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记忆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记忆

• 被试一般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
问题:
• 是否能够确定感觉记忆的容量是4-5个呢? • 是否有可能有些信息是在回忆或报告期间丢失的? • 在开始回忆或报告之前,即真正在感觉记忆时限内,是否能捕捉
到更多的信息?
部分报告法
• 为了解决这一疑问,Sperling(1960)设计了如下实验: • 他将先前的实验称为整体报告法(whole-report procedure),要
Erikson & Collins(1967) 材料:两张随机点子图。
分别来看,这两组点子是随机点图,但重叠起 来就会构成VOH3这几个字母。
实验材料
A、B点重叠所成的字母
实验过程
Erikson & Collins改变先后呈现两组点子的 时距,根据被试确认3个字母的情况,揭示视 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
• 分析:使用部分报告法时,被试能准确地报告所要求的任何一行 字母中的3个,即被试实际上对每行字母都知觉到了至少3个,这 样他们所看到的字母总数应该是9个。这就是说被试的图像记忆 的广度应该是9个以上。
• 结论: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的时 间十分短暂
图象记忆的时间特性
• 如果呈现时间不延长,只延长回忆时间,也就 是将声音讯号延后出现,会不会增加记忆容量?
• Sperling利用部分报告法、延缓回忆的方式进行的实验。 • 4行字母,每行4个,共16个字母 • 系统地改变刺激卡片与声音信号之间的时距(0.1、0.15、0.30、
0.50和1s) • 让被试在听到声音信号后报告所记住的字母。
实验结果
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在0.5s内,约为300ms。
Erikson 等人的实验
实验二:Glanzer和Cunitz(1966)
问题:
• 是否能够确定感觉记忆的容量是4-5个呢? • 是否有可能有些信息是在回忆或报告期间丢失的? • 在开始回忆或报告之前,即真正在感觉记忆时限内,是否能捕捉
到更多的信息?
部分报告法
• 为了解决这一疑问,Sperling(1960)设计了如下实验: • 他将先前的实验称为整体报告法(whole-report procedure),要
Erikson & Collins(1967) 材料:两张随机点子图。
分别来看,这两组点子是随机点图,但重叠起 来就会构成VOH3这几个字母。
实验材料
A、B点重叠所成的字母
实验过程
Erikson & Collins改变先后呈现两组点子的 时距,根据被试确认3个字母的情况,揭示视 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
• 分析:使用部分报告法时,被试能准确地报告所要求的任何一行 字母中的3个,即被试实际上对每行字母都知觉到了至少3个,这 样他们所看到的字母总数应该是9个。这就是说被试的图像记忆 的广度应该是9个以上。
• 结论: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的时 间十分短暂
图象记忆的时间特性
• 如果呈现时间不延长,只延长回忆时间,也就 是将声音讯号延后出现,会不会增加记忆容量?
• Sperling利用部分报告法、延缓回忆的方式进行的实验。 • 4行字母,每行4个,共16个字母 • 系统地改变刺激卡片与声音信号之间的时距(0.1、0.15、0.30、
0.50和1s) • 让被试在听到声音信号后报告所记住的字母。
实验结果
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在0.5s内,约为300ms。
Erikson 等人的实验
实验二:Glanzer和Cunitz(1966)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记忆结构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
• (二)典型代表: Waugh和Norman(1965) 主要观点: 初级记忆:一种直接的记忆,涉及直接的意识经验,提供感知 到的事务的真实图像,具有暂时性质;
次级记忆:间接记忆,对当前意识意外的过去经验的储存,具
有长期性质。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
• (三)证据: (1)临床实验:N.A.和 H.M.病人。 (2)动物实验:小白鼠跳台实验 (3)自由回忆实验:艾宾浩斯首先发展。
第二节 感觉记忆
成绩不高的原因:
没全看清? VS
Sperling的解释:
全部看到了又忘记了?
被试能形成对全部字母的短暂视觉图像记忆, 但当说出4或5个字母的时候,图像消失,因而报 告不出其余字母。
(1)部分报告法实验Sperling 1960
• 正式实验
程序:基本同预备
实验,但是三行字母
分别配以不同的声音
第四节 记忆的加工水平说
一、加工水平说 (2)支持的证据 a. 有关加工水平的实验 不随意学习实验 Craik&Tulving 1975 Rogers,Kuiper & Kirker 1977 b. 有关复述的实验 Craik&Watkins,1973
不随意学习实验 Craik&Tulving 1975
第三节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二)模型
第四节 记忆的加工水平说
一、加工水平说 (1)理论内容:
a.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
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语义的分析。
b.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
直接的函数。
c.在进行信息加工过程中,加工愈深,所需的时间也愈多, 语义水平的加工需时最多;加工愈深,再认的成绩也愈好。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对感觉记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视觉和听觉这两方面,视觉和听 觉的感觉记忆被分别称为图像记忆(iconic memory)和声像记忆 (echoic memory)。
美国心理学家斯珀林(Sperling)证明了视觉感觉记忆 的存在。
整体报告法(whole report)和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达尔文(Darwin)等人用类似于斯珀林(Sperling)的
第一节 记忆概述
沃和诺尔曼(Waugh & Norman)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模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彼得森(Peterson,1959)等人的实验结果
第一节 记忆概述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短时记忆存在的另一个实验证据:
沃和诺尔曼 (Waugh & Norman)也开展了短时记忆的研 究,他们用由16个数字组成的序列探索初级记忆中项目的记忆 特点。这些项目以每秒钟1个数字的速度呈现给被试。最后,给 出探测数字,它是序列中某一位置上曾出现过的数字。探测数 字出现时伴随有一个声音,此声音提示被试回忆数字序列中紧 跟在探测数字之后第一个出现的数字(目标数字)。例如,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
1.情节记忆 是指接收和存储发生于个体特定时间的情节或事件, 以及有关该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2.语义记忆 是指运用语言进行的记忆,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相关字 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隐含的意义和所指的事物、它们彼此之间的联 系,以及有关公式、法则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等有组 织的知识。
CONTEXT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第三节 临床应用——遗忘症的评定与康复
第四章-记忆结构分解

实验假设:如果被试能从先后呈现的两组点子中,看出上述三个字母,
就说明先前呈现的点子图A依然保留在感觉记忆中;
实验自变量:先后呈现两组点子的时距,0-500毫秒之间变化;
结果:
当时距为100毫秒时,被试看出三个字母的概率就下降到了 50%左右;300豪秒时,则下降到40%以下;……
Averbach和Coriell, 1961
双重分离现象(Shacter, 1989)
大脑左侧顶叶受伤的被试,他们把信息保 存在短时记忆中的能力严重受损,但长时 记忆没收到任何削弱;
大脑颞叶中部受伤的被试,他们对文字材 料的短时记忆很正常,但几乎不能在长时 记忆中保持任何新的文字材料。
动物实验证据
白鼠跳台实验p71
电休克鼠与非电休克鼠 电休克与足部电击之间的时间间隔
Bartlett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实验的材料:故事《鬼魂的战争》; 实验的方法:顺序再产生的方法;
巴特利特把被试写下来的内容与故事的原文进行精 心的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内容与原文有很大 的差别,比原文更加符合逻辑,更加前后一致,而 且总的说来也更加的短小精炼。
因此,他认为,回忆的过程包括建构的成分,我们 用已有的知识重新产生所学习的内容。
这些经验如果丢失了,会严重影响 个人现在的生活。
一场不成功的手术让58岁的江桂花(化名) 昏迷7天7夜,醒来之后,忘记了自己现在的 一切,回到她当“姑娘”的时候。她称自己只 有20多岁,还没结婚。见到自己的丈夫,她 开口就喊“爹”,看见儿子儿媳,她喊“哥 哥”“嫂嫂”。平常很亲近的邻居,她一个也 不认识了。
感觉记忆总结:
感觉记忆是存在的,这种按照感觉信息的原有 形式来贮存,是外界刺激的真实模写和复本;
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为进一步的加 工提供材料和时间,是完整的记忆系统不可或 缺的开始阶段;
就说明先前呈现的点子图A依然保留在感觉记忆中;
实验自变量:先后呈现两组点子的时距,0-500毫秒之间变化;
结果:
当时距为100毫秒时,被试看出三个字母的概率就下降到了 50%左右;300豪秒时,则下降到40%以下;……
Averbach和Coriell, 1961
双重分离现象(Shacter, 1989)
大脑左侧顶叶受伤的被试,他们把信息保 存在短时记忆中的能力严重受损,但长时 记忆没收到任何削弱;
大脑颞叶中部受伤的被试,他们对文字材 料的短时记忆很正常,但几乎不能在长时 记忆中保持任何新的文字材料。
动物实验证据
白鼠跳台实验p71
电休克鼠与非电休克鼠 电休克与足部电击之间的时间间隔
Bartlett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实验的材料:故事《鬼魂的战争》; 实验的方法:顺序再产生的方法;
巴特利特把被试写下来的内容与故事的原文进行精 心的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内容与原文有很大 的差别,比原文更加符合逻辑,更加前后一致,而 且总的说来也更加的短小精炼。
因此,他认为,回忆的过程包括建构的成分,我们 用已有的知识重新产生所学习的内容。
这些经验如果丢失了,会严重影响 个人现在的生活。
一场不成功的手术让58岁的江桂花(化名) 昏迷7天7夜,醒来之后,忘记了自己现在的 一切,回到她当“姑娘”的时候。她称自己只 有20多岁,还没结婚。见到自己的丈夫,她 开口就喊“爹”,看见儿子儿媳,她喊“哥 哥”“嫂嫂”。平常很亲近的邻居,她一个也 不认识了。
感觉记忆总结:
感觉记忆是存在的,这种按照感觉信息的原有 形式来贮存,是外界刺激的真实模写和复本;
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为进一步的加 工提供材料和时间,是完整的记忆系统不可或 缺的开始阶段;
程正方《心理学》第4章-记忆

克服这种现象的简便方法是当时停止回忆,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回忆。
三、再认和回忆
Ø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
别确认的过程。
Ø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在头脑中重
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第三节 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一、记忆类型及品质的个别差异
(一)记忆类型的差异 (二)记忆品质的差异
回忆的平均数 4.47
15个由三个字母组成 孤立的英文单词
9.95
15个彼此意义相关联的 英文单词
13.55
一、识记过程
(三)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
活动任务 材料数量和性质 不同分析器 主观心理条件
二、保持和遗忘
(一)保持及其特点
概念: 人们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巩固的过程。
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1)量的方面:储存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2)质的方面:①内容简略和概括;
②内容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夸张。
二、保持和遗忘
(二)遗忘及其种类、规律与原因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过去记住的事物不 能正确回忆或再认,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认与回忆。
遗忘的进程
遗忘的规律
是先快后慢 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
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 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 快,量也比较多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 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 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 忘了
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②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低度学习) 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④识记者的态度
第四章 记忆
记扑克牌世界冠军贝拉 日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记扑克牌大赛中,该项赛事的 世界冠军贝拉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在57秒的时间里记住了 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并准确地把它们重新排列起来。
三、再认和回忆
Ø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
别确认的过程。
Ø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在头脑中重
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第三节 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一、记忆类型及品质的个别差异
(一)记忆类型的差异 (二)记忆品质的差异
回忆的平均数 4.47
15个由三个字母组成 孤立的英文单词
9.95
15个彼此意义相关联的 英文单词
13.55
一、识记过程
(三)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
活动任务 材料数量和性质 不同分析器 主观心理条件
二、保持和遗忘
(一)保持及其特点
概念: 人们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巩固的过程。
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1)量的方面:储存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2)质的方面:①内容简略和概括;
②内容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夸张。
二、保持和遗忘
(二)遗忘及其种类、规律与原因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过去记住的事物不 能正确回忆或再认,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认与回忆。
遗忘的进程
遗忘的规律
是先快后慢 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
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 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 快,量也比较多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 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 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 忘了
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②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低度学习) 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④识记者的态度
第四章 记忆
记扑克牌世界冠军贝拉 日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记扑克牌大赛中,该项赛事的 世界冠军贝拉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在57秒的时间里记住了 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并准确地把它们重新排列起来。
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教学课件

三、记忆的分类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1.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以 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 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 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又称为
语义- 逻辑记忆,是个 体对主要以词语为表达 方式的知识的记忆。
3. 情境记忆
情境记忆是指对 个人亲身经历过的、 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 点的事情的记忆。
三、记忆的分类
2. 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是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主要包括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等内容。这种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 逐渐获得,而且在提取、使用时可以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三)根据记忆时有无意识的参与划分
根据记忆时有无意识的参与划分,记忆可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 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
第四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 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 现(再认和回忆)的心 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理 论的角度看,记忆就是 对外界信息的输入、编 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测量方法
人脑记忆的容量惊人。据估计,人脑约有 140 亿个神经细胞,可以存储全世界图书馆 所有的图书信息;而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 10% 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 常用的记忆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4.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对曾经体验过的 情绪或情感为内容。
5. 动作记忆
动作记忆又称为运动记忆,是以个 体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状态或动作形 象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储存的方式划分
1. 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
第四章记忆与教学介绍

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
学生成绩分析
通过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 ,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 学习成果。
学生反馈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 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 馈意见,以评估教学效果 。
教学观察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 ,了解教学方法、手段、 态度等方面的情况,以评 估教学效果。
改进教学和记忆策略的建议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02
教学与记忆的关系
教学对记忆的影响
教学方法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 讲解、讨论、示范等,可 以影响学生的记忆效果。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 式对学生的记忆有重要影 响,如内容的逻辑性、趣
味性等。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舒适度和氛围 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和记忆效果。
记忆对教学的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记忆与教学介绍
汇报人:XX
CONTENTS
• 记忆概述 • 教学与记忆的关系 • 记忆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 提高教学记忆效果的方法 • 记忆与教学评估
01
记忆概述
记忆的定义与分类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 个基本环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时间长度,记 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
排除相互干扰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避免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
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对于篇幅短小或内在联系紧密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对于篇幅 较长、较难或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识记。
多种感官参与
引导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口说、手写等多种感官参与识记,提高识 记效果。
[课件]第四章 记忆(小教)PPT
![[课件]第四章 记忆(小教)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a09f8ddd3383c4bb4cd2e3.png)
2018/12/2 12
第二节 记忆过程分析
一、识记 (一)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它是记忆的开端。 在时间上它是连续展开的过程。
2018/12/2
13
第二节 记忆过程分析
一、识记 (二)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可把识记分 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根据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以把识 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018/12/2 10
长时记忆
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加工 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长时记忆保存的时间长,可以是一 分钟~~终身的; 长时记忆系统的容量非常巨大。
2018/12/2
11Leabharlann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三、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指记忆速度的快慢和单位 时间内记忆数量的多少。 2.记忆的持久性。指记忆内容的巩固程度。 3.记忆的正确性。指记忆内容与原有事物相 符合的程度,即不发生歪曲和附会。 4.记忆的准备性。指能否保证记忆内容迅速 准确地提取出来。
从上面这条曲线可以看到: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先快后慢。 在识记初期遗忘得比较快,以后逐渐减 慢。
2018/12/2
25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第一,材料的意义影响遗忘进程 对人有意义的材料忘得较慢,对人无意 义的材料忘得较快。 第二,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保持的时间长, 材料的细节和不熟练的动作遗忘较快。一次 识记的材料数量越多遗忘得越快。
4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的分类 关于记忆种类,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划分形式: 1.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划分 (1)形象记忆 (2)语言-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5)情景记忆
第二节 记忆过程分析
一、识记 (一)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它是记忆的开端。 在时间上它是连续展开的过程。
2018/12/2
13
第二节 记忆过程分析
一、识记 (二)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可把识记分 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根据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以把识 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018/12/2 10
长时记忆
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加工 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长时记忆保存的时间长,可以是一 分钟~~终身的; 长时记忆系统的容量非常巨大。
2018/12/2
11Leabharlann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三、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指记忆速度的快慢和单位 时间内记忆数量的多少。 2.记忆的持久性。指记忆内容的巩固程度。 3.记忆的正确性。指记忆内容与原有事物相 符合的程度,即不发生歪曲和附会。 4.记忆的准备性。指能否保证记忆内容迅速 准确地提取出来。
从上面这条曲线可以看到: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先快后慢。 在识记初期遗忘得比较快,以后逐渐减 慢。
2018/12/2
25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第一,材料的意义影响遗忘进程 对人有意义的材料忘得较慢,对人无意 义的材料忘得较快。 第二,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保持的时间长, 材料的细节和不熟练的动作遗忘较快。一次 识记的材料数量越多遗忘得越快。
4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的分类 关于记忆种类,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划分形式: 1.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划分 (1)形象记忆 (2)语言-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5)情景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在个体生存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 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统一、发展的过程 2.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3.记忆是知觉、思维、创造的基础
• 记忆可以使你回忆过去, • 比如看过的电影,你的身份证号。 • 记忆还能使你每天的经验具有连贯性, • 例如:当你驾驶一辆汽车的时候,是记忆的
•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 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 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 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 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 记忆中存储,否则就会遗忘
1.短时记忆是 信息在感觉记 忆之后的高一 级加工水平阶 段
• 具有以下基 本特点
• 第一,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 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 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 1分钟
• 感觉记忆好比是整个记忆系统的“接待室”, 从感官输入的所有信息都要在这里登记并进行 初步加工以后才能进入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
(二)短 时 记 忆
• 短时记忆是 指人脑中的 信息在一分 钟之内的加 工与编码的 记忆
• 与感觉记忆在功能上的区别是,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 也是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 LTM: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深度的加工 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 日常生活中随时表现出的动作、技能、语言、 文字、态度、观念,以至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 等,均属长时记忆。
2.长时记忆的编码
• 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容量与时 间,都是无限的。
1.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觉记忆
•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 存器或瞬时记忆
• 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 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 其映象的记忆
• 如:输入短信验证码
感觉记忆基本特点:
• 第一,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 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 征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 记,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 第二,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 持时间很短暂。图像记忆保持 的时间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虽 超过1秒,但不长于4秒
(三)长时记忆
1.什么是长时记忆
•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 经过充分加工,在 人脑中长久保持的 记忆,又称为永久 性记忆
• 长时记忆就像一个 巨大的图书馆,保 存着个体将来可以 运用的各种事实、 表象和知识
长时记忆一般具有以下 特点:
• 第一,长时记忆的容量 无限
• 第二,长时记忆中的信 息保持时间长久,它能 够按时、日、月、年乃 至终身
– 记忆与感知觉不同。 –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 记忆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
记忆包括“记”和“忆”的过程
• 通过识记、 • 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指个体识
保持、再 别与记住事物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认或回忆
是记忆的前提和关键
三个基本 • 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
这种功能使得路边的商店看起来很熟悉。 • 记忆还使你知道车的大小距离,不会和别的
车相撞。停车时不会撞到栏杆。
三、记忆的表象
• 1.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 来的形象叫记忆表象
• 2.记忆表象的特征: • 直观性 • 概括性 • 可操作性
3.记忆表象的种类 (1)听觉表象、视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 表象、动觉表象 职业特点对表象类型发展有较大影响
• 在感官编码时,并非将所有感觉器官可能收录到的刺激 全部编入。眼睛不同于照相机,耳朵不同于录音机,感 官编码是具有选择性的。个体在编码时,对刺激的选择, 未必决定于客观刺激的本身,而主要决定在个体的主观 心理因素。
• 一般相信,在感觉记忆的编码过程中,以下两种心理活动 是最重要的:
–注意
–形之辨识
后觉的作用
• 个体可以在外在物理刺激消失后,在心理上以余 像或余音为对象,继续作信息之处理。
• 如果将一个图形,以两百分之一秒的极短暂时间, 投射在银幕上,观察者的视觉神经系统,可以帮 助他将余像的时间,加长50倍,将保留时间延长 到四分之一秒。在两百分之一秒的短时间内,视 觉的信息自然无法处理,延长为四分之一秒时, 看清一个图形,可能就足够用了。
第四章记忆
HZH
概要
本章学习提要
引言
• 记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l 记忆的内涵和记忆 • 记忆有没有规律?
的基本过程
• 记忆究竟是什么?
l 记忆的类型以及记 忆的功能
•
人们是怎样存储与加工信息的?
l 记忆的组织、记忆 • 人是如何加工与处理刺激信息的
的测量以及记忆的
问题?
系统
• 为什么已经记住的东西,过了一
l 遗忘的规律以及复
段时间后会发生遗忘?
习的基本方法
• 记忆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把学习
的东西进行合理组织,即如何记
得牢固?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 积累和保存个体 经验的心理过程, 即人脑对外界输 入的信息进行编 码、存储和提取 的过程。
• 个体经验是指: 感知过的事物 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绪 练习过的动作 在人脑中的保持,以后在一定 条件的影响下重新得到恢复的 在人脑中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与体验的保留和重现的过程, 就是记忆
时必须以甲刚说的话为根据,所以甲的话就构成乙 的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只是对“现在”经验的记忆。要想把短时 记忆留下来做为将来之用,那要进一步加以处理, 使之变为长时记忆。
• 短时记忆具有明确的意识。 –在短时记忆阶段,当事人本身明确地 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或听到的 是什么,否则就构不成短时记忆。 – 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反而没有 明确意识。
形之辨识
• 感觉器官收录到刺激后,在进行编码之前,个体知觉 上知道该刺激代表什么意义,他所见到的是什么东西, 他所听见的是什么声音。
• 因此,形之辨识的心理活动,乃是编码时按刺激的特 征实施分类,以便于以后的处理。形是指刺激的形貌, 辨识则是根据以前学到的经验为基础,对该刺激所作 的初步认识。
• 看到在天空飞的动物,立刻就辨识那是鸟类,看到带 有文字纸页装订成册的东西,立刻就辨识那是书籍。 由此可见,感觉记忆阶段对新吸收信息的处理,必须 有赖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相关信息。
• 人类学习语言的顺序,也是先学口 语,而后再学文字的(文字代表的 是形与义)。
4.短时记忆的存储
• 研究发现,无分种族文化,一般成人的短时记 忆平均值,都是七个项目。
(1)组块
• 短时记忆的容量,以单元/块来计算。 • 一个单元/块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
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和句子。 • 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
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 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
5.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斯滕伯格认为:有三种可能方式: • 平行扫描
– 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检索;
•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 对项目逐个进行的检索,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 完全系列扫描
– 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做出判断。
注意
• 个体对情境中的众多刺激,只选择其一个或部分去反应, 并从而获得知觉经验的心理活动。当个体对某一刺激注意 时,可以获得清楚的知觉,对注意目标之外的刺激,则模 糊不清;因而会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 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 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相反,那些与长时记忆无关的或 者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由于没有转换到短时记忆,很快 就消失了。
例如: 美术工作者的视觉表象、厨师的味觉表象、运动员 的动觉表象、刨工的触觉表象等,都特别清晰鲜明
• (2)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 一般表象:去掉感知对象的个人特点,集
中了一类事物的共有的、重要的特征。 • 如,水果,大学生,工人 • 个别表象:在某一特定对象的感知基础上
产生的表象, • 如特定的人或物,苹果,
•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 • 因此长时记忆的编码就是把新的信息纳
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或把一些分散的 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
• 语义编码
• 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 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 行归类。
小提琴,乐器,铜音鼓, 大提琴, 定音鼓,中提琴,小鼓
• 第三,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由 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
• 个体凭感觉器官,将对外在刺激一瞬 间的认知性感应。以视觉为例,“瞥 见”一词所指者,即为感觉记忆。
• 其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 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 的暂时登记。
• 感觉记忆是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 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一般 按几分之一秒计算)记忆。
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人类记忆广度为7±2,即5—9 个 组快组块,其平均数为7
• 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 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 元
• 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 还需继续加以处理,否则就会 消失。
2.短时记忆的特征
• 短时记忆代表心理上的现在。
–短时记忆所能记的,都是现在发生的事情。 –以甲乙两人面谈为例,甲说完第一句话,乙在回应
• 短时记忆具有心理运作功能。
–换言之,短时记忆的功能,不只是对传入之信息暂 时保存而已。显然,阅读要靠短时记忆,应付考试 看题目要靠短时记忆。在这过程中伴随有积极的思 维活动。
–因此短时记忆具有心理运作功能,所以又称运作记 忆或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 用的短时记忆
• 感觉记忆只留存在感官层面,如不加注意, 转瞬即消失。
• 感觉记忆是信息处理过程的第一站,如不 立刻予以处理,记忆就会消失。
2.感觉记忆的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