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体会
颈椎病牵引治疗的护理体会

颈椎病牵引治疗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颈椎病患者牵引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方法对62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牵引治疗过程中给予全程护理和生活指导,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62例患者中41例恢复正常,9例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5.48 %。
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关键词颈椎病;牵引治疗;护理方法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之一,其发生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导致上下椎体骨赘增生、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其主要表现有颈项部疼痛、肩背部疼痛、肢体麻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运动感觉反射障碍等[1]。
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外伤、劳累、风寒长期侵袭、职业劳损以及枕头使用不当等常为诱发因素。
颈椎病的牵引疗法是很多颈椎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此牵引疗法既安全又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在牵引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本院62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的治疗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3年3月在本院骨外门诊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2例,其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16~69岁,病程1~21年,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颈椎僵硬、颈项疼痛、手臂发麻、头晕、恶心等症状。
经颈部X线、CT、MRI等检查诊断为颈椎病;根据医嘱给予颈椎牵引治疗。
1. 2 护理方法1. 2. 1 牵引前的护理1. 2. 1. 1 患者来诊后根据医嘱核对患者,积极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主要症状、心理反应。
通过解剖图像告诉患者有关颈椎病的相关病情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解除患者顾虑。
1. 2. 1. 2 向患者讲解牵引能够使体内外的平衡得到调整与恢复,使颈椎的稳定性增强;使椎间隙与椎间孔增大能够缓解神经根受到的刺激与压迫,使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粘连能够达到松解;使椎间盘组织向周围缘的压力得到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现象得到了缓解或解除,对椎间盘的压力大大降低;扭曲的椎动脉得到矫正;嵌顿的小关节滑膜也被牵开;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引,脑部供血明显得到了改善,头颈肩部的阳性体征得到改善,颈椎病被治愈或者是有所改善[2]。
牵引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体会

牵引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研究通过采用颈椎牵引及推拿方法治疗各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颈椎牵引及推拿方法治疗各型颈椎病232例,治疗方法包括:颈椎牵引、按摩疏经通络、理筋整复和活血化瘀等。
结果:治疗效果满意,颈椎牵引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复位,推拿使颈椎失衡的颈内、外系统在病理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平衡.从而消除临床症状。
关键词:颈部;牵引;推拿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主要由于颈椎问盘退变导致颈脊神经,颈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以颈部疼痛,向枕部、肩部、上肢放射或眩晕等症状为主的常见病:临床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五种类型。
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颈椎牵引及推拿方法治疗各型颈椎病23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各型颈椎病共23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0岁,11~20岁11例,20~40岁32例,40~60岁98例,60~80岁91例。
病程1周~30年不等,多数病人在2个月~2年之间。
病因:有明显外伤史者占35%,无明显外伤及诱因者占65%。
1.1临床表现各型颈椎病共232例患者中,颈项疼痛者225例占97%;手及上肢麻木疼痛者181例,占78%;肩痛者占120例,占52%;背痛者42例,占18%;眩晕者49例,占21%;心悸者14例,占6%;走路不稳者4例,占1.8%;肌力减退者5例,占2%;颈部活动受限制58例,占25%;颈部压痛者223例,占96%;查体颈椎间孔压缩试验者49例,占2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者,左侧132例,占57%;右侧167例,占72%;双侧67例,占29%;霍夫曼氏征(+)者4例,占1.8%;挠骨膜反射(+)者2例,占1%。
1.2辅助检查232例患者中174例经x光平片检查确诊为颈椎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变窄,椎体缘骨质增生,钩突变尖,椎间孔变窄,韧带钙化。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体会

7 2例患 者 中男 3 2例 , 4 女 O例 ; 龄 2 ~ 6 年 4 7岁 ; 程 2周 至 3 病 5年 。 肌 肉韧 带 组 织 的劳 损 。 另 外 屈 颈 情 况 下 , 间 盘 的 内 压 大 大 增 高 , 椎 使 其 中颈 周 围型 颈椎 病 2 6例 , 经 根 型 颈 椎 病 2 例 , 动脉 型 颈椎 病 1 髓 核 后 移 而 出现 退 变 ; 不 适 当的 体 育 锻 炼 : 过 颈 部 耐 量 的运 动 造 神 1 椎 7 ③ 超 例 , 感 型颈 椎 病 6例 , 交 脊髓 型 颈椎 病 2例 ; 部 病 例 均 经 x 线 检 杏 , 2 成 外 伤 。 全 C C 7均 有 不 同程度 生 理 曲度 改变 , 问 隙 狭 窄 , 椎 骨 质 增 生 等 。 其 中 椎 颈 由 于颈椎 肌 肉韧 带 组织 长 期 劳 损 , 椎 正 常 生 理 曲 线 逐 渐 改 变 , 颈 变 单纯 颈 椎生 理 曲 度改 变 1 o例 , 5 c c 一 7椎 间 隙 狭 窄 4 O例 , 2 c 椎 间 直 甚 至反 弓 , 成 颈椎 椎 节失 稳 、 c 一 I j 造 松动 ; 核 突 出或 脱 出 ; 刺 形成 : 带 髓 骨 韧 隙狭 窄 5 , 例 颈椎 后 缘骨 质 增 生 、 椎 关 节 、 节 突 关 节 增 生 、 椎 间 隙 肥 厚和 继 发 的椎 管狭 窄 等 , 激 或压 迫 了邻 近 的神 经 根 、 髓 、 动 脉及 钩 关 无 刺 脊 椎 变窄 1 例 。 7 颈部 交 感 神经 等组 织 , 引起 各种 各 样 症状 和 体征 的综 合 征 。 并 2 治 疗 方法 所 以 I 治疗 以 恢 复颈 椎 力学 平 衡是 颈椎 病 的 关键 环 节 。 临床 2 1 颈椎 枕 颌 吊带 牵 引 : . 患者 取 坐位 , 部 略 向 前倾 , 引 重 量约 3 g 4 1 颈椎 牵 引可 缓 解肌 肉痉 挛 , 大 颈椎 间 隙 , 少 对受 压 脊 髓 和神 经 头 牵 k, . 扩 减 每次 3 0分 钟 , 日 1 , 每 次 5天为 1 程 。 疗 根 的不 良刺 激 , 助 于 脊髓 、 经 根 、 节 囊 、 肉等 组 织 的 水肿 和 炎 症 有 神 关 肌 2 2 手法 治 疗 : 椎 牵 引后 即可 行 手 法 治 疗 。① 术 者 先 用 双 手 根 部 从 消退 , 以使 扭 曲 于 横 突 孔 问 的 椎 动 脉 得 以伸 直 , . 颈 可 改善 推 动 脉 的 血供 。 患者 头部 开 始沿 斜 方肌 背 阔肌 的 肌纤 维 方 向 分 别 向 颈 外 侧及 背 部分 舒 , 但 脊 髓 型颈 椎病 脊 髓受 压 较 明 显者 和有 明显颈 椎 节段 性不 稳 者慎 用 。 手 法 由轻 到 重 , 由重 到 轻 , 复 8 1 再 反 ~ O次 。 ② 术 者 双 手 或 单 手 捏 拿 颈 4 2 配合 手 法治 疗 能 有效 松 解粘 连 、 缩 , 正 颈 椎 序 列 , 节 椎 周 力 . 挛 纠 调 后 颈 两侧 及 肩部 的 肌 肉 , 复 3 反 ~5次 , 用 中指 或 拇 指 按 天 宗 、 谷 、 并 合 阳 平衡 , 增强 颈椎 稳 定性 , 善 颈 椎 间 盘 代 谢 , 低 对 脊 髓 神 经 的 压 应 力 , 改 降 溪、 曲池 等 穴 , 以有 麻窜 酸 胀为 宜 。③ 术 者 站 于 患 者 后 侧 , 手置 于患 者 相对 扩 大椎 管 、 双 神经 、 管 通 道容 积 , 强机 体 自身 调节 机能 从 而 根本 改 血 增 颈项 部 , 力 向上 提 颈 , 慢慢 用 力使 患 者 头 部 左 右 旋 转 3 ~ 4 用 并 O O度 , 重 善 临 床症 状 , 而达 到 治疗 效 果 。 复 8 1 , ~ 2次 然后 双 手 握 拳对 患 者颈 背 部 、 肩胛 部进 行 拍 打 叩 击 , 组 织 4 3 提颈 旋 转活 跃颈 椎 区 域 血液 循环 , 使 . 消除 淤 血 水肿 , 同时 牵 仲颈 部 韧 舒 展 和缓 解 。 带 , 松痉 挛 肌 肉 , 而 减 轻症 状 并 增 强颈 部 肌 肉 , 强其 对 疲 劳 的耐 受 放 从 增 3 治疗 结 果 能力, 改善 颈椎 的稳 定 性 , 而 巩 固 治 疗 效 果 , 止 反 复 发 作 , 有 较 明 从 防 但 疗 效 评定 标 准 : 治愈 : 头晕 、 痛 等 症状 消失 , 部 活 动 正 常 、 椎 棘 显 或进 行 性脊 髓 受压 症 状 时禁 忌 运 动 , 头 颈 颈 特别 是 颈 椎后 仰 运 动 应 禁忌 。椎 突无 压 痛 , 能参 加 正常 劳 动 和工 作 ; 效 : 状 和 体 征 基 本 消失 , 影 响 动脉 型颈 椎病 时 颈部 旋 转 运动 宜 轻柔 缓 慢 , 度 要适 当控 制 。 显 症 不 幅 正 常工 作 和劳 动 ; 转 : 状 减 轻 , 征 有 所 改 善 ; 愈 : 状 体 征 无 改 4 4 患者 自身预 防颈 椎 病 意识 直 接 影 响疗 效 及 预后 。颈 椎 病 患者 要 做 好 症 体 未 症 . 善 。本 组 患者 均 治疗 1 3个 疗 程 , 中 治 愈 4 ~ 其 8侧 , 显效 1 9例 , 转 3 到 用枕 适 当 、 部保 暖 、 正 生 活 中 的 不 良姿 势 、 止 慢 性 或 急 性 损 伤 , 好 颈 纠 防
推拿手法加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推拿手法加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观察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人们劳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坐位低头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患颈椎病的人亦逐年增加。
其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多见,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本人仅一年来就诊治了此型颈椎病患者50例以上,并运用推拿治疗中的松肌解痉法、点穴止痛法合牵引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0例,占60%,女20例,占40%;年龄最小25岁,最大65岁,其中40~60岁为最多。
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神经根压迫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肩疼痛并向上肢及手指端放射,颈椎棘突间及横突旁压痛,压颈试验及臂丛牵拉试验均阳性。
本组病例发病最长达10年,最短半个月,0~5年43例,5~10年7例。
2诊断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 发病年龄多见于25岁以上;② 颈、肩、臂疼痛或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③ 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④ 颈椎旁压痛;⑤ 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⑥ 压颈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2.3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且已过急性期,并排除以下符合排除标准者。
2.4 排除标准:孕妇、产妇;颈椎骨折或脱位;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颈椎骨质疏松及颈椎肿瘤。
3治疗手法3.1 松肌解痉法3.1.1拿揉颈肩臂部3分钟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立于其旁,用双手拿揉颈部、两肩部及病变侧的上肢部,以放松肌肉为主。
力度:带动皮下组织。
功效:解痉通络。
3.1.2 拨揉项韧带2分钟操作方法:术者用双手拇指拨揉项韧带,重点施术于纤维化严重处。
力度:由轻到重,拨动项韧带即可。
功效:分筋解痉。
3.1.3 拿提斜方肌2分钟操作方法:术者用双手拿提两侧斜方肌,重点为肩井穴。
力度:捏紧提起皮肤及筋肉。
功效:祛风散寒,通行一身之气血。
3.1.4 揉肩区2分钟操作方法:术者用掌根部揉斜方肌、菱形肌、冈上肌、冈下肌,重点为竖脊肌胸1-胸7段,若局部有压痛点,可用双手拇指重点按压。
针灸结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针灸结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发表时间:2015-11-13T16:09:32.9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陈青霞[导读] 湖南省茶陵县中医院针灸结合牵引治疗的护理手段能够有效巩固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成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陈青霞湖南省茶陵县中医院湖南株洲 412400摘要:目的:对针灸结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护理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间,我院进行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90例,随机将9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5人。
对其中一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称之为对照组。
另一组患者进行针灸牵引的联合护理,称之为观察组。
结果:治疗组中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5.56%(43例),高于对照组的80%(36例),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
结论:针灸结合牵引治疗的护理手段能够有效巩固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成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针灸;牵引;颈椎病;护理Abstract:objective:th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nursing mod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Methods:to choose between August,2015 to March 2013,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pathy were treated in our example,randomly divide 90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of 45 people.For on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as the control group.Another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traction nursing,called a group.Results:the curative effec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56%(43 cases),80%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36 cases),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ata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ction treatment means of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consolid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nursing.Key words:acupuncture;Traction;Cervical spondylosis;nursing颈椎病作为一种颈椎综合征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症状表现为颈部酸痛、左颈肩以及颈椎部分的活动受限等[1]。
颈椎1号方配合手法、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4 体 会
脊髓型颈椎病是 由于颈椎椎体退化 及相邻软组 织的
退 变 造 成 了对 脊 髓 的直 接 压 迫 ,加 上 剧 烈 的 运 动 或 长 期
年 ,最短 1 年 ,平 均 病 2 . 8年 。对 照 组 男 1 6例 ,女
用 一指 禅法按 揉两 侧风 池 穴 、肩 井 、天宗 ,再按 揉 上 肢肩 中 俞 、 曲池 、合 谷 ,接 着 按 揉 下 肢 环 跳 、殷 门 、 承扶 、 阳陵泉穴 、阿是 穴各 l mi n 。然 后行脊 髓受 压部
位 定 点 斜 扳 法 , 操 作 前 向 患 者 告 知 该 手 法 的 方 式 、特 点 ,并 需 要 患者 放 松 配 合 。先 用 手 法 缓 解 肌 肉痉 挛 ,放
1 一 般 资 料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的 疗 效 标 准 评 定 。 治 愈 : 原 有 症 状 消
失 ,肌力 正 常 ,颈 、肢 体功 能恢 复 正 常 ,能参 加 正 常
劳 动 和 工 作 ;好 转 : 原 有 症 状 减 轻 , 颈 、 肩 背 疼 痛 减
6 O例均 为本 院 门诊 的脊髓 型颈椎 病 患者 ,均参 照 《 中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的诊 断 标 准 明确 诊 断口 ] 。 所 有病例 全部 进行 X线 、MR I 检 查 ,X线 摄 片检查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骨质增 生 和椎 间 隙狭 窄 ,颈 椎 生理 曲度
浙江中医杂志 2 0 1 3年 1 O月 第 4 8卷 第 1 O 期
颈椎 1 号方配合手法、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3 O 例临床观察
钱 毓 萍 浙 江 省 金 华 市 中 医 院 浙 江 金 华 3 2 1 0 0 0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护理体会

如下。
一
安神 、 调节 自主神经功 能之 效 。通过 耳穴贴 压有 疏通 经 络、 调理 脏腑 、 平衡 阴阳 、 改 善睡 眠 的作 用 ] 。西 医学 认
±5 . 4 1 ) 岁; 病程 6 ~1 3年 , 平均病程 ( 9 . 5 2 ±2 . 0 1 ) 年; 颈肩臂 麻木 1 2 1例 ; 颈肩 臂 疼 痛 1 2 2例 ; 关节 活 动 受 限 9 8例 ; 关 节肿 胀 1 0 2例 ; 眩晕 1 2 0例 。
治 疗 方 法
P S QI 总分 、 7 个 因 子 分值 及 临 床疗 效 等 方 面 与 对 照 组
般 资 料
选 取濮 阳市 中 医 院 2 0 1 4年 1月 2 0 1 6年 1月 住 院部 收 治 的神 经根 型颈椎 病 患者 1 2 3 例 。纳 入标 准 : 全
部患 者均 符合 神经 根型 颈椎病 的诊 断标 准 , 自愿参 加本 研究 试验 并签署 知 情 同意书 。排 除标准 : 合并 肝 肾功 能 障碍 、 心肺功 能不全与精 神性疾病 患者。1 2 3例 患 者 中, 男 6 o例 , 女6 3 例, 年龄 1 6 ~7 5岁 , 平 均年 龄 ( 5 4 . 2 1
( 收稿 日期 2 0 1 6 — 0 4 — 0 5 )
中药 熏蒸 联 合牵 引治疗 神 经 根 型颈椎 病 护 理体 会
刘 莹
云: “ 耳者 , 宗 脉之 所 聚也 。 ” 耳 与人 体 四肢 百 骸 、 五 官 九
窍 通过 经络相 互 沟通 , 与人体 生理 病理 密切 相关 。不寐 病位 在脑 , 与心、 肾、 肝、 脾、 胆 等密 切相关 。心主神 明为
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3例体会

维普资讯
< 摩 与导引 > 2 0 按 0 2年 1 0月第 1 8卷 第 5期 ( 17期 ) 总 0
1 5
Ch n s np lt n & QiGo g t ea y i ee Ma iuai o n h r p .Oco e 0 2,Vo . 8,No 5 t b r2 0 11 .
恢 复 正 常 。 显 效 : 部 症 状 消 除 或 主 要 症 状 消 除 , 能 基 本 全 功 恢复 , 参加 正 常工 作 和劳 动 。好转 : 要 症 状基 本 消 除 , 能 主 主 要 关 节 功 能 基 本 恢 复 或 有 明 显 进 步 , 活 不 能 自理 转 为 生 活 生 能 够 自理 ; 者 失 去 工 作 和 劳 动 能 力 转 为 劳 动 和 工 作 能 力 有 或
2 诊 断 依 据
1 临床 资料
本 组 1 3例 , 性 1 2例 , 性 8 8 男 0 女 1例 , 例 为 1 3: , 比 . 1 男 性 高 于女性 。患者 年龄 : 小者 2 最 3岁 , 大 者 6 最 8岁 , 中 4 其 0 岁 以下 1 7例 , 9 3 ; 1 5 占 . % 4 ~ 0岁 8 7例 , 4 . % ; 1 6 占 76 5 ~ 0 岁 6 1例 , 3 . % ;0岁 以 上 1 占 33 6 8例 , 9 8 , 4 ~ 5 占 . % 以 1 0岁 年 龄 组 的 发 病 率 最 高 , 次 是 5 ~6 其 1 0岁 年 龄 组 。 故 该 病 为 中 老 年 多 见 。职 业 : 人 、 民 7 工 农 6例 , 4 . % ; 部 1 占 15 干 9例 , 占 1.%; 会人员 2 04 财 7例 , 1 . ; 师 2 占 4 8% 教 2例 , 1 % ; 占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体会
摘要: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
hauling coordination technique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 sick body meets
hu zhen
abstract:from october,2008 to december,2010,my branch uses the hauling coordination technique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 to get sick 78 examples,the curative effect is satisfied,presently reports as follows.
keywords:the hauling coordination technique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 gets sick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1879(2010)12-0056-01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中男32例,女40例;年龄24~67岁;病程2周至35年。
其中颈周围型颈椎病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7例,交感型颈椎病6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检杳,c2-c7均有不同程度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
颈椎骨质增生等。
其中单纯颈椎生理曲度改变10例,c5-c7椎间隙狭窄40例,c2-c4椎间隙狭窄5例,颈椎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无椎间隙变窄17例。
2 治疗方法
2.1 颈椎枕颌吊带牵引:患者取坐位,头部略向前倾,牵引重量约3kg,每次30分钟,每日1次,5天为1疗程。
2.2 手法治疗:颈椎牵引后即可行手法治疗。
①术者先用双手根部从患者头部开始沿斜方肌背阔肌的肌纤维方向分别向颈外侧及
背部分舒,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8~10次。
②术者双手或单手捏拿颈后颈两侧及肩部的肌肉,反复3~5次,并用中指或拇指按天宗、合谷、阳溪、曲池等穴,以有麻窜酸胀为宜。
③术者站于患者后侧,双手置于患者颈项部,用力向上提颈,并慢慢用力使患者头部左右旋转30~40度,重复8~12次,然后双手握拳对患者颈背部、肩胛部进行拍打叩击,使组织舒展和缓解。
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头晕、头痛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颈椎棘突无压痛,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劳动;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本组患者均治疗1~3个疗程,其中治愈48例,显效19例,好转3例,无效2例。
4 讨论
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有慢性劳损、外伤等:①不良的睡眠体位如
高枕;②工作姿势不当:长期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
另外屈颈情况下,椎间盘的内压大大增高,使髓核后移而出现退变;③不适当的体育锻炼:超过颈部耐量的运动造成外伤。
由于颈椎肌肉韧带组织长期劳损,颈椎正常生理曲线逐渐改变,变直甚至反弓,造成颈椎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所以临床治疗以恢复颈椎力学平衡是颈椎病的关键环节。
4.1 颈椎牵引可缓解肌肉痉挛,扩大颈椎间隙,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可以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改善推动脉的血供。
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慎用。
4.2 配合手法治疗能有效松解粘连、挛缩,纠正颈椎序列,调节椎周力平衡,增强颈椎稳定性,改善颈椎间盘代谢,降低对脊髓神经的压应力,相对扩大椎管、神经、血管通道容积,增强机体自身调节机能从而根本改善临床症状,而达到治疗效果。
4.3 提颈旋转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并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
反复发作,但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
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4.4 患者自身预防颈椎病意识直接影响疗效及预后。
颈椎病患者要做到用枕适当、颈部保暖、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或急性损伤,平时加强全身及颈部肌肉锻炼,确能有效防治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