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作文精选8篇

建设美丽中国作文精选8篇1. 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城市是现代社会人口集中的地方,城市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城市的美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注重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绿化城市的空地,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我们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
乡村是我国的特色资源,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注重乡村的发展与繁荣。
我们应该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农田资源,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我们还需要加强乡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农民生活服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出富有特色、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
4. 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还要注重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
我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书画、传统技艺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是我们民族自信和自豪的象征。
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化遗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出丰富多彩、具有独特魅力的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是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出清洁、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6. 全民参与与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全民的责任。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的产生等。
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只有通过全民参与,才能形成广泛的社会行动,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自觉。
建设美丽中国的心得6篇

建设美丽中国的心得6篇我们汲取他人的经验,记录心得体会使我们成为积极的生活导师,写心得体会是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建设美丽中国的心得篇1祖国大地哺育着我们。
我们在这儿世世代代生长、繁衍,建设着我们美好的家园。
现如今环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长于繁衍;关系到人类文明的未来。
可是,我们大家又有谁去关心这个问题呢?大家一味的认为我们美好的家园就是绿色的,给人一种清新、安静的状态。
对,可谁又会想到现在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若是你沿着河边散步,一阵微风轻轻吹来,阵阵恶臭顿时向你扑面而来。
若你向水中望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杂烩呀!看!水面上飘着垃圾袋、饮料瓶。
水中的鱼都被熏的露出了白肚皮。
谈到这儿,就没人会设想一下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会如何?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地球会如何?趁现在还来得及,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它关系到人们未来的生存危机!现如今科技发达,经济市场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夜之间爆发。
国家的许多资源被众多企业们不是破坏了就是浪费了。
我国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部分也需要以进口作为补充。
许多河流湖泊也被工厂所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导致周边的人无法饮用!这些问题在人们眼中已是十分严重,可现在有一个最严重、最值得令人们谈讨的问题——雾霾。
幸福的生活已经起航。
如今家家户户基本上有了小汽车,无论是出门游玩还是上班,走到哪儿都离不开车。
再加上工业将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放于大气中,二者一结合,严重的污染了空气中的环境,使雾霾的严重性再一次加深。
资源的破坏,河流的污染,雾霾的加重,祖国母亲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了。
为了祖国母亲,应该努力的改变这一切,使这一切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焕发活力。
空气是心脏的动力,也是我们的呼吸机,我们都为了心脏的动力都应该去保护空气,不要让它蒙上一层灰色的面纱。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哺育我们中华儿女的乳汁,保护生命的源泉,不要让清澈的河流不再流动。
建设美丽新中国的主要内容。

建设“美丽中国”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
“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美丽中国”的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条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创新之路,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建设“美丽中国”内含对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的要求,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扎实基础,是提升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路径,是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科学举措,能够推进国家生态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美丽中国”旨在推进科学的生态化生产,实现绿色化生活,营造一个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建设美丽中国作文精选8篇

建设美丽中国作文精选8篇
1. 美丽中国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的祖国,也是亿万人民共同呵护的家园。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使命。
2. 美丽中国的构建不仅仅是城市风貌的改善,更关乎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我们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
3.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要坚决打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
4.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我们要提高环保意识,从我们自身做起,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只有人人都积极行动,美丽中国才能成为现实。
5. 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修复生态系统。
只有生态良好,我们才能享受美丽的自然景观。
6. 建设美丽中国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打造宜居环境。
我们要提高城市绿化率,加大公共空间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只有城市宜居,我们才能感受到美丽中国的魅力。
7. 建设美丽中国还需要加强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8.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全民参与,形成合力,我们才能建设出真正美丽的中国。
以上就是我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些思考和见解,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美丽中国一定能够实现。
让我们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吧!。
美丽中国建设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我们每个人都为之自豪的话题——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责任。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解。
一、美丽中国的内涵美丽中国,是指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
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生态环境优美: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质量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2. 资源节约:资源利用效率高,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
4. 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全社会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美丽中国建设的必要性1. 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资源约束: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面临资源约束的困境。
3. 人与自然关系紧张:随着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紧张。
4. 人民群众期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推进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
3. 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5. 改善民生:加大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共享成果。
6. 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建设美丽中国作文精选8篇

建设美丽中国作文精选8篇1. 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梦想,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美丽的中国不仅是指生态环境的好转,更是指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要呵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要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意味着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推动绿色发展;意味着要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社会发展。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2. 我们怎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政策,并且严格执行。
企业应该主动担起社会责任,推动绿色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我们个人也可以从小事做起,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都能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达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3. 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思想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只有通过实施生态文明理念,我们才能够真正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我们需要进行生态环境改善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需要加大绿化工程的力度,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我们还需要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通过这些重要步骤,我们才能够真正建设美丽中国。
城市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化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城市化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绿色发展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建设美丽中国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这一伟大事业。
美丽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绿色低碳,守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从保护环境入手。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土壤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保力度,努力实现绿色低碳。
1. 加强环保法规建设,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 发展绿色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二、生态优先,建设绿色家园生态是美丽中国的底色。
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家园。
1.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2.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3. 严格土地管理,防止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确保耕地面积稳定。
三、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美丽中国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文化的瑰宝。
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3.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新一代。
四、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科技创新。
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发展活力。
1.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
3. 培养创新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
五、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美丽中国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家园。
我们要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
1.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3. 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之,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生态维度从生态角度看,建设美丽中国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美丽中国建设能确保珍稀物种得以存续,让大自然的生物宝库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等措施,大熊猫、朱鹮等濒危物种的数量逐渐增加,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得到提升。
2.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对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推广节水农业和工业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经济维度美丽中国建设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1.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催生出一系列新兴的绿色产业,如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农业等。
这些产业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例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相关产业链不断完善,带动了电池制造、充电桩建设等领域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2.提升旅游产业品质:美丽中国建设使得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旅游模式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
例如,云南大理、浙江乌镇等地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风情,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推动了当地服务业的繁荣。
三、社会维度建设美丽中国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提高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环境,让人们在舒适的生活空间中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减少疾病发生,提升幸福感。
例如,城市中的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锻炼、亲近自然,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
2.增强社会凝聚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美丽中国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提出,也是中国建设五位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依据。
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
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
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
展示中国方方面面的内容,民间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杂技、电视、电影、戏剧、曲艺、絵画等各个领域节目内容。
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自然地理、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
展示中国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
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
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
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也在社会意义上.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打造国际水准,高品味,高覆盖,视听盛宴。
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2]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
[2]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2]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美丽中国”,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1] 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解读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2]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系列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表述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
[2]“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杨伟民指出,报告一大亮点就是在独立篇章里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
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自然恢复为主”意味着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2] ——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杨伟民指出,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
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概念?当前为何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杨伟民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
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2] 他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杨伟民说,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
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
“要从源头上、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杨伟民说。
杨伟民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在实现我们这一代发展的同时,也要顾及后代的生存发展,这样才能保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永续发展下去。
报告明确了今后五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报告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 ——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2]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2美丽目标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只有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我们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创新和提高劳动力素质转变。
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行将“绿色GDP”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十一五”规划首次设立节能减排的两项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写入“绿色发展”并独立成篇……“十年树木,绿树成荫。
”正是由于我们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10年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喜人成果。
2011年,我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了12.9%。
根据2012年上半年的监测结果,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比2002年明显提高。
我国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16.55%,提高到2012年的20.36%……中国正逐步走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战略层面,必将推动全社会形成善待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