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时间排列)【2006年】2006年7月5日中国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国家自然遗产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是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采取的重要举措。
这30个遗产名录中包括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等17处国家自然遗产,以及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等1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设立,将使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和管理建立在国家遗产名录、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世界遗产名录三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与支持的遗产保护方式之一,也是中国遗产保护管理体制的创新。
2006年10月31日江苏省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开启了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评定的先例。
命名代表性传承人,就是在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选出代表性人物,通过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命名方式给予认定,对在传承活动中有经济困难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资助。
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主要针对江苏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37个项目。
全省共申报代表性传承人203名,经过专家初评以及评审委员会审议,32人入围,涉及吴歌、昆曲、苏绣、扬州剪纸等25个项目。
入围的代表性传承人中60岁以上的22人,年龄最大的已经87岁。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代表性传承人将享有包括向政府申请资助等一系列权利;对年事已高,掌握特殊传统技艺、传承列入濒危名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政府将提供帮助,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2006年12月21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相声、中国象棋、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48项传统文化、技艺被列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民间文学类空缺外,4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民间音乐5项、民间舞蹈11项、传统戏剧5项、曲艺6项、杂技与竞技5项、民间美术3项、传统手工技艺7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5项。
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指北京市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相关法规,确认并保护的具有代表性和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北京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传统技艺、节庆活动、民俗文化等方面。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关问题。
第一步:了解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背景和意义为了传承和保护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政府成立了相关机构并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措施。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确认并保护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促进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升地域文化特色、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
第二步:介绍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不同的传统技艺、节庆活动和民俗文化,分为多个类别。
其中包括传统工艺技能类、传统表演艺术类、传统音乐器乐类、传统体育技艺类、传统医药知识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文学类、传统戏曲类、传统舞蹈类等。
每个类别都囊括了多个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了北京市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第三步:具体介绍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在传统工艺技能类中,有象牙雕刻、漆器制作等项目;在传统表演艺术类中,有京剧、评剧等项目;在传统音乐器乐类中,有胡琴、琵琶等项目;在传统体育技艺类中,有太极拳、八卦掌等项目;在传统医药知识类中,有中医针灸、中国骨科学等项目;在传统美术类中,有中国画、皮影等项目;在传统文学类中,有文言诗、古代小说等项目;在传统戏曲类中,有京剧、豫剧等项目;在传统舞蹈类中,有古典舞、民族舞等项目。
这些项目都代表了北京市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第四步:解析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和发展状况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口老化、市场需求变化、现代化影响等因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令第45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5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5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6月14日起施行。
部长蔡武二00八年五月十四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第三条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履行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审批等程序。
第四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掌握并承续某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第五条公民提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请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提供以下材料:(一)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等;(二)该项目的传承谱系以及申请人的学习与实践经历;(三)申请人的技艺特点、成就及相关的证明材料;(四)申请人持有该项目的相关实物、资料的情况;(五)其他有助于说明申请人代表性的材料。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推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推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日期】2019.07.15•【字号】京文旅发〔2019〕539号•【施行日期】2019.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推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京文旅发〔2019〕539号各区文化和旅游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文化和旅游部将开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19〕81号)要求,我局现组织推荐北京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申报条件(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四)体现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五)制定有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和保护规划,保护工作富有成效。
(六)2018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同等条件下,要关注体现大众实践、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的项目,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街道、乡镇和远郊区的项目。
二、推荐申报程序(一)遴选项目。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对本地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筛选、论证,按本地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不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30%(见附表)提出本区拟推荐项目名单,报区级人民政府同意。
《吆喝》(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吆喝》(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在吆喝声中体会民俗风情一、一首《北京土著》,让我们感受到了京腔京韵的美妙。
相信今天学习作家萧乾的一篇《吆喝》,也能够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北京普通人的生活。
(课前放《北京土著》)二、1.大家知道什么是吆喝呢?——大声叫喊,多指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2.你听到过吆喝声吗?能学一下吗?记得钱奇在奥运班队活动自编的小品中也有一句吆喝,是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吆喝声也必然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你听过京城的吆喝声吗?那么我们不妨一同来欣赏一下,注意仔细听啊,看看都吆喝了哪些商品。
三、看吆喝视频,听出其韵味。
四、从吆喝声中你听出了什么?能把你最直接的感受说出来吗?——1.买不同种类的东西。
2.吆喝的声音很响亮;目的是人们更多地购买他们的商品。
3.吆喝人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简洁;有的复杂,把制作过程也吆喝出来了。
4.心情、朴实、京味文化5.像唱歌一样……这些行家的吆喝,怎么样?书上有几句指出他们具有怎样的本事?(第三节末句)——得花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五、学:瞧行家吆喝得那么起劲,我们同学有没有兴趣学一学?我们也选择两句练练怎样?学得容易吗?不容易。
看来真正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容易。
形似容易,神似难啊!我们不妨回到课文中,看看萧乾大作家有没有为我们揭开吆喝的神秘面纱?六、说:1.考考你的眼力,看作家在文中写到了哪些吆喝呢?——大米粥、油炸果、卖菜的、卖花的、卖馄饨、饽饽;常话匣子、算卦、乞丐;卖蝌蚪、西瓜、秋海棠、柿子、冰糖葫芦、烤白薯(有的介绍声音,有的介绍买什么,有的介绍制作过程)……2.吆喝声是流动的艺术,转瞬即逝,那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呢?你发现了吗?——(声音:时间——早晚、四季;吆喝叙述——评价品析;过程特点)3、你觉得他写得好不好呢?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读读看,说说哪个吆喝你最喜欢,是什么原因。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传承发展**市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和鼓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加强动态管理,根据**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经市级文化主管部门认定,承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传播、弘扬、振兴等责任,在特定领域和行政区域内被公认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传承人。
第三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应当立足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尊重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增强社区和群体的认同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四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锤炼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增强使命和担当意识,提高传承实践能力,在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时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得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五条市级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组织开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认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履行申请、审核、评审、公示、公布等程序。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或被推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德艺双馨;(二)居住或长期工作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流布地区;(三)熟练掌握其传承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知识和核心技艺,在项目所在领域和行政区域内公认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四)在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中具有核心、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第八条公民提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请的,应当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地文化主管部门提出。
北京市文化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北京市文化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文化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各区县文化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06〕1号)精神,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经各区县申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复审等程序,最后确定了朱锡泉等46名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予以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各区县、各部门要按照《非遗法》要求,鼓励和支持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切实做好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特此通知。
北京市文化局二○一一年十一月九日附件: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名单(共46人)排名不分先后序号类别项目项目级别申报人性别出生年月传承人申报单位所在区县1传统音乐【1人】京都北韵禅乐市级朱锡泉男1926年11月北京市佛教协会西城区2传统舞蹈【5人】永宁南关竹马市级沈迎男1931年4月延庆县永宁镇南关村延庆县3高跷秧歌市级路景仁男1945年1月昌平文化馆昌平区4小红门地秧歌国家级赵凤岭男1946年10月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人民政府朝阳区5六郎庄五虎棍市级葛金山男1935年8月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乡文化服务中心海淀区6白纸坊太狮国家级杨敬伟男1958年11月北京印钞有限公司西城区7传统戏剧【10人】昆曲国家级沈世华女1941年4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8王大元男194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西城区9乔燕和女1943年9月北方昆曲剧院西城区10河北梆子国家级李二娥女1947年7月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西城区11京剧国家级朱绍玉男1946年12月北京京剧院丰台区12钮骠男1933年11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13宋丹菊女1942年9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14谢锐青女1932年8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15蔡英莲女1944年4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16周龙男1965年1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17曲艺【2人】太平歌词市级王双福男1945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曙光街道办事处海淀区18北京琴书市级王树才男1968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西城区19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7人】傅氏幻术市级傅腾龙男1943年8月北京魔幻久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朝阳区20口技市级成加强男1953年11月北京爱韵文化艺术中心海淀区21国家级牛玉亮男1938年7月北京杂技家协会西城区22孙式太极拳市级孙婉容女1928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体育总会西城区23意拳市级姚承光男1953年11月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意拳研究会东城区24八卦掌国家级孙志均男1933年8月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八卦掌研究会西城区25通背拳市级李占华男1942年9月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通背拳研究会西城区26传统美术【7人】彩塑“兔儿爷”市级双彦男1958年4月北京双起翔泥彩塑艺术创作工作室朝阳区27彩塑京剧脸谱市级杨玉栋男1943年8月北京玉海腾龙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海淀区28北京扎彩子市级李连贵男1957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龙潭街道办事处东城区29北京绢人市级滑树林男1950年3月北京京城百工坊艺术品有限公司东城区30北京刻瓷市级茅子芳男1943年4月北京玉器二厂有限责任公司东城区31京绣市级刘秀花女1950年11月北京云龙京绣艺术中心房山区32北京仿古瓷市级白莉女1955年7月鼎盛陶琪(北京)艺术品有限公司西城区33传统技艺【8人】琉璃渠琉璃烧制技艺国家级赵长安男1966年2月北京明珠琉璃制品有限公司门头沟区34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市级杜新士男1954年11月北京杜顺堂古典家具厂朝阳区35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国家级吴景馨女1962年6月北京昌平区沙河吴氏管乐社海淀区36北京蒙镶市级吴中凤女1955年4月北京吴中凤蒙镶艺术品有限公司东城区37吴裕泰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国家级孙丹威女1957年9月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东城区38传统药香制作技艺市级李时亮男1980年8月北京羽亮手工制香研究工作室西城区39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国家级王国英女1967年7月北京市地毯五厂西城区40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国家级李淑珍女1968年10月荣宝斋西城区41传统医药【5人】程氏针灸市级程莘农男1921年8月北京大诚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海淀区42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国家级葛凤麟男1955年6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海淀区43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国家级王国宝男1954年10月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西城区44清华池修治脚病传统技艺市级王建生男1957年5月北京翔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清华池浴池西城区45王氏脊椎疗法国家级王兴治男1953年6月北京达康神韵技术发展公司西城区46 民俗【1人】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市级常守智男1931年8月石景山区文化委员会石景山区——结束——。
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传统的工艺、民间艺术、民间文化、民间习俗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遗产源流不断,庄重耐久,历经了几百甚至上千年,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北京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京片子京片子是流传于北京的一种粤剧,在北京地区被称为“南戏”或“粤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支,也是中国电影演员中的一支,以其声音表演和唱腔而著称。
京片子是京剧传统唱腔的改编版本,发音是特有的北京口音,其唱腔韵味和以下各项造诣均属精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 幻影舞蹈幻影舞蹈是北京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发源于北京城中,并继承了百年民间艺术的积淀,由于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与简易的展现方式而广泛传播。
幻影舞蹈特别强调身体中心的掌控,手势、肢体动作等细节上的表现特别重要,通过视觉上形成出移动的影子,形成了类似身体改变位置的幻觉。
3. 雍和宫庙会雍和宫庙会是一个汉传佛教庙会,位于北京市的东城区五道巷雍和宫内,始于明朝,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自然庙会,也是北京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雍和宫庙会在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吸引了许多游客,成为北京市独具特色的民间庙会。
4. 京绣京绣是流传于北京的一种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刺绣中的一支,有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京绣所用的线条,与普通的绣线相比,质地更加细致,颜色更丰富,具有独特的美感和品质感。
独特的绣法和细致的手艺让京绣在刺绣艺术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5. 仙鹤门笔会仙鹤门笔会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人传统艺术之一,流传于北京市,是一个以书画、文史研究为主的学术组织。
仙鹤门笔会追求“文化博大精深,极致流畅,百艺精通”的文化追求,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象棋象棋是中国传统的策略游戏,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广泛流传于北京市,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
象棋要求玩家用策略和智慧进行博弈,是中国智慧文化的真实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舍增泰
男
53
29
Ⅷ-1
月盛斋将烧羊肉制作技艺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满运来
男
62
30
Ⅷ-1
便宜坊
焖炉烤鸭技艺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白永明
男
50
31
Ⅷ-1
北京花丝
镶嵌制作技艺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程淑美
女
63
32
Ⅷ-1
绒布唐
东城区文化委员会
唐玉婕
女
47
33
Ⅷ-1
北京金漆
镶嵌制作技艺
东城区文化委员会
万紫
女
49
男
57
2
Ⅸ-4
同仁堂
中医药文化
(国家级)
卢广荣
女
70
3
金霭英
女
67
4
关庆维
男
47
5
田瑞华
男
47
6
Ⅸ-1
罗氏正骨法
朝阳区文化委员会
罗金殿
男
77
7
Ⅸ-1
祖传张氏正骨
昌平区文化委员会
张永禄
男
73
8
Ⅸ-1
宫廷正骨(上驷院绰班处)
西城区文化委员会
吴定寰
男
80
9
Ⅸ-1
小罗山祖传
任氏正骨
怀柔区文化委员会
张秀云
女
77
邢国臣
男
74
12
Ⅲ-1
扑蝴蝶
宣武区文化委员会
刘炳焕
女
52
传统戏剧(10人)
序号
编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1
Ⅳ-2
昆曲
(国家级)
侯少奎
男
68
2
杨凤一
女
44
3
Ⅳ-8
京剧
(国家级)
梅葆玖
男
73
4
谭元寿
男
78
5
孙毓敏
女
67
6
赵燕侠
女
79
7
李维康
女
60
8
叶少兰
男
64
9
李长春
男
66
10
王金璐
男
88
杂技与竞技(4名)
序号
编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1
Ⅵ-1
北京鬃人
西城区文化委员会
白大成
男
69
2
Ⅵ-3
天桥中幡
(国家级)
傅文刚
男
45
3
Ⅵ-4
抖空竹
(国家级)
张国良
男
52
4
李连元
男
61
民间美术(16名)
序号
编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1
Ⅶ-1
北京宫灯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孙森
男
71
15
王树文
男
64
16
Ⅶ-1
北京灯彩
朝阳区文化委员会
李邦华
男
58
传统手工技艺(37名)
序号
编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1
Ⅷ-1
聚元号弓箭
制做技艺
(国家级)
杨福喜
男
49
2
Ⅷ-2
景泰蓝制作技艺
(国家级)
钱美华
女
80
3
张同禄
男
65
4
Ⅷ-1
雕漆技艺
(国家级)
文乾刚
男
66
5
Ⅷ-1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宋世义
男
66
23
Ⅷ-2
北京烤肉
制作技艺
西城区文化委员会
白士清
男
62
24
万春生
男
46
25
Ⅷ-1
北京扎燕
风筝制作技艺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费保龄
男
80
26
Ⅷ-1
北京戏装
制作技艺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孙颖
女
51
27
Ⅷ-1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钟桂友
男
59
28
Ⅷ-1
厨子舍清真菜民间宴席制作技艺
女
69
17
Ⅷ-1
北京哈氏
风筝制作技艺
海淀区文化委员会
哈亦琦
男
54
18
Ⅷ-1
鸿宾楼
全羊席制作技艺
西城区文化委员会
佟建国
男
56
19
Ⅷ-1
天福号
酱肘子制作技艺
西城区文化委员会
冯君堂
男
48
20
Ⅷ-1
北京宫毯
制造技艺
西城区文化委员会
康玉生
男
75
21
Ⅷ-1
景泰蓝制作技艺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钟连盛
男
46
22
Ⅷ-1
北京玉器工艺
Ⅶ-1
北京绢花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金铁玲
男
52
9
Ⅶ-1
北京补花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崔洁
女
84
10
Ⅶ-1
北京料器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邢兰香
女
63
11
Ⅶ-1
“葡萄常”料器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常弘
女
46
12
Ⅶ-1
北京宫廷补绣
朝阳区文化委员会
贾大双
女
51
13
Ⅶ-1
北京玉器工艺
崇文区文化委员会
郭石林
男
64
14
Ⅶ-2
象牙雕刻
(国家级)
34
Ⅷ-2
盛锡服
皮毛制作技艺
东城区文化委员会
马启斌
男
45
35
李金善
男
53
36
Ⅷ-1
红都中山装
制作技艺
东城区文化委员会
阎瑞环
男
51
37
Ⅷ-1
荣宝斋
装裱修复技艺
宣武区文化委员会
王辛敬
男
49
传统医药(9名)
序号
编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1
Ⅸ-1
孔令华中医
世家艺术
朝阳区文化委员会
孔令誉
丁石锁
男
60
5
Ⅲ-2
后牛坊村花钹大鼓
昌平区文化委员会
高如常
男
63
6
郝维栋
男
60
7
Ⅲ-1
杨镇灯会
顺义区文化委员会
潘山
男
53
8
Ⅲ-1
白纸坊太师
宣武区文化委员会
王建文
男
43
9
Ⅲ-1
公议庄“五虎少林会”
房山区文化委员会
鲁志信
男
40
10
Ⅲ-1
怪村太平鼓
丰台区文化委员会
吕翠琴
女
58
11
Ⅲ-1
竹马
怀柔区文化委员会
男
47
5
Ⅱ-1
智化寺音乐
(国家级)
张本兴
男
84
6
Ⅱ-1
大兴白庙村音乐会
大兴区文化委员会
贾朝生
男
74
民间舞蹈(12人)
序号
编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1
Ⅲ-1
京西太平鼓
(国家级)
高洪伟
男
39
2
Ⅲ-2
石景山太平鼓
石景山文化委员会
李文学
男
79
3
陈富敏
女
79
4
Ⅲ-1
延庆旱船
延庆县文化委员会
门头沟文化委员会
蒋建国
男
50
12
Ⅷ-1
内联生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
宣武区文化委员会
何凯英
男
52
13
Ⅷ-1
马聚源手工制帽技艺
宣武区文化委员会
盛秉伦
男
80
14
Ⅷ-1
北京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
宣武区文化委员会
杨银喜
男
51
15
Ⅷ-1
京剧盔头
制作技艺
海淀区文化委员会
张月兰
女
68
16
Ⅷ-1
绣花鞋技艺
海淀区文化委员会
王冠琴
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推荐名单
民间音乐(6人)
序号
编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1
Ⅱ-1
武吵子
大兴区文化委员会
赵建军
男
46
2
Ⅱ-1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
通州区文化委员会
赵庆福
男
77
3
Ⅱ-1
漆园村“龙鼓”
昌平区文化委员会
朱福林
男
69
4
Ⅱ-1
曾庄大鼓
顺义区文化委员会
吕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