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章明清时期建筑

合集下载

第五节,明清时期建筑

第五节,明清时期建筑

紫 禁 城
角楼及护城河
庑殿建筑——太和殿俗称 太和殿俗称 庑殿建筑 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 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 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 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 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 殿。
中和殿
北京故宫太和殿
北京故宫保和殿
乾清宫
北京——天坛 天坛 北京
圜丘坛
祈谷坛
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宇
北京——地坛 地坛 北京
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 民居
北海九龙壁
乔家大院福德祠影壁
建筑特点——拘 拘 建筑特点 束但稳重严谨的 风格, 风格,建筑形式 精炼化, 精炼化,符号性 增强。 增强。 封火山墙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 客家土楼
无梁殿
宗教建筑——广胜寺飞虹塔 广胜寺飞虹塔 宗教建筑
万寿山,前山 万寿山,
后山, 后山,后湖
街 市
长 稻香园 廊
南湖, 南湖,西湖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北 海 琼 华 岛
“中国园林之母”——苏州拙政园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中国园林之母”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中国园林之母 苏州拙政园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狮子林——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狮子林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多年的历史。 至今已有 多年的历史
中国建筑史
明清时期建筑
公元1368 (公元907 公元907——公元1368) 907 公元1368)
1. 明清建筑特点 ——明清建筑时期的建筑出 明清建筑时期的建筑出 现了许多新特点: 现了许多新特点:一方面是皇家建筑的定形 另一方面是民间建筑的多样化。 化,另一方面是民间建筑的多样化。 2.建筑的用途 建筑的用途—— 主要有象征性建筑、实用性 主要有象征性建筑、 建筑的用途 建筑、观赏性建筑三大类。 建筑、观赏性建筑三大类。 3. 象征性建筑 象征性建筑——包括宫殿、祠庙、陵墓; 包括宫殿、 包括宫殿 祠庙、陵墓; 4.实用性建筑 实用性建筑——主要有民居、储存货物的库 主要有民居、 实用性建筑 主要有民居 公共交通设施、防御工事等; 房、公共交通设施、防御工事等; 5.观赏性建筑 观赏性建筑——主要指园林。皇家园林兼有 主要指园林。 观赏性建筑 主要指园林 象征和观赏的双重品格。 象征和观赏的双重品格。

明清建筑史

明清建筑史

明清家具
架子床 四角立柱,顶部加盖,俗称“承尘”,顶盖四周装倒挂 楣板和倒挂牙子,床板后面和左右两面设围子,前面无 围子,是供人上下的地方。
拔步床 也称八步床,是一种高级卧具。其特点 是下有一个木平台,伸出床沿二三尺, 平台四角立柱,并镶木围栏,使床前形 成一个小廊子。
桌案
明式高桌有方桌、长方桌、圆桌、多边桌和组拼桌等多种形式。 矮桌高度在300mm上下,包括炕桌 炕几、榻几、和榻桌。桌几 之分 主要在与承面之宽窄,习惯上,将面窄者称几,将面宽者 称桌。 案的特征是面板均成长方形,甚至长条形。案足部在案面的四角, 而是从两端向内缩进一定的距离。
民居建筑
北京四合院作是北方合院建筑的代表。它院 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 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闭
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
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 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 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 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 造景。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
雕饰
雕饰用于外檐者多,用于内檐者较 少。 在室内,砖雕、石雕主要用于神 坛的须弥座和柱础。明清石雕柱础 式样丰富,远远超出宋《营造法式 》的规定。 明清木雕题材多样,技法纯熟, 在室内已经成为分隔空间、文化环 境不可缺少的要素。木雕技法与石 雕相似,也有线刻、阳活(浮雕)、 大挖(透雕)等多种。 室内木雕主要用于隔扇、罩和梁 柱上。隔扇的木雕多在裙板和绦环 板。隔心上的长、圆卡子花也属于 木雕件。藻井是木雕与斗拱、木作 的结合,雕刻题材多为龙云等。
故宫
故宫主要建筑全部 位于轴线,次要建筑 则配置于两侧。作为 整个体系重点的太和 殿、中和殿、保和殿 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 其中以太和殿尺度最 大,用材最精,凸现 了尊贵的地位。它是 统治者举行重大仪式 (如皇帝登基、诞辰、 出兵征伐及春节庆典) 的地方。

《中国明清建筑》课件

《中国明清建筑》课件
希望有一天北京的紫禁城、承德的避暑山庄、南京的中山陵等明清建筑能够 承载更多中国文化的内涵向全世界展示它的魅力。
2 社会文化因素
明清时期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其 建筑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清建筑的特点
对称与平衡
一个建筑群体在沿着中轴线对 称排布的同时,在各自的轴向 上也保持均衡的布局。
宏伟与精致
明清建筑虽然宏伟壮观,但仍 以细腻入微、精雕细琢的装饰 为其特色。 Nhomakorabea与自然融合
明清建筑在与自然相融合的同 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当地 气候、水土条件的建筑技术。
中国明清建筑的影响
建筑艺术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明清建筑对后来的 中式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交流与传播
明清时期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与西方 发生的交流,促使明清建筑艺术传播到海外地 区。
总结与展望
中国明清建筑的巍峨壮观、考究精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深受世 人喜爱,更是中式建筑的瑰宝。
明清建筑的结构与布局
结构 布局
基础 底座
框架 中轴线
梁柱 院落
屋面 配套建筑
明清建筑的装饰与雕刻
建筑屋面的装饰
构件众多,装饰菜式繁多,采用 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的手法体现 屋檐的多样性变化。
门窗的装饰雕刻
还原自然,在雕刻图案上体现万 物生长、生机勃发,简洁的线条 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形态
砖雕、石雕的装饰
砖雕贯穿于室内外,构筑起明清 建筑中的重要装饰系统,雕刻技 艺精湛。
明清建筑的材料与工艺
1
青石
2
明代采用夹芯墙的建筑方法,清代则用
于阶梯、拱门等建筑技术;青石还广泛
应用于建筑雕刻和家具制作领域。

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与明清古建筑

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与明清古建筑

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与明清古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不同的朝代和历史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巅峰,明清古建筑更是独树一帜,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与明清古建筑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殷商时期的祭祀建筑、周朝时期的宫殿和城墙、秦汉时期的陵墓和道观、唐代的寺庙和官府建筑等。

1.祭祀建筑殷商时期的祭祀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起源。

典型代表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崇文殿。

这种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屋顶有特殊的倾斜形状,使用榫卯连接,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2.宫殿和城墙周朝时期的宫殿和城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

宫殿建筑以周公庙为代表,建筑宏伟,布局严谨,注重对称和平衡。

城墙建筑以长城为代表,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3.陵墓和道观秦汉时期的陵墓和道观建筑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死者的崇敬和对自然的崇拜。

陵墓建筑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代表,形象生动,工艺精湛。

道观建筑以白云观为代表,严谨而庄重,具有独特的古代中国风格。

4.寺庙和官府建筑唐代的寺庙和官府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个高峰。

寺庙建筑以少林寺和法门寺为代表,寺庙宏伟壮观,雕刻精细,具有浓厚的佛教氛围。

官府建筑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代表,充满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

二、明清古建筑的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巅峰。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古建筑达到了极致,以其刚柔并济、庄重典雅的风格而著称。

1.布局和结构明清古建筑的布局和结构注重对称和平衡,尊重自然环境和地势。

大多数建筑都采用均衡的布局,中轴线的对称性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建筑结构采用高大的木制檩式构架和斗拱结构,具有优雅和坚固的特点。

2.精湛的木工艺明清古建筑以其精湛的木工艺而闻名。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件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1、明清皇宫(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2、长城(北京)长城位于中国北方地区,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

因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3、颐和园(北京)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5A级国家景区。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4、天坛(北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

占地约273万平方米。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

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5、苏州古典园林(江苏苏州)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6、平遥古城(山西平遥)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7、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西安临潼出土的,是我国首批5A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8、丽江古城(云南丽江)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明清时期建筑

明清时期建筑

顶部为精致的藻井,以蟠龙 作为装饰。位于轴线上的宝座和 后面的屏风金漆雕龙,置于高台 上象征皇帝至高无上。宝座周围 象征太平的“象驮宝瓶”,象征皇 帝贤明。象征延年益寿的“仙鹤” 以及焚香用的香炉等。太和殿前 幅设有前廊,进深一间,是内外 空间的过渡。前廊外有一个平台, 向南突出,丹陛之上陈列着18座 铜鼎和一对铜龟铜鹤。鼎为国家 重器,庄严而神圣。鼎为18座, 与柱数为72根一样,均合崇“九” 的寓意。
谢谢欣赏
小组成员:魏昌森 刘家磊 陈杰 陈红春
清代彩画的特点: (一)色彩反差大,因而具有华美 艳丽的特点。清代彩画往住直接 用原色,故常常结人以大红大绿 的感觉。但总体并无不和谐之感, 主要是因为采取几个有效的办法: 一是退晕,使色阶变化有层次, 不突然;二是使用黑白色,因为 黑白色是中性色,能与任何颜色 协调共处;三是使用金色。金色 属光泽色,能反射周围的颜色。 (二)图案纹饰多样,善于在不同 的部位使用不同的图案,尤其喜 欢使用有寓意的吉样图案。 (三)形制严密,有明确的等级明 确的规定。不同等级彩画在内容、 格式、设色上有不同的要求。
雕饰
雕饰用于外檐者多,用于内檐者较少。 在室内,砖雕、石雕主要用于神坛的须弥座和柱础。明清石雕柱 础式样丰富,远远超出宋《营造法式》的规定。 明清木雕题材多样,技法纯熟,在室内已经成为分隔空间、文化 环境不可缺少的要素。木雕技法与石雕相似,也有线刻、阳活(浮雕)、 大挖(透雕)等多种。 室内木雕主要用于隔扇、罩和梁柱上。隔扇的木雕多在裙板和绦 环板。隔心上的长、圆卡子花也属于木雕件。藻井是木雕与斗拱、木 作的结合,雕刻题材多为龙云等。
广式家具
广式家具指广州为中心的广东家具。其广式家具的基本特征,用料粗大,充裕; 讲究材种一致,即一种广式家具,或用紫檀,或用红木,绝不参杂其他木材;装饰 纹样丰富,除传统祥纹外,还使用一些西方纹样;常使用镶嵌工艺。

《明清时期建筑》课件

《明清时期建筑》课件

3
环保
明清时期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建筑材料的选用、设计布局、保暖等方面,对现 代建筑给出了不少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结论和总结
1 有中国古典文化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建筑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化辉煌的一面,弘扬着文化自信和传统国粹。
2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明清时期建筑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化遗 产的一道瑰丽风景线。
2
斗拱
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的建筑支撑结构,古人们将木材加工成圆弧形状,在石 墩或砖墩之间抬起,形成斗拱的架构形式。
3
庭院式布局
独特的朝向摆放方式和区域分布模式,让建筑和周围环境相呼应,达到了阴阳平 衡的目的。
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
钉头石雕
在石刻中使用钉子,通过在石头上凿出凸凹来表 现出细腻的图案和精美的细节。
《明清时期建筑》PPT课 件
从建筑材料、结构、装饰风格到影响,全面探究明清时期建筑的瑰丽之处。
特点
1
古朴素雅
追求自然与人体比例的完美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朴素韵味。
2
注重对称
平衡对称和轴心对称的应用广泛,给建筑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3
形式多样
除了传统宫殿、佛寺、庙宇等常规建筑,也出现了园林、钟楼、商业建筑等新型 建筑。
常见类型
牌坊
它是连接两个空间,两座建筑之 间或者环境与建筑之间的一种过 渡建筑。
四合院
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以庭院为 中心,将房间环绕在庭院四周。
祠堂
供奉祖宗、先贤、齐家之神等, 是一种具有浓厚宗庙性质的场所。
屏风墙
种类繁多多样,常常被用来隔开 内外空间,增加室内外观感层次。
材料和结构

明清时期的中国建筑

明清时期的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艺术史期末论文——明清时期的中国建筑*名:**学号:********专业:景观建筑设计班级:2011级2 班指导老师:**中国建筑艺术史期末论文——明清时期的中国建筑摘要:明清时期的中国建筑几乎涵盖了所有建筑类型,至今遗留下来的筑,仍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几百年间人们卓越的建筑成就。

关键词:明清;古建筑;宫殿;宗教建筑;园林;民居在明清时期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在清朝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另有《营造法式》、《园冶》。

[1]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屋猛然增多,且城墙基本都以砖包砌,大式建筑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

的由于各地区建筑的发展,使区域特色开始明显。

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的成就。

明清时期的建筑出现了许多之前未曾有过的新特点:一方面是皇家建筑的定型,另一方面是民间建筑的多样化,本文对明清时期的宫殿、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进行了分析概述。

1宫殿中国皇家的建筑始终贯彻萧丞相“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思想,因为皇家的权威需要壮丽的建筑方能体现君权的威严。

所以这时期的皇家建筑也都沿袭了色彩华丽、体积庞大、装饰繁缛、用料高贵的基本特点。

主体建筑仍严格按照中轴线进行布局,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左右严格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密。

譬如宏伟壮丽的紫禁城,其布局就是严格按照中轴线进行的。

图1皇家宫殿(图片来源于网络)紫禁城现名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被誉为“东方最大的宫殿”。

北京故宫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别是: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白宫。

[2]于明代永乐十八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2宗教建筑现存的宗教建筑,多数都是明、清两代重建或者新建,尚存数千座,遍及全国各地。

汉化寺院显示出两种风格:一、位于都市内的,特别是敕建的大寺院,多为典型的官式建筑,布局规范单一,总体规整对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 京 紫 禁 城
北京故宫
• 北京的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故宫又名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始建于公元1406 年。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 万平方米。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故宫坐落 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城内宫殿沿中轴线向东西两 侧展开,有房屋9千多间。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最为 高大,重檐庑殿顶,高约33米。故宫周围是数米高 的红色围墙,周长3400多米,墙外是护城河。
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帝都,城市布局之严谨周密、 宫殿建筑之壮丽伟巨,均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 杰出成就。规划设计一依以宫殿为主体、中轴对 称的传统原则,重要建筑布列于长约7.8公里的中 轴线上,井然有序又起伏跌宕,擒纵开合中尽显 空间与建筑的变化之妙。
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 代宫殿建筑群。中国宫殿建筑从秦汉之雄浑粗放、 唐宋之伟岸典雅,发展到明清,其整体设计、工 程技术和艺术效果都达到古典的顶峰。
◆ 长城,最 大的砖石建筑
五台山显通寺无量殿
B、 琉璃瓦、 砖普及。
◆ 南京大报 恩寺塔
◆ 山西大同 九龙壁
◆ 山西广胜 寺飞虹塔
5、 园林
城市园林、私 家园林发展,园 林设计范围较小, 注重在有限的空 间内,创造无限 美景。
代表著作:
◆ 计成著《园 冶》。
6、建筑装饰趋于世俗化
◆ 苏式彩画:在栿梁上绘制花、鸟、虫、鱼等题材,主要流行
• 严格中轴线对称:为建立皇帝的尊严,突出封建统治气氛, 宫殿建筑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方式,轴线上高大、豪 华的建筑与轴线两侧低小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 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现:宫殿建筑的布局一般都严格遵循阴 阳五行学说,讲究阴阳的调和,顺应五行相生相克之理; 在社稷坛建造中以黄、红、青、白、黑五行色则是顺应五 行学说的体现体现。
宫殿建筑布局
• 前朝后寝:前朝即皇帝办公、处理政务、举行大典的地方; 后寝即皇帝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北京故宫太和、中 和、保和三大殿属于前朝部分,乾清、交泰、坤宁三座宫 属于后寝部分,三宫两边供皇妃和太后、太妃居住的东西 六宫,供太子居住的东西六所,以及祭祀、休息和娱乐的 建筑也属于后寝部分。
D、基督教建筑 也有引进。
山西永乐宫重阳殿(元)
二、 明(1368~1644)
1、 木构注重 规整和整体 化。
A、 建筑造型 艺术同唐宋建 筑比较,产生 了较大的差异。 唐宋时期建筑 生动有弹性 , 而明清以后趋 于平直僵硬 。
B、建筑结 构强化柱、梁 的直接。
2、 民间建筑水 平提高
明代南方未经 过多战乱,未受 元朝阻断,建筑 中保留较多古老 作法,有“宋 风”,建筑水平 高于北方。
5、 控制建筑规 格、等级,出现 了职业建筑师。
◆ 《工程做法》 ◆ 样式雷 ◆ 烫样
6、著作
◆ 姚承祖,《营造法 原》
◆ 李渔,《闲情偶 寄》、《一家言居 室器玩部》
宫殿建筑
•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 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 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 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 峨壮观。
北京故宫
• 故宫分前后两部分,南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 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称前朝,是皇 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命令的地方。这些建筑都建 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 琼宫仙阙,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三 个大殿的内部均装饰得金碧辉煌。北以乾清、交泰、 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为中心,称后寝,是皇帝处理 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都 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多包括花园、书斋、馆 榭、山石等,它们均自成院落。
于南方。 彩画:画在木结构上的。 壁画:砖、石墙上的画。
三、清(1636~1911)
1、 出现了很 多喇嘛教建 筑。
建筑实例: ◆ 西藏布达
拉宫 ◆ 河北承德
外八庙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庙(清)
2、雍正以后大建 孔庙、文庙。
3、 版图大, 住宅建筑丰富。
4、 园林建筑 以皇家园林 为主。如: 河北承德避 暑山庄、北 京颐和园等。
D、建筑常采用 “减柱造”,柱网的 排列不规范。
山西太原奉圣寺山门(元)
3、 宗教 建筑进一 步发展
A、出现了 类型丰富的 塔,特别是 喇嘛塔。
代表实 例:北京妙 应寺白塔
B、道教
◆建筑实例: 山西永济永乐 宫建筑群。
C、伊斯兰教: ◆ 福建泉州清 静寺,是目前 我国保存最早 的伊斯兰教建 筑。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1271年~1911年)
一是中国古代最
符合礼制规范 的都城。 • 城市景观方面, 创造了大片水 面作为皇家的 苑囿。
2、元代建筑的特 点:草率、大胆、 简约。
A、采用天然弯木, 做木构件,“大弯梁”
B、采用大额
C、 强调柱梁直接, 斗栱的功能减弱,趋 于装饰化。
◆ 民间建筑技术 书: 《鲁般营造 正式》
3、建筑群布置 更为成熟 代表实例: ◆ 北京宫殿 ◆ 北京天坛 ◆ 明十三陵
4、砖普遍用 于民间建筑, 琉璃普及。
A、民窑大 量出现促进了砖 的普及,使砖大 量应用于地面建 筑。
◆ 硬山, 山墙面用砖砌至 屋顶,民居多见。
◆ 无梁殿, 南京灵谷寺,北 京故宫皇史宬。
• 三朝五门:以北京故宫为例,前朝分为太和、中和、保和 三殿是附会三朝制度;大清门到太和门间五座门则附会五 门制度,即太清门、天安门、瑞门、午门、太和门。
宫殿建筑布局
• 左祖右社:充分体现中国古典建筑以“礼制”为指导思想, 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皇帝祭祀先皇的地方,也称太庙); 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供皇帝祭祀土谷之神。
礼制建筑
•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仪 制度,并设有专门的场所和建筑形式来行使礼仪制 度,即为礼制建筑。中国人尊敬祖先,崇拜粮食、 土地、山川、日月等各种神灵,祭祀活动早在夏代 即已有之,主要是对天地和祖先的崇敬和感恩而举 行各种祭祀活动。祭祀甚至成为朝廷的一项重要的 政治活动,《礼记》有“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 山川、祭五祀。”南祭天、北祭地、东祭日、西祭 月。诸侯只能祭山川,祭五祀。礼制建筑的类型主 要有坛、庙、祠、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