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人教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第一课时 课件

合集下载

2021新版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021新版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
(2)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1)选A,(2)选B。第(1)题, 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 中,无论从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看,氮和氧两者的含量约占99%,故又称地球大 气为“氮氧大气”。第(2)题,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主要原因是:
【典题训练】
(2018·山东夏季学考)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a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
A.水平运动明显
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C.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与a层相比,b层
()
A.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B.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
【典例示范】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 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 成分表,完成(1)、(2)题。
气体成分
氮气(N2) 氧气(O2) 氩气(Ar)
二氧化碳(CO2)
体积分数/% 78.08 20.94 0.93
0.03(变动)
质量分数/% 75.52 23.15 1.28 0.05
(1)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能力形成·合作探究
能力一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能力形成】
1.大气主要成分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成分 二氧 化碳 臭氧

2.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 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有哪些 ● 受大气状况影响,大气状况不同,大气逆辐射(或保温作用强度)不同。 影响因素:
天气:阴雨天,有云层,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地形(影响大气厚度):海拔高地区,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大气质量: 扬尘,雾霾等大气质量差的地区,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反射、散射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什么样的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
(一)太阳辐射
● 1.___太_阳__辐_射__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 2.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会被吸收,反射,散射, 称为_____削__弱______作用。 ● 3.对流层大气吸收_少__量的太阳辐射;大__量太 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___升__温____。
太阳辐射:_短_波____辐射
(“短波”/“长波”)
辐射类型与波长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地球 传输热量称为太阳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为什么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层呢?
这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性质和太阳辐射的特点。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是臭氧,水汽和液态水, 占大气体积99%以上的氮和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微弱, 所以太阳的辐射大部分能透过大气层。
——《台海使槎录》
早晨 中午/傍晚
✓ 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 ✓ 这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课时 带问题预习阶段
大气受热过程
●1.什么是地球大气最重要能量来源?
● 2.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大气有大幅度升温吗?
为什么?
●3.大气的哪些因素影响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69张PPT)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69张PPT)

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
中( B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图中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
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 下题。
7.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4.影响风向和风力的其他因素 (1)狭管效应原理:
(2)风向和风力随海拔的 变化原理:
练习
一、在下图中画出A,B点的风向

995 990

985
980
北半球
【例】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四点的风
向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A.A
B.B
C.C
D.D
图6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 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 方向。回答5-6题。 5.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6.近地面,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 向力的合力方向
C.热力环流 D.西风或信风

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共22张PPT)

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共22张PPT)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基 础
类型

识 要
图示(北
打 牢
半球)
高空风
近地面风








F1( 水平气压梯度力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科 能 力
受力
和F2(地转偏向力)共 F2( 地转偏向力)和F3(摩
题 训 练

同影响
擦力)共同影响



硬 风向
科 能
作用。
题 训

[温馨提示]

要 过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_____左右,并
要 高
硬 不是在夜晚。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基 础
二、热力环流
高 频



1.形成原因



打 牢
地面冷热不均 。
通 关
2.形成过程
学 科
地面间 冷热 不均 → 空气的 上升 或下沉
基 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础 知 识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频 考 点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

(完整版)2.0《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完整版)2.0《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0c
mm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400 冬季温和多雨
300 分布地区:南北纬300-400之 200 间的大陆西岸
100
形成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 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 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亚欧大陆 太 平 洋
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
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亚洲高副压极地低气阿压留带申低压
对比我国长江中
下游地区与同纬度

的非洲撒哈拉沙漠
非洲

地区的气候,说明
季风给我国带来哪
些影响?
气 温 0c
降水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mm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400 冬季温和少雨
300 分布地区:南北纬250-350之 200 间的大陆东岸
100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偏南 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 来自大陆的偏北风影响,降 水较少。
降升问等结论压高。 题3,面3:等等气如当压压压何地面面值变上下面如化凸凹受何?的的热变地地不方方化均为为?匀高低压压时区区,
练一练
等压面 3
5
2
4
1
100等0M高面
B
A
C


地面
(1)图中1、2、3、4、5气压相等是 1,2,3 ;
(2)1、2、3、4、5中气压最高的是 4

气压最低的是 5

(3)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Ps:看图要仔细
读下列热等现压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B D
力实
环生
流活
有中
低压
冷 哪 常热
冷冷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ppt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ppt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温度和密度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大气垂直分层
谢谢观看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大气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主要特点
原因
存在若干电离层
太阳紫外线和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宇宙射线作用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伞”;影响大气温度
水汽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的 温度,具有“保温效应”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削弱 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人类活动与大气组成成分
成分比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02比例的增加。 成分的变化:主要是氟氯烃化合物的出现及其比例的增加。
《地球上的大气》-优秀课件人教版【 精品课 件】
对流层 高纬薄低纬厚
主要特点
原因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量自地面;
对流运动显著;
上冷下热,对流强;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水汽杂质多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2章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2章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影响示意图
(1)白天,云层的反射作用明显,地面温度比晴天低;夜间,云层的 大气逆辐射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比晴天高。因此,晴天比阴天的昼夜温 差大。
(2)由图可知,白天和夜间都存在大气逆辐射,而且大气逆辐射白天 比夜间还要强。
典例剖析
例题1 (2020·北京丰台区期中)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 据。如图是“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
其过程可以归纳为:
[方法技巧] 可用“一个关键、四个步骤”来记忆热力环流原理 “一个关键”:确定近地面两地区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 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 夜晚气温较低。
“四个步骤”: (1)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却,空气 下沉。 (2)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冷的地方 形成高压。 (3)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近 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 (4)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3.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 用:海陆风使海 滨地区气温日较 差较小,夏季气 温低,空气较湿 润,是避暑的好 地方。
(2)山谷风 ①山谷风成因分析——山坡的冷热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 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 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 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 层,大气稳定,易造成 大气污染。故山谷(小盆 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 染型工业。
知识点 问题探究
大气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实验 步骤: ①将略大(如50×40×20 cm)的废弃包装纸盒,正面去掉,留下其他 5个面,横放在桌上,让盒子开口的那面,正对观察者。 ②关上门和窗,在纸盒内一端放入点燃的蚊香(或香烟),另一端放 上冰块。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2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2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答案: (1)C (2)C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预习·夯基础
课堂互动·提知能
课后训练·抓落实
课时作业
课后训练·抓落实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预习·夯基础
课堂互动·提知能
课后训练·抓落实
课时作业
[教材回扣] ★1.教材第 31 页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 点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就会有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此力有三个特点:一是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二是垂 直于等压线;三是其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成正比。
课时作业
(1)图中 A、B、C、D 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2)图中 A、B、C、D 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预习·夯基础
课堂互动·提知能
课后训练·抓落实
课时作业
解析: 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图示风向始终由高压 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斜穿等压线,故 C 箭头正确。第(2)题,图示四地中,C 处的等压线最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风力最大。
地理 必修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预习·夯基础
课堂互动·提知能
课后训练·抓落实
课时作业
4.力的作用效果 (1)若只受 A 作用:风向__垂__直__于__等___压__线___,由_高__气__压__区__指向_低__气__压__区__。 (2)若只受 A 和 C 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_平__行__。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 在_高__空__。 (3)当 A、B、C 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_成__一__夹__角___。这种现象 在现实中出现在__近__地__面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解析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大气逆辐射始终存在,白天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提示
02主题探究区
思维探究 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结论(1)和(2)中的现象。 (2)判断两条气温曲线代表的日期。 (3)阴天时,白天的气温较晴天________,为什么?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成果展示] (1)大气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日出前、日落后, 天空仍然是明亮的。因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被云层散射,阴沉的天空呈现为 灰白色;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增温原理
(1)对流层中的水汽、_□_01__二__氧__化_碳___等,吸收___□_02__长__波____辐射的能力很
强。
(2)地面长波辐射的_□_0_3_绝__大__部_分___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D 解析 读图,根据纵坐标含义可知,甲地太阳辐射最强,丁地太阳辐射 最弱。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解析
2.产生乙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天空多云 B.天空晴朗 C.地势较低 D.地势平坦
答案 A
解析 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越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 强。读图可知,乙地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径较短,但太阳辐射较弱,可能是 乙地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造成的。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 夯实基础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_□_0_1_太__阳__辐__射_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A 是_□_0_2_太__阳__短__波_辐__射__,大气吸收较_____□0_3__少_______。 (2)地面被加热,以 B_□0_4_地__面__长__波__辐__射__的形式释放能量,大气吸收较 ____□0_5_多______。 (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__□0_6_地 __面__长__波__辐__射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2.削弱作用与纬度的关系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3.削弱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01 Nhomakorabea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1.判断正误。 (1)大气主要依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 )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 )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地面辐射 答案 C
解析 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将能量返还地面,实现对地面的保 温作用。
(2)A 曲线代表周日气温变化,B 曲线代表周六气温变化。 (3)低 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而白天气温较低。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种方式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答案] (1)B (2)A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提升运用能力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大。读图,完成 1~2 题。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削弱①辐射少 B.大气削弱②辐射少 C.地面削弱③辐射少 D.地面削弱④辐射少 科学思维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思路 第(1)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经过了大气的削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增温后以地面辐射方式散发热量,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第(2)题, 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能见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 辐射强。
答案 A
解析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解析
3.分析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
提示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海拔越高,获 得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提示
2.大气的保温作用
(1)大气辐射属于___□_0_4_长__波____辐射。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_05__大__气_逆 __辐__射__。
(3)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对地面起到了__□0_6__保__温_____作用。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某周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外实践活动。活动中 发现周六为阴天,周日为晴天。通过实践活动,该学习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 (2)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3)下图为两日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直接的热源。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1.判断正误。 (1)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 × ) (2)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 )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2.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球内部 D.地面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