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治疗颈椎病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是通过对颈椎进行牵引、拉伸,以减轻颈椎间的压力和张力,促进脊柱的正常位置,并恢复颈椎的功能。
具体原理如下:
1. 缓解颈椎间压力:牵引治疗可以通过拉伸颈椎之间的韧带、肌肉和软组织,减轻颈椎的压力。
这种拉伸作用可以促进颈椎间盘的恢复,减轻或消除颈椎病的症状。
2. 恢复颈椎的正常位置:牵引治疗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在颈椎部位拉长脊柱,使颈椎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度。
这有助于纠正颈椎的错位或变形,减轻颈椎的不适和疼痛。
3. 改善颈椎血液循环:牵引治疗还可以通过拉伸颈部的肌肉和软组织,改善颈椎周围的血液循环。
这样可以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4. 减少颈椎的炎症:牵引治疗可通过减轻颈椎的压力和张力,减少颈椎的炎症反应。
这有助于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僵硬和肌肉痉挛等症状。
总之,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是通过拉伸颈椎,减轻颈椎的压力和张力,促进颈椎的正常位置和功能,从而缓解疼痛、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颈椎牵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颈椎病的物理疗法,通过施加适当的牵引力来减轻颈椎间盘压力,并促进颈椎的恢复和治愈。
然而,颈椎牵引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以下将详细介绍。
1. 适应症和禁忌症:颈椎牵引适用于较为轻度的颈椎病,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突出或颈椎型头痛等。
但对于严重的颈椎病,如颈椎骨折、颈椎感染、颈椎肿瘤等,应禁止使用颈椎牵引。
2. 负重控制:使用颈椎牵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负重,以避免对颈椎造成过大的牵引力。
一般来说,初始阶段的牵引负重为1-3公斤,逐渐增加到5-6公斤,但不推荐超过8公斤。
3. 牵引角度:牵引角度的选择也很重要。
较小的角度可以减少颈椎韧带张力和肌肉收缩,有助于缓解颈椎的压力。
一般来说,牵引角度应控制在10-30度之间,具体角度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 牵引时间和频率:牵引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每次牵引的时间为15-30分钟,每天1-2次。
但应注意,长时间的连续牵引可能会对颈椎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控制牵引时间和频率。
5. 牵引方式:颈椎牵引可分为静态牵引和动态牵引两种方式。
静态牵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施加恒定的力量,动态牵引是通过改变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颈椎活动。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
6. 安全性和舒适度:在进行颈椎牵引时,安全性和舒适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应选择适合患者的牵引器械,并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感受和反应调整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7. 注意力和监测:在进行颈椎牵引时,医护人员需时刻关注患者的状况,并密切监测变化。
如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牵引并就医处理。
此外,应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调整牵引参数和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总之,颈椎牵引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在适用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的症状和疼痛。
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一.颈牵适用于各种类型颈椎病,尤其是神经根型,对椎动脉型、年老病程长者和脊髓型疗效有时不确定,有时有加重其症状的可能性。
1.牵引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2.牵引角度可采取中立位、前屈位或后伸位。
◆N根型多采用前屈位牵引(15°~25°),椎A型和脊髓型(硬膜囊受压或脊髓轻度受压)多采用中立位(0°)。
◆上颈段病变C1-4采用0°位牵引;C5-6病变时,牵引角度为15º;C6-7病变时,牵引角度为20º;C7—T1时,牵引角度为25º;◆对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出现反弓的患者可采用后伸0°~15º位牵引。
3.牵引重量一般以体重的8%~10%开始牵引,通常每3—5天增加1㎏。
若有改善可维持此重量,没改善可继续增加,最大可达10—12㎏。
4.牵引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
每日1~2次,每周3~5次,10~14次为一个疗程,持续4~6周。
5.牵引方式分为持续与间歇牵引2种方式。
间歇牵引中牵引与放松时间比为3:1。
6.注意事项◆牵引中根据患者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及时间。
◆坐位牵引结束时,先取下牵引套,静坐片刻,再缓慢转动颈部,然后站起来。
◆若牵引中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停止,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腰牵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小关节紊乱、良性的慢性下腰痛。
1.牵引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当腰椎上段病变时,可采用直腿平卧牵引;下段病变时,可采用屈髋、屈膝90度牵引,此体位可更充分地放松腰部肌肉,使腰椎正常生理前屈变平,椎体后部结构更易于受牵引力作用而延伸。
2.牵引重量初始一般不低于自身体重60%,通常每3~5天增加2~4㎏,增至体重的100%。
3.牵引时间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10~14次为一个疗程,持续4~6周。
4.牵引方式(1)持续牵引:多适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关节紊乱或急性腰痛者。
(2)间歇性牵引5.注意事项◆经过5~6次的牵引,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应停止牵引治疗,重新评定患者或改换其他治疗方法。
颈椎牵引的步骤和方法

颈椎牵引的步骤和方法颈椎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物理疗法,通过施加外力来改善颈椎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牵引的步骤和方法。
一、颈椎牵引的步骤颈椎牵引主要分为手动牵引和机械牵引两种方法,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步骤。
1. 手动牵引的步骤手动牵引是指医生通过手工施加力量来进行牵引,具体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稍微后仰,使颈椎处于最佳牵引位置。
(2)医生用双手紧握患者的头部,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使颈椎得到牵引。
牵引力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来调节。
(3)牵引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次治疗一般进行3-5次,每周1-2次。
2. 机械牵引的步骤机械牵引是指利用专用的颈椎牵引器材来进行牵引,具体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将头部固定在牵引器上,确保头部、颈部和身体处于稳定的位置。
(2)调节牵引器的参数,包括牵引力的大小和牵引时间等,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来调节。
(3)启动牵引器,使其施加适当的力量进行牵引。
牵引力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来调节。
(4)牵引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次治疗一般进行3-5次,每周1-2次。
二、颈椎牵引的方法除了手动牵引和机械牵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进行颈椎牵引,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1. 水下牵引法水下牵引法是指将患者放入水中进行牵引,通过水的浮力来减轻颈椎的负重,达到牵引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无法承受重力牵引的患者。
2. 持续牵引法持续牵引法是指将颈椎固定在特定的位置,通过长时间的持续牵引来改善颈椎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严重的颈椎病病例,但需要患者在牵引过程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固定姿势。
3. 配合药物牵引法配合药物牵引法是指在进行颈椎牵引的同时,结合使用一些药物来促进颈椎的恢复和修复。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严重的颈椎病病例,但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药物方案。
总结:颈椎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物理疗法,可以通过手动牵引或机械牵引来改善颈椎的结构和功能。
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物理疗法。
在进行颈椎牵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颈椎牵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牵引力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频次以及牵引的方式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同的患者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牵引力的大小需要逐渐增加。
开始牵引时,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伤害。
可以逐渐增加力度,但要根据患者的感受进行调整,确保患者能够耐受。
此外,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受及时调整牵引方式。
颈椎牵引有多种方式,如手动牵引、重力牵引和机械牵引等。
不同的牵引方式有不同的疗效和适应症。
选择适合患者的牵引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患者在进行颈椎牵引时应保持身体的放松。
应尽量避免用力、紧张或抵抗牵引的力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症状。
在牵引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全舒适的体位。
一般来说,患者应保持平躺位置,头部要放在合适的支撑物上,以确保颈椎处于合适的位置。
此外,牵引时间的长短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对于初次进行颈椎牵引的患者,可以逐渐延长牵引时间。
但是,过长时间的牵引可能会导致不适或疲劳,因此需要注意。
最后,患者在进行颈椎牵引后需要适当休息。
牵引后的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或酸痛,应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帮助身体恢复。
总之,颈椎牵引是一种有效治疗颈椎病的物理疗法,但在进行牵引时需要注意力度、方式、时间等方面的细节。
只有合理使用牵引,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为此,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牵引,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椎病的物理疗法,但在进行颈椎牵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专业指导,颈椎牵引应在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他们会根据你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合适的牵引力度和方式。
2.适量牵引,牵引力度应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过大的牵引力度可能会导致颈椎受损或加重症状,而过小的牵引力度可能无法起到治疗效果。
3.避免过度牵拉,牵引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牵引时间为15-30分钟,每天1-2次。
过度牵拉可能对颈椎和周围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4.姿势正确,在进行颈椎牵引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仰卧位或坐位进行牵引,头部应保持自然放松,不要用力扭动或转动颈部。
5.注意症状变化,在进行颈椎牵引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身
症状的变化。
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或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牵引并咨询医生。
6.避免牵引过程中的其他活动,在进行颈椎牵引时,应避免同时进行其他活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或扭动颈部的动作,以免造成额外的伤害。
7.注意牵引器材的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牵引器材,确保其安全可靠。
可以咨询医生或理疗师,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器材。
8.定期复查,进行颈椎牵引后,应定期复查病情,观察治疗效果。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新的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颈椎牵引是一种有效的颈椎病治疗方法,但在进行牵引时需要注意合适的力度、正确的姿势以及观察症状的变化。
遵循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并定期复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机械牵引:采用医疗器械设备将颈椎进行牵拉,可以改善颈椎的生理状态和脊髓的血流灌注,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2. 手法牵引:通过手法按摩、掌揉、推拿等技术,对颈部进行牵拉,以达到舒筋活络、缓解颈椎病症状的治疗效果。
3. 自我牵引:指通过简单的肌肉拉伸或颈部放松锻炼,自我实现颈椎牵拉的治疗方式,常见的自我牵引就是仰卧时头部垫枕。
4. 水中牵引:将颈部放入水中,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实现颈部牵拉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舒缓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颈椎病牵引治疗时,应该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不可自行进行。
此外,牵拉的力度和持续时间也需要逐渐加强和延长,切勿过度用力或时间过长。
颈椎病牵引治疗方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颈椎病牵引治疗方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当前时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因为不正确的坐姿及工作方式,都会对颈椎造成伤害,近年来,颈椎病逐渐年轻化,并且每年的发病率都在逐年增高,颈椎病已经成为困扰当代人们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治疗颈椎病会根据病情的轻重,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今天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牵引方法治疗颈椎病有哪些注意事项!颈椎牵引治疗是治疗颈椎病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适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改善患有颈椎病早期症状患者,治疗效果最有效果。
1.颈椎牵引的作用要知道1.做颈椎牵引治疗时,主要目的是限制颈椎活动,这样可以减退或者是减轻组织充血、水肿的程度,缓解颈椎病症状。
2.还能够有效的解除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从而减轻颈部肌肉组织对颈椎间盘的压力。
3.颈椎在牵引力作用下,椎间隙和椎间孔之间的距离会增大,能够减轻颈椎对神经根所承受的压迫和刺激,也能够松懈神经根和周围组织之间的黏连。
4.颈椎在牵引过程中,可以使处于扭曲颈椎突间的椎动脉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从而减少椎动脉的痉挛。
5.在颈椎牵引时,有利于椎间关节紊乱时候,被卡顿的关节滑膜组织之间的恢复。
1.颈椎牵引的角度选择好1.X片显示颈椎曲度消失时,可以采用垂直或者是曲度牵引。
2.如果颈椎呈反弓状态的时候,采用垂直或者是后伸位牵拉、曲度牵拉。
3.中立位牵引、前屈位牵引,轴向力量会集中作用于椎间盘以及椎间盘后缘,能够有效缓解椎间盘对周围组织压力的挤压。
4.后伸位牵引力量主要作用在后侧小关节,能够调整小关节,解除关节滑膜嵌顿,有效的缓解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挤压。
5.牵引角度利用动态成角牵引治疗颈椎病要比单纯的单一角度效果更好,在相同条件有效牵引力作用下,颈椎会因为牵引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颈椎移位,牵引的角度呈屈曲位0°和30°时,颈椎的椎前后间隙都可以牵开,如果是处于后伸15°时,能够最大程度的牵开椎间孔,处于后伸位牵引时,牵引力可以直接作用于颈椎,不会导致损伤颈部肌肉和韧带,对维持颈椎弧度和调节锥孔内外平衡最为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血管因素及化学因素
•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 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 在起作用,水肿和炎症可引发或加重神 经症状。
2、颈椎牵引的作用
• (1)放松处于痉挛状态的肌肉。 • (2)增大椎间隙,缓解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外
• 颈椎活动度大,稳定性相对较弱,加之活 动频繁,有些人因职业关系颈椎长期维持 固定姿势,故颈椎间盘、颈椎及其附属结 构容易发生退行性变。
1、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 (1) 颈椎间盘 • (2) 椎体及其附属结构 • (3) 颈椎周围组织 • (4) 血管因素及化学因素
(1) 颈椎间盘
• 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 始。
• (6) 固定、制动,使颈椎骨折、脱位固定 和整复。
3、颈椎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颈椎牵引常作为首选疗法广泛
应用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的颈椎 病,但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 应慎用;
• 颈椎侧弯、后突畸形; • 颈椎关节扭伤及功能紊乱; • 颈椎滑移、脱位; • 颈椎骨折的固定。
• 牵引疗法是将外力施加于患者身体一定部位, 通过牵拉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 牵引疗法可用于脊柱和肢体,其中不同关节的 牵引术需按不同关节的结构和生理需要分别设 计和实施。
• 脊柱牵引包括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椎 牵引和用于颈椎病的颈椎牵引。
(一)脊柱牵引疗法概述 •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而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临床症状。
2、牵引的作用机制
• (1) 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 度地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 (2)解除肌肉痉挛 • (3)促进炎症消退 • (4)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载
颈椎牵引
• 颈椎牵引是颈椎病康复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 此外,颈椎牵引亦可用于颈椎骨折和脱位的固定
• 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窄,使纤维环及 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 近一步劳损及退行性变。
• 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 后方及侧方突出。
• 其中第4,5及第5,6颈椎间活动度最大,应 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损伤。
(2) 椎体及其附属结构
• 椎间盘变薄引起颈椎不稳时,其周围韧带 常受异常应力的牵扯,至其附着点损伤引 起骨质增生。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 脊柱屈曲、侧弯时,椎间盘一部分受到牵
拉(张力),另一部分则受到挤压;
• 当脊柱旋转时,椎间盘还会受到剪力。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 椎间盘损伤的主要原因: • 脊柱屈曲加旋转时同时受到张力、压力和剪力的作
用。 • 椎间盘退行性变;
• 长时间使脊柱处于某一方向的屈曲位; • 震荡力反复作用于同一椎间盘; • 体重过重 • 均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从
突压力,同时使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外突组 织不同程度的减压。 • (3)开大椎间孔,使椎间孔中的神经根和动、 静脉所受压迫、刺激得以缓解,甚至神经根袖 和关节囊之间的粘连也有可能得以松解。
2、颈椎牵引的作用
• (4) 牵开嵌顿的小关节囊,调整错椎动脉伸展,变通畅。
• 2、牵引的作用机制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 椎间盘
髓核:半流体胶状物,正常状态下能 吸收一定的压力和震荡力 纤维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保护 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正常椎间盘可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破裂。髓核 向四周传递压力,使纤维环承受圆周张力,此 张力在腰段脊柱可达脊椎所受纵向压力的4-5 倍。
(4) 动力牵引
• 颈椎的动力牵引是用可调控大小的机械力进行 牵引,近年来常用以微电脑控制的电动机施加 牵引力,患者一般取坐位,可选择持续牵引或 间歇牵引。
• 持续牵引的操作与坐位重锤牵引相似,急性期 患者最好先采用持续牵引法治疗。
(4) 动力牵引
• 间歇牵引的牵引力可稍加大,从10kg左右 开始,如患者无不适反应,以后可每天增 加lkg,最多到20kg左右。
3、颈椎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 禁忌证: • 颈椎结核; • 肿瘤; • 椎动脉硬化、畸形; • 陈旧性颈椎外伤; • 严重骨质疏松; • 心肌梗死; • 脑动脉硬化等。
4、颈椎牵引方法
• 颈椎牵引需通过枕颌牵引带进行。患者将衣 领解开,颈部肌肉自然放松,将枕颌牵引带 的长带托于下颌,短带托于枕部,调整好牵 引带的松紧度并固定稳妥,将牵引带上方的 吊带通过绳索、滑轮与重锤或电机相连以牵 拉患者的颈椎。
(1) 床上斜面自重牵引
• 将床的头端升高约15cm形成斜面,患者头枕 l0cm高的硬枕,借患者身体的下移趋势进行 牵引。
• 治疗初始以30min为一单位,休息后逐渐延长 牵引时间,睡前停止牵引,以保证患者睡眠 充分。此种牵引可在患者家中进行。
(2) 床上重锤持续牵引
• 患者仰卧在水平床面上,患者可枕普通枕头。 重锤重量从3 - 4kg开始,待患者适应后逐渐 增加重量,最高可达7kg。
• 牵引时间治疗初始以30min为一单位,休息 后逐渐延长牵引时间,睡前停止牵引。
(3) 坐位重锤牵引
• 将牵引带固定在吊架上,患 者坐在有靠背的矮椅上,调 整滑轮与椅子的相对位置, 对颈椎进行稍向前屈方向的 牵引。
• 开始时重锤的重量暂定为体 重的1/10左右,牵引时间每 次10 -30min,每日可进行12次。
• 椎间隙变狭窄也使后关节与钩椎关节应力 增加,使其受损伤及增生。
• 易发生增生的节段依次为第5,6,4及第7颈 椎椎体。
(3) 颈椎周围组织
• 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黄韧带肥厚 等可使得椎管狭窄—压迫脊髓—脊髓型颈 椎病。
• 钩椎关节、后关节增生,椎间盘向侧后方 突出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神经根型颈椎 病;
和整复。 • 1、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 2、颈椎牵引的作用 • 3、颈椎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4、颈椎牵引方法 • 5、颈椎牵引参数的选择 • 6、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仪
1、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 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及韧带退行性改 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 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 起的一系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