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课件

牵引疗法课件一、介绍亲爱的朋友们,您们是否因为身体某些部位的不适而困扰?是否曾听过牵引疗法这一名词,却对其知之甚少?今天就让我带您走进牵引疗法的大门,一起了解这种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福音的治疗方式。
牵引疗法是一种通过物理牵引的方式,帮助缓解身体某些部位疼痛的方法。
它像是一位温柔的理疗师,用专业的手段,帮助我们舒缓身体的疲惫和疼痛。
无论是长时间坐姿工作导致的颈椎不适,还是劳累过度引起的腰部疼痛,牵引疗法都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缓解效果。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牵引疗法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等原因,身体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各种疼痛问题也随之而来。
而牵引疗法,正是通过科学的物理方法,帮助我们放松身体,缓解疼痛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舒适和自在。
1. 牵引疗法的定义和概述牵引疗法或许你对这个词还感到陌生,但其实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究竟什么是牵引疗法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简单来说牵引疗法就像是在给身体某个部位进行“拉伸”治疗。
当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因为各种原因感到疼痛或不舒服时,牵引疗法就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它主要是通过牵拉身体的某个部位,帮助减轻疼痛,恢复正常的功能。
你可能会问,牵引疗法是怎么工作的呢?其实原理很简单,想象一下当我们拉伸身体的时候,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得到放松,这就像是在给身体“解开封印”,让它重新恢复活力。
牵引疗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通过牵拉身体,帮助身体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那么牵引疗法对于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呢?首先它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其次它还可以帮助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让身体更加灵活。
此外对于一些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导致的不适,牵引疗法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牵引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时,不妨尝试一下牵引疗法,或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在进行牵引疗法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确保安全有效。
骨科牵引疗法PPT课件

04
CHAPTER
骨科牵引疗法的效果与评估
短期效果
疼痛缓解
通过牵引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 疼痛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
和日常生活质量。
关节活动度改善
牵引治疗可以缓解关节周围的肌 肉紧张和痉挛,使关节活动度得 到改善,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
促进炎症消退
适当的牵引治疗可以促进炎症物 质的排出,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和
牵引效果的评估
在牵引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者的反应和牵引效果, 及时调整牵引方式和参数。
牵引疗法的注意事项与护理
预防并发症
在牵引过程中,注意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如压疮、肌肉萎缩等。
患者的护理
在牵引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 护理和照顾,包括定期翻身、保持 皮肤清洁等。
注意事项
在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 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异常 情况。
06
CHAPTER
骨科牵引疗法的案例分享
典型案例一: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
1 2 3
患者情况
患者李先生,58岁,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近年 来常感颈部疼痛、僵硬,手部麻木。经医院诊断 为颈椎病。
治疗方案
采用颈椎牵引治疗,通过适当的牵引力使颈椎间 隙增大,缓解颈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疼 痛和麻木感。
治疗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的骨折基本愈合,能够恢复正常行走。在医 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后,王先生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也得到了 恢复。
THANKS
谢谢
牵引疗法与药物治疗并不冲突,有时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 好的治疗效果。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消炎,而牵引 疗法则通过物理方式改善关节功能。
与手术治疗比较
在一些严重或复杂的骨科疾病中,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合适的 选择。牵引疗法通常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或手术后的康复 手段。手术治疗对于结构性问题具有更好的效果,而牵引疗 法更侧重于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
牵引疗法名词解释(一)

牵引疗法名词解释(一)牵引疗法名词解释1. 牵引疗法•定义:牵引疗法是一种通过施加外力来拉伸和分离身体部位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或损伤。
2. 骨牵引•定义:骨牵引是一种应用外力来拉伸骨骼的疗法,主要用于骨折或脱位的治疗。
常见的骨牵引方法包括重力牵引、皮肤牵引和骨内牵引。
–重力牵引:利用重力来拉伸骨骼,通常通过悬挂患者的肢体或使用重物来实现。
–皮肤牵引:通过将特殊的装置固定在皮肤上,施加外力来实现骨牵引。
–骨内牵引:通过在骨骼内插入插针或钢针等器械,并施加外力来实现骨牵引。
3. 颈椎牵引•定义:颈椎牵引是一种通过施加外力来拉伸颈椎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颈椎相关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
常见的颈椎牵引方法包括机械牵引和手动牵引。
–机械牵引:利用专用的牵引设备,如颈椎牵引器,通过施加适当的拉力来实现颈椎的牵引。
–手动牵引:由医护人员通过手工操作来实现颈椎的牵引,常用的手法包括牵拉法和旋转法。
4. 脊柱牵引•定义:脊柱牵引是一种通过施加外力来拉伸脊柱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如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等。
常见的脊柱牵引包括重力牵引和机械牵引。
–重力牵引:通过悬挂患者的身体或使用重物来实现脊柱的牵引。
–机械牵引:利用专用的设备,如脊柱牵引机,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和角度来实现脊柱的牵引。
5. 神经牵引•定义:神经牵引是一种通过拉伸或分离神经组织来缓解神经压迫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根受损或神经痛等疾病。
常见的神经牵引包括手动牵引和物理治疗牵引。
–手动牵引:由医护人员通过手工操作来实现神经的牵引,常用的手法包括牵拉法和压迫法。
–物理治疗牵引:通过利用物理治疗器械,如牵引杆或牵引台,施加适当的力量和角度来实现神经的牵引。
以上是关于牵引疗法的一些相关名词及其解释,牵引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功能。
尽管牵引疗法具有一定的益处,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操作,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康复治疗-牵引疗法

案例三:骨质疏松患者的牵引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牵引疗法在骨质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表现为骨骼疼痛、骨折风 险增加等症状。牵引疗法通过拉伸骨骼,减轻骨骼压 力,从而缓解疼痛,改善骨骼质量。治疗方法包括骨 牵引、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
骨质疏松症
牵引疗法可以减轻疼痛,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05
牵引疗法的科研进展与未来发展
牵引疗法在科研中的应用与进展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是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于颈椎,以缓解颈椎压迫和脊髓刺激,改善颈椎活 动度。近年来,颈椎牵引在临床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中应用广泛,相关科研 成果丰富。
02
牵引疗法的作用与效果
牵引疗法的作用机制
神经根的机械压迫
牵引可以减轻神经根受到的压迫,缓解疼痛 和麻木等症状。
关节复位
牵引可以帮助错位的关节复位,恢复正常的 关节活动。
肌肉松弛
牵引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 症反应。
脊柱稳定
牵引可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减轻脊柱的压 力,预防进一步的损伤。
牵引疗法的效果评估
疼痛缓解
牵引可以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 舒适度。
肌肉松弛
牵引可以有效地放松肌肉,改善血液 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关节复位
牵引可以帮助错位的关节复位,恢复 正常的关节活动。
脊柱稳定
牵引可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进 一步的损伤。
牵引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肌肉劳损等。
禁忌症
对于某些特定疾病或身体 状况,牵引疗法可能不适 用于某些患者,需医生进 行评估和指导。
04
牵引治疗法操作方法

牵引治疗法操作方法
牵引治疗法是一种非手术疗法,用于治疗脊椎或关节的问题。
下面是牵引治疗法的操作方法:
1. 选择适当的牵引设备: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设备,例如牵引桌、牵引椅或者手动牵引器。
2. 评估患者的病情:在进行牵引治疗之前,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了解疼痛程度、病变部位、X光或MRI检查结果等。
3. 准备患者及设备:患者需要脱掉上衣,躺在牵引设备上,保持舒适的姿势。
同时,确认牵引设备的连接是否牢固,需要调节设备以适应患者的身高和体型。
4. 进行牵引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调节牵引设备的力度和时间。
牵引力度应该逐渐增加,避免过度牵拉。
通常,治疗开始时牵引力度较低,然后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治疗目标。
5. 监测患者的反应:在牵引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过度疼痛、麻木、肌肉紧张、脱臼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牵引,并与医生联系。
6. 完成牵引治疗:根据医生的要求,当牵引治疗时间达到预定时长或达到治疗
目标后,停止牵引,患者慢慢离开牵引设备。
7. 进行辅助疗法:牵引治疗通常需要结合其他疗法,如理疗、按摩、药物治疗等,以加强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牵引治疗时应由专业医生或康复师指导和监督,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骨科牵引疗法

颅骨牵引
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用尖刀在 两侧钻孔标志点各作一长约1cm小横切口,深达骨膜, 止血,选用带有安全隔板的颅骨钻头,在颅骨表面向 内侧约45°角钻孔,以钻穿颅骨外板为度(成人约 4mm,儿童为3mm)。要求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检查深 度和方向,切勿穿过颅骨内板伤及脑组织。然后将牵 引弓两钉齿插入骨孔内,拧紧牵引弓螺丝钮,用乙醇 纱布覆盖伤口。 牵引重量一般是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椎体增 加1kg。复位后维持牵引重量为3~4kg。 为了防止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 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皮牵引
布托牵引
枕颌布托牵引
骨盆兜悬吊固定
骨牵引
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 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 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 和休息的作用。
优点
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 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 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 牵引力可以适当增加,不致引起皮肤发 生水泡、压迫性坏死或循环障碍;配合 夹板固定,保持骨折端不移位的情况下, 可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 肌肉萎缩,以促进骨折愈合。
皮牵引
一、定义 皮牵引是指通过在皮肤上粘贴胶布等来牵引的 一种方法。 二、牵引机制 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 导到骨骼上。 三、牵引方法 胶布宽布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 肢体远端10cm。亦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四、注意事项 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 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去除污物; 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 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Kg,具体因人而异; 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 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牵引疗法

设备:根据不同部位采用特 制的牵引装置。 适应症:创伤或非特异性炎 症引起的四肢关节挛缩。如 骨折与脱位、手外伤后、断 肢再植、烧伤后等。 方法:关节近端固定,远端 肢体通过滑轮挂重物作牵引。 重量:循序渐进,以病人耐 受限为度。 时间:每次10~30分钟,每 日1~2次。
注意事项
椎间盘
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 维软骨盘 成人23个 纤维环和髓核组成 弹性垫作用,缓冲外力 对脊柱的震动,增加脊 柱的运动幅度。 中胸部较薄,颈部较厚, 腰部最厚。 颈腰部的椎间盘前厚后 薄,胸部相反;颈腰椎 间盘易向后外侧突出。
站立位,纤维环处于拉伸张力,髓 核处于被压迫状态。 儿童髓核含90%水份,老人含70% 水份。 髓核承重75%,纤维环承重25% 静水压是髓核前负荷的主要来源 腰椎屈曲每增加5°,椎间盘内压 力增加0.7KPa 髓核厚度Cx3mm,Tx5mm,Lx9mm 一半的正常睡眠时间可以使髓核重 新获得水份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改变突出物(如椎间 盘)或骨赘(骨质增生)与周围组织的相互 关系,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临床症状。研 究证实:当颈椎牵引的重量达到6~7kg时, 椎间盘内部的压力减少70%,当重量达到 10kg时,几乎测不到压力; 制动 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适应证
四肢骨折与脱位 关节强硬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功能牵 引
注意事项
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 量及时间,开始时可以是小重量、短时间, 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如果牵引时患者 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立 即终止牵引,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高血压、冠心病发作、空腹、睡眠差、精神 不好、伴有恶心、呕吐者应停止牵引;
康复治疗-牵引疗法

结合其他康复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针灸、药物治疗等,提 高治疗效果。
牵引疗法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发展方向一
研究牵引疗法对不同类型脊柱疾病的疗效和机制,探索 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发展方向二
结合现代科技,开发新型牵引仪器和设备,提高治疗的 舒适性和效果。
发展方向三
推动中西医结合,探索牵引疗法与其他传统医学治疗方 法的结合与应用。
调整脊柱曲度
对于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病 症,牵引可以调整脊柱的曲度和压 力分布,缓解症状。
牵引疗法的效果评估
疼痛缓解程度
关节活动度改善
牵引后,患者疼痛程度会有明显减轻,生活 质量得到提高。
牵引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肢体功 能得到恢复。
血液指标变化
X线检查结果
牵引后,患者血液指标得到改善,炎症得到 缓解。
案例二
李女士因颈椎病引发手臂麻木和头晕,经过牵引治疗后,症状得到有
效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03
案例三
王先生因腰椎狭窄症导致腰痛和腿部疼痛,经过牵引治疗和康复训练
,疼痛缓解,行走能力改善。
牵引疗法的经验分享
经验一
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和仪器,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身体状况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验二
在牵引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感受,及时调整治 疗参数和方式。
确定患者病情
确定牵引方式
设定牵引参数
进行牵引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
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 的病情、病史、身体状 况等信息,以便确定是 否适合进行牵引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 如静态牵引、动态牵引 等。
包括牵引时间、牵引力 度、牵引角度等,这些 参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设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2.临床应用
⑴持续牵引 适用于脊髓型颈椎病之外的各型颈椎病患者。 急性期患者最好先采用持续牵引治疗。 ⑵间歇牵引 适用于颈部有显著改变的退行性疾患和颈部运 动明显受限者;有明确的神经根受损体征,但无神 经根性水肿、炎症的患者。间歇牵引对椎动脉型和 混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⑥初次电动牵引治疗的患者,有必要先应用徒手牵 引方法或试验性机械牵引,一般采用3kg左右2~ 3min间歇牵引的方法,在除去牵引重量后,对患者 的症状有必要进行再次评估,决定是否采用电动 牵引治疗。
返回
㈣颈椎徒手牵引疗法
治疗师用手对患者颈部进行 牵伸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 法。 1.徒手坐位牵引 (图7-7)。
②连续牵引重量从2~3kg开始,逐渐增加至为 4~5kg。牵引时间为6h/d以上,每2小时需休息 10~15min。
返回
⑶临床应用
①优点:牵引角度容易调整,患者位置稳定,不 容易发生异常运动。
适用于年老体弱、眩晕和病情较重者以及不习 惯坐位牵引者,特别是对颈椎病合并急性损伤或脊 髓型颈椎病患者。
②缺点是不方便,需在病房里进行。
返回
1.牵引参数设置及调节
⑴体位 仰卧位,分为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
⑵持续牵引重量和时间 ①重量约相当于患者体重的10%。 ②时间无论是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均在10~ 30min以内选择。一般是15~20min。
返回
⑵间歇牵引重量和时间
①(重量)间歇牵引重量可稍加大,可从 10kg左右开始。
②牵引时间和间歇时间比例按3:1或4 :1 的原则设定,一般是牵引30s、间歇10s。
返回
图7-5颈椎后伸位牵引
⑵颈椎牵引重量
1.相当于正常成年人(总)体重的10%,年老体弱者 为体重的5%。 2.首次牵引从3~6kg开始,牵引最大重量不得超 过20kg。 3.颈椎牵引力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应根据 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牵引重量。
返回
⑶颈椎牵引时间
1.牵引时间为10~30min 最佳的牵引时间是15~20min。 2.牵引频率及疗程 门诊患者一般牵引1次/d,住院患者牵引可2次/d。 10次为一疗程,直到症状体征消失,一般需要2个疗程 。
返回
1)前屈位颈椎牵引 颈椎前屈10°~30°可 使颈椎间隙显著增宽。 前屈位颈椎牵引更接近 日常生理运动范围,临床应 用最广泛。 临床可根据颈椎病的分 型和颈椎X线片表现来决定 牵引角度。 神经根型效果最好。
(图7-3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2)中立位(垂直位)颈椎牵
引。 中立位(前屈0°~5°)牵引可
返回
⒉床上斜面自重牵引牵引参数
⑴体位
取仰卧位 患者头部垫l0cm高的硬枕,使颈椎前屈。固定枕 颌牵引套并使两侧延长绳固定于床头,借助患者身体 重量的下移趋势进行牵引。
返回
㈢ 电动颈椎牵引
由电动牵引装置提供颈 椎牵引动力。
可作持续牵引和间歇牵 引,根据个体差异可进行 不同重量和时间的多种组 合。
图7-6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⑷初次接受徒手牵引者,应用轻柔手法调整患 者头部的位置,如稍微屈曲、伸展、侧屈等,在 每一位置均用轻柔的牵引力量徐徐牵拉,同时观 察患者的反应,以寻找牵引时最佳的牵引角度。
⑸间歇牵引时治疗师可使用平稳、渐增的牵引 力持续30s,以同样平稳、逐渐放松的方法解除牵 引力,休息10s,如此反复5次。
返回
图7-2 Hippocrates 著作中描述的牵引
返回
㈢牵引疗法分类
1.根据治疗部位分类 2.根据牵引时患者体位分类 3.根据牵引时患者身体的垂直方向分类 4.根据牵引重量来源分类 5.根据牵引的时间长短分类 6.根据牵引力作用的时间分类 临床常用的牵引治疗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 和四肢关节牵引。
返回
㈡卧位牵引操作程序
1.床头牵引 指利用枕颌套通过床头滑轮直接悬挂重量进行牵\]
引的方法。 肌肉易放松、较小的牵引重量就可克服肌肉张
力,达到牵引目的。 一般在医院或病房进行。
2.床上斜面自重牵引 指利用自身体重作为对抗牵引重量达到治疗目的
的方法,可在医院或家里进行。
返回
1.床上重锤持续牵引参数设置及调节
图7-8徒手卧位牵引法
返回
图7-9
②上法方徒手手卧掌位置牵引于患者前额,下方手托住患者枕后部。 ③将双手的手指放于患者颈部,双手示指于需牵拉的椎体水
平以上棘突,这种手的放置,可提供一种特殊的、仅作用 于手指放置位置以下椎体节段的牵引。
返回
⑶持续牵引由治疗师双臂采用等长收缩的方式施加 牵引力量。 1.要求治疗师站立姿势和手法必须稳定,然后逐渐地、 有控制地将重心向后倾倒,以此牵引患者颈椎。 2.牵引三要素通常受到治疗师的手臂力量和耐力的控制 ,主要的牵引力量可集中于特定的关节突关节。 3.无论哪一种手法均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原则。
返回
⑶询问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有无头晕 、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对患者 进行再次评估。
⑷记录牵引重量、时间、体位等相关数据 ,作为下一次牵引治疗调整牵引参数或终 止治疗的依据。
返回
3.注意事项
①通过阅读操作手册熟悉牵引装置,了解牵引装置 的性能、限制和有关参数的调节范围。
②在启动牵引装置前,牵引力、牵引时间和间歇时 间等所有控制参数在显示器上应为“0”,若不为 “0”,则必须回零。关机时应逐渐地降低牵引力量 ,使牵引绳完全放松,显示器上所有控制参数显示 为“0”,再关机。从牵引弓上卸下牵引套。
椎病。还可用于颈椎关节功能紊乱、颈椎侧弯、后 突畸形、颈椎骨折、脱位的固定。 ⒉枕颌带牵引可作为急性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的临 时应急措施。 3.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肌筋膜炎等引起 的严重颈肩痛,牵引可使肌肉松弛,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 4.儿童的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
返回
㈡禁忌证
⒈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如:颈椎及其邻近 组织的肿瘤、结核等疾病;颈椎邻近有血管损 害性疾病;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有斑块形成。
⒉颈椎活动绝对禁忌的疾病,如:颈椎严重失稳 ,颈椎椎体骨折;颈脊髓明显受压;颈椎突出 的椎间盘破碎;陈旧性颈椎外伤未愈者;重要 内脏器官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动脉瘤。
返回
图7-1A
作用于脊柱(颈椎或腰椎) 的力为人体轴向牵引力 (图7-1A,1B)
(图7-1B)
返回
图7-1 C
作用于四肢关节一般为切线牵引力(图7-1 C)
返回
㈡发展史
牵引疗法发展的雏形: 1.公元前四世纪 Hippocrates的著作中就 有应用牵引治疗腰痛的记载,同时还可施 以按压或踩跷(图7-2)手法。 2.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也有“导引按跷”、 “摇筋骨,动支节”和“引挽腰体,动诸 关节”治病的记载。
使颈部肌肉获得较好的放松,使颈 椎生理弧度逐渐消失、变直,使扭 曲的椎动脉舒展、伸直、血液通 畅,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
可以避免因脊柱前屈或后伸运 动导致脊髓与椎管的异常摩擦。
常用于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颈椎 病。
图7-4颈椎中立位牵引
返回
3)后伸位颈椎牵引: 后伸位(5°~10°) 牵引可以防止寰椎向前 滑动,加强寰枢关节的 稳定性。 主要应用于寰枢关 节半脱位和颈椎生理屈 度变直或反弓状态的颈 椎病。
返回
2.颈椎牵引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颈椎牵引是指运用力
学原理,通过外力(手法、器 械或电动牵引装置)牵拉颈段 脊柱及其相关结构的操作技术 (图7-1B)。
颈椎牵引参数是指牵引
力的方向、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时间。
图7-1B
返回
⑴颈椎牵引的角度 是指牵引作用力的方向,即沿身体纵轴 的牵引力与垂(足)锤之间的夹角。 选择的关键是将牵引的最大应力更好地 集中在病变部位。 在临床上可选择的牵引角度为前屈位、 中立位和后伸位等,可根据患者牵引时的舒 适度进行选择。
返回
第二节 颈椎牵引
返回
一、颈椎牵引作用
⒈增大椎间隙 ⒉牵伸挛缩组织 ⒊纠正椎间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正常排序 ⒋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⒌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
返回
二、颈椎牵引方法
㈠坐位重锤牵引 ㈡卧位重锤牵引 ㈢卧位斜面自重牵引 ㈣电动牵引 ㈤门框家庭牵引 ㈥充气式气囊牵引 ㈦自我牵引。
注意:操作时应向上方拔伸, 避免头后仰拔伸。特别是严重的骨 质增生和脊髓型颈椎病。
该方法可作为颈椎牵引治疗的 预试验。
返回
图7-7 徒手坐位牵引
⒉徒手卧位牵引方法
⑴患者取仰卧于治疗床,头颈部稍前屈。 ⑵治疗师立于治疗床头或取坐位, 用双手支持患者头部重量。
双手在颈部放置有三种方法:
①将双手的手指 放于患者枕后。
⑵参数设置参照坐位重锤牵引或参照家庭牵 引方法;
⑶该牵引装置有可移动的特点,治疗时将牵 引装置悬挂于门框上,不治疗时可以取下 收藏。
返回
3.充气式气囊颈椎牵引装置参数设置
⑴牵引方法 ①将颈围固定于颈部,调节颈围大小,固定好搭 扣。拧紧气阀旋钮,将乳胶管中钢珠推回管囊气阀 中,手握乳胶球反复充气至使用者感觉症状明显减 轻为最佳。 ②制动固定可长期使用,颈椎牵引以中小力量牵 引每次20~30min。每天1~2次,疗程10~20次 。 ③使用结束,将乳胶管中钢珠推回管囊中,再将 气阀帽旋钮拧松慢慢地放气,并从颈部取出。
返回
㈠坐位重锤牵引操作程序
1.体位 ⑴取坐位,根据目
的和要求不同,有2种坐 姿:
①颈椎中立位和前 屈位的牵引(图7-3)。
图7-3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②中立位或后伸位牵引 (图7-4)。
图7-4颈椎前屈位牵引
返回
⑵固定枕颌牵引套: 用枕颌套托住下颌和枕部,枕颌套两侧向 上延伸分别与横弓相连,横弓顶部系绳索通过 滑轮装置连接重锤,使颈部产生纵向的牵伸。 横弓可以预防或减轻枕颌套对颜面及颞部 皮肤、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枕颌套的松紧度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