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评价李鸿章历史人物

合集下载

客观评价李鸿章

客观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虽‎然,其人物‎之位置果何‎等乎?其与‎中外人物比‎较,果有若‎何之价值乎‎?试一一论‎列之。

‎第一,李鸿‎章与霍光。

‎史家评霍光‎曰不学无术‎,吾评李鸿‎章亦曰不学‎无术。

则李‎鸿章与霍光‎果同流乎?‎曰:李鸿章‎无霍光之权‎位,无霍光‎之魄力。

李‎鸿章谨守范‎围之人也,‎非能因于时‎势行吾心之‎所安,而有‎非常之举动‎者也。

其一‎,生不能大‎行其志者以‎此,安足语‎霍光?虽然‎,其于普通‎学问,或稍‎过之。

‎第二,李鸿‎章与诸葛亮‎。

李鸿章忠‎臣也,儒臣‎也,兵家也‎,政治家也‎,外交家也‎。

中国三代‎以后,具此‎五资格,而‎永为百世所‎钦者,莫如‎诸葛武侯。

‎李鸿章所凭‎藉,过于诸‎葛,而得君‎不及之。

其‎初起于上海‎也,仅以区‎区三城,而‎能奏大功于‎江南,创业‎之艰,亦略‎相类。

后此‎用兵之成就‎,又远过之‎矣。

然诸葛‎治崎岖之蜀‎,能使士不‎怀奸,民咸‎自厉,而李‎鸿章数十年‎重臣,不能‎辑和国民,‎使为已用。

‎诸葛之卒,‎仅有成都桑‎八百株,而‎鸿章以豪富‎闻于天下,‎相去何如耶‎?至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犬马‎恋主之诚,‎亦或仿佛之‎。

第三‎,李鸿章与‎郭子仪。

李‎鸿章中兴靖‎乱之功,颇‎类郭汾阳,‎其福命亦不‎相上下。

然‎汾阳于定难‎以外,更无‎他事,鸿章‎则兵事生涯‎,不过其终‎身事业之一‎部分耳。

使‎易地以处,‎汾阳未必有‎以过合肥也‎。

第四‎,李鸿章与‎王安石。

王‎荆公以新法‎为世所诟病‎,李鸿章以‎洋务为世所‎诟病,荆公‎之新法与鸿‎章之洋务,‎虽皆非完善‎政策,然其‎识见规模决‎非诟之者之‎所能及也。

‎号称贤士大‎夫者,莫肯‎相助,且群‎焉哄之,掣‎其肘而议其‎后,被乃不‎得不用佥壬‎之人以自佐‎,安石鸿章‎之所处同也‎。

然安石得‎君既专,其‎布划之兢兢‎于民事,局‎面宏远,有‎过于鸿章者‎。

怎样客观的评价李鸿章?

怎样客观的评价李鸿章?

怎样客观的评价李鸿章?第一篇:怎样客观的评价李鸿章?怎样客观的评价李鸿章?评价历史人物,很难客观。

但是,不管是如何评价,理应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中去看待,不能从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

历史人物翻案有些有意义,但是哗众取宠居多对于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有很多纬度。

这很容易理解,一个人有很多角色,评价现实中的人不也有不同的视角吗?我们举个例子,马云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企业家。

对于他,大家认为怎么评价比较客观呢?A:马云其貌不扬B:马云太帅了,在达沃斯论坛上谈笑风生!截然相反的评价,但是,都是事实。

A侧重的外貌,B说的是个人能力和表现。

A:马云太聪明了,简直是商业天才B:马云读书不行,复读三年才考上杭师大,没什么天赋两个人说的都是事实。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马云,或者别的什么人,只要有故事,有历史的人,做出很多评价。

但是,一般来说,我们对马云的评价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很有商业头脑,而且是很有格局的一个人。

因为,马云之所以对整个社会比较重要,之所以被大家谈论,跟他的长相,高考成绩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他创建了一家很成功的企业——阿里巴巴!评价一个人,有不同的纬度,不同的角度。

但是,对于一个公众人物来说,我们需要抓住他作为公众人物的核心因素,而不能本末倒置,虽然说的可能是真话,但是,却是有误导性的。

假如我给一个外国人介绍马云,说他是一个复读三次才考上杭师大,数学很差,但是英语很棒,成功留在杭师大当了一名英语老师,并成为杭州最出色的英语老师之一,非常励志。

我说的话都是真的,但是,跟显然,这个描述对于一个不了解马云的人来说毫无意义。

马云作为公众人物,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成功的英语老师。

而我们很多朋友给历史人物翻案,除去那些胡编瞎造的之外,通常就是抓错了重点。

岳飞镇压过农民起义,不是好人。

诸葛亮事必躬亲,累死自己,管理能力不行。

魏忠贤做事很有手腕,是个能臣。

对不起,这种评价,可以作为一个辅助资料,让历史人物的形象更丰满,但是彻底推翻历史定论是不合适的。

论李鸿章之褒贬

论李鸿章之褒贬

论李鸿章之褒贬作为晚晴的朝廷重臣,李鸿章首屈一指。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鸿章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

对于他的评价,不管是生前还是逝世后,人们总是褒贬不一。

把他和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些屈辱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成了某种国家落后的象征,是“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典型代表。

这是贬的观点。

他是一位精忠报国的“忠臣”,是“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

这是褒的观点。

那么,李鸿章究竟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实际上,对于李鸿章既不能简单做出判定,也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他当年的所作所为,更不能一骂了事。

我们要以辩证的唯物观点去客观评价他。

19世纪是中西方两个独立发展的文明体系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文化。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即将崩塌,这是历史的必然。

而处在这一时期,作为外交大臣的李鸿章在这缝隙中艰难生存,思想也充满矛盾。

他认识到时代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推崇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清外交面临的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治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想,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首先谈谈他的强国之路,与国内一些改革派组成洋务派集团,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

他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为中国工业打下最早的基础。

在经济领域,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一个人就办了前三个,后来他还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

可以说他在洋务活动中,创办最多,成效最大。

唯物史观视角下的李鸿章——浅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唯物史观视角下的李鸿章——浅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唯物史观视角下的李鸿章——浅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摘要:本文以李鸿章的外交行为的功过认定和评价标准不同而引发的对李鸿章的不同看法的这一个例,引出对历史人物评价普遍性法则的探讨,最终得出在历史人物评价中应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这一普遍原则。

关键字:历史人物人物评价思唯物史观“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的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能力的培养。

这可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以理性来思考历史人物的伟大,从而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但是历史人物的评价涉及面广泛,不仅由于史家立场所限、视野所限,而且因政治运动,如“文革”中的儒法斗争史的评价等导致的混乱,所以评价难以公正客观。

那么,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呢?笔者在这里从李鸿章外交行为的功过认定来谈谈历史人物评价的普遍性法则。

关于李鸿章,古今中外的人的看法是很不一样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家对李鸿章外交行为的历史功过的认定和评价标准的不同。

对于李鸿章外交行为的功过认定,有人是从其外交行为的历史后果出发,重客观后果而批判其卖国行为;还有人是设身处地, 分析其无可奈何的历史实际,从情感上为其开脱职责。

上述的评价角度,到底哪种是合适的呢?要恰当的评价李鸿章,我们又要考虑那些因素呢?一、评价李鸿章外交行为的情感与义理因素李鸿章一生中,签订了一系列的卖国条约,尤其是《马关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损害了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其外交行为既丧权辱国又赔款割地,被认定为卖国贼。

其评价标准在于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

李鸿章作为条约的签订人,其行为无疑被国人认定为卖国贼。

[宝典]人物评价之李鸿章

[宝典]人物评价之李鸿章

人物评价之李鸿章关键词:李鸿章,忠君爱国,弱国之相一、实干爱国者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成长。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享年78岁。

李鸿章,给世人留下的印象不外乎“误国权臣”四个字,然而在我的眼中,李鸿章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李鸿章:《二十自述》)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学府被选为优贡,赴京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

后以文学受知于曾国藩,成为曾国藩的弟子。

李鸿章25岁时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金田起义爆发绿营军腐朽日甚,不堪一战。

而曾国藩奉命组建的湘军却屡建奇功,清廷于是又派了一些京官回乡“练勇”。

李鸿章表现的相当积极,认为这是一个报销军国,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当李鸿章背着行李千里迢迢赶回庐州时,庐州已失守。

太平军分据近地,形成犄角之势,安徽巡抚福济数次欲收复庐州而不得,李鸿章建议他先取含山,巢县,以绝敌援。

福济命他领兵前往,果将二县收复。

不久,庐州也被收复。

李鸿章善领兵作战的名声从此传开。

然而,李鸿章的战功却受到上级福济的猜忌。

受到排挤的李鸿章几乎不能自立于乡里,这是当年一心想要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他所没料到的。

因而情绪十分低落,闲赋在家是,他写了《明光村镇旅店题壁》一诗抒发胸中怨气:“巢湖看尽又洪湖,乐土东南此一隅。

我是无家失群雁,谁能有屋稳栖鸟。

袖携淮海新诗卷,归访烟波旧钓徒。

遍地槁苗待霖雨,闲云欲去又踟蹰。

历史作业:对李鸿章的评价

历史作业:对李鸿章的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一、序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国愤史,民怒史,心伤史,充满着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就一直被西方列强欺辱,战败、赔款、割地,是中国严重丧失领土的完整和人民主权。

说起清末的“卖国贼”、“千古罪人”,人们总会想到那个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只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权臣李鸿章,这也是世人对他的评价。

但是,当我们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李鸿章时,我们发现,他所处的那个封建旧社会和君主制度的尴尬时代就注定了他不能实现其理想抱负、施展个人才华的个人悲剧,这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众多。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这样的:“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国之大器,生不逢时。

李鸿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功大于过的,他在中国经济和外交的现代化建设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二、人物简介:李鸿章,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世人多称“李中堂”。

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清末的外交家、政治家。

他受业于曾国藩门下,继曾国藩之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并得到西太后的器重,参与掌管清政府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

在太平天国时期,他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镇压太平军。

他是一个真正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他开启了中国看世界的大门。

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与官吏,他所开启的战争世界是企图将外国人全部驱逐出中国,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

而李鸿章看的世界比林则徐来得伟大。

他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深感中国积弱不振的原因在于“贫穷”,得出“现富后强”的认知。

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军也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三、生平事迹与功过1、创建淮军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在太平军的攻击下,失去了整个长江下游的最后一支主力军。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李鸿章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李鸿章:《二十自述》)在军事上,李鸿章东征西讨,剿太平军,定捻军,以其实际行动维护着在风雨中飘摇的清廷。

而在平定内乱的战争中,李鸿章更是认识到了西洋军事的厉害,极力将自己的军队西化。

招揽人才,购买先进武器,雇请外国教官,学习西人军队的战争方式。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数千年来未有之时代。

西方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混乱。

犹如生来高贵的皇家贵胄,一夜巨变之后成立人人可贱之的贫乞儿。

这样巨大的落差,让整个封建社会上层都无所适从。

面对如此巨变,有人固守成规,有人崇洋媚外。

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志士,明智的看到固步或媚外,都不能真正解决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结症。

对于学习西方,李鸿章从不含糊。

从淮军的建立到北洋水师的建成,再到“求富求强”的洋务企业。

李鸿章竭尽所能的修补着清廷这艘破败的龙船。

自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开始步入他人生额高峰期。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是朝廷,洋务派眼中的英雄,他也是清流派,革命派眼中的“奸臣”。

纵观李鸿章一生,他是一位优秀的外交人才,是近代化脚步的推进者,但也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是错误边防政策的制定者。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近代史;功过;一、李鸿章生平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尊称他为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谥文忠。

他是晚清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同时他也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他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光绪皇帝将李鸿章树立成“忠臣”的榜样,要求人臣模仿。

他代表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等条约。

同时他本人也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二、李鸿章的功李鸿章一生都在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他主张洋务运动,采取了编练新军等措施。

企图通过器物制度的变革来振兴大清,但是这仍然无法改中国落后的面貌。

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也曾据理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国家的损失。

他作为一个外交家,也曾只身前去同列强谈判,最终实现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奈何国力羸弱,清朝腐败不堪,他虽有报国之心,但却无报国之力。

(一)兴办国防,促进军事近代化1.主张海防,建立海军及舰队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海防放到战略地位的大臣,李鸿章见证了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他深刻体会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进入了海洋时代,新航路的开辟,造船技术的提升,让他们不再只满足于进行简单的货物交易。

晚清仍然处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李鸿章是地方实力派大臣,他比中央的大臣更清楚国内当时的形式,而且更知道海防建设的重要之处。

因此他提出了重海防的思想。

在他的主持下,清朝建设了由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舰队组成的海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鸿 章 与 甲 午 中 日 海 战
在开战前夕,慈禧太后过生辰, 耗费大量经费,延误战机,这 也是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 因!!!
清王朝落后的军备设施,甚至在开战 时还缺少必要的弹药设备。。。
因此,甲 午中日战 争未战先 败,不应 该由李鸿 章负全责!
另外:
作为一个忠臣,他镇压了太平
天国运动,维护了清政府的统 治。
李鸿章趣事三
1897 年,李鸿章接见法国大使施阿兰。施阿兰的 态度傲慢,顿使李鸿章心生不满。见到对方比较 年轻,李鸿章便故意问他:“你今年多大了?” 施阿兰告诉了他自己的年龄。李鸿章遂笑着说: “你只和我的孙子一般大啊!记得在贵国时,我 曾经和你的祖父交谈过呢。”此语一出,弄得施 阿兰面有愠色,但又不便发作,真是“哑巴吃黄 莲”!
李鸿章一时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字,只好 答非所问:“好吃多吃!”谁知这一下歪打 正着,汉语的“好吃多吃”与英语的杂烩 (hotchpotch)发音相近。此后洋人吃中 餐,每宴必点此菜,不过再不是残菜混合, 而是各种原材料的精心组合了。因为此菜 肇自李鸿章,所以称之为“李鸿章杂烩”。 今天,有些饭店,特别是经营安徽菜的饭 店,仍然保留着这一道菜。
马关条约的签订,谁之过错???
不得不隐忍以图事息。 ——李鸿章
? 继<<马关条约>>之后,又签<<辛丑条约>>!
李鸿章要求先停火后议和,而联军要 先议和再停火。 这项谈判旷日持久的持续了一年。 最终,躺在病榻上的李鸿章将损失降 到 了最低:从一开始的10亿两白银降到 了4亿5000万两。
他人的评价:
纵观全局
李鸿章是一位有才的人:
? 第一支完全由洋枪装备的部队; ? 第一支独立的洋炮部队; ? 第一个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 第一个语言和工程技术学校:广方言馆; ? 第一次公派留学生:1872年留美幼童; ? 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
? 第一个电报局:1880年设立于天津的中国电报总局; ? 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 ? 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 第一支近代远洋海军:北洋海军; ? 第一部海军军制;第一面中国近代国旗; ? 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厂; ? 第一个海军基地……
此外,在镇压太平军 时,李鸿章残忍地杀 害了投降的太平军。
又因指挥失误,导致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干儿子盛宣怀:达近 亿之巨
绝命时有私产四千 万两以遗子孙
干儿子盛宣怀:达近

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 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评经济浪漫主义》)
“李鸿章是十分率直而且认真的”、 “以李鸿章的智力和常识来判断,他要算这些人中很卓 越的一个”。
—— 维特
总结:
从签定卖国条约上看,李鸿章有不可推卸 的责任,但是从“兴建洋务”,“筹备海 军”“创办民用工业”上讲,李鸿章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认为李鸿章的一 生是功大于过。
李鸿章趣事一
美味名犬: 李鸿章 1896 年游历英国时, 在老朋友戈登的纪念碑前和墓前敬献了花 圈。戈登的妹妹出于礼仪送给李鸿章一只 在赛狗会上得过大奖的名犬。过了几天, 戈登的妹妹接到李鸿章的感谢信。信上说: 夫人赠我爱犬,我十分感激。只是我年纪 太大,牙齿不好,不能多吃。但是,为了 表达我对夫人的感谢,我还是吃了一点, 果然是天下美味。读罢来信,真让这位英 国夫人哭笑不得。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 业;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 工业; 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抵制了资本主 义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对中国的近代化进 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 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是政治制度的落后,因此洋务运 动以失败收场。
李鸿章趣事四
“李鸿章杂烩” :一次,李鸿章宴请洋人。酒过 几巡,菜上一道又一道,吃了几个小时,洋人还 不肯罢休。总管悄悄对李鸿章说:“中堂大人, 菜吃完了,怎么办?”李鸿章略一思索,说道: “把撤下去的残菜用大盆装着端上来,要加热。” 总管满面含笑而去。不一会儿,一大盆热气腾腾 的残菜端上来了。洋人纷纷下箸,并且都说好吃 极了。一洋商问道:“中堂大人,你们中国有个 奇怪的习惯,总是把好吃的放在的背后故事:
? 在谈判桌上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 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
? 《马关条约》: 为2亿两,李鸿章口干舌燥地 要求再削减五千万两,实在不行,又说减少二 千万两,最后甚至满眼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 看在我这把老骨头的面子上,多少减一点儿, 算送给我回国的路费吧。
李鸿章趣事二
某年岁末,俄国使者请求拜见李鸿章,李鸿章同 意第二天接见。李鸿章手下人说:“明天就是除 夕了,难道您不准备过年吗?怎么还有空见俄国 人呢?”李鸿章不动声色地说道:“虽然说是过 年,我的家人也不在我身边,我一个人怪无聊的。 不如明天把俄国人耍笑一番,就当是他们来陪我 过年了。对了,明天你们都不用参加,我一个人 就够用了。”

一 个
-----------
正 面 人
成 与
物败


李鸿章(1823-1901年) 晚清军政重臣, 淮军创始人和 统帅, 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字子黻、渐甫, 号少荃,晚年自 号仪叟。安徽合肥人。著有《李
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
在近代社会的负面影响
-----各种条约
? 1871年8月,《中日修好条约》; ? 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 ? 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 1885年4月,中日《天津条约》, ? 同年6月,《中法新约》; ? 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 ? 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 ? 1896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 同年6月,《中俄密约》; ? 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 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乃时势所造之英雄,而非造时势之英雄”
——梁启超

启 超
“有些话题他不愿意触及,但一旦不得不谈,就表现出 惊人的坦率。……有这样一个仪容伟岸、极富个性的人
在身边,作为一个女人,慈禧太后一定会更有安全 感……”
——《李鸿章的生平与时代》英国大船 商之妻立德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