更加有效率的旅行和商务交往。
2.人口分布地图:用于了解不同区域或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有助于规划城市建设、区域发展。
3.地质地图:通过地质现象的图示,了解不同地区地壳构造、地质环境及资源情况,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交通地图、人口分布地图和地质地图各自的特点、制图方法、应用范围和意义,以及通过实验来对比这些地图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发现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实验流程和结果交通地图实验我们选择了上海市的地图进行实验,对比交通地图中的公交网络、地铁网络和高速公路网络。
对于不同的网络类型,使用了颜色、线条不同等各种方式来加以表述。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虽然公交、地铁和高速公路网络都是通过桥梁和道路相连的,但它们的每一种的路线构建却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自的路线也都相对固定。
我们还从网络间相互之间的交汇处、重要路段和容易拥堵的区域等等方面来分析和找到这些网络的联系。
人口分布地图实验在人口分布地图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中国的几个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例。
我们通过颜色和黑点列举出每个城市的各地区人口密度和人口数量。
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城市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城市中心区域比外围多了不少人口。
City A 人口的分布相对较为均匀,而 City B 的人口分布则极度不均,各个区域之间差距巨大,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差异极大。
这样的分析可以对城市规划、产业的进出发展制定帮助。
地图学实验报告

地图学实验报告第一部分:引言地图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提供了空间信息,还是人们了解世界、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图制作和应用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图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地图学实验。
第二部分: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旨在通过实距测量,探索地图上的比例尺;通过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地图的应用价值;通过制作用地图进行路线规划,掌握地图绘制的基本步骤。
第三部分: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以下方法:首先,我们选取一幅城市地图,测量地图上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并计算出地图上的比例尺。
接下来,我们选择了一个实际问题——寻找两个地点间最短的行车路线,并通过地图上的道路网络计算出最佳路线。
最后,我们选择了一个目的地,并制作了一幅地图,标注上主要的交通路线和必要的地标信息。
第四部分: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际测量,我们发现地图上的比例尺为1:10000,即地图上的1厘米相当于现实世界中的100米。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使用了地图上的道路网络,并计算出了最短路线的行车时间。
通过制作地图,我们整理了必要的交通路线和地标信息,使目的地的位置更加清晰明了。
第五部分: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地图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地图的比例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导航和规划路线。
地图的道路网络也是节约时间和资源的重要工具。
同时,制作地图也需要准确和系统的信息整理和绘制技巧。
第六部分:实验心得这次地图学实验让我更加务实地认识到地图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地图来指引行进方向,但很少意识到地图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制作工艺。
实验让我深入了解地图的比例尺、道路网络和绘制方法,让我对地图的使用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第七部分:实验展望地图学作为一个极其广泛的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图学的不同领域,例如地图投影、地形测量和地图符号等,为我们更好地应用地图提供更多的知识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
实
验
报
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矿业工程学院·测绘工程教研室
实验一地图投影的认识及应用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与掌握常用的地图投影;
2.掌握各类投影经纬线形状、变形规律及应用;
3.针对不同用途的地图投影进行比较分析;
4.熟悉GIS软件中地图投影的应用。
二、实验容
1.地图投影的认识与判别;
2.熟悉GIS软件中地图投影功能,掌握地图投影定义及变换方法。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定义投影:
2、地图投影转换:设置方格网;投影变换
四、实验成果
投影名称(中文)投影名称(英
文)
标准
纬线
中央
经线
经纬网形状变形特点
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兰勃特投影)Lambert
conformal
conic
projection
40ºN
56ºN
10ºE 纬线是以圆锥顶点为
圆心的同心圆弧,经线
为由圆锥顶点向外放
射直线束。
两条标准纬线
无变形,等变
形线与纬线平
行。
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兰勃特投影)Lambert
conformal
conic
projection
24ºN
46ºN
110ºE 纬线是以圆锥顶点为
圆心的同心圆弧,经线
为由圆锥顶点向外放
射直线束。
两条标准纬线
无变形,等变
形线与纬线平
行。
伪圆柱投影(罗宾逊投影)Robinson
projection
38ºN
38ºS
0º纬线为平行直线,中央
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
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
的曲线。
赤道为无变形
线,离赤道越
远变形越大。
横轴等积方位投影Azimuthal
Equai-Area
Projection
0º20ºE 中央经线和赤道为直
线,其他经纬线都是对
称于中央经线和赤道
的曲线,
面积没有变
形,距投影中
心越远,变形
越大。
实验二墨卡托投影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墨卡托投影的经纬网形状和变形性质。
2.使学生掌握墨卡托投影的绘制方法。
3.理解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和大圆航线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容
1.按主比例尺为1:15000万,经纬线网密度为10°,绘制墨卡托投影经纬线网格。
2.转绘轮廓。
3.绘制大圆航线和等角航线。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绘制经纬网:
2、插入光栅图像:
3、按比例伸缩图像;
4、移动图像;
5、分别建立各个图层;
6、分别在各图层勾画轮廓、等角航线、大圆航线;
7、成图,输出;
四、实验成果
墨卡托投影的世界地图一幅及实验报告一份。
实验三地图配准及矢量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地理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地形图的地理配准的方法及步骤。
2、掌握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地图矢量化的方法。
二、实验容
1、根据地形图坐标配准地形图、设置数据框属性(单位、坐标系)
2、进行地图矢量化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地理配准:选取4个控制点,进行地理配准;
2、输出TIF格式图:
3、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
4、新建要素:
5、绘制地理要素:
6、地图的整饰:
7、输出图形:
四、实验成果
经地理配准及矢量化后的地形图一幅及实验报告一份。
实验四点值法制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计算机制图的流程;
2.掌握应用点值法制图的方法。
二、实验容
1.应用点值法制作《中国人口分布图》,反应我国人口的密度对比。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添加数据;
2、打开“省级行政区”的属性表,添加“人口(万)”字段;
3、在“人口”一栏中输入各省份人口数;
4、选择表示方法及设计图例;
5、对图形进行修改,添加标题,图例,比例尺;
6、输出图形;
四、实验成果
提交《2014年中国人口分布图》专题地图一幅。
实验得分:
实验五分级和分区统计图法制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区统计图和分级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能够根据资料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3.掌握属性数据的编辑方法。
二、实验容
分区统计图法和分级统计图结合制作《2014年中国各地区国生产总值》专题地图。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对数据进行处理,把多余的全删掉;
2、关联经过处理的表;
3、数据选择;
4、符号系统中选择数量分级色彩来表示人均产值;
5、将数据导出,建立新的要素;
6、符号系统中选择图表饼图表示各产业分布;
7、对图形进行整饰,添加标题,图例,比例尺;
8、输出图形;
四、实验成果
《2014年中国各地区国生产总值》专题地图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