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及恢复治疗
脊椎矫正复位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观察

脊椎矫正复位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11-25T15:52:58.1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高革新[导读]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损伤性疾病,由于患者损伤部位的不同以及所涉及组织的差异。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空港区扶绥县中医院广西崇左市扶绥县 5321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脊椎矫正复位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电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脊椎矫正复位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下取得的临床成效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也分别取得了不同的临床疗效,参照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67%,研究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研究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取脊椎矫正复位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脊椎矫正复位术;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效果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损伤性疾病,由于患者损伤部位的不同以及所涉及组织的差异,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急性或慢性的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肋间神经痛以及头颈部症状等,使患者的日常生活乃至生命安全受到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必须要对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与解决[1]。
我院现对收治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取了脊椎矫正复位术的治疗措施,取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现作如下报道,以期能够为今后与胸椎小关节紊乱相关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诊疗标准。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67例

2 治 疗方 法
() 1 准备 手 法 : 者 俯 卧 位 , 者 立 于 其 左 则 , 患 医
治愈( 1 3 经 ~ 次手法治疗后 , 症状体征完全 消 失者 ) 。好转 ( 1— 5例 经 3次手 法治疗 后 , 状体 征 症 明显减轻者)2例。无效 ( I 3次手法治疗后 , l 经 一 症状体征轻度改善或无明显变化者) 4例 , 总有效率
维普资讯
科门诊病人 , 中女 3 其 8例 , 2 男 9例 ; 年龄 2 5 1— l 岁 ; 程半 天 ~ . 病 2 5年 。 症 状 体 征 : 数 有 扭 伤史 , 多
或长 期姿 势不 正史 , 少数 患 者 叙 述 病史 不 清 。主要 表现 为胸背 部疼 痛 , 呼吸 时 疼 痛 加重 , 侧不 便 , 深 转 有 的疼 痛沿肋 间放射 至躯 体 前 侧 , 分 患 者诉 疼 痛 部 时伴有 胸 闷感 。查 体 可见棘 突偏 歪或 凹陷等异 常变
化, 棘突旁或棘间压痛明显且与患者所诉疼痛部位
() 4 结束手法 : 患者俯卧位 , 在背部 以病变部位
为中心施轻柔血 , 静祛 痛之 目的 。 调 镇
3 治疗 结果
相符 , 有时可触及条索状棘上或棘旁韧带。辅助检 查 :7例 x线检 查 胸 椎 骨 质 未 见 异 常 ; 有 胸 闷 感 6 伴
9 O3 。 4. %
先查找出患椎 , 沿胸椎 棘突两旁 , 以患椎为 中心 , 用 滚法、 一指禅法、 推法和弹拨法对椎旁上下软组织松 解l 0分钟 , 该手 法可 疏通气 血 , 除筋 肌痉挛 。 解 () 2 膝顶扩胸扳法 : 患者端坐于方凳上 , 术者立 于其后 , 嘱患者双手交叉抱在后脑部。术者双手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患 者 上胸 , 者 略 后 仰 上 身 背 靠 术 者 右 膝 , 者 右 膝 顶 住 患 椎 患 术 棘 突 , 患 者 呼 气 末 时 , 者 双 手 用 力 往 后 下 压 , 膝 往 前 上 在 术 右
或 减 轻 对 病 变 胸 椎 附 近 的 神 经 血 管 的 刺 激 , 部 封 闭 可 改 善 局 血 液 循 环 , 炎 , 痛 。胸 背肌 功能 锻 炼 , 恢 复 肌力 平衡 , 抗 镇 可 防 止 复 发 。胸 椎 小 关 节 紊 乱 症 经 过 以 上 的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取 得
疗 亦 可 改 善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进 炎 症 消 退 , 法 复 位 可 矫 正 胸 促 手 椎 椎 间 关 节 功 能 紊 乱 , 善 局 部 微 循 环 , 进 炎 症 吸 收 , 除 改 促 消
胸 椎 棘 突 两 侧 华 陀 夹 脊 穴 或 局 部 痉 挛 压 痛 处 深 达 横 突 处 注 射 , 次 / ,O次 为一 疗 程 1 d2 132 手法复位 .. 1俯卧推按法 : 者俯卧 , 前垫一 薄枕 , ) 患 胸 双 手 放 于 身 体 两 侧 , 者先 行 放 松 手 法 后 再 用 手 感 觉 患 者 偏 术 歪 的 胸 椎 棘 突 , 后 双 手 交 叉 用 一 手 的 小 鱼 际 和 另 一 手 的 大 然
性骨折 、 骨骨折 、 椎结 核, 瘤 、 椎 间盘突 出症等疾 病 。 肋 胸 肿 胸
临 床 表 现 : 胸 部 疼 痛 、 胀 、 吸 不 畅 、 痛 常 治 肋 间 向前 胸 背 闷 呼 疼 放射等 。 1 2 一般 资料 .
胸椎小关节紊乱1、2答案-2024年度粤医云

胸椎小关节紊乱1、22024年粤医云答案参考答案附后1.(判断题)胸椎小关节错缝是上一胸椎的下关节突与下一胸椎的上关节突所构成的椎间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错位,导致胸背疼痛与功能障碍。
又称之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或胸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2.(多选题)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有哪些()(多选)A.胸背部疼痛或不适感B.胸痛、胸闷、憋气、心悸C.上肢的放射痛D.肋间神经痛3.(多选题)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要点包括()(多选A.有急慢性脊背损伤史或外感病史B.背痛合并脊柱相关疾病C.合并心脏等危重疾病D.局部压痛(+),棘突偏歪4.(多选题)胸椎小关节紊乱急性期的表现有()(多选)A.胸椎局部疼痛剧烈B.肩背牵掣作痛C.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D.俯仰转侧活动严重受限5.(单选题)胸椎小关节紊乱恢复期的特点是()(单选)A.胸椎局部疼痛缓解B.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症状减轻C.俯仰转侧活动稍受限D.胸椎后关节紊乱相关症状体征逐渐消失,活动如常6.(多选题)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法包括()(多选)A.推拿B.中药C.火罐D.健康指导7.(判断题)胸椎小关节紊乱缓解期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为治则。
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8.(多选题)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放松手法主要包括()(多选)A.㨰B.揉C.按D.掐9.(多选题)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运动类手法主要包括()(多选)A.俯卧分推按压B.仰卧垫胸按压C.胸椎斜扳法D.坐位扩胸扳10.(判断题)仰卧垫胸按压法的操作要点是:患者仰卧,头勿垫枕头,双手交叉于胸前,抱胸扶肩,张口呼吸;医者立于床侧,以枕头放于患者交叉之双臂上,用一手半握拳垫于患者疼痛的背部之下,另一手随着呼吸按压枕头,等患者呼气时,突然用力,随即听到并感觉到“啪”地一声,手法成功。
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11.(判断题)坐位扩胸膝顶扳法的操作要点是患者取坐位,双手抱头置于脑后医者立其后,双手扶其双腋下,用一膝部顶于患部,逐渐向后拉,等到有阻力时,突然发力,听到并感到“啪”地一声,手法成功。
腰椎小关节紊乱病历模板

腰椎小关节紊乱病历模板患者信息: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岁职业:XXX主诉:患者主诉腰痛不适,伴有下肢放射痛,持续时间XXX个月,加重与恶化,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于XXX年XX月XX日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患者于XXX年XX月XX日出现腰痛症状,最初为局限于腰部,随后出现下肢放射痛。
初次发作时,患者尝试了自行缓解疼痛的方法,如静卧休息、热敷等,未见明显缓解。
疼痛表现为阵发性加剧,特别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重。
曾到地方医院就诊,暂时缓解症状,但未能彻底根治。
据患者描述,腰痛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下肢酸痛、刺痛等症状。
近期发现腰痛向右臀部放射,并出现下肢放射痛,且向下延伸至膝部,活动时症状明显加重。
患者未有外伤、感染史,未服用相关药物。
既往史:无。
个人史:患者生活规律,无饮食偏好。
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无慢性疾病史。
家族史:患者父亲存在类似腰椎相关疾病史,但未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神志清醒,无明显消瘦和全身蜡黄状。
脊柱:患者正常站立位,脊柱生理曲度无明显异常。
腰椎区可见肌肉紧张,脊柱活动度受限,无畸形,无明显压痛点、肿胀等异常体征。
神经系统:患者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
辅助检查:1. X射线:腰椎正侧位片示L4、L5椎间小关节突增生。
2. MRI:腰椎MRI示L4/5椎间盘旁软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根,椎管内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腰椎小关节紊乱(L4/5)。
治疗计划:1. 以减轻患者腰痛症状为主要目标,采取保守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疼痛进行缓解。
2. 组织工程复合物注射:以改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随访计划:1. 患者于治疗后2周来院复查,观察症状变化,评估疗效。
2. 如疼痛缓解,将根据具体病情给予继续保守治疗或考虑手术治疗。
总结:腰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疾病,临床上应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确诊后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手法复位为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320例临床体会

手法复位为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320例临床体会标签: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俗称岔气,是引起胸背痛的常见原因。
也是推拿按摩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往往因搬提重物时姿势不良,躯干用力扭转而发生小关节位移等导致本病。
笔者近年来以手法复位为主,辅以拔罐理疗等治疗本病32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0例,男137例,女183例;年龄20岁以下8例,21-40岁136例,41-60岁159例,61岁以上17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3年。
有外伤史者128例,有风湿史者42例,原因不明显者62例,经过其它治疗不愈者56例。
错位椎体T3、4者193例,T5、6者110例,T7、8者10例,T9、T10者7例。
1.2 临床表现本症常发生于体力劳动者,多有躯干用力扭转或挤压性外伤史。
急性损伤者,病人多主诉单侧(或双侧)背肌剧烈疼痛,偶有向肋间隙、胸前部及腰腹部的相应部位放射性疼痛,病人常不能仰卧休息,深呼吸或咳呛时痛剧。
慢性损伤,多有背部酸痛及沉重感,久站、久坐、过劳或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但一般无放射性疼痛。
在急性期,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慢性期,则一般无运动障碍。
触诊时可发现患椎棘突偏离脊柱中心轴线,患椎棘突旁压痛;附近肌肉紧张或有硬性索条,棘上韧带肿胀或剥离。
x线检查有利于本症的鉴别诊断,可排除胸段脊椎的其它疾患,如胸椎结核、肿瘤等。
1.3 治疗方法:1.3.1 局部放松用滚、推、揉、拿手法,松解背部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骶棘肌等痉挛紧张的肌肉,反复施术数遍。
1.3.2 手法整复患者坐一矮凳上,两手抱头枕部。
术者立其后,右脚踏于患者坐凳边缘,膝部顶住胸椎棘突后凸或侧偏部位,两手分别从病人背后两腋下伸出,分别抓住患者两肩前部,嘱病人背部紧靠术者膝部,全身放松,作深呼吸,待呼气完毕时,两手向后向上拔拉,同时膝部向前顶压,听到”咔嚓”响声,即为复位。
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的诊治-张向远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预后及意义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胸段只有神经根和交感神经有可能受到刺激或 压迫,而形成胸椎相关疾病。已经有实验证明: 压迫胸、腰段脊神经和压迫交感神经,所造成 的后果是相同的。因此在胸腰段只有一种类型 的脊柱相关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既有神经根 型,也有交感神经型特征.
本病就诊多属于急性发作,由于姿势不良引起 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较多,我科采用的抱胸环 压法疗效显著,一般1--3次治疗即可。预后良 好。此方法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疗程短, 见效快,副作用少,减少医疗开支。 抱胸环压法以解剖为主,符合询证医学,此方 法使体重通过胸部和右手掌快速向下冲压,两 种相反的力作用于错位胸椎及小关节,利用脊 柱韧带、胸廓弹力及小关节错位后的回复趋势 使小关节复位,从而迅速解除症状。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重视的原因!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女性或体力工作 者,好发于3—6胸椎之间。是引起胸背痛的常 见原因(84.52%),亦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急 慢性肋间神经痛(25.81%)和胸腹腔脏器功 能紊乱(9.68%)等症状, 易被误诊为心血管 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神经官能症” 等。
手法为主综合治疗慢性胸椎小关节紊乱67例报告

3 5 做 好基础护理 .
① 插 胃管 、 气管插 管对 患者 口腔 黏膜
性, 造成 乙酰胆碱蓄积 , 使胆碱 能神 经持续兴奋 , 出现毒 簟碱 样、 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患者 常因肺水肿 、 呼吸循环
衰竭 而死亡 。保 持呼 吸道通 畅 , 气吸入 , 现呼 吸异 常及 氧 发
易造成损 伤 ; 治疗 中应用 阿托 品后 , 口干 、 发热 、 唾液分泌 少 , 都很容 易造 成细菌感染 , 以要 必 须做好 患者 的 口腔护 理。 所
②积极进行 预防压疮护 理 , 时给予 翻身拍 背 , 防坠积 性 定 预
肺炎等疾病 的发 生。③安全护理 : 意识 障碍 患者要 注意保 对 护, 防止坠床 、 外拔 出各 治疗管 道 。对情 绪极 低落 患者 做 意
【 关键词 】 小关节紊乱; 胸椎; 手法整复
di1 .9 9 ji n 17 0 6 .0 2 0 . 3 o:0 36 /. s.6 2— 39 2 1.8 0 8 s .
中图分类号 : R 8 .3 6 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0 6 (0 2 0 0 5 6 2— 39 2 1 )8— 9 2—0 2
[ ] 曾向前. 3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 中毒致呼吸衰竭的相关 因素分析
中, 由于血液灌 流体外循 环有 潜在 的危 险性 , 故血 液灌 流 时
需要严 密监测 , 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 及 并做好 以下护 理 : ①
密切 观察 患者 的神志 、 瞳孔 、 血压 、 率 、 心 呼吸及 其他病 情变
每天轮流使用 T P、 D 超短 波 、 低周 波治疗仪进
使 用传 统的 飞燕点水 式及仰 卧起 坐 , 注 治愈 : 症状 和体 征完 全消 失 , 活动 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及恢复治疗 脊椎小关节综合征又称脊椎小关节紊乱,系指脊椎小关节在扭转外力作用下,超出正常活动范围而发生侧向滑移,造成其周围韧带肌肉损伤和超出生理活动范围,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脊椎功能障碍者。临床较为常见,本病的出现,既有脊椎结构上的内因,又有脊椎不能承受负荷失稳的外因。包括:颈椎小关节错位、胸椎小关节错位、腰椎小关节错位、骶髂关节错位。本病好发于青壮年,若治疗不当,或耽误治疗,可引起持续性的颈、胸、腰、骶部的疼痛。其中腰椎小关节错位又称腰椎滑膜嵌顿综合征最为常见及严重,另节叙述。本节主要讨论颈、胸及骶髂关节错位。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人体颈、胸、腰、骶髂关节面存在一定差异。颈椎小关节几乎呈水平位排列、胸椎小关节呈冠状位排列,而腰椎小关节变为互相呈直角的两个小关节面,一个呈冠状位,一个呈矢状位,骶髂关节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骶髂关节结构稳定,活动范围微小,没有强大的外力作用是不易产生错位的。 1.脊椎小关节错位主要是间接暴力所致。如突然跌倒,臀部或单侧肢体着地,地面的作用力通过脊柱向上传导,而躯体向下的冲击作用力也通过脊柱向下传导,两作用力在脊椎小关节处汇合,则可引起该处小关节的错位。同样,单侧肢体着地、下蹲位持重站立时的扭伤、“挥鞭样”损伤等,肢体受到扭转、牵拉、碰挫、滑跌等而产生错位。 2.脊椎局部肌肉扭伤、挫撞或受风寒侵袭发生痉挛;睡眠或工作中姿势不良,脊椎呈慢性劳损;舞台表演或特技动作,均可使脊椎小关节超出正常活动范围而发生侧向滑移。 3.若有先天性关节突不对称,一侧关节突更易发生斜向运动,使滑膜更易嵌入,或关节突错位。严重的脊椎关节错位,可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撕裂,使关节的稳定性降低,负重或活动时有加重错位的可能。轻微的错位,有自行恢复的可能。如脊椎关节反复的发生错位损伤或关节错位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局部出血,机化,瘢痕形成充填关节的空隙,造成复位困难和关节不稳,久之则引起顽固性的持续性的颈、胸、腰、骶部的疼痛。 【病理改变】 1.脊椎小关节发生错位时,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向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前、后、左、右略微移位,使关节突关节面的排列失去正常的关系。关节突软骨常受到伤害,严重时一侧椎间关节的滑膜嵌夹在关节间隙中;棘间和棘上韧带紧张,周围有关肌肉失去平衡协调,将移位的小关节交锁在不正常的位置上。但骶脊肌、黄韧带等具有回弹作用,小关节错位发生后,可自行复位。 2.滑膜和关节囊有丰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对于刺激和炎症反应极为敏感。当脊椎小关节发生错位或滑膜嵌顿时,滑膜可因关节的挤压而造成严重的损伤,必然导致充血和水肿,因而引起剧烈的疼痛和反射性肌痉挛,如不及时解脱嵌顿,则会发生关节炎或粘连,形成慢性疼痛。 上述的各种病理改变难在普通的X线上发现,临床上易被忽视而误诊。 【临床表现】 脊椎小关节错位因位置不同而表现各异,分述如下。 (一)颈椎小关节错位 一般起病较急,伤后颈部疼痛,转动不便,活动时疼痛加剧。颈部疼痛无力,可伴有双上肢麻木无力,感觉与肌力减退。检查时可发现颈部肌肉稍痉挛、僵硬,顾盼不便,头歪向健侧或略前倾。病变颈椎有关棘突可有压痛。用双手拇指在棘突旁相对触摸时,多能在指下感到病变颈椎棘突有轻度偏移。 颈椎X线检查,正位片上可见颈椎凸向患侧,棘突偏离中线。侧位片可见颈椎正常生理前凸变小,或者消失。必要时可拍斜位X线片。 (二)胸椎小关节错位 典型病例在发病时往往可闻及胸椎后关节在突然错位时的“咯嗤”声响,轻者发生关节劳损,表现错位节段明显疼痛和不适;重者可引起韧带撕裂、后关节错位,表现为“岔气”,牵掣颈肩背部等,且感季肋部疼痛不适、胸闷、胸部压迫堵塞感,入夜翻身困难,以及相应脊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检查时患者呈痛苦面容,头颈仰俯、转侧困难,常保持固定头位(多见前倾位),不能随意转动;受损胸椎节段棘突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深吸气疼痛更甚,棘突偏离脊柱中轴线,后突隆起或凹陷等。受损节段椎旁软组织可见有触痛或触及痛性结节及条索状物。 胸椎X线片无异常显示。久病者可见病变关节上下边缘有骨质增生现象。 (三)骶髂关节错位 患者大多有外伤史,下腰部疼痛,并有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处(臀外上方)疼痛。有的单侧或双侧下肢交替发生类似坐骨神经痛样疼痛。患侧骶髂关节周围有肌肉痉挛,下肢活动受限,且不能负重,行走须扶拐或者跛行。弯腰、翻身、仰卧等均可引起疼痛加剧。故患者往往不能穿鞋、袜或坐低凳。并且不敢大声咳嗽与谈笑,因腹压的增加亦可引起患侧骶髂关节疼痛加剧。检查可见患侧骶髂关节处肿胀,较健侧突起。患侧髂后下棘的内下角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结节结节。双侧对比触摸髂后上棘时,可感觉患侧髂后上棘有凸起或凹陷。下肢伸直,用拳叩击足跟,即下肢纵轴叩击试验可引起患侧骶髂关节疼痛。骨盆分离试验及“4”字试验、床边试验、旋腰试验等均为阳性。 特殊检查: 1.双下肢量比检查 双下肢足跟量比差。量比差0. 3cm以上有诊断意义;量比差1 cm以上有确诊意义,通常不超过2cm。患侧下肢缩短,髂后上棘凸起,为向后错位。反之,患侧下肢变长,髂后上棘凹限,为向前移位。 2.姚曼(Yeoman)试验 即单髋后伸试验,患者俯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踝部或托膝部,使髋关节后伸,另一手压住骶部,患侧骶髂关节疼痛加剧者为阳性。 3.单腿跳跃试验 先用健侧下肢,后用患侧做单腿跳跃,健侧下肢持重单腿跳跃活动无困难。如患侧骶髂关节有错位或者其他病变,则持重单腿跳跃时,患侧骶髂关节疼痛或疼痛加剧,甚至不能跳跃。 骨盆X线片,一般无明显变化。有的患侧骶髂关节间隙略有增宽或变窄,耻骨联合略有上下移动。陈旧性者可见骶髂关节上下边缘骨质增生。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有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姿势史。 2.病变节段脊椎棘突有明显压痛、叩击痛或偏位。棘旁软组织可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紧张甚至痉挛,触之常可感觉有条索样物,压之疼痛。 3.病变节段的脊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4.急性脊椎小关节错位一旦校正,症状体征均可马上缓解。 5.由于脊椎关节错位属于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故X线片常不易显示。但X线检查可除外脊椎的其他病变。 (二)鉴别诊断 1.颈椎关节错位主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颈椎病急性发作:颈痛项强,同时合并有其他明显的神经、血管受压症状,一般不能自行缓解;X线检查可见骨性退变或其他骨性改变,CT检查或MRI检查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病变局部情况。 (2)寰枢关节半脱位:同样表现为颈痛、头痛,但一般不伴有项强;起病初期往往具有咽部感染或慢性咽炎病史,张口位颈椎X线检查或CT检查可以协助诊断。 (3)落枕:主要为颈椎肌肉的痉挛性疾病。睡醒后出现颈部疼痛,活动不利,颈项不能自由旋转后顾,旋头后顾时常伴上半身的同时转动,以腰部代偿颈部的旋转活动。颈痛可向肩背部放射,严重时合并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受累颈肌痉挛压痛,触之如条状或块状。X线检查有时可见颈椎曲度变浅或变直,甚或反突。 2.胸椎关节错位主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肋骨骨折:伤处局部压痛明显,有骨擦音,胸廓挤压试验阳性,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 (2)气、血胸:有明显的外伤史,患者胸闷明显,有肺部刺激症状;气胸肺部听诊时呼吸音减弱,叩诊时呈鼓音,X线检查可见肺萎缩;血胸肺部听诊时呼吸音减弱,叩诊时呈实音,X线检查可见胸腔有液平面。 (3)气管和主支气管损伤:有明显的外伤史,常有严重呼吸困难,大量气胸和明显的胸、颈、面部以及腹部和腹膜后间隙大量积气,而且可有咯血;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4)肺爆震伤:是爆炸时产生的高压波冲击胸部,胸壁撞击肺组织,高压波后随即产生的负压波,使肺组织撞击胸壁,这种撞击的结果,是在肺内产生许多小出血点,分布在肋骨对应的部位。小支气管和小血管也破裂,这就丧失了肺泡和肺血管之间的屏障,血和组织液进入肺泡,产生肺水肿,气体若进入肺血循环,可发生气栓。肺爆震伤可以迅速的造成呼吸衰竭,MRI及理化检查可以协助诊断。 (5)胸部迸挫伤:均有明显的外伤史,但损伤当时可以不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胸胁部疼痛或肩背部疼痛、闷胀,深呼吸、咳嗽等可使疼痛加重,严重者呼吸、说话时均有牵掣痛,不能平卧,不敢俯仰转侧。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发现。 3.骶髂关节错位主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骶髂关节结核:无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外伤史,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等,X线片检查有骨质破坏。 (2)臀上皮神经损伤:伴有或不伴有外伤史,压痛点较骶髂关节错位偏外,具有神经放射痛的特点,“4”字试验及骨盆分离试验一般阴性,骨盆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 【治疗】 本病治疗目的是使错位的小关节复位,以解除疼痛,恢复脊椎的功能。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又以手法复位最为常用且见效快,有的病例似乎可以达到手到病除的奇效。治疗上均是先在局部进行按摩,以疏通经络,缓解痉挛,然后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复位手法。(一)颈椎关节错位的治疗 1.手法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1)患者俯卧位,头伸出床沿。术者站在患者头前,一手握下颌角,另一手握枕部。助手固定患者颈肩部使之不动,并与术者作缓慢的对抗牵引。然后在牵引下使患者颈部伸直即可复位。或一助手两手分别握患者下颌部及枕部,另一助手用两手扳住患者双肩,两助手对抗牵引。术者用两手拇指分别放在偏歪棘突左右两侧,在上推偏歪棘突,在下推正常棘突向中间靠挤,使其复位。 (2)患者取坐位(以患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头部前屈35°,再向左45°,术者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右手掌托住患者左颏及颌部。助手站在患者左侧,左手掌压住患者右颞顶部,根据复位的需要按住头颅。然后术者右手掌向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