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宋代建筑46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宋代建筑研究 ppt课件

南宋的刚好是以艮岳为代表的城市园林,资料多,绍兴沈园也是南宋的,资料多。 另,说到园林,苏州园林甲江南,刚好沧浪亭和网师园是宋代的。
PPT课件
13
1.沧浪亭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原为唐末五代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池馆。北宋庆历五年 (1045年),诗人苏舜钦购得,傍水建亭,以“沧浪濯缨”之典故名,
PPT课件
18
竹外一枝轩,竹外一枝轩取宋代苏轼“江头千树春 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意而名。
看松读画轩,此主室为冬景所在。轩南庭中有子 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严冬万木 凋零,惟松柏长青,此时观赏,更见精神。用 “读画”一语,意即深入体味其神韵。
PPT课件
19
殿春,芍药花期在春末,春末为殿春。阁边小屋 称殿春,旧为书斋庭院。此处占有芍药圃,故 名。
PPT课件
23
谢谢观看
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24PPT课件22
人员名单
文字编辑.........................................................李天驰
策划编辑.........................................................宋浚珂
流程编辑.........................................................夏晓天
PPT课件
5
三、建筑特点
坊巷制
秀丽 纤巧
木构 模数制
PPT课件
砖石 结构
6
木构模数制 这一时期使用斗拱的建筑,皆以斗拱中拱、枋的断面为模数,用以控制建筑中
的结构构件尺寸,《营造法式》称之为用材制度。除了材之外,还有一个辅助模数,称为 “契”。“材”是一种双向模数,材的高度为十五份,宽十份,高六份,宽四份,共有八个等 级。一座建筑选用某一等材为模数,不仅用这个等级的材的尺寸来作斗拱,而且还以它来确定 梁、柱等结构构件的大小。
PPT课件
13
1.沧浪亭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原为唐末五代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池馆。北宋庆历五年 (1045年),诗人苏舜钦购得,傍水建亭,以“沧浪濯缨”之典故名,
PPT课件
18
竹外一枝轩,竹外一枝轩取宋代苏轼“江头千树春 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意而名。
看松读画轩,此主室为冬景所在。轩南庭中有子 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严冬万木 凋零,惟松柏长青,此时观赏,更见精神。用 “读画”一语,意即深入体味其神韵。
PPT课件
19
殿春,芍药花期在春末,春末为殿春。阁边小屋 称殿春,旧为书斋庭院。此处占有芍药圃,故 名。
PPT课件
23
谢谢观看
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24PPT课件22
人员名单
文字编辑.........................................................李天驰
策划编辑.........................................................宋浚珂
流程编辑.........................................................夏晓天
PPT课件
5
三、建筑特点
坊巷制
秀丽 纤巧
木构 模数制
PPT课件
砖石 结构
6
木构模数制 这一时期使用斗拱的建筑,皆以斗拱中拱、枋的断面为模数,用以控制建筑中
的结构构件尺寸,《营造法式》称之为用材制度。除了材之外,还有一个辅助模数,称为 “契”。“材”是一种双向模数,材的高度为十五份,宽十份,高六份,宽四份,共有八个等 级。一座建筑选用某一等材为模数,不仅用这个等级的材的尺寸来作斗拱,而且还以它来确定 梁、柱等结构构件的大小。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演示课件

第四节
一、有关术语
古代建筑的等级
1
1.正脊
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成的屋脊,叫做正脊。
2.垂脊 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
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
3.戗脊 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
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 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
59
金龙和玺彩画
60
(2)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的等级次于和玺彩画,清代旋子彩画是在明 代旋子彩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这类彩画品种繁多, 使用广泛,是清代彩画中的一个主要类别。
旋子彩画中的等级,基本上是以用金量的多少为依据。 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浑金旋子彩画 、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 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 金、雅五墨、雄黄玉等。
10.博风板
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 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 风板。
11.重檐
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
4
二、建筑物的等级
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 肃、对称协调。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 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 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43
一、有关术语
古代建筑的等级
1
1.正脊
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成的屋脊,叫做正脊。
2.垂脊 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
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
3.戗脊 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
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 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
59
金龙和玺彩画
60
(2)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的等级次于和玺彩画,清代旋子彩画是在明 代旋子彩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这类彩画品种繁多, 使用广泛,是清代彩画中的一个主要类别。
旋子彩画中的等级,基本上是以用金量的多少为依据。 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浑金旋子彩画 、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 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 金、雅五墨、雄黄玉等。
10.博风板
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 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 风板。
11.重檐
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
4
二、建筑物的等级
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 肃、对称协调。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 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 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43
中国古建筑简介PPT课件

六、在公元5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出现 “三合土” ,由石灰、 粘土和细砂组成。 “三合土”的组分有不同变化 。华夏文明的“三 合土”与古罗马的“罗马砂浆”发生了同时代相似技术的巧合。
七、中国古建胶凝材料发展中的一个特点是可以掺入有机胶凝材料, 如“石灰-桐油”,“石灰-血料”等 ,用到了糯米 、桐油、血料、 明矾等有机材料。 这些有机材料还可以加入到三合土中去。
庑殿式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 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重檐庑殿顶是最高等级,只 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2021
9
歇山式顶又称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歇山 顶也可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五品以上官 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单檐歇山式顶。
2001年06月25日,大鹏所城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鹏古城雄伟庄重、风格古朴的城门(南门、东门、西门)和明清 时期民居保存完好;狭窄蜿蜓的小巷以青石板铺就,宁静古朴;数 座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的清代"将军第"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将 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最为壮观,该将军第有150年的历史,拥有 数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众多,雕梁画柱, 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此外,古城内还有侯王庙、天后 宫、赵公祠、参将署等一批古迹可供参观。
二、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地穴建筑迅速向木结构建筑发展,开始 采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在公元前的战国时代,出现用草拌黄泥浆 筑墙。在中国建筑史上,“白灰面”很早就被淘汰,而黄泥浆和草 拌黄泥浆作为胶凝材料则一直到近代社会仍有沿用。
三、石灰的出现虽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周朝(时用贝壳烧制而 成),到秦汉时代,除木结构建筑外,砖石结构建筑占重要地位, 促使石灰生产应运而生。到宋代普遍用石灰和黄粘土和水之后成为 一种白灰黄粘土浆。
宋代建筑ppt课件

内墙都是模仿木构建筑。 白
沙宋墓内有两个墓室,其锥
形天花板与指引着地下墓室
入口的大。
宋代建筑-王陵建筑
每个皇陵的规模与建制都大致相同,都根据 风水布局坐北面南,由“上宫”、“宫城”、“地 宫”、“下宫”四部分组成。上宫又称帝陵,中心 是由夯 土的三层方截锥形坟山,称为陵台。陵台之 下为墓室,又称皇堂。自南向北由鹊台、乳台、神 道及两侧的仪仗石刻、陵园和地宫组成。沿着皇陵 的通道两侧有大量仪 仗石刻与石像,题材包括老虎、 公羊、狮子、瑞禽、角端、马匹、马夫、文武臣、 武士、内侍等等。北宋帝陵一反历代帝陵居高临下 的传统,受到当时堪舆学说的影响,让诸陵地面皆 为南高北低,由南端的鹊台逐渐斜降,把中心建筑 属陵台置於皇陵的最低处,成为宋代陵建筑的特色。
宋徽宗是一位具有高深艺术文化修养的皇帝、
天才艺术家。他对诗画艺术迷恋,对奇石着迷, 对美的追求近乎苛刻。为了寿山艮岳的假山,蒐 集苏州盛产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色的 太湖石,并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他又深信道教,
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建造艮岳的主旨是追求 意境,不拘泥细节或者强调神似,把诗情画意加 入园林之中,典型山水成了主题。
河北赵县的 永通桥
宋代建筑——简介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上较为衰 落的朝代,但在经济、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 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 装饰。
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 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 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 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 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PPT演示课件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 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 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 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 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 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 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 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 完成了定制。
7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 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 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 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 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 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 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 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 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 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 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 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 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 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 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
9
10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遗留下
来的文物极多,古建筑是我国古代物质文
化遗存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保护好古建筑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 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 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 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 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 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 完成了定制。
7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 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 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 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 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 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 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 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 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 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 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 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 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 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 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
9
10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遗留下
来的文物极多,古建筑是我国古代物质文
化遗存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保护好古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见教材第五版P30图1-33、P252图8-4、P253图8-5)
唐佛光寺大殿: 1/9 (见教材第五版P146图5-1、5-2、5-3、5-4) 清代:① 北方1/10~1/11粗旷、稳重
② 南方1/15左右(屋顶轻) 轻巧、秀丽 1.3 生起(升起)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逐渐升高,它规定当心间 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使檐口 形成和缓的曲线
-
17
5.3 板椽(连瓣椽) 攒尖建筑中檐步架以上的椽子。 因椽呈放射状,尾部已无法做单根椽子,以板代椽。 6、结构附件 6.1 蜀柱与叉手—宋代(清代瓜柱) 叉手用于平梁上,支承脊榑。(清代没有) 6.2 驼峰 全驼峰、半驼峰
(见《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潘谷西 P256图8-9)
6.3 托脚:宋《营造法式》中支撑平榑的构件,作用同叉手。 6.4 平座与滴珠板 7、举架(宋称“举折”) 举—指屋架的高度。
-
9
3、梁(梁架或屋架)
介绍梁及其附属构件:瓜柱、角背、驼峰、柁墩等有代表 性的梁架
从梁的位置、作用、形状分类
主梁放于前后金柱上,若建筑无廊,则放于前后檐柱上。
“步”的概念
清代:按本身所负的檩数叫几架梁
宋代:梁叫“栿”,以每栿承担的椽子数称几椽栿
清 七架梁—六椽栿(宋)
五架梁—四椽栿(宋)
三架梁—平梁(宋)
-
13
4、“桁”或檩 4.1概述 带斗栱的大式建筑中叫桁,以斗口定尺寸;不带斗 栱的大式或小式建筑中叫檩,以檐柱定尺寸。宋称“榑”, 一般圆形断面,矩形断面的称“承椽枋”。 4.2按位置不同分类
① 正心桁—位于檐柱中心线上的桁,Φ=4.5斗口。 ② 挑檐桁(宋称挑檐榑) 小式中(即不带斗栱的正心桁—正心檩) ③ 正脊桁(檩) 附件:扶脊木—位于脊桁上,断面为六边形,两侧做椽碗。 ④ 金桁—在正心桁与脊桁之间的桁。 清称“上金桁”为 宋称“上平榑”。 清称“中金桁” 宋称“中平榑。 清称“下金桁” 宋称“下平榑”。
唐佛光寺大殿: 1/9 (见教材第五版P146图5-1、5-2、5-3、5-4) 清代:① 北方1/10~1/11粗旷、稳重
② 南方1/15左右(屋顶轻) 轻巧、秀丽 1.3 生起(升起)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逐渐升高,它规定当心间 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使檐口 形成和缓的曲线
-
17
5.3 板椽(连瓣椽) 攒尖建筑中檐步架以上的椽子。 因椽呈放射状,尾部已无法做单根椽子,以板代椽。 6、结构附件 6.1 蜀柱与叉手—宋代(清代瓜柱) 叉手用于平梁上,支承脊榑。(清代没有) 6.2 驼峰 全驼峰、半驼峰
(见《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潘谷西 P256图8-9)
6.3 托脚:宋《营造法式》中支撑平榑的构件,作用同叉手。 6.4 平座与滴珠板 7、举架(宋称“举折”) 举—指屋架的高度。
-
9
3、梁(梁架或屋架)
介绍梁及其附属构件:瓜柱、角背、驼峰、柁墩等有代表 性的梁架
从梁的位置、作用、形状分类
主梁放于前后金柱上,若建筑无廊,则放于前后檐柱上。
“步”的概念
清代:按本身所负的檩数叫几架梁
宋代:梁叫“栿”,以每栿承担的椽子数称几椽栿
清 七架梁—六椽栿(宋)
五架梁—四椽栿(宋)
三架梁—平梁(宋)
-
13
4、“桁”或檩 4.1概述 带斗栱的大式建筑中叫桁,以斗口定尺寸;不带斗 栱的大式或小式建筑中叫檩,以檐柱定尺寸。宋称“榑”, 一般圆形断面,矩形断面的称“承椽枋”。 4.2按位置不同分类
① 正心桁—位于檐柱中心线上的桁,Φ=4.5斗口。 ② 挑檐桁(宋称挑檐榑) 小式中(即不带斗栱的正心桁—正心檩) ③ 正脊桁(檩) 附件:扶脊木—位于脊桁上,断面为六边形,两侧做椽碗。 ④ 金桁—在正心桁与脊桁之间的桁。 清称“上金桁”为 宋称“上平榑”。 清称“中金桁” 宋称“中平榑。 清称“下金桁” 宋称“下平榑”。
两宋时期的建筑设计ppt课件

3、城市寺观园林,《东京梦华录》中 记载较详细。
28
公共园林
北宋东京利用城内外散布的天然池沼, 由政府出资加域绿化,并辅助亭桥台榭 等建置,形成优美的居民游览地。南宋 临安条件更为得天独厚,著名的西湖历 经晋、隋、唐、北宋的开发整顿,成为 风景名胜游览地,大型天然的公共园林。
29
30
31
32
10
宋代建筑室内环境的木装修得到广泛发展
11
建筑群体环境 在“郁郁乎文哉”的宋代,群体空间艺 术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哲理及伦理内涵。
北宋皇陵
12
富于创新型的外部空间
太原晋祠
正定隆兴寺
13
14
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15
寺 观 与 自 然 环 境 的 艺 术 特 征
16
两宋时期的园林
中国园林体系在宋朝,其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 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来的最高水平, 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
25
文人园林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 展
文人精神生活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 赏为主要内容的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 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动场所
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 密切关系完全确立
文人园林重选址,力求园林体本身与外部自然的契合, 强调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巧借、 摄取园外之佳境,使得园内外浑然一体
4
5
繁荣的商业进入佛寺,佛寺融入了东京城内的繁荣景象
6
平江(苏州) 是宋代代表性城市。平江历史 悠久,四周水网密布,商业发 达。城中住宅、商店和作坊都 是前街后河,居民以舟代步, 十分便利。
7
艺术风格成熟以宋代的阁楼,是塑造了城市景观的重要 因素。往往建造于城市边缘临江或临湖的地段的风景佳 胜之地。阁楼本身的美与周围自然的景相融合。
28
公共园林
北宋东京利用城内外散布的天然池沼, 由政府出资加域绿化,并辅助亭桥台榭 等建置,形成优美的居民游览地。南宋 临安条件更为得天独厚,著名的西湖历 经晋、隋、唐、北宋的开发整顿,成为 风景名胜游览地,大型天然的公共园林。
29
30
31
32
10
宋代建筑室内环境的木装修得到广泛发展
11
建筑群体环境 在“郁郁乎文哉”的宋代,群体空间艺 术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哲理及伦理内涵。
北宋皇陵
12
富于创新型的外部空间
太原晋祠
正定隆兴寺
13
14
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15
寺 观 与 自 然 环 境 的 艺 术 特 征
16
两宋时期的园林
中国园林体系在宋朝,其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 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来的最高水平, 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
25
文人园林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 展
文人精神生活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 赏为主要内容的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 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动场所
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 密切关系完全确立
文人园林重选址,力求园林体本身与外部自然的契合, 强调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巧借、 摄取园外之佳境,使得园内外浑然一体
4
5
繁荣的商业进入佛寺,佛寺融入了东京城内的繁荣景象
6
平江(苏州) 是宋代代表性城市。平江历史 悠久,四周水网密布,商业发 达。城中住宅、商店和作坊都 是前街后河,居民以舟代步, 十分便利。
7
艺术风格成熟以宋代的阁楼,是塑造了城市景观的重要 因素。往往建造于城市边缘临江或临湖的地段的风景佳 胜之地。阁楼本身的美与周围自然的景相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史——宋代建筑 ppt课件

PPT课件
12
中国古代建筑史
城市建设 简述
宋东京汴梁,今之河南开封, 是一个因大运 河而繁荣的古都。五代开始成为政 宋代建筑 经中心,后周正式定都于此,北宋更形富饶,人口 近百万。城三重相套第二重内城即唐时州城,史载 “周二十里五十步”,内城中心偏北为州衙改建成 的宫城,最外的郭城为后周显德二年(955)扩建, 周40余里。由宫城正门宣德门向南,通过汴河上的 州桥及内城正门朱雀门到达郭城正门南薰门,是全 城纵轴,州桥附近有东西向的干道与纵轴相交,为 全城横轴。这些都和汉魏邺城以来都城的布局相似。 在宫城外东北有皇家园林艮岳,城内有寺观70余处, 城外有大型园林金明池和琼林苑,这些都丰富了城 市景观。汴梁首次在宫城正门和内城正门间设置了 丁字形纵向广场。这些都对以后直至明清的都城布 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随着城市经济的逐渐发 达,晚唐五代时已开始临街设店,宋代的城市正式 取消了唐代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场制,准许邻街设 店。这使此后的都市面貌多样化,丰富了市民生活, 也改变了都市规划的结构。可以从宋画《清明上河 图》清楚地看到这些。
PPT课县件的永通桥等均是
3
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中国古代建筑史
• 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 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 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 化。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 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 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 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 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 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 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
宋中 代国 建古 筑代
建 筑 史
PPT课件
1
简介
建筑背景
艺术价值
建筑装饰
文化内涵
科技含量
城市建设
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