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节--脊柱小关节紊乱

合集下载

脊柱小关节紊乱

脊柱小关节紊乱

脊柱小关节紊乱脊柱小关节紊乱,是指因脊柱小关节的解剖位置改变,而导致脊柱机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本病多由脊柱小关节滑嵌顿和因部分韧带、关节囊紧张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致使关节面交锁在不正常或扭转的位置上而致。

本病属中医学“错缝”范畴,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解剖生理】脊柱由椎体、椎间盘及椎旁韧带所组成,三者共同维护脊柱的形态并构成其功能活动的解剖基础。

前、后纵韧带对椎间盘和椎体起保护作用,并对其运动范围加以约束;棘上韧带对棘突的活动有限制作用,保证各小关节活动于正常的范围之内。

同时脊柱的正常运动又依赖于肌力的平衡作用。

脊柱小关节即关节突关节,由上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椎体的上关节突及关节囊所组成。

具有稳定脊柱、引导脊柱运动方向的功能。

颈椎小关节的排列接近水平位,因此比较容易发生半脱位。

胸椎间关节面呈额状位,故胸部脊柱只能做侧屈运动而不能伸屈。

腰椎间关节面呈矢状位,因此其活动范围较大,可侧屈和前后屈伸。

腰骶关节的小关节面呈斜位,即介于冠状和矢状位之产是,关节囊较为松弛,可做屈伸和旋转各种运动。

腰骶关节是先天性生理变异的好发部位。

【病因病机】因姿势不良或突然改变体位引起腰背肌肉捩伤或脊柱小关节错位,滑膜嵌顿从而破坏了脊柱的力平衡和脊柱运动的协调性。

同时,各种损伤刺激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而起起疼痛并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痉挛,肌肉痉挛进而可引起关节解剖位置的改变,发生交销或扭转。

长期的交锁及各种炎性反应的刺激均可导致小关节粘连而影响其功能。

【临床表现】(一)颈椎小关节紊乱:此病多由外伤引起,故起病较急,伤后颈部疼痛,转动不便,活动时疼痛加剧,颈部酸痛无力,肌力减退,持物落地。

(二)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在突然外力作用下有过度前屈或后伸肩背运动的受伤史,伤后即出现胸背疼痛,痛连胸前,有背负重物之感,坐卧不宁,走路震动、咳嗽、喷嚏、深呼吸等均可引起疼痛加重。

常可出现胆囊、阑尾、胃区的疼痛。

(三)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大都有腰部扭挫、闪伤的病史。

脊柱关节炎怎么治好?

脊柱关节炎怎么治好?

脊柱关节炎怎么治好?脊柱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关节部位由于炎症影响出现病变,使患者遭受比较大的痛苦,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脊柱关节炎是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针对脊柱关节炎的治疗措施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针对脊柱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措施,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什么是脊柱关节炎?(一)脊柱关节炎的概述脊柱关节炎属于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在临床医学中也被称为“脊柱关节病”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脊柱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炎等,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具有非常巨大的损伤和影响。

通常脊柱关节炎的高发期是青年阶段和中年阶段,男性患者数量远高于女性患者,同时脊柱关节炎具有非常强的遗传易感性,研究人员发现,脊柱关节炎与人体的HLA-B27基因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HLA-B27阳性的人容易得脊柱关节炎,但这个病并不是一个遗传病,它的发病与环境因素、肠道的炎症、肠道细菌等等都有关系。

患脊柱关节炎后会导致患者产生多种身体上的不舒服危害患者健康,因此脊柱关节炎需要及时治疗。

(二)脊柱关节炎的临床病症1.中轴受累脊柱关节炎最常见的临床病症是中轴受累,其中银屑病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最容易出现中轴受累的两个疾病。

所谓中轴受累,是指患者的脊柱部位受到疾病侵犯,包括腰椎、胸椎、颈椎,还会出现骶髂关节病变,而且该病有自己的特征,一般是从下往上发展,腰椎先受累,进而由下向上出现胸椎颈椎的问题。

该病多为隐匿性起病,刚开始症状比较轻,很少急性起病,如果急性起病要与腰椎间盘突出、肌肉扭伤等进行鉴别。

脊柱关节炎早期出现下腰部疼痛,患者夜间睡眠时疼痛明显,影响翻身,甚至可以出现“半夜疼醒”情况,需要起床活动活动,疼痛减轻再次入睡,早上醒来仍感觉疼痛明显,早起活动后可以减轻;活动可减轻是我们这个病很重要的特点,患者久站、久坐不动时也会出现下腰痛,依然是活动后症状减轻;这种特点的下腰部疼痛也是我们区分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的重要依据;除下腰痛以外,早起患者会觉得腰部僵硬,随着起床活动僵硬感减轻。

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

题目
• 1、腰背肌筋膜炎旳病因1 111111、222222 • 2、腰椎小关节紊乱旳临床体现:11、22、
33 • 3、腰椎滑脱常发生在111和222之间 • 4、腰椎滑脱分度:1、2、3、4、5 • 腰椎滑脱旳康复治疗有哪些?
病理
• 人体旳腰椎,其后关节由上位椎骨旳下关 节突和下位椎骨旳上关节突所构成。小关 节面有软骨覆盖,具有一小关节腔,周围 有关节囊包绕,其内层为滑膜,能分泌滑 液,以利关节运动。腰椎关节突关节面旳 排列则为半额状位及半矢状位,其横切面 近似弧形,对屈伸、侧屈及旋转均较灵活。 因为腰骶部活动范围较大,所以腰骶后关 节较为松弛。
手术后注意事项
• 1、防止伸张、扭转、弯曲或摇动背部肌肉, 以免扭伤腰部
• 2、手术后3-6个月内勿提重物。 • 手术后4-6周可做办公室工作,3-4个月后才
可做出力旳工作。 • 采用渐进式增长活动量,防止剧烈运动。 • 需穿硬背架者,要先穿好才可下地活动。 • 一年内防止过分劳累,维持合适旳体重。
病因病理
• 椎间盘退行性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 韧带松弛,椎间隙不稳,小关节增生变大 及软组织黄韧带肥厚向中线接近棘突根部 变宽向椎管内突,追板增厚变硬而不规则, 椎板间隙变小,有时相互重叠成瓦状变化。
• 一般以为,第四腰椎旳活动范围最大,第 五腰椎次之,故第四腰椎和第五腰椎之间 发病最多,女性比男性发生退行性前滑脱 者较多。
临床体现
• 疼痛:伤后即痛,腰痛难忍,表情痛苦, 不敢活动,惧怕别人搬动自己身体,稍微 挪动下肢则疼痛难忍。
• 功能丧失:全部腰肌处于紧张僵硬状态, 腰部活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 待嵌顿解除后腰痛可自行缓解或转变成腰 扭伤痛
治疗
• 以整脊旳手法为主。

骶髂关节紊乱症

骶髂关节紊乱症
10
(二)检查: 1、病史:急慢性外伤史。 2、骶髂关节位置错动的检查: 两侧对比高与低、区分骶髂关节前错位
或后错位是手法复位治疗的主要依据。 据临床观察统计:右侧骶髂关节以前错 位居多,左侧以后错位多见。
11
3、骨盆扭转的各种试验检查: (1)骶髂关节旋转试验 (2)单髋后伸试验 (3)“4”字试验 (4)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 (5)床边试验 (6)髋后伸试验
4
因此,没有强大的外力,骶髂关节是不 易扭伤而发生错位的。该关节的功能只 有少许的前后旋转的微动关节,以缓冲 弯腰和负重时脊柱所承的外力。
青春期后的女性,此关节的活动范围比 男性大,故患骶髂关节紊乱、损伤者比 男性多。
5
三、病因病机
(一)急性损伤: 突然滑倒,单侧臀部着地,或弯腰负
重时突然扭闪,使骶髂骨间韧带受到损 伤,由于韧带被牵拉,使骶骨滑离与其 相对应的骶骨关节面,使关节扭错移位。 产妇在分娩时扩张骨盆也可以引起扭 伤,甚至使骶髂关节出现半脱位。
该病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因外力而 造成该关节及其韧带损伤,引起局部疼痛和功 能障碍。
近年来有人称为骶髂关节错缝或半脱位。实乃 本病的并发症。
本病临床上常好发于青壮年妇女。若耽误治疗, 可引起持久性下腰痛,亦可继发致密性髂骨炎。 属中医学的“腰腿痛”范畴。
3
二、局部解剖与生理功能
骶髂关节是人体最坚固、最稳定的 关节,位于骶骨的侧面与髂骨之间,是 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贴而构成 的。其相吻处关节面凹凸不平,在组成 关节时彼此是凹凸相嵌,紧密相贴。此 关节前后均有坚强的韧带加固,借以稳 定关节。它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骶髂前后 韧带和骶髂间韧带,
(三)手法:滚、按、揉、扳、擦、牵拉和 抖法。

掌根按法治疗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掌根按法治疗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 第 6 卷第 6 期2019 Vol.6 No.659掌根按法治疗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韦殿清(安龙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西南 552400)【摘要】掌根按法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大力推广,患者对掌根按法的接受度以及满意度很高,尤其是在脊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中,由于是常见的临床并以及多发病,在无法自行复位的状况下,采用掌根按法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减小病痛,有利于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质量。

作为整脊疗法的一种,掌根治疗主要是在垂直方向按压震动脊柱,刺激脊椎周围软组织的活动,缓解劳损、紧张等,微调紊乱的脊椎关节,可以在社区以及家庭保健中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文主要针对掌根按法在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结合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现状,探讨如何利用掌根按法实现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有效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掌根按法;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治疗【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6.59.01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加上不良生活习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日益增加,表现为后背痛,不能含胸,更有甚者影响呼吸,出现呼吸痛、胸闷、心慌等。

为了有效地通过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笔者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和致病机制、手法治疗现状以及手法治疗原理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 脊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症状以及治疗现状脊椎作为人体骨骼中轴在,作为整个躯干的支撑结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其治疗以及缓解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尽快恢复以及缓解疼痛。

脊椎神经上达人体中枢神经,下至各个器官以及肢体,一旦出现位错或者是分泌紊乱,不仅会影响到周围的组织或者是肌肉等等,由于脊神经的压迫导致与神经传导末端相连的器官以及肌肉、腺体等等出现问题,导致人体神经以及内分泌系统紊乱。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研究进展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研究进展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研究进展作者:邓强等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5年第04期【摘要】腰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有较大疗效,尤其是中医手法治疗。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治疗进展。

【关键词】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7-0033-03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又称“腰椎后关节微移位”、“腰椎后关节炎”、“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是脊柱小关节紊乱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认为脊柱小关节紊乱症称之为“腰椎小关节错缝”、“弹背”、“闪腰”等。

腰椎小关节紊乱常可引起急性腰痛等症状,患者不适症状较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以临床表现和体征的改变为主,而在影像学检查方面尚无诊断标准,但其诊断意见可以排除其他相关疾病。

本病主要机制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时,其水分、蛋白质及多糖大量丢失,椎间隙狭窄,相邻关节突相互靠近,关节摩擦力增加,关节面磨损严重;另外,大的椎间盘承受重量的能力下降,身体部分重量由小关节承担,因此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小关节受损情况会越来越重,患者自觉疼痛症状逐渐加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从中医角度出发,本病的基本机理是气血不足、肝肾亏损、外邪入侵或外伤、劳累等。

本病目前主要的中医治疗手法如下。

1 挟脊振筋手法年轻、病情轻的患者取坐位,高龄、剧烈疼痛等病情较重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

术者取双手拇指或单手示、中指第二指间关节背侧顺患者脊柱两旁的肌肉自上而下进行挟脊振筋,每次2~3min为宜,充分放松两侧肌肉组织,达到止痛、通经活络的目的,并应仔细感受手指下的筋位[1]。

该手法的优势在于手指的触觉是非常灵敏的,而且手指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进行操作,此外手指的面积较小可以集中用力,作用的范围非常集中作用力可以深入患处。

脊柱相关疾病的手法特点

脊柱相关疾病的手法特点

合筋手法
• 运用手肌肉,韧带,肌腱轻度撕裂伤,通常在分 筋理筋手法后,用双手拇指从损伤两侧向中 挤压,达到整合作用,恢复其生理结构.
镇痛手法
• 在分筋.理筋.合筋手法使肌肉恢复生理解剖 位置后,再用单拇指在患处按压10-20秒钟, 可达到解痉镇痛的目的.
脊柱小关节紊乱(错位)手法
• 颈椎旋转牵引复位法 • 胸椎小关节紊乱复位法 • 腰椎复位手法 • 骶髋关节复位法
扳压棘突复位法
• 以腰椎棘突右旋右偏为例,操作与推棘突 法相反。医者以左拇指低压患棘突右侧, 右手从患者右腋下穿上搭其左肩颈部,患 者腰前屈并右旋转至力点落在患椎时,双 手同时配合整复。
双手抱膝屈髋滚动法
• 患者屈髋双手抱膝仰卧,医者站立于患者 左侧床边,右手掌心托在患者背上,左手 掌扶在患者双膝下,当医者右手掌上托患 者时,左掌同时下压,使患者在抱膝状态 下向前滚动,然后左手掌上托患者膝,让 患者仰面后滚动,反复多次,使脊柱呈过 屈状态下滚动,此法适宜于无骨折的腰椎 滑脱。
腰椎旋转复位法
• 推棘突复位法 • 扳压棘突复位法
推棘突复法
• 以椎体棘突右旋右偏为例患者端坐,双脚 固定,医者坐在患者身后,右手拇指指腹 低压侧偏棘突右侧,左手从患者腋下穿上 搭在其右肩颈部,复位时患者上身前屈并 左旋至力点落在患椎时,双手同时配合整 复,复位时医者不可感觉患椎棘突有移动, 并有“咔嗒”响声。
2.新旧有别、缓急各异:选择手法治疗时,必须
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新伤旧患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手 法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新伤、急症期,手法 宜轻,以理筋为主,若局部肿胀严重者,还可先采用针 灸、药物、理疗等手法治疗后再采用手法治疗;反之, 旧患、局部无急性炎症反应者的手法治疗,则可采用分 筋手法为主,分理并用。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08-31T10:04:50.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7期作者:毛宇非[导读]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毛宇非(北京按摩医院;北京100035)胸椎小关节紊乱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笔者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采用常规按摩手法配合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进行临床观察,对于恢复胸椎功能活动、减轻疼痛,缩短疗程、改善胸段脊柱的平衡等,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病例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全部病例来源于北京按摩医院门诊,采集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

根据病例选择标准,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46例。

男29例,女1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9岁,病程为一周到五年。

1.2病例选择标准1.2.1诊断标准:(1) 胸椎小关节紊乱按照《推拿治疗学》诊断标准【1】拟定:患椎及其相邻胸椎棘突上或棘突旁有压痛,并可摸到筋结、条索等软组织异常改变。

患椎棘突略高或偏歪,与上下椎体棘突的距离变宽或变窄。

关节滑膜嵌顿者可见胸椎后凸或侧倾的强迫体位。

(3)X线片示胸椎生理曲度和序列改变,或伴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

1.2.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8-75岁。

1.2.3 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精神疾患者;(2)具有严重骨质疏松者;(3)颈腰椎手术史者;(4)肿瘤、结核、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者;(5)其他不适于接受手法治疗者,以及未按规定治疗无法统计疗效者。

1.2.4 剔除标准(1)观察中发现不符合入选标准;(2)因不可预料的原因需要中断治疗;(3)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 治疗方法2.1 胸椎常规操作手法:(1)掌根按揉胸椎两侧肌肉和肩胛骨内侧缘3~5遍。

(2)双手拇指在胸椎两侧竖脊肌处做弹拨法3-5遍,在条索或硬结处重点施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