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第三章牵引疗法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颈椎牵引
• 颈段脊柱的生理功能
支撑头颅的重量 维持头部的平衡
• 颈段脊柱的病理生理
钩椎关节病变时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 颈椎增生 椎间盘退变 软组织劳损或损伤 颈椎失稳
第二节 颈椎牵引
一、颈椎牵引的治疗作用
• 增大椎间隙 • 牵伸挛缩组织,改善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 • 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 电动骨盆牵引
牵引体位:仰卧位或俯 卧。 牵引重量:为自身体重 的40%~80% ° 牵引时间:一次20~30 分钟。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 三维多功能牵引
牵引体位:俯卧 方法:腰椎前屈10°~16°,旋转12°~15°,
治疗师站立于患者患侧,用手指或手掌 根按压于患部上一棘突,另一手叠压其 上,使力的作用点更加集中于治疗部位, 脚踏控制开关,启动牵引治疗程序。牵 引时多向患侧旋转,可先向患侧旋转再 向健侧旋转。治疗师双手同时下推、旋 转、按压,可重复1~2次。
6.牵引不能耐受者应考虑其他物理治疗方法。
第三节腰椎牵引
一、腰椎解剖与生理功能 二、腰椎牵引的治疗作用 三、腰椎牵引方法 四、临床应用
第三节 腰椎牵引疗法
腰椎解剖与生理功能
• 腰段脊柱解剖基础
组成:由5个椎体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 韧带相连结。
特点:椎体和椎间孔大; 棘突呈板状,位于矢状方向平伸向后;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矢状方向; 腰4腰5、腰5骶1椎间是损伤或劳损的好 发部位。
第四节 四肢关节牵引
一、四肢关节牵引的治疗作用 二、牵引器具及操作方法 三、临床应用 四、持续皮肤牵引和持续骨牵引
第四节 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一、四肢关节牵引的治疗作用
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一.颈牵适用于各种类型颈椎病,尤其是神经根型,对椎动脉型、年老病程长者和脊髓型疗效有时不确定,有时有加重其症状的可能性。
1.牵引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2.牵引角度可采取中立位、前屈位或后伸位。
◆N根型多采用前屈位牵引(15°~25°),椎A型和脊髓型(硬膜囊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多采用中立位(0°)。
◆上颈段病变C1-4采用0°位牵引;C5-6病变时,牵引角度为15º;C6-7病变时,牵引角度为20º;C7—T1时,牵引角度为25º;◆对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出现反弓的患者可采用后伸0°~15º位牵引。
3.牵引重量一般以体重的8%~10%开始牵引,通常每3—5天增加1㎏。
若有改善可维持此重量,没改善可继续增加,最大可达10—12㎏。
4.牵引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
每日1~2次,每周3~5次,10~14次为一个疗程,持续4~6周。
5.牵引方式分为持续与间歇牵引2种方式。
间歇牵引中牵引与放松时间比为3:1。
6.注意事项◆牵引中根据患者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及时间。
◆坐位牵引结束时,先取下牵引套,静坐片刻,再缓慢转动颈部,然后站起来。
◆若牵引中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停止,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腰牵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小关节紊乱、良性的慢性下腰痛。
1.牵引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当腰椎上段病变时,可采用直腿平卧牵引;下段病变时,可采用屈髋、屈膝90度牵引,此体位可更充分地放松腰部肌肉,使腰椎正常生理前屈变平,椎体后部结构更易于受牵引力作用而延伸。
2.牵引重量初始一般不低于自身体重60%,通常每3~5天增加2~4㎏,增至体重的100%。
3.牵引时间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10~14次为一个疗程,持续4~6周。
4.牵引方式(1)持续牵引:多适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关节紊乱或急性腰痛者。
(2)间歇性牵引5.注意事项◆经过5~6次的牵引,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应停止牵引治疗,重新评定患者或改换其他治疗方法。
颈椎牵引的步骤和方法

颈椎牵引的步骤和方法颈椎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物理疗法,通过施加外力来改善颈椎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牵引的步骤和方法。
一、颈椎牵引的步骤颈椎牵引主要分为手动牵引和机械牵引两种方法,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步骤。
1. 手动牵引的步骤手动牵引是指医生通过手工施加力量来进行牵引,具体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稍微后仰,使颈椎处于最佳牵引位置。
(2)医生用双手紧握患者的头部,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使颈椎得到牵引。
牵引力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来调节。
(3)牵引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次治疗一般进行3-5次,每周1-2次。
2. 机械牵引的步骤机械牵引是指利用专用的颈椎牵引器材来进行牵引,具体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将头部固定在牵引器上,确保头部、颈部和身体处于稳定的位置。
(2)调节牵引器的参数,包括牵引力的大小和牵引时间等,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来调节。
(3)启动牵引器,使其施加适当的力量进行牵引。
牵引力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来调节。
(4)牵引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次治疗一般进行3-5次,每周1-2次。
二、颈椎牵引的方法除了手动牵引和机械牵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进行颈椎牵引,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1. 水下牵引法水下牵引法是指将患者放入水中进行牵引,通过水的浮力来减轻颈椎的负重,达到牵引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无法承受重力牵引的患者。
2. 持续牵引法持续牵引法是指将颈椎固定在特定的位置,通过长时间的持续牵引来改善颈椎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严重的颈椎病病例,但需要患者在牵引过程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固定姿势。
3. 配合药物牵引法配合药物牵引法是指在进行颈椎牵引的同时,结合使用一些药物来促进颈椎的恢复和修复。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严重的颈椎病病例,但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药物方案。
总结:颈椎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物理疗法,可以通过手动牵引或机械牵引来改善颈椎的结构和功能。
颈腰椎牵引的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准备工作1. 确定适应症: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颈椎、腰椎牵引。
如颈椎牵引适用于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2. 物品准备:准备颈枕牵引带、牵引床、牵引绳、牵引重锤、安全带等。
3. 环境准备:确保治疗室安静、整洁,光线适宜。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取位: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姿位。
坐位牵引时,患者应保持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0度,避免过伸。
卧位牵引时,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
2. 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根据患者体重,选择牵引重量,一般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
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
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
3. 牵引方法:将颈枕牵引带或腰椎牵引带固定于患者颈部或腰部,连接牵引绳,调整牵引重量。
确保牵引带与皮肤紧密贴合,无压迫感。
4. 牵引过程:患者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缓慢增加牵引重量。
在牵引过程中,患者应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应立即调整牵引重量或停止牵引。
5. 牵引结束:牵引结束后,缓慢减少牵引重量,直至解除牵引。
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症状缓解,可继续进行下一疗程;如症状加重,应停止牵引,寻求医生帮助。
三、注意事项1. 牵引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避免紧张。
2. 牵引重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承受能力逐渐增加,切勿急于求成。
3. 牵引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牵引,平卧休息。
4. 牵引结束后,患者应进行适当活动,以缓解肌肉紧张。
5. 患者在牵引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6. 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四、总结颈椎、腰椎牵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安全。
第2篇一、适应症1.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机械牵引:采用医疗器械设备将颈椎进行牵拉,可以改善颈椎的生理状态和脊髓的血流灌注,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2. 手法牵引:通过手法按摩、掌揉、推拿等技术,对颈部进行牵拉,以达到舒筋活络、缓解颈椎病症状的治疗效果。
3. 自我牵引:指通过简单的肌肉拉伸或颈部放松锻炼,自我实现颈椎牵拉的治疗方式,常见的自我牵引就是仰卧时头部垫枕。
4. 水中牵引:将颈部放入水中,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实现颈部牵拉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舒缓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颈椎病牵引治疗时,应该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不可自行进行。
此外,牵拉的力度和持续时间也需要逐渐加强和延长,切勿过度用力或时间过长。
简述颈椎牵引的操作方法

简述颈椎牵引的操作方法
颈椎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物理疗法,主要通过拉伸颈椎的方式,缓解颈椎压力,减轻疼痛和炎症。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 患者坐在治疗床上或者椅子上,确保身体、颈部和头部的位置舒适。
头和颈部应该处于放松的状态。
2. 医生或治疗师会用一条带有固定装置的带子固定住患者的下颈部和上胸部,确保牵引的稳定性。
3. 然后,带子上的固定装置会逐渐增加牵引力,拉伸颈椎。
4. 随着牵引的逐渐增加,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的轻微拉伸和舒适感。
如果牵引过程中出现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治疗师。
5. 牵引一般持续15-3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的而定。
6. 牵引结束后,医生或治疗师会逐渐减小牵引力,让颈部和头部回到正常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颈椎牵引应该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专业治疗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接受颈椎牵引治疗前,患者应该接受必要的医学检查,
了解自身病情,并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是否适合接受该疗法。
牵引疗法操作介绍

定义:牵引,康复方法之一。
用特制的牵引带和装置,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牵拉练习。
目的是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
常用的有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腰椎间盘突症的骨盆(腰椎)牵引。
其装置可利用重锤、弹簧秤或旋紧螺旋杆作牵引力的非机动牵引床,或使用电子装置自控的机动牵引床。
我院采用先进的电子装置自控的机动牵引床颈椎牵引作用颈椎牵引是颈椎病保守治疗法中最主要而且疗效确实的一种方法,其治疗作用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1) 限制颈椎活动,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
(2)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
(3) 解除肌肉痉挛,恢复颈脊拄的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
(4) 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
(5)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改善推动脉的血供。
(6) 使颈椎管纵径拉长,脊髓伸展,黄韧带皱招变平,椎管容积相对增加。
正确的牵引治疗不仅可使肌肉痉挛解除,同时也有改善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作用。
方法牵引的力量:牵引力量以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为目的。
一般坐位2~3kg,卧位10kg左右。
牵引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
时间过长易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损伤。
体位:常用体位为坐位、仰卧位。
仰卧位可使C4~C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且角度亦易调节。
坐位牵引位置不易稳定、角度变化亦小,但操作相对方便。
牵引方式:可分为持续性牵引和间歇性牵引。
持续性牵引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力;间歇性牵引则在牵引过程中有几次牵引力的减小。
年岁大、病情重者多选后者。
注意事项(1)牵引时抗领带的前面部分应套于下颌部(俗称“下巴骨”处),切勿滑向颈前喉部,以免引起窒息事故。
尤其是患者两上肢无力时,每次牵引均应有家属在家照看,因为一旦枕领带向喉部滑移时,病人无力自行调整位置[2]。
颈椎腰椎牵引治疗技术

颈腰椎牵引治疗技术1.介绍牵引技术是指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外力(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面发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作用于脊柱(颈椎或腰椎)的力为人体轴向牵引力,而四肢关节一般为切线牵引力。
牵引治疗的效果与牵引角度、重量、时间即力学基本三要素密切相关。
牵引与牵伸的区别在于牵引的主要目的是牵拉关节,而牵伸的目的是牵拉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根据治疗部位分为:脊柱牵引(颈椎牵引、胸椎牵引、腰椎牵引)、四肢关节牵引(包括皮牵引、骨牵引)。
根据牵引力来源分为:滑车-重锤牵引、电动牵引、自重牵引、徒手牵引。
根据牵引力作用的连续性分为:持续牵引、连续牵引和间歇牵引。
根据治疗体位分为:坐位牵引(颈前屈、中立、后伸)、卧位牵引(仰卧位、俯卧位)。
牵引的形式可以是连续的(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也可以是非连续的,即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
1.1疗效1.牵开椎体2.钩椎关节的分离3.对过敏性疼痛减少压迫,例如:椎间孔的重叠节段被牵拉开。
4.肌肉、关节囊、韧带和任何相连组织的牵拉。
5.减少肌肉痉挛。
6.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
7.调整异常的机械感受器的传入信号1.2适应症1.脊柱源性的神经症状或牵涉性症状2.双侧、对称或类似对称的,以及中枢或周围的神经症状3.近期或进展性的颈椎或腰椎的严重神经根症状4.易激惹症状5.最近出现的神经体征和症状6.对其它被动性的活动没有反应的症状.1.3禁忌症因为牵引是一种被动的关节松动术,它的禁忌症与其它的被动松动术一样,这里有两个应当考虑的禁忌症:这个技术对目前的状况有潜在的伤害吗?这个治疗适合当前的情况吗?这种治疗可能对当前情况有影响吗?根据接下来的情况,哪一个是牵引的绝对禁忌症?最近发生的骨折,马尾压神经压迫,脊髓受压,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结核。
1.4注意事项1.严重的疼痛2.易激惹的疾病3.严重神经根压迫症状和体征4.对于颈椎牵引,应特别注意严重的头痛,或由于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5.病情恶化2.腰椎牵引2.1装置1.固定带胸廓固定带和骨盆固定带,可有或没有垫子2.牵引的机器3.治疗床,最好是一个低摩擦、床体可打开的牵引床4.枕头和/或脚凳2.2起始位置仰卧位或俯卧位,即患者感到最舒服的姿势,俯卧位的牵引或许对真性椎间盘突出是有效的,可帮助突出的椎间盘回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腰椎牵引方法
腰椎牵引从较原始的自重牵引逐步发展 形成重锤牵引、动力牵引,分别以自身 体重、外加重力或动力对腰椎施加持续 性或间歇性的牵引力。
近年来在水平牵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成 角、旋转等功能,提高了治疗效果。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古希腊 Hippocrates 进行的牵引
3、脊柱牵引分类
(4) 根据牵引时患者身体的方向可分为: 水平位牵引、斜位牵引、垂直位牵引。
(5) 根据牵引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时 间牵引、短时间牵引。
(6) 根据牵引的连续性可分为:持续牵 引、间歇牵引。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二)腰椎牵引
腰椎牵引是以按摩手法之“人工拉压复 位”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器械治疗方法, 通过对腰椎施加牵引力,使紧张、痉挛 的腰部肌肉松弛,腰椎体间距增大,椎 间盘内压降低,缓解突出物对神经组织 的压迫,使疼痛得以消除。
牵引疗法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 版)
牵引疗法是将外力施加于患者身体一定 部位,通过牵拉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 治疗方法。
牵引疗法可用于脊柱和肢体,其中不同 关节的牵引术需按不同关节的结构和生 理需要分别设计和实施。
脊柱牵引包括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腰椎牵引和用于颈椎病的颈椎牵引。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3、脊柱牵引分类
(1) 根据治疗部位可分为:腰椎(骨盆) 牵引、颈椎牵引。
(2) 根据牵引力的来源可分为:自身体 重牵引、手法牵引、重锤牵引、动力牵 引。
(3) 根据牵引时患者的体位可分为:仰 卧位牵引、俯卧位牵引、坐位牵引。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治疗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固定第8、 9、10肋
下缘
胸廓牵 引带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4、腰椎牵引方法
(1)自重牵引 (2)骨盆重锤牵引 (3)动力骨盆牵引 (4)屈曲旋转快速牵引 (5)徒手牵引 (6)自我牵引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1) 自重牵引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教学要求: 1、掌握腰椎牵引的方法、适应症及禁
忌症、注意事项 2、掌握颈椎牵引的方法、适应症及禁
忌症、注意事项 3、了解牵引的作用机制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一)脊柱牵引疗法概述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2、牵引的作用机制 3、脊柱牵引分类
长时间使脊柱处于某一方向的屈曲位; 震荡力反复作用于同一椎间盘; 体重过重 均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
从而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临床症状。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2、牵引的作用机制
(1) 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 度地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2)解除肌肉痉挛 (3)促进炎症消退 (4)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载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椎间盘
髓核:半流体胶状物,正常状态下能 吸收一定的压力和震荡力
纤维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保护 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承受圆周张力,此 张力在腰段脊柱可达脊椎所受纵向压力的4-5 倍。
腰椎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 小关节紊乱等疾患的有效疗法。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二)腰椎牵引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2、腰椎牵引的作用 3、适应证和禁忌证 4、腰椎牵引方法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姿势的改变;进一步负重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脊柱屈曲、侧弯时,椎间盘一部分受到 牵拉(张力),另一部分则受到挤压;
当脊柱旋转时,椎间盘还会受到剪力。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椎间盘损伤的主要原因: 脊柱屈曲加旋转时同时受到张力、压力和剪力
的作用。 椎间盘退行性变;
自重牵引就是利用患者自身腰部以下的 体重进行牵引,其方法简便、易行。
牵引可选择不同体位进行。 1) 坐位自体牵引: 2) 斜位自重牵引: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1) 坐位自体牵引
支撑部位为腰部,患者坐在支撑架之间 的弹性悬吊带上进行牵引。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2) 斜位自重牵引
患者在床上仰卧,胸部用牵引带固定于床头, 腰部及下肢游离。
初次牵引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以后每天增
加5 °,一般8~10天倾角可达70 °~ 90 °
牵引时间每天4h。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2) 骨盆重锤牵引
1) 床上重锤牵引 2) 牵引台重锤牵引
长期的腰椎受力不平衡及腰椎间盘的退 行性变—椎间盘承载与分布应力的能力 ↓关节突关节负荷↑,退变加速—小关节 增生肥大及黄韧带肥厚,侧隐窝狭窄—
神经根和/或马尾神经束受到机械压迫 和刺激—影响神经营养及代谢产物的排 出—神经炎症—腰腿痛—甚至导致下肢 无力,运动障碍(影响神经功能)。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纳 (5)增加椎管容积 (6)增加侧隐窝的面积 (7)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3、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 滑脱、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早期强直性脊柱 炎、无合并症的腰椎压缩性骨折等。
(2)禁忌证:脊髓疾病、腰椎结核、 肿瘤、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腰椎管 狭窄症、椎弓断裂、重度骨质疏松、严 重高血压、心脏病、出血倾向等。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疗法的目的: 促进突出的椎间盘还纳; 减轻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消除炎症。
颈椎、腰椎、肢体、牵引疗法(详细版)
2、腰椎牵引的作用
(1)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 (2)缓解肌肉痉挛,纠正前屈、侧弯等
继发性腰椎畸形 (3)增加椎体间距,降低椎间盘内压 (4)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