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李鸿章

合集下载

晚清重臣

晚清重臣

晚清重臣——李鸿章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安徽合肥人,生于1823年,于1901年逝世。

对于李鸿章,想必大多数人的看法或者印象都是奸臣,卖国贼等片面的。

历史上也记载了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如《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使中国从封建国家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直至完全成为外国列强的傀儡——殖民地国家。

众所周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倡导人之一。

他也领导了不少运动。

但是他的观点还是存在很多缺陷的。

李鸿章认为,中国的政治、教育、风俗、文物,无一不优于野蛮的洋人,所不逮者,只是外国的科技制造;只要学得这些外人的长技,便足以对付洋人,其他一切,都不足道。

殊不知,数千年来的专制制度和官僚政治体系,早已在根本上腐蚀了国民的道德观念,而落后保守的教育制度又蔽固了人民的思想,以致造成了官贪民愚,事事不如外国的积弱之势。

1894年的甲午战争,李鸿章带领军队迎战,结果却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台湾割让给了日本,直到1945年才归还给我们。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李鸿章的责任,谩骂职责不断,殊不知在这场战争中,李鸿章早就知道北洋水师不是日本军队的对手,本来想避免战争的,但在政府的压力下,被迫作战。

当时的日本全国一心想要赢得战争的胜利,连天皇每天就吃一顿饭以此来节约更多的钱财为战争做准备,与此同时,大清朝还在忙着什么太后大寿,李鸿章是早已看出了这场危机,多次上书要求朝廷拨款来增强水师的装备,可是朝廷不支持工作,不予理睬。

所以我们不能把责任全推到李鸿章身上,生于动荡的大清朝,是他的不幸,是一个时代的背景使他被后人误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李鸿章的功过,我们需要客观全面的看待。

不能因为他签订了许多条约就认定他是奸臣,并不能证明他不爱国,在政府的压力下,他必须服从命令顶着压力与舆论去签订条约,尤其是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李鸿章为了据理力争还身中一枪。

我们也需要站在他的立场去考虑,在腐败黑暗的统治下,错不在他签订,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晚清重臣及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在赴京途中,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为世所传诵。

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

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

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了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

李鸿章故居李鸿章生于合肥,葬归故里。

李鸿章故居位于今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中段。

故居面南背北,两扇高大厚实的朱漆大门和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面对着日夜川流不息的人群。

故居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过厅、中厅以及内眷所住的走马楼。

古色古香的故居具有明显的江淮官宅特点。

李鸿章故居建于19世纪末。

故居当年规模很大,许多人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李家住宅群的恢弘气势。

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独有的风貌,在十年动乱的时候,李鸿章故居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的督导下,合肥市政府对李鸿章故居采取保护措施,根据历史照片,在原地修复重建,成为现在大家看到的模样,只是现存规模已不到原来的十二分之一,但是,主要部分仍旧保留李鸿章名言♦1、大丈夫生世,惟血气养性不可磨灭,否则入魔道矣。

♦2、实心实力,廉政为本,精核为用,先自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不移,庶几可大可久。

♦3、人生遭遇本有一定,但当尽其在我,以待事会之来。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建立海军
无论是日吞琉球,还是法占越南,李鸿章都深切 意识到,列强的威胁来自海上,他就开始提出 “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 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成立海军衙门,北洋水 师建设成军。
晚年生涯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日本军舰在丰 岛发动突然袭击,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 甲午战争爆发。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被慈禧太后任 命为全权大臣,赶赴日本议和。 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康有为 等发动公车上书,掀起维新变法的高潮。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朝廷下诏,将李鸿 章重新调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0年8月15日,清政府灭亡。
李鸿章创建的淮军
18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 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 求富”的洋务事业。
1.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2.兴办新式民用工业 3.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 才


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条约,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 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 1871年8月《中日修好条约》; 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 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 1895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 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中日《辽南条约》; 1896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月《中俄密约》; 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看 谢 谢 观 !!!
创建淮军
1862年(同治元年),编成淮勇五营, 李鸿章率13营淮军抵达上海,自成一 军,称为淮军。 1863年~1864年,李鸿章率淮军攻陷苏 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 太平天国。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 因功加封为协办大学士,且保住了即 将崩溃的清王朝,因此被誉为“中兴 名臣”。

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世人多尊称李中堂,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的俾斯麦”。

李鸿章(1823-1901),世人多尊称李中堂,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的俾斯麦”。

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名篇:入都李鸿章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遥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催促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

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赴京途中,写下《入都》诗10 首,以抒发胸怀。

这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为世所传诵。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已,诸君莫坐等闲看。

(在1901年末临死之前,尚能写下这首反思自身、怆怀国事、警醒世人、艺术性也很高的七律诗。

)《入都》其二频年伏枥向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藉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入都》其六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

出山志在登鼇顶,何日身才入凤池?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趁少年时。

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分宜。

《舟夜苦雨》一月天何醉,四山云若痴。

潮添积雨后,春到寒江迟。

梦觉客衾薄,灯昏邻笛悲。

流年孤艇送,不觉鬓丝丝。

《游鹿洞归途感赋》鹿去台空屋数椽,置身就在阆风巅。

孤筇螟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

乱后诸生虚讲席,门前流水隔尘缘。

低徊朱陆论心地,思使薪穷火不传。

《丙辰夏明光镇旅店题壁》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

李鸿章历史人物讲解

李鸿章历史人物讲解

李鸿章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方 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

中国的军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甲午中日开战之前以湘 军、淮军为代表的各省防军、练军普遍装备了后膛枪炮,比之西洋 各国毫不逊色,1888年北洋水师的成军更是使清朝的国防力量上了 一个台阶,使得中国的军队从大刀长矛的中世纪军队一变而为使用 先进兵器的半近代军队。
——《李鸿章的生平与时代》英国大船商之妻立德夫人
“李鸿章是十分率直而且认真的”、
“以李鸿章的智力和常识来判断,他要算这些人中很卓越的一个”。 —— 维特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 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 梁启超
11
改革内容
军事: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 式军队,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经济: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 纺织等各种民用企业。 文化: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 养洋务人才。 政治: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
12
改革内容
13
李鸿章作为一位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人物,在其 开展的洋务自强运动中可以说是表现的很充分的, 成效是很明显的。
综上总结:
从签定卖国条约上看,李鸿章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但从“兴建洋务”“筹备海 军”“创办民用工业”上讲,李鸿章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认为李鸿章 的一生是功大于过。
31
谢谢
32
因此李鸿章要竭尽全力救清于危难之中,李 鸿章镇压太平军是他的“忠君”的表现 ,是 由其阶级立场决定的。
9
二.参与洋务运动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用其人。” ————李鸿章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

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 首,以抒发胸怀。

其一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遥指沟芦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之职。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以广州塾师洪秀全为首的农民,在广西桂平紫荆山麓金田村树旗造反,建号太平天国,军曰太平军,经过两年多的战斗,便从广西一隅直入长江流域,奠都南京,建立了一个与清朝抗衡之政权,并开始北伐西征。

咸丰十年(1860年),李鸿章统带淮扬水师。

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

同治元年(1862年),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达上海,自成一军,称为淮军。

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

在掌握地方实权后,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俨然乃新式陆军,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来的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大学近现代史 历史人物评论--李鸿章

大学近现代史 历史人物评论--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适逢其会的李鸿章也就成了“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的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李鸿章以儒生起家军旅,凭借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削平大难”而“早膺疆寄,晋赞纶扉”。

太平天国的农民群众企图用火和剑来变革现存的清朝统治秩序,把“通天下皆一式”的天堂在现世、在中国建立起来。

尽管他们所憧憬的“通天下皆一式”的天堂实际上只能给自己套上一副带有光环的封建枷锁,但他们反对“鹰鹯遍野,豺狼噬人”、内则残民以逞、外则丧权辱国的清朝统治,无疑是顺乎时代潮流的正义之举。

李鸿章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镇压太平天国,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自然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罪无可赦。

李鸿章堪称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

历史名人介绍-晚清名臣李鸿章

历史名人介绍-晚清名臣李鸿章
藏书成就
李鸿章从政之余,喜欢收藏图书。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园,有 “望云草堂”藏书处。咸丰十年(1860)在上海镇压小刀会 起义时,经常光顾著名藏书家郁松年的藏书楼“宜稼堂”,郁 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给他。去世后,其藏书归于李经迈继承,其 珍贵版本于抗日战争中经“汉文渊”书肆主人出售不少。其余 藏书在1940年由其孙李国超捐献给震旦大学图书馆,计 18000册。
《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肆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 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屈辱外交
1874年,由于列强的入侵,李鸿章代表清王朝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 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背上了“卖国贼”的千古骂名。
叁 文化成就
文化成就
书法造诣
李鸿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谐于一体, 美若一粒粒生动活泼的珍珠在跳跃,行行有度,疏而不乱。览 之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不失为一篇书法高品佳作,显示 出李鸿章的书法造诣之深。
晚清名臣
—李鸿章






















壹 人物生901年11月7日)
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要不是他对革命者的宽容态度,也许中国 还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向共和。
康有为和孙中山
过失 一:杀害太平军• 1 美味名犬 李鸿章 1896 年游历英国时,在 老朋友戈登的纪念碑前和墓前敬献了花圈。 戈登的妹妹出于礼仪送给李鸿章一只在赛 狗会上得过大奖的名犬。过了几天,戈登 的妹妹接到李鸿章的感谢信。信上说:夫 人赠我爱犬,我十分感激。只是我年纪太 大,牙齿不好,不能多吃。但是,为了表 达我对夫人的感谢,我还是吃了一点,果 然是天下美味。读罢来信,真让这位英国 夫人哭笑不得。
• 李鸿章一时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字, 只好答非所问:“好吃多吃!”谁知这一 下歪打正着,汉语的“好吃多吃”与 英语的杂烩(hotchpotch)发音相近。 此后洋人吃中餐,每宴必点此菜,不 过再不是残菜混合,而是各种原材料 的精心组合了。因为此菜肇自李鸿章, 所以称之为“李鸿章杂烩”。今天, 有些饭店,特别是经营安徽菜的饭店, 仍然保留着这一道菜。
主要事迹
• 主要事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 与洋务运动
• 历史贡献: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 立北洋水师
功 绩 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功绩二: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
1.建立中国第一支海军
2.更新武器,推行军事近代化进程。
3.引进与自制结合,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克虏伯公司、 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 ) 4.送可塑之人出国学习,建立新式军校
李鸿章趣事三
• 3 让俄使者陪同过年 某年岁末,俄国使者 请求拜见李鸿章,李鸿章同意第二天接见。 李鸿章手下人说:“明天就是除夕了,难 道您不准备过年吗?怎么还有空见俄国人 呢?”李鸿章不动声色地说道:“虽然说 是过年,我的家人也不在我身边,我一个 人怪无聊的。不如明天把俄国人耍笑一番, 就当是他们来陪我过年了。对了,明天你 们都不用参加,我一个人就够用了。”
中国第一支海军
培养留学生
出访德国
出访英国
功绩三:维护国家利益
• “卖国贼”?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 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 谈判桌上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 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
《马关条约》: 为2亿两,李鸿章口干舌燥地要求再削减五千万 两,实在不行,又说减少二千万两,最后甚至满眼含泪向伊藤博文哀 求,看在我这把老骨头的面子上,多少减一点儿,算送给我回国的路 费吧。
李鸿章书法
有李鸿章头像的钱币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和儿孙们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一句话
•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 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梁启超,汉族,广东 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 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 思 想启蒙者,民初清华大学 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 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弱国无外交”
李鸿章的耻辱
功绩四:对维新派及革命者的宽容态度
• 李鸿章算是当时清政府中比较开明的官员 之一,他“兴洋务、筹海防”,积极学习 西方科学技术等。
• 抱着“救国”之心,他甘愿冒着杀头的危 险暗中保护维新人士。百日维新失败,康 有为通风报信。孙中山游说他造反后也没 有杀他。不敢明目张胆的和清政府对抗。
李鸿章趣事二
• 2 和我的孙子一般大 1897 年,李鸿章接见 法国大使施阿兰。施阿兰的态度傲慢,顿 使李鸿章心生不满。见到对方比较年轻, 李鸿章便故意问他:“你今年多大了?” 施阿兰告诉了他自己的年龄。李鸿章遂笑 着说:“你只和我的孙子一般大啊!记得 在贵国时,我曾经和你的祖父交谈过呢。” 此语一出,弄得施阿兰面有愠色,但又不 便发作,真是“哑巴吃黄莲”!
晚清重臣——李鸿章
简介
•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 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著《李文忠公全 集》。
• 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 年洋务。
“……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 强一争长短之人。”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李鸿章趣事四
• 4“李鸿章杂烩” :一次,李鸿章宴请洋人。 酒过几巡,菜上一道又一道,吃了几个小 时,洋人还不肯罢休。总管悄悄对李鸿章 说:“中堂大人,菜吃完了,怎么办?”李鸿 章略一思索,说道:“把撤下去的残菜用 大盆装着端上来,要加热。”总管满面含 笑而去。不一会儿,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残 菜端上来了。洋人纷纷下箸,并且都说好 吃极了。一洋商问道:“中堂大人,你们 中国有个奇怪的习惯,总是把好吃的放在 最后!这好吃的菜叫什么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