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建构

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建构
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建构

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建构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而理想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更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它的重要性使得人们开始探索和追求理想的师生关系,并努力建构理想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理想师生关系建构

师生关系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师生关系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和水平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赞科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1]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关系是研究教育现象的一个突破口。因此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建构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又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来看,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三个特征:

(一)民主平等,和谐自由。

1、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能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

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也要求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民主平等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参与,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以不同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入实际的教育生活,形成需要、智能、个性等方面的互补,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师生的融洽、协调。

⑴师生关系的民主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教育教学上的民主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不同于教师、书本及他人的意见。⑵师生关系的平等指的是师生在政治上、人格上以及真理面前的平等。

2、“和谐自由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自由给学生一宽松的学习空间,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自由体现了师生的人际亲和力、心理融洽度。”[2]在平等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和谐自由的教育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二)尊师爱生,心理相容。

1、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爱生是尊师的基础。⑴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尊师是学生对教师正确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的美德。得到学生尊重是教师最大的需要和满足。⑵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爱生包括“视徒如己,反已以教”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公正地对待学生。

2、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有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和相互理解。在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教育教学就像一次次愉快的谈话,学生体验到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三)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共享共创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学生的道德、思想、智慧、兴趣、人格等的全面生成,是教师专业自我的成熟过程。地方尝试取消讲台,拉近师生关系。⑴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⑵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

2、教学相长是理想师生关系的一个突出表现,实际上是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了学生对教师发展的作用,这将使学生有成就感、有自信心。

二、那么如何建构理想的师生关系呢?

.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