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和发展94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沿革》课件

统到现代
中国建筑特点: 地域性、民族
性、时代性
中国建筑未来 发展趋势:绿 色建筑、智能 建筑、生态建
筑
中国建筑在国 际上的地位和 影响:中国文 化的传播和交
流
第四章
引言
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建筑历史悠 久,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中国建筑文化丰 富,包括宫殿、 寺庙、园林、民 居等多种类型
中国建筑具有独 特的风格和特点, 如对称、均衡、 和谐等
中国建筑与自然 环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紧密 结合,形成了独 特的建筑文化体 系
阐述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本次课件主要介绍 中国建筑的历史沿 革和发展历程
目的在于让听众了 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风格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 地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的分析,了解中国建筑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国际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与 环境的和 谐统一
高技派风 格:强调 高科技、 新材料和 新技术的 应用
解构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结 构的解构 和重组
绿色建筑 风格:强 调环保、 节能和可 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采用节能、 环保材料和技术
智能建筑:利用 现代科技,实现 建筑智能化,提 高居住舒适度和 便利性
隋唐时期:以 木结构建筑为 主,如隋唐长 安城、大雁塔, 体现了隋唐时 期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特点。
宋元时期:以 园林建筑为主, 如宋代园林、 元代园林,体 现了宋元时期 的文化、艺术 和生活特点。
明清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如故宫、天坛, 体现了明清时 期的政治、文 化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中国近代建筑沿 革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私家 园林的代表
中国建筑特点: 地域性、民族
性、时代性
中国建筑未来 发展趋势:绿 色建筑、智能 建筑、生态建
筑
中国建筑在国 际上的地位和 影响:中国文 化的传播和交
流
第四章
引言
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建筑历史悠 久,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中国建筑文化丰 富,包括宫殿、 寺庙、园林、民 居等多种类型
中国建筑具有独 特的风格和特点, 如对称、均衡、 和谐等
中国建筑与自然 环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紧密 结合,形成了独 特的建筑文化体 系
阐述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本次课件主要介绍 中国建筑的历史沿 革和发展历程
目的在于让听众了 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风格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 地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的分析,了解中国建筑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国际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与 环境的和 谐统一
高技派风 格:强调 高科技、 新材料和 新技术的 应用
解构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结 构的解构 和重组
绿色建筑 风格:强 调环保、 节能和可 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采用节能、 环保材料和技术
智能建筑:利用 现代科技,实现 建筑智能化,提 高居住舒适度和 便利性
隋唐时期:以 木结构建筑为 主,如隋唐长 安城、大雁塔, 体现了隋唐时 期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特点。
宋元时期:以 园林建筑为主, 如宋代园林、 元代园林,体 现了宋元时期 的文化、艺术 和生活特点。
明清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如故宫、天坛, 体现了明清时 期的政治、文 化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中国近代建筑沿 革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私家 园林的代表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凤雏建筑基址 墙体 厚580—750mm 墙皮 厚10mm 屋顶 厚70—80mm 台基 高1300mm;南北长45.2米、东西宽
32.5米 柱础 立柱 深度 -
召陈建筑遗址 厚800mm 高760mm;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
直径900—1000mm 直径500—700mm 入土100mm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
年代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特征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高潮时期。从盛唐(8世纪) 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的 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 已稳定下来。
建筑 大兴城、赵州安济桥
人物 李春
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 佛塔、石桥、皇陵、园林、宫殿 人物 喻皓、沈括、李诫 著作 《木经》、《梦溪笔谈》、《营造法式》 进步 减柱法、移柱法;斗拱作用减弱;拱高柱高比例减小
宋代文物
宋代湖田窑影青南瓜壶
宋代官窑粉盒
哥窑双贯耳八棱瓶
宋代建筑特征
北方屋顶较陡;南方较平缓,出檐深 建筑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 有些昂被斜袱代替 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
新石器时期——榫卯结构
新石器时期遗址
河姆渡遗址
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遗址
广西平乐县遗址
新石器时期建筑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更向前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繁荣的氏族公社遍及全 国各地,从母系的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的氏族公社以至于逐渐解体,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发 展的整个过程,并终于创造了青铜器文化,进入了阶级社会。
新石器时期文物
磨制石器
中国建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发展史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 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
中国建筑发展史
山东济南朗公谷神通寺单层石塔一座,俗呼 “四门塔”。平面正方形,四面辟门,中立方墩, 墩四面各坐一像。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建筑群处理成熟。 木构件标准化,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木结构
中国建筑发展史
佛光寺大殿所用斗拱十分规矩和严整,东大殿 的表现了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具有我国唐
代木构建筑的明显特点,被作为仿唐建筑的范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 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 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 台,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流 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
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 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 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 装修与色彩。
中国建筑发展史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 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 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 石建筑的典范。
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 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
中国建筑发展史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 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永乐宫是典型的 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 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 明朗。
中国建筑发展史
建于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云台用大理石砌 成,平面为矩形,台身倾斜,台中开一个半六角形的
中国建筑发展史
“邑于涿鹿之阿。迁陟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当时显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宫室。至尧之时,则“堂崇三 尺,茅茨不剪”,后世虽以此颂尧之俭德,实亦可解 为当时技术之简拙。至舜所居,则“一年成聚,二年 成邑,三年成都” 。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 期之都市已开始形成。“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 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演示课件

17
东 晋 及 南 朝 建 康 宫 城 平 面 示 意 图
18
概治“伟隋
,
念唐 朝三沿唐
大 明
、朝用宫
宫 燕”西殿
复 原 图
朝(周建 )外天筑
的朝子宏19
太极殿复原图
20
唐含元殿复原图
/programs/view/4DPGb1mIio8/
大明宫/act/video.jsp?videoId=VIDE12066862293976291 7
98
仿秦宫殿
99
—魏晋南北朝. 宫室设计: 太极殿左右处理政务的东 西堂;中国式佛教宫殿建 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建筑 艺术
100
—
.
个艺建隋 高术社唐 峰的 第 一会 建 筑中 国 封
隋代隆兴寺之摩尼殿
101
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 102
唐代宫殿复原模型
103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104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雄宝殿(宋) 105
62
63
64
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
间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65
66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 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 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 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67
满人信奉萨满教,祭祀时,将活猪牵到坤宁
宫,在这里现场宰杀,然后剥皮、割解、再
放到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里水煮。每年正月初
二,皇帝要钦点王公大臣“坤宁宫吃肉”,
吃过的人死后出殡的队伍里,可打出一块幡,
东 晋 及 南 朝 建 康 宫 城 平 面 示 意 图
18
概治“伟隋
,
念唐 朝三沿唐
大 明
、朝用宫
宫 燕”西殿
复 原 图
朝(周建 )外天筑
的朝子宏19
太极殿复原图
20
唐含元殿复原图
/programs/view/4DPGb1mIio8/
大明宫/act/video.jsp?videoId=VIDE12066862293976291 7
98
仿秦宫殿
99
—魏晋南北朝. 宫室设计: 太极殿左右处理政务的东 西堂;中国式佛教宫殿建 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建筑 艺术
100
—
.
个艺建隋 高术社唐 峰的 第 一会 建 筑中 国 封
隋代隆兴寺之摩尼殿
101
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 102
唐代宫殿复原模型
103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104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雄宝殿(宋) 105
62
63
64
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
间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65
66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 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 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 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67
满人信奉萨满教,祭祀时,将活猪牵到坤宁
宫,在这里现场宰杀,然后剥皮、割解、再
放到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里水煮。每年正月初
二,皇帝要钦点王公大臣“坤宁宫吃肉”,
吃过的人死后出殡的队伍里,可打出一块幡,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精选PPT

18
左图为汉代 出土的明器, 可见斗拱已 成为楼阁中 的主要构件。 右图为“一 斗三升”这 一最基本的 斗拱组合方 式
19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木构、砖石建筑 是木构建筑、砖石建筑初步发展的时期。秦汉的木构已经形成了
“抬梁式”和“穿斗式”屋架,而且各种屋顶形式都已出现,已有了用 斗拱出跳承托挑檐的做法。楼阁建筑是汉代木构建筑技术初步成熟的标 志,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繁荣促使木塔的发展。
影响中国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生活方式、政治、宗教、哲学、 生产力水平。
建筑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和民居。 建筑模式:官式与民间。前者代表了最高的水平和技术;后者 则是多样性、地方性和灵活性。
3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
(一)古建筑文化的源头 ——黄河流域
(二)最初进程 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穴居、半穴居的“土穴”
11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 址的复原图。一座相当严 整的四合院,二进院落, 中轴线上有影壁、大门、 前堂、廊、后室。两侧为 通长的厢房,院落四周有 檐廊环绕。房屋墙基埋置 排水陶管和卵石暗沟,屋 顶采用瓦。是我国已知最 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根据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 推测此处是座宗庙。
14
阿房宫 位于陕西咸阳上林 苑内,前殿名为阿房,即被 称为阿房宫,前殿建在东西 1200米,宽450米,高7-8米 的夯土台基上。工程浩大, 至秦亡尚未完工。
15
骊山陵墓就是 秦始皇陵,如 果不是1974年 被发现,这座 考古遗址上的 成千件陶俑将 依旧沉睡于地 下。
16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
建筑形式代替自然洞穴形式的居室建造, 是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土”意义的最早萌 芽
4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1(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
左图为汉代 出土的明器, 可见斗拱已 成为楼阁中 的主要构件。 右图为“一 斗三升”这 一最基本的 斗拱组合方 式
19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木构、砖石建筑 是木构建筑、砖石建筑初步发展的时期。秦汉的木构已经形成了
“抬梁式”和“穿斗式”屋架,而且各种屋顶形式都已出现,已有了用 斗拱出跳承托挑檐的做法。楼阁建筑是汉代木构建筑技术初步成熟的标 志,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繁荣促使木塔的发展。
影响中国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生活方式、政治、宗教、哲学、 生产力水平。
建筑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和民居。 建筑模式:官式与民间。前者代表了最高的水平和技术;后者 则是多样性、地方性和灵活性。
3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
(一)古建筑文化的源头 ——黄河流域
(二)最初进程 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穴居、半穴居的“土穴”
11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 址的复原图。一座相当严 整的四合院,二进院落, 中轴线上有影壁、大门、 前堂、廊、后室。两侧为 通长的厢房,院落四周有 檐廊环绕。房屋墙基埋置 排水陶管和卵石暗沟,屋 顶采用瓦。是我国已知最 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根据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 推测此处是座宗庙。
14
阿房宫 位于陕西咸阳上林 苑内,前殿名为阿房,即被 称为阿房宫,前殿建在东西 1200米,宽450米,高7-8米 的夯土台基上。工程浩大, 至秦亡尚未完工。
15
骊山陵墓就是 秦始皇陵,如 果不是1974年 被发现,这座 考古遗址上的 成千件陶俑将 依旧沉睡于地 下。
16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
建筑形式代替自然洞穴形式的居室建造, 是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土”意义的最早萌 芽
4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1(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
中国建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发展史
至殷代末年,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 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然周武王革命之 后,已全部被毁。箕子自朝鲜“朝周,过故殷虚,感 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 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予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 其中有多数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础,行列井然。 柱础之上,且有覆以铜櫍者。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 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除殿基外,尚有 门屋,水沟等遗址在。其全部布置颇有条理。后代中 国建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平面 上以多数分座建筑组合为一院之布置,已可确考矣。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史
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 年以前) 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公元220 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90 年) 隋、唐时期(公元590—906 年) 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1280年) 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1912 年) 民国时期(公元1912 年以后)
中国建筑发展史
阙身形制略如碑而略厚,上覆以檐;其附有子阙者, 则有较低较小之阙,另具檐瓦,倚于主阙之侧。檐下 有刻作斗拱枋额,模仿木构形状者,有不作斗拱,仅 用上大下小之石块承檐者。
中国建筑发展史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
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 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 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 不仅使中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 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 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中国建筑发展史
都市之制:天子都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 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分别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这 几个时期在建筑发展史上的共同特点是修建了大批 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都城以及防 御工事、水利工程等,且在建筑形式、选材等方面 的影响泽及后世。 其中,秦朝修建的秦始皇陵及长城、隋朝修建 的赵州桥、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紫禁城等至今还在 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上为锥形的屋顶
脊交于上端
屋面双坡
没有明显的正脊
形成长方形屋面
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 周加上一圈外檐。
代表 南禅寺大殿、 太和殿 天安门城楼
一般亭、阁、塔 常用
庑殿顶 歇山顶
攒尖顶
卷棚顶 盝顶
注意:
(1)屋檐根据檐数可分为单檐、双重檐、三 重檐。重檐可增加建筑物的立面形态美感,又 可减小高大建筑檐面排水对基座的冲击力,所 以用“重檐三滴水”表示三重檐。
太和殿:面阔十一开间
(2)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 (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 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3)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 用以形成屋脊。
(4)斗拱
定义: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 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 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
天坛
社稷坛 太庙
皇权至上 ,以中为尊
建筑群的主体建 筑都建在中轴线上, 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 两侧。这种明显的反 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 无上,中轴线纵长深 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 的尊严华贵。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

强调中国建筑的艺术的七个方面:
1. 翼展的屋顶造型; “如鸟斯革,如翚[huī] 斯飞”《诗·小雅·斯干》 、 “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周礼·考工记》 ;
中 国 建 筑 特 征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01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2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01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 况
中国建筑的特征
7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历 相当于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洛可可直至古典主义到近代、现代的过程。元明清时期覆盖了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
史
分
期
米兰大教堂 公元1386年
元代永乐宫壁画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