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体会

合集下载

中医复合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中医复合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70·□中医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复合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边永德1 边 涛2(1.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54;2.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复合正骨手法(侧卧位定点复位法结合膝顶后板法)在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采用中医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正骨手法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5次。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 评分明显下降,治疗组6个月随访疾病复发率为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中医复合正骨手法在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时比较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可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缓患者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中医复合正骨手法;中医传统正骨手法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BIAN Yongde 1 BIAN Tao 2(1.Baizh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0054,China;2.Jishuitan Hospital,Beijing 10003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lateral position fixed-point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knee top and back plate method)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in Baizh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once a week,for a total of five times.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9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S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5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effectively slow down the recurrence of diseas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and achieve good clinical effect.Keywords:thoracic vertebrae small joint disord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traditional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作者简介:边永德,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各种骨关节疾病临床治疗。

浅谈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体会

浅谈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体会

浅谈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体会摘要颈椎病、腰椎病现在已经被人们所重视。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特别是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运用以及人体的蜕行性变,使得另一种潜在的疾患,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也正在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笔者在近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共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68例,对本病有所总结和探讨。

采用推拿,再结合针刺治疗本病在临床中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推拿整复错位胸部弹按定位复位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

年龄在25岁以下者3例,25岁~35岁35例,35岁~45岁26例,50岁以上者4例。

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3年。

由于胸椎与交感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其临床表现非常复杂。

临床诊断标准主要有:① 背部及颈肩上臂痛胸胁痛。

颈肩活动受限,翻身不便。

②心慌胸闷及胸椎错位刺激交感神经出现的内脏功能紊乱的相关病症。

多在长时间处于半卧位姿势后发病,或某一不经意动作时而发作。

③体检可查被动伸颈受限并背痛加重,胸椎棘突偏歪、后凸,同平面夹脊穴、背部腧穴压痛明显,可触及到棘上韧带条索状结节,肩背部肌肉痉挛变硬。

④影像学检查可见胸椎退行性改变或无明显异常现象并排除其他。

⑤均有背部疼痛而无定点,使之不能长时间的持续工作,休息或需要反复改变体位后才可暂时缓解。

夜间因疼痛难以入睡,入睡后噩梦纷扰。

(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持续接受不良刺激所致),晨起精神萎靡。

疼痛呈持续性,休息后无明显减轻,与天气变化无关。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两肩胛骨及两肩胛骨间大面积酸困,钝痛无定点,类似肌纤维组织炎。

另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在胸椎棘突旁有散在的痛点或肋间神经痛。

治疗方法治疗原则:舒筋活血,理筋通络,整复错位。

一.推拿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其患侧,在上背部肩胛骨内侧缘两侧做掌推法、掌揉法、拇指和大鱼际拨法、三指理筋法、双拇指推按法各数次。

二.整复手法:①胸部弹按法,患者仰卧,医者立于患侧,双掌根重叠置于胸骨中间,令患者作自然胸式呼吸数次,医者并随其呼吸调节用力轻重,(吸轻呼重)在吸气到最大限度的刹那,施以轻巧的爆发性弹力,可听到胸椎小关节复位的弹响声,说明手法完功。

胸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体会

胸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体会

酚全凭静脉麻 醉在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的应用 [] 中国 J.
现代 医药杂志 ,09 1 ( ) 9—1 2 0 ;1 4 : 1 [ ] a odJ R yD.Sft n fcc f n oael 5 R ym n , o a yadef ayo dvsua e i e r
t a n o ctl rp t e nuee nuym [ ] r t t faue uue d aetr ac r s J . e me y r d s
关 键 词 : 椎 小 关 节紊 乱 ; 法 复 位 胸 手
中图 分 类 号 :2 4 1 R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4— 13 2 1 ) 1— 0 1 0 10 2 1 ( 00 0 0 5 — 3
胸椎小 关 节紊 乱是 临床 常见 的损 伤性 疾病 , 是
N uougr ,0 3 4 ( ): 3 — 13 ersre 2 0 ;1 2 1 5 y 2 26
[ ] 丹丹 , 6秦 张学 刚. D 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 的麻 醉体 会 经 S [ ] 广西 医学 ,0 6 2 ( ) 2 2— 8 J. 2 0 ;8 2 :8 2 3 [] 燕, 7李 王保 国. 异丙酚和利多 卡 因静 脉麻醉在 神经外 科
手术 中的应用 [] 国外 医学麻 醉与复 苏分册 , 0 ;3 J. 2 22 0
( )3 1 3 3 6 :5 — 5
[] 8 庄辛 良, 曾因明 , 陈伯 銮. 代麻 醉 学 [ . 3版. 现 M] 第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03:9 人 2 0 8 3—84 9
[] 9 毛鹏 , 富善 , 成文 , . 薛 李 等 食管引 流型 与标 准型 喉罩通

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观察论文

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观察论文

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

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按压复位法、挺胸伸脊法、拔伸牵引法和坐位旋转推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

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恰当和娴熟的整复手术能够快速的治愈患者的病痛。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整复手法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26-02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损伤性疾病之一。

久坐伏案、长时间站立、行走姿势不正确、负重过大、用力过猛,或者锻炼不当等都可能导致一个或多个胸椎受力不均,致使椎体上众多的小关节发生错位或半错位。

目前,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

近年来笔者在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收治胸椎小关节紊乱急性患者130例。

其中,65例采用中医推拿治疗,65例采用中医针刺治疗,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通过症状、体征及x线摄片检查确诊.其中男52例,女78例;年龄范围15-49岁,20岁以下10例,21-30岁78例,31-40岁30例,41-49岁12例,平均年龄34岁;病程1周-2个月.1.2诊断标准[1]①有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姿势病史;②症状:局部疼痛不适、岔气、肋间痛、胸闷、深吸气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可见心悸、呼吸不畅、胃脘胀闷疼痛。

③体征:受损的胸椎棘突、棘突旁压痛、叩击痛;棘突可肥大、隆起或偏歪;在受损的棘突旁可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

④x线平片:注意胸椎有无退行性改变、脊椎侧弯、棘突偏歪、两侧胸椎小关节间隙是否对称。

还要排除压缩性骨折、结核或肿瘤等。

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整脊复位是治疗的原则;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消除临床综合征的关键;而治疗软组织病损是使疾病治愈的根本方法。

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观察

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观察

110内蒙古中医药第39卷2020年11月第11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No.l12020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观察范思佳(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1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2月一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盲选法分为两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观察组一次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o结论:针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给予中医正骨复位手法医治疗效明显,可以提高一次性复位成功率,缩短疾病痊愈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效果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0)11-0110-02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发病因素相对复杂,包括外来暴力及慢性劳损等,存在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胆囊炎及胸腹腔病变等疾病的可能叫由于该病会对生活质量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方案。

结合临床研究发现,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采取合理的正骨复位手法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针对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一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有关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诊断标准,通过随机盲选法分为两组,各48例。

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2.37±1.28)岁。

反复发作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体会

反复发作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体会

1年.6龄例Al3;4年l ~龄R63i03g~h岁5t,8s平岁R均,e平s48均e.r54v9.e岁2d。.岁对。照两组组
男 4 例,女 一般资料比
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具 有 可 比 性 。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学》[1]诊断标 准。 胸
肿 瘤 等 疾 病 ;脊 柱 小 关 节 紊 乱 引 起 的 内 脏 疾 病 反 应 。
2。推拿前认真进行局部
检查,摸准棘突偏歪或凹陷等异常变化及棘突旁或棘间锐
敏压痛点。①用 法在背部沿膀胱经上下往返3min,放
松背部 肌 肉。 ② 局 部 筋 结 予 以 弹 拨 松 解 约 10 min。 ③用四指推法沿两侧膀胱经 往 返 2~3 min。④ 用 振 法 局部治疗 1 min。 ⑤ 局 部 整 复 手 法 的 应 用。 手 法 要 根 据 关 节 紊 乱 情 况 使 用 ,应 通 过 压 敏 点 、形 态 、位 置 变 化 等 方 面 情 况 ,了 解 病 变 节 段 部 位 、性 质 ,根 据 棘 突 的 突 、陷 、 偏歪具体情况,辨证选用手法,才能达到较好的 疗 效 。 [2] 针 对 错 位 的 不 同 部 位 选 用 不 同 的 复 位 方 法 ,将 胸 椎 1 至 4定为上 胸 椎,5 到 9 定 为 中 胸 椎,10 到 12 定 为 下 胸 椎。对于胸椎上段的 错 位,采 用 坐 位 胸 椎 对 抗 复 位 法。 对 于 胸 椎 中 段 的 错 位 及 坐 位 复 位 未 成 功 者 ,采 用 卧 位 掌 压法。对于下胸段的 错 位,采 用 改 良 腰 椎 斜 扳 法 复 位, 加大下肢前拉的幅度。⑥强壮类手法结束治疗。背部 脊 柱 两 侧 膀 胱 经 掌 平 推 法 由 上 往 下 往 返 5~10 次 ,以 拍 击 手 法 结 束 治 疗 。 推 拿 治 疗 每 日 治 疗 1 次 ,治 疗 5d 后 休 息 2d 继 续 治 疗 ,1 个 月 后 评 定 疗 效 。 2.2 治疗组 治疗总 则 是 整 肌 为 先,解 除 背 部 紧 张 的 肌 肉 条 索 和 肌 筋 膜 炎 ,再 配 合 胸 椎 关 节 整 复 。 同 时 配 合 适 当 的 功 能 锻 炼 提 高 局 部 肌 肉 力 量 。 具 体 步 骤 :先 予 以 局部推拿治疗,再采用 中 频 电 治 疗 和 走 罐 交 替 治 疗,严 重者予以针刀松解局部重点筋结。推拿治疗每日治疗 1次,其他治疗方法按上述要求进行。推拿 5d后休 息 2d 继 续 治 疗 ,1 个 月 后 评 定 疗 效 。

浅谈手法辩证施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浅谈手法辩证施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浅谈手法辩证施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中医“痹证”范畴,采用不同的手法对不同阶段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有针对性的复位手法。

避免手法的盲目性。

标签: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治疗辫证施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中医“痹证”范畴,类似中医学的“背痛叉气”一般好发于胸椎中上段,主要是胸椎后关节和肋椎关节的解剖位置的变化,并刺激相应肋间神经和胸神经后支,交感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和疼痛,引起胸背颈部疼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有时向前胸上肢牵涉。

可有胸疼、憋气,或心跳加快,出现假性心绞痛。

胸椎小关节包括上胸椎的下关节突与下胸椎的上关节突,两关节可同时发病,也可单独发病。

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也有共性。

如能熟知解剖和脊柱的生物力学,正确的辨证施术手法即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笔者经过近十年的临床手法探索,治疗了200余名患者,总结出几种独特的治疗手法,欲抛砖引玉,以求同行斧正。

1解剖特点和临床特征1.1胸椎小关节由三个关节即胸椎关节突关节,胸肋关节,肋横突关节组成,胸椎后关节由上下两椎体后方的椎弓延伸的上下关节突构成。

胸椎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后面偏上外,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前面偏下内,胸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分为前后支,后支细小在背后又分为内外侧支前支即肋间神经较大至胸壁侧部分出外侧支穿行至表面,本干行至胸骨外侧缘附近穿出至表面分为内外二支,胸神经不但支配相关的肋间肌,同时分布于胸腹壁皮肤和肋间韧带,下部的胸神经尚支配腹前壁和外侧壁的肌肉,由于椎间盘和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及遇到不协调的外力,旋转力,使椎间关节发生轻度的解剖位置变化,棘突偏离中线并偏歪,椎旁压痛,棘突后突或凹陷,上下棘间隙一宽一窄,棘上韧带剥离。

1.2胸肋关节肋骨头与椎体的肋凹及椎间盘相关节,肋骨头呈圆形,肋骨头关节面,呈现楔形,胸交感神经节的位置一般在肋骨小头,前方。

该关节紊乱是由于两骨间轻度发生解剖位置上的变化,两椎体的后关节并无改变。

检查时可触及软组织紧张,僵硬,结节条索,肋间隙压痛,咳嗽、呼吸时加重。

手法复位为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320例临床体会

手法复位为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320例临床体会

手法复位为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320例临床体会标签: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俗称岔气,是引起胸背痛的常见原因。

也是推拿按摩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往往因搬提重物时姿势不良,躯干用力扭转而发生小关节位移等导致本病。

笔者近年来以手法复位为主,辅以拔罐理疗等治疗本病32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0例,男137例,女183例;年龄20岁以下8例,21-40岁136例,41-60岁159例,61岁以上17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3年。

有外伤史者128例,有风湿史者42例,原因不明显者62例,经过其它治疗不愈者56例。

错位椎体T3、4者193例,T5、6者110例,T7、8者10例,T9、T10者7例。

1.2 临床表现本症常发生于体力劳动者,多有躯干用力扭转或挤压性外伤史。

急性损伤者,病人多主诉单侧(或双侧)背肌剧烈疼痛,偶有向肋间隙、胸前部及腰腹部的相应部位放射性疼痛,病人常不能仰卧休息,深呼吸或咳呛时痛剧。

慢性损伤,多有背部酸痛及沉重感,久站、久坐、过劳或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但一般无放射性疼痛。

在急性期,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慢性期,则一般无运动障碍。

触诊时可发现患椎棘突偏离脊柱中心轴线,患椎棘突旁压痛;附近肌肉紧张或有硬性索条,棘上韧带肿胀或剥离。

x线检查有利于本症的鉴别诊断,可排除胸段脊椎的其它疾患,如胸椎结核、肿瘤等。

1.3 治疗方法:1.3.1 局部放松用滚、推、揉、拿手法,松解背部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骶棘肌等痉挛紧张的肌肉,反复施术数遍。

1.3.2 手法整复患者坐一矮凳上,两手抱头枕部。

术者立其后,右脚踏于患者坐凳边缘,膝部顶住胸椎棘突后凸或侧偏部位,两手分别从病人背后两腋下伸出,分别抓住患者两肩前部,嘱病人背部紧靠术者膝部,全身放松,作深呼吸,待呼气完毕时,两手向后向上拔拉,同时膝部向前顶压,听到”咔嚓”响声,即为复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体会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按摩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引起胸背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往往是因搬运物品姿势不良,躯干用力扭转而发生小关节移位。

近几年,本人对22例患者采取了手法整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该症的病因、诊断与整复手法介绍如下。

一、资料
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均在30--50之间;其中工人18例,干部4例;发生在第二胸椎者3例,第三胸椎者15例,第七胸椎、第九胸椎、第十胸椎者各1例,二三胸椎同时错位者1例;治疗次数少则1次,多则10次,一般3--5次治愈,痊愈18例,有效者3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5.4%。

二、病因
人体的脊柱是椎骨借助关节、椎间盘和韧带构成的。

脊柱上附有丰富的肌肉,以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在正常情况下,上述组织维持着脊柱的稳定,胸端脊柱因有胸廓的其他组织加固,比颈腰端脊柱稳定,故损伤机会较少。

但胸椎间盘及其椎间韧带等组织的退变,可减弱胸
端脊椎的稳定性,而增加损伤的机会。

如上肢运动过量或受寒,劳累过度,受到强大外力的挤压,用力过猛,扭转或睡眠姿势不当等均可造成胸椎后关节的错位、胸椎关节的错逢或半脱位而刺激肋间神经或胸神经后支,出现急性背胸部疼痛,久之,这些错位的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改变,引起慢性背部疼痛。

三、分类
1、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高位和低位两类。

高位在第1--4胸椎,表现为腰背酸痛,上肢无力。

低位发生在第五胸椎以下,表现为脊和肋间神经痛。

2、根据发生时间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一般有外伤史,疼痛难忍,活动受限,不能向患侧卧。

(2)慢性:急性扭伤治疗不当,转为慢性或多有受寒、劳损而无明显外伤史。

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脊椎旁疼痛,但多为一侧较重,遇寒或劳累疼痛加剧。

四、诊断依据
1、有外伤或受寒、劳损史。

2、病人自述单侧或双侧背部疼痛,有向肋间隙、胸前部及腰腹部相应部位放射性疼痛。

3、病人常不能仰卧休息,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

4、检查时可发现患侧胸椎棘突偏离脊柱中心轴线,患侧棘突旁压痛,附近肌肉紧张或有硬性索条。

五、治疗方法
1、患者坐于方凳上,医者站其侧,一手按于病人肩部,另一手顺胸椎两侧自上而下进行摩揉。

按拨数分钟,待局部肌肉组织松软后,选用下列手法进行复位。

2、患者正坐于方凳上,右手搭于左肩头上,术者立于其后,以右手拇指按住患椎左侧,左手握住患者右肘部,令患者左旋至最大限度,术者双手同时用力推拉。

3、患者正坐于方凳上,双手手指交叉抱在后枕部,术者一只脚踏在方凳上,以膝盖抵住压痛点,双手从患者腋下部向上向后提拉,同时膝盖向前顶,动作要协调,用力要适当,以免拉伤关节。

六、典型病例
张某,男,39岁,铁路职工,2002年10月21日初诊。

自述前一天搬抬物品时背部扭伤,疼痛逐渐加重,不能大口呼吸、咳嗽,夜晚不能仰卧,早上穿衣服困难,经上述手法复位一次痊愈。

交错推按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中医院骨科(475001)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按摩治疗交错推按法
胸椎小关节紊乱,俗称"岔气",为临床所常见,多以推按法、顶推法、旋转法等手法治疗。

笔者临床采用交错推按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72岁,年龄最小26岁;中上胸椎者18例,下胸椎者7例;左侧者6例,右侧者19例;病程最短者12h,最长者48h。

1.2 临床表现多数有扭伤史,或长期姿式不正史,少数叙述不清病因。

胸背部疼痛,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背微前屈,不敢伸直,不能平卧,转侧不便;有的疼痛沿肋间放射至躯体前侧,有的疼痛向上至颈项部,使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

患处胸椎棘突压痛,或棘旁压痛,且疼痛放射至躯体前侧或颈项部;挺胸时疼痛加重,前屈时变化不明显;x线片未发现胸椎关节结构明显异常,且排除骨质病变。

2 治疗方法 采用三步手法治疗,即以交错推按法复位为主,辅以准备手法和结束手法。

2.1 准备手法揉按缓急: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立于其左侧,先查找出患椎,用轻度揉按手法在局部及其周围揉按,若为中胸椎则揉按范围包括胸椎上下段,若为下胸椎则揉按范围包括胸椎中段及腰椎上段。

该手法可通畅气血,解除筋肌痉挛,为下步行交错推
按法复位做好准备。

此手法持续约5min。

2.2 治疗手法即交错推按法复位,在准备手法结束后,局部筋肌痉挛基本解除,这时可用交错推按法复位。

患者保持原体位不变,周身放松。

医者以患椎为中心,双手分别置于患椎两侧,呈同一水平位,手掌放平,紧贴皮肤,指尖相背。

手法开始,嘱患者大口呼气,医者双手掌同时用稳力作相反推按动作,即一手向头部方向,另一手向尾部方向推按。

这时可感到或听到患椎处有轻微响声,即表示复位。

若未复位,则双手交换位置,重复上述动作,即能复位。

复位后病人感觉疼痛突然消失,或明显减轻。

2.3 结束手法理筋舒络:复位成功后,再用理筋手法整理,结束治疗。

具体手法为拍打法和轻度抚摩法,以达理筋舒络,调和气血,镇静祛痛之目的。

手法治疗每日1次。

3 治疗结果 本组25例,治疗1次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局部无压痛,无放射痛,恢复日常工人作者15例;治疗2次达上述标准者7例;治疗3次以上达上述标准者3例。

4 讨论 胸椎关节属微动关节,包括胸椎后关节和肋椎关节。

肋椎关节又包括肋骨小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

胸椎关节活动范围小,相对稳定,但在扭转外力或长期姿式不正情况下,也可以发生急慢性损伤,即关节紊乱。

临床中观察到发生胸椎小关节紊乱者,多为形体瘦弱,背部肌肉欠发达之人。

胸椎小关节急、慢性损伤后,引起周围软组织炎性惨出,水肿甚至出血,脊神经与交感神经受到周围软组织创伤性炎症刺激,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
关键,是及时使紊乱的小关节复位。

交错推按法可迅速使紊乱的小关节复位,故能较快解除临床症状和体征。

值得注意的是,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它病症相混淆,故临床应做好鉴别诊断,以免误诊误治。

特别是要排除因骨质病变(如肿瘤、结核、骨折等)引起的胸背痛,在明确诊断后,即可用交错推按法治疗。

施法时应灵活轻巧,勿施暴力,以免加重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