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语文】第3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课件(粤教版必修1)

2.本文写了我的哪些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 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中国梦?
1968年,我诞生; 1978年,我十岁,生活在一个偏远闭塞的,过着贫穷而缺乏梦 想的生活; 1988年,我二十岁,成为了首都的一名大学生,开始了解美国 ,拥有了改变生活、实现梦想的机会; 1998年,我三十岁,成为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直播当年 克林顿总统的演讲; 2008年,我四十岁,目睹了中国梦想腾飞的几件大事——神七 、奥运,感受到大地震带给国人的苦难,成为北京奥运会直播 主持人。
作者的故事,其实也是万千中国人的故事,他梦想的实现 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是我 们国家由贫穷、落后、闭塞向着富裕、进步、开放转变的过程 。
3.本文在写我的故事的时候,穿插讲述了哪 些产生在中外的大事件?
1968年,世界各地产生骚乱,马丁·路德·金遇刺,但他的“我有一 个梦想”却影响世界;
2.鲜明性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 ,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 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夸奖什么 ,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 明确,不能含糊。好的演讲总是以其精 密的思想启示听众,以鲜明的观点影响 听众,给听众以鼓励和教育
3.条理性
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 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 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讲方式,品味作者通俗易懂 又充满感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观点
2.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体会细节,品悟语 言,把握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
3. 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 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首钢工学院商务121班张* *记事起,父亲教我唱的第一首歌便是《我爱北京天安门》,相对于我们中部平原的荒凉与落后,梦想中的北京是充满温暖与和善的地方,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那里指导世界人民闹革命。
这就是那个年代对于北京、对于这个国家的梦想。
接下来进入今天的主题,我要说三个年份和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45年,那一年,我爷爷十岁。
那一年的世界,喜悦多余哀伤。
在美国,陪伴美国人民度过经济危机、挺过美日太平洋战争最艰难日子的罗斯福总统的突然逝世引发全世界的悼念;在苏联,有苏联红军解放德军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欧洲战场走上胜利;而犹太复国主义要求建立以色列国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在中国,那一年,著名历史学家王立群教授出生,当然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
没有亲身经历八年抗战的人们不能完全领会当时中国人内心的狂喜。
我爷爷所在的县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当时为日本侵略军占领,而占领军最高长官在27年后回访中国,并会见中国人民领袖——毛主席,那时他的身份是日本首相,他叫田中角荣。
当然,37年前的他作为一名侵华日军军官,还没有那么和善,27年前的中国人最大梦想就是将这一群东洋倭寇彻底赶出中国。
作为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我爷爷那代人也许不知道何为“中国梦”,何为民族的伟大复兴,甚至于他们就不知道古代中国的强大与中华文明的辉煌。
可无论是平凡如他们这样的中国农民,抑或伟大如戴安澜这样民族英雄,他们心中只有一想法:只要这一群倭寇存在,自己就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欺负。
毋庸置疑,那时的中国人已将自己的梦想融入整个国家的梦想,在经历了列强百年欺凌之后,这头拿破仑口中的睡狮已经完全醒来,而他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反抗。
拿起武器与一切的侵略者斗争!第二个年份是1975年,那一年,我父亲十岁。
那是一个动乱与悲情并存的年代。
那一年,蒋介石于台北逝世,《人民日报》以简讯的形式向大陆民众传送这一消息。
高中语文 第3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突如其来· 从天而降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从天而降: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 现。前者强调宛然发生,后者侧重于突然出现。 例句1:昨天,广州又迎来新一轮强降雨,豆大密集的雨点
从天而降 夹杂着电闪雷鸣__________。 突如其来 例句2:面对这场__________的灾难,广东电台快速反应及
时行动,认真策划全线投入,发挥了独有的优势,担当起主流媒 体的责任,打响了一场漂亮的救灾报道攻坚战。
气,对祖国,对人民真诚的爱;决不哗众取宠,真实做人,在
做事中踏踏实实做人,这就是白岩松。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1)骚乱( sāo ) . (4)角度( jiǎo ) . (2)抨击( pēnɡ ) . (5)提供(gōng ) . (3)主角( jué ) . ng (6)供职( gò ) .
4.词语解释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1)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日子难熬。 (2)度日如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图示 年份 我的故事 中国梦 中美关系
出生,不知道有 1968年 没有梦想 梦想
(2)鲜明性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
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 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好的演讲 总是以其精密的思想启发听众,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 众以鼓舞和教育。 (3)条理性 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
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3月31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 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这篇演讲。
3.审美视窗
人教版高一语文《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发布时间:2020-02-24课时第1(共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点2、把握作者成长故事背后的特殊含义,从中获取教益3、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提取文中关键信息,探究文本背后的特殊含义,教师引导启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成长故事背后的特殊含义,从中获取教益教学难点建立梦想,实现梦想;了解“中国梦”的内涵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教学过程:一、走近名人,引入新课央视四大名嘴之一的“白岩松”给人不苟言笑的严肃感,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他的主持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白岩松朴实的外表,内心深处则是一身正气决不哗众取宠,他的座右铭是“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二、我阅读我了解(分组讨论发言)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我们先了解一下演讲稿的相关知识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的听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演讲稿的特点:1、针对性(提出的问题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2、可讲性3、鼓动性(如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在于使演讲稿生动形象;以及文中和现场听众交流的文字)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本文是节选,演讲稿的结尾被删除了)三、整体阅读,提取信息1、本篇演讲稿给我们提供了什么能吸引人的话题,你从哪儿获取这个信息的?——课文第二段,“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个主题,或许要起个题目的话应该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2、那么课文的第一段,也就是演讲稿的开头说了什么,作用是什么?——说了中国和美国打交道,实际是和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在打交道作用是:提出耶鲁大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关注,拉近距离【相关信息介绍】:在学风开放的耶鲁,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世界各地学者、政要以及各界精英的演讲但耶鲁校方显然对这次演讲给予了“精心”的安排,把演讲的地点定在以耶鲁毕业生亨利&8226;卢斯(henry luce)名字命名的卢斯礼堂(luce hall)亨利&8226;卢斯是《时代》周刊创始人,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新闻人之一,而卢斯礼堂也第一次迎来了中国的新闻人演讲现场的火爆超乎摄制组的想象,不仅过道上挤满了师生,还有一些人因为晚到而被校园主办方婉拒在门外因为耶鲁学生向来以个性和尖锐著称,甚至有时还会有些“傲慢”,岩松显然事先就做好了“挨砖”的准备,他还和学生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欢迎大家扔鞋,但最好是两只,请记得我的鞋号是43号”。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

• “我的故事”的背景:中国梦的提出和发展,以及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 “我的故事”的意义: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中国梦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责任 “我的故事”的背 景和意义
• “我的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 “我的故事”的背景:全球化背景下,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 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07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教学内容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06
评价与反馈
08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故事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 象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07
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口头测试:通过口头测试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知识点1:故事背后的中国梦
重点知识点3:如何将个人梦想融 入中国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重点知识点2:个人经历与国家发 展的联系
重点知识点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 怀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探讨故事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以及其背后的中国梦。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全文阅读与理解。
2. 作者成长背景介绍。
3. 中国梦的内涵及其与个人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及其背后的中国梦。
2. 掌握中国梦的内涵及其与个人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中国梦的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其成长背景。
2. 让学生阅读课文《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
3. 讲解中国梦的内涵,阐述其与个人的关系。
4. 分析作者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5. 组织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分享自己身边人的中国梦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的,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就中国梦主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开展中国梦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追求。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自己中国梦的文章,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必修一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
要求理解的句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表达作者
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②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 心句、总领句、总结句、脉络句、过渡句;③内涵较 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结构比较 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⑤比较含蓄的
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⑥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指津:解题的时候可以借助下面这则口诀: 关键词语很重要,理解句子离不了。 如果句子是单句,分清主干和枝叶。
梦想可言。作者以世界自由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反衬
中国动乱时代对人民的禁锢。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就是根据句子 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结构、句子的语气语调、句子
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等等,结合
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对句子本身的 含意,或句子的语境意义,或句子的隐含意义,作出 恰当的解释。
地充分理解对方,同时又作出解释,使对方理解中国的做
法。这种“面对面”的主动性沟通,大大缩小了双方思想 情感的距离,增强了演讲效果。
5.写克林顿在华演讲直播,作用是什么?
提示:展现中国越来越开放的一面。同时告诉美国听 众,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中 国,来加深两者间的交流。另外,将“我”的人生经 历与国家大事联系起来了,说明每个人的生活都与时 代风云密不可分。
足球比赛,上半场0∶3落后,在下半场,我完成了逆转。 我在高考的时候成为了我们班的第八名,考到了北京广 播学院。
那么,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不过就是在我进入高三之 后,有了一次没有语言的和自己的对话,“我怎么办,我
要做什么?”所以,经过和自己对话之后,我列了一个详
细的计划,我把我所有的书钉在一起,然后计算它们总的 页数是多少,全部算完之后,我计算了一下到高考那天还 有多少天,接下来计算我要看完多少遍,那么就很清楚地 知道了每天我要看每个学科的页数。从那一天开始,我每
粤教版必修1 第1单元 第3课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
◎第1课《我很重要》◎第2课《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第3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第3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本课话题——中国梦一、从课本中积累奥巴马用“改变”以及“梦想”这样的词汇,让耶鲁大学的师生为他当选总统庆祝。
而这一年也是中国梦盛开的一年。
它就像全世界所有的伟大的梦想都要注定要遭受很多的挫折一样显现出来。
二、从生活中积累因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不放弃梦想,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当年只能在剧组“跑龙套”的成龙,坚持梦想,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马云醉心梦想,从不放弃,创办阿里巴巴,成了风云人物;莫言坚守文学梦想,笔耕不辍,成了文学大师……众多事实告诉我们,梦想能催开成功之花。
三、从历史中积累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邓小平18岁在法国油印出版《赤光》杂志,宣传红色世界之梦;叶剑英18岁咏物立志“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一、作者简介忠诚于媒体的责任——白岩松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1968年出生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9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1993年初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后正式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持人至今。
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
白岩松多次担任大型现场直播节目的主持人。
他的主持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
他在主持中,善于运用标新立异的修辞、华丽而具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咄咄逼人的口吻进行评论。
主要作品有《岩松看日本》《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
二、背景回放中国人的另一面2009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央视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
3月31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其间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
必修1第一单元 3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5)作者在第7段再次提到马丁· 路德· 金的“我有一个 梦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再次提到马丁· 路德· 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在结构上与前文呼应,使整个演讲紧凑完整,在内容上 则与本次演讲的主题“中国梦”相联系。在段落中与中 国的四川大地震相联系,进一步将主题向纵深推进,马 丁· 路德· 金倒下了,但“我有一个梦想”却“站得更高, 站得更久,站得更加让人觉得极其有价值”,四川地震 的遇难者倒下了,中国人明白了“梦想很重要。但是生 命更重要”。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写作背景 2009年3月30日,白岩松和央视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 片《岩松看美国》,3月31日白岩松在耶鲁大学发表了 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必修1•(配粤教版)◆
(4)作者向美国耶鲁大学师生发表演讲,你认为他 选择的演讲角度如何? 答:“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这个演讲角 度很巧妙,将中美关系、国家命运这些宏大的选题用 他的个人经历串起来,从个人的梦想到国家的梦想, 从“美国梦”到“中国梦”,流畅自然,不会有明显 说教之感或者是宣传的感觉。从美国学生的角度来说, 也比较容易接受。
C.个人的喜悦,也会让你的印像很持久,因为往往 第一次才是最难忘的。 D.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 为一个大学生。 解析:A项带—贷;B项州—舟;C项像—象。 答案:D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第3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ppt课件(粤教版必修一)
1)本文在结构上类似某些小说的双线结构。一条是作者自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白岩松
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有着怎样的梦 想呢?(学生回答) 我们伟大的国家也一直有一个关于强盛的梦 想
作者简介
姓名:白岩松 性别:男 民族:蒙古族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历:大学文化程度 职业: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主持人 身高:178cm 星座:狮子座,偏处女座 生日:1968年8月20日 出生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
双 线 结 构
布置作业
写“我的故事”自述文,让老师、同学通过 你的故事认识、了解你的思想、性格、性情、 爱好、兴趣、特长等。
要求:独立完成,内容真实,不套作,不抄 袭,书写工整不少于1200字。
身个人成长经历,另一条是国家及世界风云变幻过程。作者 为自己的五个人生经历各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年份,并将其 与当时国家及世界的风云变幻联系在一起,作用是:条理清 晰地揭示了个人经历、命运与国家及世界局势息息相关的道 理。 2)美国历史上有三位总统毕业于耶鲁大学:乔治· H· W· 布什 (1989-1993),比尔· 克林顿(1993-2001),乔治· W· 布 什(2001-2009).这样说一是因为过去二十年中的三位总统 都毕业于耶鲁大学,而是演讲地点在耶鲁大学,这样说容易 引起听众兴趣,也易于拉近演讲者与听众距离。 3)a、“这在你们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是由政府来 决定的。”运用第二人称“你们”增强亲切感,易于拉近演 讲者与听众距离。 b、“我猜得到在耶鲁校园里头……为这些生命流下眼泪。” 肯定了不同国度的人们相同的善良以及对生命的重视。这也 使现场听众觉得亲切,从而拉近双方距离,增强演讲的感染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
我从来不会想“梦想”;中国 改革开放,谁也没有把握知道 未来是什么样的。
世界非常乱;“我有一个 梦想”在美国站起来了。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
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遥 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 远的国家,它变得很具体。 中国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 青年们可以接触可口可乐、
迈克尔·杰克逊的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乐。
3. 作者为自己的五个人生阶段各选了一个具有代表 性的年份,并将这一年中最难忘的个人经历与当 时国家及世界的风云变幻联系在一起,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提示: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 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 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 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 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 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 化,这样,使“中国梦”的盛开和中美关 系的变化在形象可感,轻松可近的气氛中 感染听众。
小组活动 合作探究
二 集思广益,回答问题:
1. 中国的梦想是什么,实现这一梦想的条件 是什么?
2. 白岩松在演讲中提及的“我的故事”与“ 中国梦”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从中你又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 作者为自己的五个人生阶段各选了一个具 有代表性的年份,并将这一年中最难忘的 个人经历与当时国家及世界的风云变幻联 系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所属公司:CCTV • 他的偶像:巴蒂斯图塔 • 个性:沉稳却不失活力 • 特长:说话 • 语言:汉语、蒙古语 • 座右铭: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 百科名片: 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
新闻评论员,任《焦点访谈》《 新闻1+1》《感动中国2008》 等节目主持人,2000年被授予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中国人有一天也可以开自己的 车。
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更多的 了解,有的时候要从语言 开始,而对于中美这两个 国家来说,面对面永远要 好过背对背;克林顿“访 华”。
2008年 在北京奥运 会直播间度过自己40 岁的生日。
“中国梦”盛开:举办北京奥 运会、“神舟七号”中国人第 一次在太空行走。
很多美国人在讲“我有一 个梦想”;奥巴马当选美 国总统,世界关注四川大 地震。
开头说了中国和美国打交道,实际 是和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在打交道。 作用是:提出耶鲁大学生较感兴趣 的话题,引起关注,拉近距离。
我的故事
中国梦
中美关系
1968年 出生
1978年 依然生活在 小村庄,爷爷去世, 生活艰苦。
1988年 来到北京, 成为大学生,拥有了 改变命运的机会。
1998年 成为中央电 视台的新闻节目主持 人;成为一个一岁孩 子的父亲;直播主持 克林顿访华活动;开 上了我第一辆车。
1. 中国的梦想是什么,实现这一梦想的条件 是什么?
提示:①改变贫穷落后 的面貌,变得繁荣、富 强、团结、和平。②国 家的发展,个人的奋斗。
2. 白岩松在演讲中提及的“我的故事”与“ 中国梦”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从中你又 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提示: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 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 刻的新闻人,他依靠知识改变 了自己的命运,中国的发展也 给这些没有梦想的边城孩子提 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个人 的发展又促进了中国的进步。
三是心理调节。“特好的时候要有危机感,特差 的时候也要能够平静下来,想想,前面还有好事等着 我呢。”
全文阅读 整体感知
一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独立完成):
1. 课文的第一段,即演讲稿的开头说了什么 内容,作用是什么?(结合文体思考)
2. 根据作者所讲的5个年份,提取相关信息, 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的故事 中国梦 中美关系
走近白岩松
白岩松曾说,在人的一生中,幸福和痛苦都只占 5%,余下的就是平淡的生活。他的平淡生活中包含着 三大要素:
一是音乐。他迷恋摇滚乐,喜欢“清醒”乐队, 因为他们“找回了旋律”。他也爱听马勒的交响作品, 那乐声让他觉得“老马”还在继续痛苦,而他过得挺 好。
二是足球。戏称自己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足球专业”的白岩松,把足球比喻成摆在桌上的米 饭,当然,现在这碗饭嚼起来没有过去“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