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路径

治疗上,一:急性期首选正骨,这点年轻人没问题,但老年人则要慎重,——因为正骨手法力量小不能够复位,力量大易因骨质疏松而造成骨折(此时针刀首选)。二:慢性期(1-2周后)复位效果差,应首选针刀、特别是线针刀。因为此时,损伤所造成的关节周围软组织易因早期的炎性渗出、血肿、机化、粘连,使之在后期进一步硬化、甚至瘢痕,而阻碍错骨缝的复位,如果此时通过针刀减压、减张、调整恢复软组织的平衡,就像调整偏歪了的电线杆两侧绳子的张力一样,就能够从容的恢复关节的错骨缝,而不需要蛮力复位。
二、除比较严重的或个别部位的错骨缝能在一般X光片或特殊透照位置的X光片上显示出来外,大部分病历都不能观察的改变。
三、通过仔细触摸、比较,能够觉察出微小的骨结构的变化,在参考症状和其他体征,不难对错骨缝做出正确的诊断。
四、在手法复位过程中,术者常可听到“咯噔”的弹响声,或有骨节滑动复位的感觉。术后,患者的症状大减或立即轻松舒适,体征也随之消失。
...........损破坏了关节的稳定,使两关节面之间的解剖关系发生轻度的偏移、旋转等错动移位;或使关节内结构的位置发生微小的异常,这种关节的紊乱称为错骨缝。
错骨缝的诊断特点是:

错骨缝的诊断特点是:
一、病理改变轻微,最微者只有1~2毫米的错移,甚至更少,中医称为“错络”;严重者也比关节半脱位的错移要小的多,中医称谓“参差”。
另附:

错骨缝的定义
现代医学中没有错骨缝之说,但其关节紊乱症与错骨缝有很多类似之处,虽不是完全一致,却也可以互相借鉴。从广义上讲,甚至可以相提并论。尤其是关节紊乱症中半脱位、滑膜嵌钝、滑脱、绞索、软组织介入关节内等的病理变化,对研究错骨缝很有指导意义。
中医复合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70·□中医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复合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边永德1 边 涛2(1.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54;2.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复合正骨手法(侧卧位定点复位法结合膝顶后板法)在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采用中医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正骨手法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5次。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 评分明显下降,治疗组6个月随访疾病复发率为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中医复合正骨手法在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时比较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可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缓患者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中医复合正骨手法;中医传统正骨手法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BIAN Yongde 1 BIAN Tao 2(1.Baizh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0054,China;2.Jishuitan Hospital,Beijing 10003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lateral position fixed-point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knee top and back plate method)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in Baizh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once a week,for a total of five times.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9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S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5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effectively slow down the recurrence of diseas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and achieve good clinical effect.Keywords:thoracic vertebrae small joint disord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traditional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作者简介:边永德,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各种骨关节疾病临床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患 者 上胸 , 者 略 后 仰 上 身 背 靠 术 者 右 膝 , 者 右 膝 顶 住 患 椎 患 术 棘 突 , 患 者 呼 气 末 时 , 者 双 手 用 力 往 后 下 压 , 膝 往 前 上 在 术 右
或 减 轻 对 病 变 胸 椎 附 近 的 神 经 血 管 的 刺 激 , 部 封 闭 可 改 善 局 血 液 循 环 , 炎 , 痛 。胸 背肌 功能 锻 炼 , 恢 复 肌力 平衡 , 抗 镇 可 防 止 复 发 。胸 椎 小 关 节 紊 乱 症 经 过 以 上 的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取 得
疗 亦 可 改 善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进 炎 症 消 退 , 法 复 位 可 矫 正 胸 促 手 椎 椎 间 关 节 功 能 紊 乱 , 善 局 部 微 循 环 , 进 炎 症 吸 收 , 除 改 促 消
胸 椎 棘 突 两 侧 华 陀 夹 脊 穴 或 局 部 痉 挛 压 痛 处 深 达 横 突 处 注 射 , 次 / ,O次 为一 疗 程 1 d2 132 手法复位 .. 1俯卧推按法 : 者俯卧 , 前垫一 薄枕 , ) 患 胸 双 手 放 于 身 体 两 侧 , 者先 行 放 松 手 法 后 再 用 手 感 觉 患 者 偏 术 歪 的 胸 椎 棘 突 , 后 双 手 交 叉 用 一 手 的 小 鱼 际 和 另 一 手 的 大 然
性骨折 、 骨骨折 、 椎结 核, 瘤 、 椎 间盘突 出症等疾 病 。 肋 胸 肿 胸
临 床 表 现 : 胸 部 疼 痛 、 胀 、 吸 不 畅 、 痛 常 治 肋 间 向前 胸 背 闷 呼 疼 放射等 。 1 2 一般 资料 .
浅谈手法辩证施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浅谈手法辩证施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中医“痹证”范畴,采用不同的手法对不同阶段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有针对性的复位手法。
避免手法的盲目性。
标签: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治疗辫证施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中医“痹证”范畴,类似中医学的“背痛叉气”一般好发于胸椎中上段,主要是胸椎后关节和肋椎关节的解剖位置的变化,并刺激相应肋间神经和胸神经后支,交感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和疼痛,引起胸背颈部疼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有时向前胸上肢牵涉。
可有胸疼、憋气,或心跳加快,出现假性心绞痛。
胸椎小关节包括上胸椎的下关节突与下胸椎的上关节突,两关节可同时发病,也可单独发病。
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也有共性。
如能熟知解剖和脊柱的生物力学,正确的辨证施术手法即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笔者经过近十年的临床手法探索,治疗了200余名患者,总结出几种独特的治疗手法,欲抛砖引玉,以求同行斧正。
1解剖特点和临床特征1.1胸椎小关节由三个关节即胸椎关节突关节,胸肋关节,肋横突关节组成,胸椎后关节由上下两椎体后方的椎弓延伸的上下关节突构成。
胸椎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后面偏上外,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前面偏下内,胸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分为前后支,后支细小在背后又分为内外侧支前支即肋间神经较大至胸壁侧部分出外侧支穿行至表面,本干行至胸骨外侧缘附近穿出至表面分为内外二支,胸神经不但支配相关的肋间肌,同时分布于胸腹壁皮肤和肋间韧带,下部的胸神经尚支配腹前壁和外侧壁的肌肉,由于椎间盘和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及遇到不协调的外力,旋转力,使椎间关节发生轻度的解剖位置变化,棘突偏离中线并偏歪,椎旁压痛,棘突后突或凹陷,上下棘间隙一宽一窄,棘上韧带剥离。
1.2胸肋关节肋骨头与椎体的肋凹及椎间盘相关节,肋骨头呈圆形,肋骨头关节面,呈现楔形,胸交感神经节的位置一般在肋骨小头,前方。
该关节紊乱是由于两骨间轻度发生解剖位置上的变化,两椎体的后关节并无改变。
检查时可触及软组织紧张,僵硬,结节条索,肋间隙压痛,咳嗽、呼吸时加重。
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的诊治-张向远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预后及意义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胸段只有神经根和交感神经有可能受到刺激或 压迫,而形成胸椎相关疾病。已经有实验证明: 压迫胸、腰段脊神经和压迫交感神经,所造成 的后果是相同的。因此在胸腰段只有一种类型 的脊柱相关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既有神经根 型,也有交感神经型特征.
本病就诊多属于急性发作,由于姿势不良引起 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较多,我科采用的抱胸环 压法疗效显著,一般1--3次治疗即可。预后良 好。此方法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疗程短, 见效快,副作用少,减少医疗开支。 抱胸环压法以解剖为主,符合询证医学,此方 法使体重通过胸部和右手掌快速向下冲压,两 种相反的力作用于错位胸椎及小关节,利用脊 柱韧带、胸廓弹力及小关节错位后的回复趋势 使小关节复位,从而迅速解除症状。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重视的原因!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女性或体力工作 者,好发于3—6胸椎之间。是引起胸背痛的常 见原因(84.52%),亦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急 慢性肋间神经痛(25.81%)和胸腹腔脏器功 能紊乱(9.68%)等症状, 易被误诊为心血管 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神经官能症” 等。
学而思初中数学三难度,四季讲义

学而思初中数学三难度,四季讲义摘要:1.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定义和症状2.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病因3.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和治疗4.胸椎小关节紊乱的预防和康复正文:一、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定义和症状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错缝、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脱位、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等,是指胸椎小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顿而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
其主要症状为背痛,有些患者在外伤后即会出现;有的患者疼痛会长期反复、时轻时重,稍长时间的坐、站、弯腰,便会酸痛难忍;胸闷,呼吸不顺畅。
全身108 多种的疾病,都跟脊柱有直接关系。
二、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病因胸椎小关节紊乱通常由外伤引起,例如交通事故、摔倒、运动损伤等。
此外,流产后身体比较虚弱,加上怀孕期间不太运动,筋骨比较脆弱,一些轻微的不经意的动作都有可能导致小关节紊乱或者轻微的肌肉拉伤。
夜间睡觉时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血运较差,疼痛比较明显,稍微活动一般就能缓解。
三、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和治疗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通常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看到胸椎生理弯曲度存在,顺列正常。
在胸4、5 水平段左侧背脊髓外硬膜内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t1w1 呈稍高信号,t2w1 呈稍低信号,边界尚清,信号尚均匀,大小约5mm6mm12mm,背脊髓受压右移,相应椎体,椎间孔间骨质未见异常,所示双侧韧黄带和后纵韧带未见增厚,软组织影信号未见异常。
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一般采用推拿疗法,具有显著疗效。
此外,还可以进行针灸、理疗、药物治疗等。
四、胸椎小关节紊乱的预防和康复预防胸椎小关节紊乱要注意保护脊柱,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康复期间,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语:在平时的生活中,若是我们的身体中不小心出现了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情况,这会使得我们的身体非常难受的,也将会对平时的健康生活造成不好的影
在平时的生活中,若是我们的身体中不小心出现了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情况,这会使得我们的身体非常难受的,也将会对平时的健康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许多得上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人深受其苦,很是想知道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1)脊柱旋转复位法:病人端坐于方凳上,两足分开与肩等宽。
助于固定病人下肢,以维持其正坐姿势。
术者坐其背后,一手从病人胸前握其健侧肩部上方,肘部卡住伤侧肩部,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
此时,按需要嘱病人配合前屈,侧弯及旋转动作,待脊柱旋转力传到拇指时(即指感),拇指协同用力把棘突向对侧上方顶推,指下有错动感或伴响声,示复位成功。
而后用拇指推理、按压棘上韧带和两侧骶棘肌数遍。
病人端坐于方凳上,两足分开与肩等宽。
助于固定病人下肢,以维持其正坐姿势。
(2)顶背扳肩复位法:病人坐于低凳上。
术者立其背后,一下肢呈半屈曲状,足尖踩于凳子上,膝部顶于伤处(患椎棘突或相当于肋骨后端),双手握拿病人两肩前部向上拨伸,嘱病人抬头挺胸,深呼吸,于吸气末手、膝协同用力顶背扳肩,此时多闻及复位响声,而后,用拇指按揉、推理该部1到2分钟(痛点部位)即可。
(3)按压痛点推肩法病人端坐,两腿分开。
术者立于伤侧,一下肢抵紧伤侧膝关节内侧,一手拇指按压背部痛点,另手放于健侧肩前部(嘱病人挺胸);此时,两手协同用力按压、推肩、将胸部向健侧回旋至最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杨金斗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经验

杨金斗按摩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经验标签:名医经验;杨金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坐位旋转复位法;吸呼气推按法;压脊扳肩法;牵引侧扳法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3组关节构成,属联动微动关节,在外伤、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
胸椎内外平衡失调可使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位而紊乱,进而导致神经、血管等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受到伤害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本病属中医“错骨缝”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临床除常见脊背疼痛外,还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间神经痛和胸腹腔脏器的相关症状(如肝区疼痛、胸痛、胸闷、憋气、心悸、咳喘、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胃脘痛等)。
目前临床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推拿、针灸、椎板注射、口服药物、针刀、拔罐等。
本院杨金斗主任医师结合自身40余年临床经验,在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方面有其独到见解,其手法操作具有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且患者痛苦小、疗效稳定确切。
现介绍如下。
1 诊断依据胸椎小关节在结构上与脊神经、交感神经密切相关,因该关节错位程度和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影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复杂多变,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杨老结合自身40余年临床经验,发现本病在一些诊断要点上有一定规律可循,故形成如下诊断依据,同时可作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整复手法的选择依据:①有慢性劳损史或扭转外伤史。
②临床以脊背疼痛为主诉,部分患者可出现相应脊神经和自主神经节段支配区感觉异常和症状。
③脊柱触诊病变胸椎棘突出现压痛和牵扯痛;压痛胸椎棘突偏离和偏歪中轴线,或后凸、前凹;其棘突偏歪一侧软组织局限性压痛,肌紧张,部分患者棘上韧带可摸到条索状硬块。
④胸椎X线片一般无异常发现,或发现退行性改变。
2 病理机制胸椎关节属微动关节,其活动范围小,相对稳定。
当胸椎间盘、胸椎间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及棘上韧带)及关节囊等组织退变后,胸段脊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在扭转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姿式史(坐立姿势、行走姿势、睡眠姿势等)、负重过大或不当、用力过猛或者锻炼动作不当、感受寒凉等情况下,发生急慢性损伤[1],其关节突关节、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和椎间软组织发生错位和损伤的机会增加[2-4],继而导致一个或多个胸椎受力不均,使单个或多个椎体发生轻微失稳,造成胸椎小关节错位或半错位,由此出现脊背部肌肉疼痛等临床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背部疼痛有可能是“胸椎小关节紊乱”
【概念】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系指胸椎小关节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现为关节囊滑膜嵌顿而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临床又称为胸椎错缝、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等。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女性或体力工作者,好发于(3-6)胸椎之间。
是引起胸背痛的常见原因(84.52%),亦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间神经痛(25.81%)和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9.68%)等症状,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神经官能症”等。
本病属于脊柱后关节紊乱症之一,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
1、急性外伤
有明显的外伤史,多因持物扭转或撞击,使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导致关节滑膜、韧带、神经、血管等受到嵌顿挤压、牵拉等刺激,发生紊乱,并反射地引起肌肉痉挛。
2、慢性劳损
(1) 由于胸椎间盘退变变薄,椎间隙变窄,胸椎后关州的关节囊,韧带松弛,而使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
(2) 长期在不协调姿势下工作、学习,使背膂部软组织经常处于过度收缩、牵拉、扭转,而发生慢性劳损。
由于这些软组织的紧张,痉挛等外平衡的不协调,促使内平衡不协调,而致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
(3) 外伤后未经及时治疗,风寒湿邪侵入背膂都的经络、肌肉,致肌肉痉挛,气滞血瘀,日久胸脊椎的内外平衡失调,后关节发生错位。
【临床表现】颈肩背牵掣作痛,季肋部疼痛不适、胸闷、胸部压迫堵下塞感,转侧不利,入夜翻身困难。
重者双上肢可有疼痛,活动受限。
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呈痛苦面容,头颈仰俯、转侧困难,常保持固定体位(多为前倾位),不能随意转动;受损胸椎节段棘突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深吸气疼痛更甚,棘突偏离脊柱中轴线,后凸隆起或凹陷等。
受损胸椎节段椎旁软组织可见有触痛、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物。
X线平片:由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于小关节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其X线摄片常不易显示。
(但也有的认为,其病变棘突歪斜、小关节间隙不对称存在)。
笔者经过几年的临床探索, 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纠治
有了点粗浅的认识, 并归纳出了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行之有效的十种手法, 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