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
在临床上目前我觉得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

因为通过有牵引能有效的解除对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症状。

具体的讲,主要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解除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粘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1) 牵引角度:我一般按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上颈段、中颈段、下颈段),避免过伸(椎间盘突出除外),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2)牵引(力度)重量:原则上以病人忍受为宜,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牵引重量(从2kg———30kg不等)。

(3)牵引时间:一般每日牵引1-2次,每次牵引30分钟左右,具体应根据病人体质而定。

(4) 牵引方式:一般使用坐式间歇牵引,对年老体弱者通常使用卧式间歇牵引。

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颈椎牵引器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重量。

疗程:小重量牵引7天为一疗程。

两疗程之间休息1-2天。

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也可配合其他治疗,以不伤害机体为准。

总之,通过有效正确的牵引,我觉得能够有效的治疗颈椎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希望同行可以试试。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是通过对颈椎进行牵引、拉伸,以减轻颈椎间的压力和张力,促进脊柱的正常位置,并恢复颈椎的功能。

具体原理如下:
1. 缓解颈椎间压力:牵引治疗可以通过拉伸颈椎之间的韧带、肌肉和软组织,减轻颈椎的压力。

这种拉伸作用可以促进颈椎间盘的恢复,减轻或消除颈椎病的症状。

2. 恢复颈椎的正常位置:牵引治疗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在颈椎部位拉长脊柱,使颈椎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度。

这有助于纠正颈椎的错位或变形,减轻颈椎的不适和疼痛。

3. 改善颈椎血液循环:牵引治疗还可以通过拉伸颈部的肌肉和软组织,改善颈椎周围的血液循环。

这样可以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4. 减少颈椎的炎症:牵引治疗可通过减轻颈椎的压力和张力,减少颈椎的炎症反应。

这有助于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僵硬和肌肉痉挛等症状。

总之,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是通过拉伸颈椎,减轻颈椎的压力和张力,促进颈椎的正常位置和功能,从而缓解疼痛、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机械牵引:采用医疗器械设备将颈椎进行牵拉,可以改善颈椎的生理状态和脊髓的血流灌注,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2. 手法牵引:通过手法按摩、掌揉、推拿等技术,对颈部进行牵拉,以达到舒筋活络、缓解颈椎病症状的治疗效果。

3. 自我牵引:指通过简单的肌肉拉伸或颈部放松锻炼,自我实现颈椎牵拉的治疗方式,常见的自我牵引就是仰卧时头部垫枕。

4. 水中牵引:将颈部放入水中,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实现颈部牵拉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舒缓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颈椎病牵引治疗时,应该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不可自行进行。

此外,牵拉的力度和持续时间也需要逐渐加强和延长,切勿过度用力或时间过长。

颈椎牵引_精品文档

颈椎牵引_精品文档
• 一般初次治疗从3~5kg开始,如患者无不 适反应则逐渐增加1~ 2kg
28
牵引重量
• 最大牵引重量需视患者体质及对牵引的反 应而定,一般颈肌弱者14 ~ 18kg,颈肌强 者18 ~ 20kg
• 长时间持续牵引宜采用小重量,短时间牵 引可适当加大重量,间歇牵引不宜超过 15kg
29
牵引时间
• 实验显示牵引30min和60min对颈椎间距的 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 角度 • 时间 • 重量
需要调节的因素
24
牵引角度
• 一般认为采用颈椎前屈10~30°可使颈椎 后部间隙显著扩大
• 垂直(0°)牵引时最大应力作用于颈椎上 段。
• 前屈20~30°时牵引可使第6,7颈椎间隙增 大最明显。
25
牵引角度
•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颈椎病类型和颈椎X光片 来决定牵引角度: – 椎动脉型前屈小于5度; – 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前屈20~30度; – 颈型前屈小于20度;
1返6 回
⑶临床应用
①优点:牵引角度容易调整,患者位置稳定,不 容易发生异常运动。
适用于年老体弱、眩晕和病情较重者以及不习 惯坐位牵引者,特别是对颈椎病合并急性损伤或脊 髓型颈椎病患者。
②缺点是不方便,需在病房里进行。
1返7 回
⒉床上斜面自重牵引牵引参数
⑴体位
取仰卧位 患者头部垫l0cm高的硬枕,使颈椎前屈。固定枕 颌牵引套并使两侧延长绳固定于床头,借助患者身体 重量的下移趋势进行牵引。
力,达到牵引目的。 一般在医院或病房进行。
2.床上斜面自重牵引 指利用自身体重作为对抗牵引重量达到治疗目的
的方法,可在医院或家里进行。
返1回4
1.床上重锤持续牵引参数设置及调节

颈椎牵引技术

颈椎牵引技术

• 骨骼周围的肌腱、韧带、关节囊、 皮肤,以及外伤后引起的瘢痕组织 中的纤维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构 成。由于胶原纤维内的细纤维在末 受载荷时呈波浪状,载荷开始后胶 原纤维被拉直、伸长,直至屈服点, 继而产生非弹性变形,直至达到极 限而断裂破坏。
肌腱的力学特性
肌腱的胶原纤维几乎完全呈平 行排列,使其能承受较高的拉伸 载荷。人体韧带的拉伸变形范围 为6%~8%(屈服点),腱的应变范 围为10%~15%。健康肌腱的拉伸 载荷强度极限为肌肉的2倍。
在X线片上,沿此曲度走行,在各 个颈椎椎体后缘形成的连续,光滑 的弧形曲线,称之为颈椎生理曲线、 正常值是12±5mm。
生理曲线测量方法: 从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将每个 椎体后缘相连成为一条弧线,从齿 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 做一直线,上述弧线的最高点至这 条直线的最大距离就是反映颈曲 大小的数值。
神经根的病理变化:
(一) 根袖纤维化:脊膜根囊附 近组织,包括根孔附近的蛛网膜, 也可发生纤维化及增生肥厚,根周 组织粘连。
(二) 神经根受压:
向背外侧的突出物,可挤压脊膜 囊内的神经根,发生神经炎或变 性。
颈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颈椎牵引是颈椎病非手术疗 法中最主要而且疗效确实的 一种方法,其治疗作用:
1)限制颈椎活动
2)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 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
压迫。
3)解除肌肉痉挛,恢复脊柱的 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 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
4)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 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 序列和相互关系。
5)使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直, 改善血供。
6)使颈椎管纵径拉长,脊髓 伸展,黄韧带皱折变平,椎管 容积相对增加。解除肌肉痉挛 和神经根刺激症状。

颈椎牵引知识点总结

颈椎牵引知识点总结

颈椎牵引知识点总结颈椎牵引的适应症主要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颈椎痉挛、颈椎疼痛、颈椎神经根病变等,适合于这些疾病的患者进行。

在进行颈椎牵引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适应症和确保牵引术的安全性。

颈椎牵引术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促进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减轻颈椎神经根受压症状等。

在进行颈椎牵引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力度的控制、持续时间的安排、牵引方式的选择等,以确保牵引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颈椎牵引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颈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进行颈椎牵引术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技巧,以确保牵引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接受牵引术的过程中也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颈椎牵引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适应症和确保牵引术的安全性。

对于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颈椎牵引术:1.严重的颈椎损伤,如颈椎骨折、脱位等;2.颈椎恶性肿瘤;3.严重的颈椎关节炎;4.颈椎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5.颈椎手术后的患者。

在进行颈椎牵引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的力度。

牵引力度应该适中,一般不宜超过患者体重的1/10,以免造成颈椎的额外损伤。

2.持续时间。

牵引的持续时间应该掌握在15-30分钟之间,一般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造成颈椎的疲劳和不适。

3.牵引方式。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动牵引、机械牵引、重力牵引等不同的牵引方式。

颈椎牵引术的操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手动牵引。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通过双手施加适当的力度进行牵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的力度和持续时间。

2.机械牵引。

通过专门的牵引装置进行颈椎牵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的力度和持续时间。

3.重力牵引。

让患者自身的重力进行颈椎的牵引,可以通过调整牵引床的倾斜度来控制牵引的力度。

颈椎牵引原理

颈椎牵引原理

颈椎牵引原理颈椎牵引是一种适用于颈椎疾病的治疗方法,它通过牵引颈椎,改善颈椎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和促进恢复的目的。

颈椎牵引原理包括牵引力的大小、牵引的时间、牵引的方式等方面,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一、牵引力的大小颈椎牵引的牵引力大小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

牵引力太小不能起到效果,牵引力太大则会引起坏处。

一般来说,颈椎牵引的牵引力大小在10%~15%的头部重量之间较为合适。

过大的牵引力会引起颈椎肌肉痉挛、过度伸展等不良反应,过小的牵引力则无法牵拉到颈椎,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二、牵引的时间颈椎牵引的时间也对治疗效果有影响。

一般来说,颈椎牵引的时间应为20~30分钟,每日1~2次,每次间隔至少2小时,连续1~2周。

时间过短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时间过长则会引起颈椎神经根和血管等组织的损伤,产生反效果。

三、牵引的方式颈椎牵引的方式主要分为手动牵引和机械牵引两种。

手动牵引:由医师或护士手动进行,适应于颈椎病程轻、症状较轻、肌肉松弛者。

手动牵引要注意动作轻缓、稳定、柔和,避免发生突然的颈椎旋转、侧屈、前屈、后仰等动作,以免造成患者的不适甚至加重病情。

机械牵引:运用设备进行牵引。

机械牵引主要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牵引两种,其中移动式牵引又称为间歇式牵引或脉冲式牵引。

机械牵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且力度比手动牵引更加均匀和准确,能够更好地刺激颈椎神经根和血管,进而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

四、注意事项1. 病情诊断准确:颈椎牵引不适用于所有的颈椎疾病,病情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如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均可以采用颈椎牵引,但是颈椎骨折、颈椎肿瘤等情况不适用颈椎牵引。

2. 选择合适的牵引方法:手动牵引和机械牵引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牵引方法。

3. 观察病情变化:颈椎牵引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反应,若发现不适、剧烈疼痛、头晕、恶心等情况应及时停止牵引治疗。

简述颈椎牵引的具体操作方法

简述颈椎牵引的具体操作方法

简述颈椎牵引的具体操作方法
颈椎牵引的操作方法为:
①一般采用枕颌吊带牵引法,患者取坐位,若患者病情较重不能坐位,可采取卧位,可以采用连续牵引,间歇牵引,也可二者结合。

②角度需要跟患者的病变部位确定,若病变主要在上颈段,牵引角度宜采用0至10度;若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下颈段,牵引角度应稍前倾,可在15至25度间,同时还应结合患者舒适情况调节牵引角度。

③重量:间歇牵引的重量一般是患者体重的10至20%(以超头颅重量为原则),持续牵引则适当减轻,一般初始重量较轻,以后逐渐增加。

④时间:通常持续牵引的时间为30分钟,间歇牵引的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1次,10-15天为一个疗程。

此外,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劳逸结合,避免颈部受伤、受凉,可以带一个颈托,限制脖子活动,同时起到保护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

因为有效的牵引能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症状。

具体的讲,颈椎牵引主要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解除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粘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二作用原理
(一)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

(二)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

(三)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

(四)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并有力于已经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织消肿。

(五)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

(六)牵引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
另外,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

疗程:小重量牵引7天为一疗程。

两疗程之间休息1-2天。

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也可配合其他治疗,以不伤害机体为准。

三适用人群
牵引主要适应的群体有:轻度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年龄18岁以上(年龄过小骨骼尚未发育完全),无严重骨质疏松、椎动脉狭窄。

编辑本段禁忌人群
1、颈椎病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2、颈椎严重退行性改变,骨桥形成的患者。

3、颈椎管骨性狭窄超过1/2的患者。

4、严重骨质疏松、椎动脉狭窄患者。

5、年龄低于18岁。

6、颈椎骨折和椎体滑脱的患者。

7、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8、椎动脉型颈椎病
9、椎管狭窄
10、寰枢关节错位
11、脊髓型颈椎病
12、颈椎体滑脱
四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是什么,然后才能更顺利的治疗颈椎病.
(1)首先应阅读X线片,明确诊断,除外骨关节非颈椎病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包括骨结核、骨肿瘤等.
(2)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周围型不宜采用,中央型则应在密切观察下进行操作.
(3)未经严格训练者不宜单独进行操作,且要严格掌握操作程序和方法.放置牵引重量时动作要轻柔.
(4)环枢关节不稳定者不可采用,否则可带来严重后果.
(5)颈部手术后不宜施行.
(6)牵引前后应严密观察和记录,同时拍片对比,若牵引后锥体前侧软组织阴影增宽,则应立即
(1)首先应阅读X线片,明确诊断,除外骨关节非颈椎病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包括骨结核、骨肿瘤等.
(2)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周围型不宜采用,中央型则应在密切观察下进行操作.
(3)未经严格训练者不宜单独进行操作,且要严格掌握操作程序和方法.放置牵引重量时动作要轻柔.
(4)环枢关节不稳定者不可采用,否则可带来严重后果.
(5)颈部手术后不宜施行.
(6)牵引前后应严密观察和记录,同时拍片对比,若牵引后锥体前侧软组织阴影增宽,则应立即终止.
五颈椎病的临床检查方法。

(一)颈椎的试验检查
颈椎病的试验检查即物理检查,不需借助仪器,它包括: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

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

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

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4.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六牵引方法
(1) 牵引角度:一般来说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上颈段、中颈段、下颈段),避免过伸(椎间盘突出除外)。

(2)牵引(力度)重量:原则上以病人忍受为宜,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牵引重量(从2kg———30kg不等)。

(3)牵引时间:一般每日牵引1-2次,每次牵引30分钟左右,具体应根据病人体质而定。

(4) 牵引方式:一般使用坐式间歇牵引,对年老体弱者通常使用卧式间歇牵引。

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颈椎牵引器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重量。

疗程:小重量牵引7天为一疗程。

两疗程之间休息1-2天。

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也可配合其他治疗,以不伤害机体为准。

七颈椎病牵引治疗
1. 适应证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

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2. 颈椎牵引的方法一般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

(1)姿位: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

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

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

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2)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

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

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

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3)牵引频度与疗程: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

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

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5)利用电动牵引器械可进行间歇牵引,被认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一般是牵引2分钟,放松或减小牵引重量1分钟,反复进行半小时左右。

临床观察显示,有些患者不了解牵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盲目牵引常造成以下多种损害:
1、颈椎肌肉、韧带静力性损伤,临床表现与落枕相似。

2、神经根损伤,出现上肢麻木、疼痛。

3、椎小关节功能紊乱,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

4、椎动脉扭曲,供血减少,表现为眩晕。

5、椎动脉斑块脱落,易造成腔隙性脑栓塞。

6、枕神经损伤,表现为头痛。

7、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牵引严重不当,可导致瘫痪。

此外,在临床也发现有些患者确实并非不适合牵引,而是牵引方法和时间没掌握好,以至越牵越痛。

这类情况多由于患者的牵引重量过度、牵引时间过长而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损伤,于是出现颈痛加剧;或是导致颈椎附着的韧带松弛,降低了颈椎的稳定性,造成椎小关节功能紊乱,于是出现颈部活动受限;而若导致椎动脉扭曲,使该处供血减少,则易出现眩晕症状
大学生运动处方示例
1.减肥的运动处方
姓名:A
性别:女
年龄:20岁
职业:学生
体育爱好:羽毛球
健康检查:良好,身高1.55m,体重60ks,体脂中度超重,
病史——无
运动负荷测定:台阶实验,安静脉搏79次/min,血压75/115mmHg,肺活量2 800ml 体能测定:力量——仰卧起坐25个/min,耐力——800m跑405,
体质评定:健康状况,良;体重过重,心肺功能稍差
运动目的:减肥和健身
运动项目:羽毛球、健身跑、健美操、篮球等
运动强度:由小逐渐加大,心率在靶心率范围,即140—170次/min
运动时间:12周(减少体重3—5kg),每次30~60min
运动频度:4~5次/周
注意事项:适当控制饮食,减少糖、油脂的摄人,可吃一定的蔬菜、水果,有病发烧停止运动
自我监督——心率
处方者: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