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之维生素唐炳华
生物化学之糖代谢(唐炳华)

CH2 OH
H OH H
OH
H OH
葡萄糖
P O CH2
ATP
ADP
Mg2+
H H
OH
己糖激酶
OH H
HO
OH
(hexokinase)
H OH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2-磷酸甘油酸
G-6-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 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 是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它的 特点是: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HC OH
CH2 O P 1,3-二磷酸
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G-6-P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F-6-P
ATP
O = C O P ADP
ATP
COOH
ADP
F-1,6-2P
HC O H
磷酸甘油酸激酶
HC OH
CH2 O P
C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 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1,3-二磷酸 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ADP ATP
生物化学09脂质代谢

固醇酯的生成 13.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能及代谢。高脂
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tangbinghua@
第一节 概 述
一.脂质的分布 二.脂质的功能 三.脂质的消化 四.脂质消化产物的吸收 五.脂质代谢一览
tangbinghua@
第四节 类固醇代谢
一.胆固醇合成 二.胆固醇酯化 三.胆固醇转化和排泄 四.胆固醇代谢调节
tangbinghua@
一、胆固醇合成
1. 合成场所 2. 合成原料 3. 合成过程
tangbinghua@
1.合成场所
tangbinghua@
教学大纲
熟悉:脂质的分布和功能,酮体代谢,激素对甘油三 酯代谢的调节,甘油磷脂合成代谢,胆固醇酯化、转 化、排泄
了解:脂质的消化吸收,甘油磷脂分解代谢,胆固醇 合成过程,血浆脂蛋白代谢
tangbinghua@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人体各种有核细胞都可以合成胆固醇,其中肝脏合成 最多。此外小肠、肾皮质和生殖系统(卵巢、睾丸、 胎盘)合成较多
《生物化学》
第九章 脂质代谢
唐炳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甘油三酯代谢 磷脂代谢 类固醇代谢 血脂和血浆脂蛋白 脂质代谢紊乱
tangbinghua@
教学大纲
掌握:甘油三酯分解代谢(脂肪动员、甘油氧化、脂 肪酸氧化、关键酶),甘油三酯合成代谢(脂肪酸合 成原料、场所、过程,3-磷酸甘油合成,甘油三酯合 成,关键酶),酮体代谢意义,胆固醇合成原料、场 所、关键酶,血脂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命名、 组成、功能
生物化学18肝胆生化 (1)

肝 胆汁 2.7 1~2 1.4~8.1 1~3.2 2~20 300
胆囊 胆汁 24
3 34 6.3 4.5 300
1.胆汁酸种类
按结构分类
游离胆汁酸
结合胆汁酸
胆酸
初级胆汁酸 鹅脱氧胆酸 按
来
源 分 类
次级胆汁酸
脱氧胆酸 石胆酸
甘氨胆酸 牛磺胆酸 甘氨鹅脱氧胆酸 牛磺鹅脱氧胆酸
甘氨脱氧胆酸 牛磺脱氧胆酸 甘氨石胆酸 牛磺石胆酸
tangbinghua@
(1)初级游离胆汁酸的生成
tangbinghua@Biblioteka (2)初级结合胆汁酸的生成
tangbinghua@
(3)次级游离胆汁酸的生成
胆汁酸(大部分是结合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道,参 与脂质消化吸收,之后少量在结肠受肠道细菌的作用 ,水解脱去甘氨酸或牛磺酸,重新生成初级游离胆汁 酸
3.水解反应
tangbinghua@
(二)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
葡萄糖醛酸结合 反应 硫酸结合反应 甘氨酸结合反应 谷胱甘肽结合反 应 甲基结合反应 乙酰基结合反应
结合基团 结合基团 催化酶类 供体
结合场所
葡萄糖醛酸 UDP-葡萄糖 UDP-葡萄糖 内质网(微
基
醛酸
醛酸基转移酶 粒体)膜
第四节 胆汁酸代谢
1. 胆汁酸种类 2. 胆汁酸功能 3. 胆汁酸代谢及肠肝循环 4. 胆汁酸代谢调节
tangbinghua@
肝胆汁与胆囊胆汁成分比较
参数
pH Na+(mmol/L) K+(mmol/L) Ca2+(mmol/L) Cl-(mmol/L) HCO3-(mmol/L) 胆汁酸(g/L)
《生物化学(第2版)》教学课件06维生素化学

• NADPH+H+还原型辅酶Ⅱ通常不进入呼吸链,而只用于合 成反应,提供还原力。
• 在生物体内可由色氨酸转化而来。
3.缺乏症及食物来源
• 糙皮病,腹泻,痴呆等 • 肉类、谷物中含量丰富,故一般不缺乏 • 体内色氨酸可以转变成尼克酰胺,玉米中缺乏色
甲硫氨酸
3)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苷酸(某些细菌中)
3.缺乏B12辅酶 ——表现为恶性贫血
九、硫辛酸
1.结构:
CH2CH2CHCH2CH2CH2CH2COOH 硫辛酸
(氧化型)
S
S
CH2CH2CHCH2CH2CH2CH2COOH 硫辛酸
(还原型)
SH SH
2.功能 起转移酰基和递氢的作用,与糖代谢关系密切。
3.来源及缺乏症: 绿色食物,肝脏。鱼、牛奶、大豆以及
肠道微生物等 不易缺乏,一旦缺乏易造成凝血时间延
长或血块回缩不良
思考题
1.举例说明水溶性维生素与脂溶性维生素生理功能有何不同?
2.请指出与下列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脂溶性维生素: (1)调节钙磷代谢,维持正常血钙、血磷浓度。( ) (2)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促进凝血。( ) (3)维持上皮组织正常功能,与暗视觉有关。( ) (4)抗氧化剂,与动物体生殖功能有关。( )
十、维生素C(抗坏血酸)
1.结构 是一个具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
2.抗坏血酸的功能
(1)Vc是脯氨酸羟基化酶的辅酶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递氢作用
(3)维持许多化合物处于还原态。如: a、巯基酶(-SH) b、谷胱甘肽(GSH) c、NADPH d、在胃中将Fe3+还原成Fe2+, e、将亚硝酸盐还原成铵盐等 f、抗氧化,保护生物膜,防衰老。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一)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一)前言生物化学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生物化学维生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正文什么是生物化学维生素?生物化学维生素是指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但其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通常,维生素以微量存在于食物中,并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摄入。
生物化学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抗氧化能力,维护免疫系统功能。
•维生素B1(硫胺素):参与能量代谢,维持神经系统稳定。
•维生素B2(核黄素):参与酶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能量代谢。
•维生素B3(尼克酸):促进能量代谢,参与DNA修复。
•维生素B6(吡哆醇):参与氨基酸代谢,促进神经递质合成。
•维生素B12(钴胺素):促进DNA合成,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健康。
•维生素E: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氧化。
•维生素K:参与凝血过程和骨骼代谢。
维生素的作用和不足症维生素作为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其作用多种多样,但长期缺乏或过量摄入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水溶性维生素的作用和不足症•维生素C: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胶原蛋白,缺乏则容易引发坏血病和牙龈出血等。
•维生素B1: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缺乏可导致脚气病和心脏病。
•维生素B2:促进能量代谢,缺乏会引发皮肤炎症和口腔溃疡等。
•维生素B3:参与能量代谢和DNA修复,缺乏可引发糙皮病和脚气病等。
•维生素B6:参与神经递质和红血球生成,缺乏可导致贫血和神经系统疾病。
•维生素B12:参与DNA合成和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缺乏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疾病。
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和不足症•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
生物化学:第七章 维生素

(一)化学本质及性质 又称抗干眼病维生素,包括形式: Vit A1(视黄醇)
及 Vit A2 (3-脱氢视黄醇)两种
活性形式: 视黄醇、视黄醛(11-顺视黄醛、全反视黄 醛)、视黄酸 化学性质活泼,易被氧化,紫外线照射可使之破坏 主要存在于肝脏、鱼类等中。黄绿色植物富含中β-胡 萝卜素(维生素A原)
(二)生化功能及缺乏症
1,25-(OH)2-D3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小肠粘膜 钙及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 钙、磷在骨中的沉积,有利于骨的生成、钙化。
当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可发生佝偻病,成人引 起软骨病。
二、命名与分类
(一)命名
按发现顺序:英文字母 A、B、C、D 同族的字母右下方标 1、2、3、4
按化学结构特点:硫胺素(VitB1) 按生理功能:抗干眼病维生素(VitA)
抗坏血酸(VitC)
同物异名:VitB5=泛酸 , VitB7= VitH =生物素 先是后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分类 按溶解性质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第七章 维生素 Vitamin
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
一、概念与特点
概念:维持正常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但需 要量极小,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 必须有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特点: 非组织原料,也不是供能物质,却为动物生长与健康 所必需; 需要量少,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难以满足需要,须由 食物中摄取; 构成辅酶(或辅基)基本成分、参与特殊蛋白质合成, 激素前体;
一碳单位在体内参加多种物质的合成,如嘌呤、胸腺嘧啶 核苷酸等。
当叶酸缺乏时,DNA合成必然受到抑制,细胞分裂速度降 低,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
生物化学12代谢调节

约50%临床药物的靶点是G蛋白偶联受体
tangbinghua@
2.三聚体G蛋白(trimeric G protein)
参与信号转导的两类G蛋白之一,GPCR的效应蛋白 三聚体G蛋白有两种结构状态:无活性的Gαβγ•GDP和
tangbinghua@
第一节 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二.能量代谢的相互协作
关系
tangbinghua@
一、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糖和脂质的转化 (二)糖和氨基酸的转化 (三)氨基酸和脂质的转化 (四)糖、脂质、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的联系
《生物化学》
第十二章 代谢调节
唐炳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大纲
掌握: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代谢途径的区域化分布, 关键酶,关键酶的变构调节、化学修饰调节的机制、 特点和意义;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蛋白激酶A途径,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
熟悉: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与受体,蛋白激酶C 途径,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
tangbinghua@
6.转导效应
(1)短期效应 又称核外效应 (2)长期效应 又称核内效应
tangbinghua@
四、蛋白激酶C途径
tangbinghua@
四、蛋白激酶C途径
tangbinghua@
四、蛋白激酶C途径
腺苷酸环化酶是变构酶,被Gs激活后催化合成cAMP
tangbinghua@
4.cAMP
第二信使 cAMP cGMP IP3 DAG Ca2+
效应蛋白 蛋白激酶A 蛋白激酶G IP3门控钙通道 蛋白激酶C 钙调蛋白激酶
tangbinghua@
第七章__维生素--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硫胺素(VB1)
由一个取代的噻唑环和一个取代的嘧啶环组成,因噻唑环含硫,嘧啶环有氨基取代而得名。他就是Funk发现的vitamine。
硫胺素与ATP反应,生成其活性形式:硫胺素焦磷酸(TPP),即脱羧辅酶。其分子中氮和硫之间的碳原子性质活泼,易脱氢。生成的负碳离子有亲核催化作用。羧化辅酶作为酰基载体,是α酮酸脱羧酶的辅基,也是转酮醇酶的辅基,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缺乏硫胺素会导致糖代谢障碍,使血液中丙酮酸和乳酸含量增多,影响神经组织供能,产生脚气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虚弱、萎缩,小腿沉重、下肢水肿、心力衰竭等。可能是由于缺乏TPP而影响神经的能源与传导。
叶酸容易缺乏,特别是孕妇。叶酸分布广泛,肉类中含量丰富。苯巴比妥及口服避孕药等药物干扰叶酸吸收与代谢。
八、钴胺素(VB12)
是一个抗恶性贫血的维生素,存在于肝脏。分子中含钴和咕啉。咕啉类似卟啉,第六个配位可结合其他集团,产生各种钴胺素,包括与氢结合的氢钴胺素、与甲基结合的甲基钴胺素、与5’-脱氧腺苷结合的辅酶B12等。
存在于蔬菜、麦胚、植物油的非皂化部分,对动物的生育是必需的。缺乏时还会发生肌肉退化。生育酚极易氧化,是良好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保护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大分子,维持生物膜完好,延缓衰老。
维生素E很少缺乏,毒性也较低。早产儿缺乏会产生溶血性贫血,成人回导致红细胞寿命短,但不致贫血。
四、维生素K
4.体内部分合成 储存在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成VD3。因此矿工要补照紫外线。人体还可利用色氨酸合成尼克酰胺,所以长期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由于色氨酸不足,容易发生糙皮病等尼克酰胺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