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新架老架
中国五大太极拳流派的形成

中国五大太极拳流派的形成太极拳自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创发后(即1645年前后),传衍了约200年,到了陈氏十四世陈长兴陈有本时期(即1840年前后),一直在陈家沟陈氏中口传手教,历经六代人的传承发扬。
陈长兴和陈有本二人,感到太极拳传承已久,恐怕许多精华被遗传失弃,便开始由博归约进行总结概括。
陈长兴归纳出老架(亦称大架)一、二路,陈有本归纳出新架(后称小架)一、二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值河北永年广府镇青年杨露禅,向陈长兴求学太极拳。
初因家族订出禁约,不肯收其为徒。
后杨在陈德瑚家为伙计,陈长兴在陈德瑚家开办武学社,传授子孙太极拳,杨在服务众人中暗中学会了太极拳。
杨在深夜习练太极拳时,被陈长兴发现,见其刻苦自学,十分聪颖而有悟性,收其为弟子传授了太极拳。
杨经过十八年三进陈家沟学成太极拳后,回乡开办武馆,因有名声被请到北京王宫中去教授太极拳。
杨的同乡武禹襄,见他学得太极拳,也奔陈家沟拜师求学。
陈长兴因年迈让其随侄儿陈清萍学习。
武学会太极拳后,也回到永年广府镇传授,并刻苦钻研太极拳的理论特点。
杨在清宫中传授太极拳,结合王公贵族不能吃苦的特点改动深难动作,经其子杨健侯衍定出杨氏太极拳。
武经过研究,吸取当时人员的特点改动,经其外甥李亦衍定武氏太极拳。
民国初年时期,杨氏太极拳习练人员中,有一满族人全佑传其子鉴泉。
其子改汉姓姓吴,吴鉴泉又衍化出吴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经郝为真,传授给形意、八卦名家孙禄堂,孙又衍化出孙氏太极拳。
至此,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形成,在全国各地传播。
现经国家体委承认,在海内外广泛推广普及。
陈氏家族中的太极拳理论家太极拳自从明末清初创发后,在陈氏家族中历代都有人阐释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瑰宝。
由于许多史料被战乱灾荒等原因所遗失,现根据有文字记载的有以下几位,值得后人褒扬。
他们中有: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仅留下了《太极拳拳经总歌》;陈氏十四世陈长兴:自陈王廷后太极拳传承约200年,他第一次由博归约和阐释太极拳,作出了《太极拳十大要论》《陈长兴太极拳总歌》《太极拳战计篇》《用武要言》等;陈氏第十六世陈鑫:到了民国时期的1920年左右,陈氏十六氏陈鑫深感太极拳应该从理论上阐明它,以正确地引导人们习练和推广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拳谱大全

2. 金刚大捣锥 7. 斜行 12. 掩手肱拳 17. 倒骑龙 22. 翻花舞袖 27. 左冲右冲 32. 掩手肱拳 37. 腰拦肘 42. 太极收势
3. 懒扎衣 8. 回头金刚捣锥 13. 腰拦肘 18. 掩手肱拳 23. 掩手肱拳 28. 掩手肱拳 33. 捣岔捣岔 38. 顺拦肘
4. 六封四闭 9. 撇身拳 14. 大肱拳 19. 裹身鞭 24. 伏虎 29. 扫蹚腿 34. 左二肱右二肱 39. 窝底炮
5. 单鞭 10. 上三步 15. 金刚捣锥 20. 倒卷肱 25. 六封四闭 30. 左擦脚 35. 护心捶 40. 抱头推山 45. 野马分鬃 50. 六封四闭 55. 金鸡独立 60. 掩手肱拳 65. 十字脚 70. 上步七星 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6. 护心拳 11. 翻花舞袖 16. 玉女穿梭 21. 披架子 26. 黄龙三搅水 31. 全炮捶 36. 变式大捉炮 41. 金刚捣锥
17. 背折靠
21. 肘底捶
22. 倒倦肱
26. 斜行拗步
27. 闪通背
31. 运手
32. 高探马
36. 前蹚拗步
37. 击地捶
41. 蹬一根
42. 掩手肱捶
46. 六封四闭
47. 单鞭
51. 六封四闭
52. 单鞭
56. 六封四闭
57. 单鞭
61. 倒倦肱
62. 退步压肘
66. 闪通背
67. 掩手肱捶
58. 连环炮 63. 撇身捶 68. 井揽直入
59. 玉女穿梭 64. 拗鸾肘 69. 风扫梅花
60. 回头当门炮 65. 顺鸾肘 70. 金刚捣硾
陈氏太极枪(白猿棍夹梨花枪)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83式口诀有哪些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83式口诀有哪些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共有83个动作,柔多刚少.主柔,便于普及。
适于中老年朋友强身健体练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83式口诀。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83式口诀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两耳听后立身正。
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刚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鬼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法正,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风,两足平开两手分,眼随右手中指转,转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时,圆转随意运鸿蒙,动中有静静藏动,乾坤正气运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虚步点地手护胸,不收不见放中巧,灵猫扑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来,心空腹实裆要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有敌来。
掩手肱拳劲要整,劲力要在腰间寻,前冲后顶劲对称,注意拳头莫握紧。
金刚捣碓又一着,上打咽喉下打阴,震脚莫把双重犯,沉肩坠肘要记清。
披身捶式最难传,松活弹抖全体现,顺逆缠丝步跟稳,蓄发相变要松沉。
背折靠式不好练,左拳岔住在腰间,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青龙出水鬼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双推掌式腰要拧,右足上前左足跟,进步莫迟两掌推,不顶不延妙手传。
三换掌式彼难防,圆转自如在腰间,双手如运太极球,上轻下沉不倒翁。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

第1式预备式第22式倒卷肱第43式小擒打第64式白鹤亮翅第2式金刚捣碓第23式退步压肘第 44式抱头推山第65式斜行拗步第3式懒札衣第24式中盘第45式三换掌第 66式闪通背第4式六封四闭第25式白鹤亮第46式六封四闭第67式掩手肱拳第5式单鞭第26式斜行拗步第47式单鞭第68式六封四闭第6式第二金刚捣碓第27式闪通背第48式前招第69式单鞭第7式白鹤亮翅第28式掩手肱拳第49式后招第70式运手第8式斜行拗步第29式六封四闭第50式野马分鬃第71式高探第9式初收第30式单鞭第51式六封四闭第72式十字摆莲第10式前趟拗步第31式运手第52式单鞭第73式指裆捶第11式第二斜行拗步第32式高探马第53式双震脚第74式白猿献果第12式再收第33式右擦脚第54式玉女穿梭第75式六封四闭第13式前螳拗步第34式左擦脚第55式懒扎衣第76式单鞭第14式掩手肱拳第35式左蹬一跟第 56式六封四闭第77式雀地龙第15式第三金刚捣碓第36式前螳拗步第57式单鞭第78式上步七星第16式撇身捶第37式击地捶第58式运手第 79式退步跨虎第17式背折靠第38式翻身二起脚第59式摆脚跌岔第80式转身双摆莲第18式青龙出水第39式兽头式第60式金鸡独立第81式当头炮第19式双推手第40式旋风脚第61式倒卷肱第82式金刚捣碓第20式三换掌第41式蹬一跟第62式退步压肘第83式收势第21式肘底捶第42式掩手肱拳第63式中盘基本特点:新架属陈长兴传统老架系列,由十七世祖陈发科大师所创。
其特点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
拳架以“朋履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主,以“采列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以柔化劲为主,发劲为辅,柔中寓刚,力求柔顺。
外形以缓柔稳为主,疾刚跳跃为辅。
运劲方法要求以身领手,突出螺旋缠丝劲的练习,以腰为轴,旋腕转膀,旋腰转脊,旋踝转膝,胸腰折叠,形成一系列的空间曲线运动。
新架一路更加体现了陈氏太极拳的螺旋劲,增加了发力的连续性,提高陈氏太极拳的劲力。
青年人学太极拳哪种最好?

第一,青少年练太极拳能促进正常发育,增强身体素质,陶冶思想感情。
青少年处在发育成长时期,从肌肤到骨骼,从神经到内脏都需要相应而适当的锻炼。而太极拳正是一种内外俱练,一动无有不动的武术运动。练拳时,全身上下内外处处都在运动中,步法稳健轻灵,手法灵活多变,如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经过反复的缠绕绞转,使肌肉能拉长到一般运动不能达到的长度,由此骨骼和关节受到特殊的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这样不仅能提高青少年骨质的坚固性,而且能增强强韧带的柔韧性、关节的灵活性以及肌肉的协调性。
第二,太极拳的运动量并不小,有人认为太极拳慢吞吞,东摸摸,西划划,没什么运动量。其实,练太极拳分清虚实,身体重量大部分全部要由一条腿负担,而且膝要弯曲,由一式到另一式的过渡又比较缓慢,因此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初练太极拳的人,都觉得两腿酸痛。一位练过外家拳的中年人,我们学校几个长跑运动员和排球队员随我练太极拳,他们也都经历了两腿肌肉酸痛到不酸痛的过程。他们认为练太极拳并不如原先想象的那么轻松,运动量是不小的。它对锻炼下肢肌腱和关节作用很大。
青少年学练太极拳,至少有三点强身体素质,陶冶思想感情。
青少年处在发育成长时期,从肌肤到骨骼,从神经到内脏都需要相应而适当的锻炼。而太极拳正是一种内外俱练,一动无有不动的武术运动。练拳时,全身上下内外处处都在运动中,步法稳健轻灵,手法灵活多变,如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经过反复的缠绕绞转,使肌肉能拉长到一般运动不能达到的长度,由此骨骼和关节受到特殊的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这样不仅能提高青少年骨质的坚固性,而且能增强强韧带的柔韧性、关节的灵活性以及肌肉的协调性。
再说,练太极拳架子有高、中、低之分,速度也有快慢之别。青少年学会太极拳,可以快慢结合,既练慢动作,也练快动作,按照要领能快能慢,加之把式放低,以加大运动量。再加上互练推手,青少年朋友就不会觉得泛味了。如果入门以后,在努力提高技艺,按照要领去练整体劲,那兴趣就更浓了。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名称
第一式预备势第四十三式抱头推山第二式金刚捣碓第四十四式三换掌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十五式六封四闭第四式六封四闭第四十六式单鞭第五式单鞭
第四十七式前招第六式第二金刚捣碓第四十八式后招第七式白鹅亮翅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八式斜行拗步第五十式大六封四闭第九式初收
第五十一式单鞭第十式前蹚拗
步第五十二式双震脚第十一式第二斜行拗步第五十三式玉女穿梭
第十二式再收第五十四式懒扎衣第十三式前膛拗步第五十五式六封四闭第十四式掩手肱捶第五十六式单鞭第十五式第三金刚捣碓第五十七式云手第十六式撇身捶第五十八式双摆脚第十七式青龙出水第五十九式跌岔第十八式双推手第六十式金鸡独立第十九式三换掌第六十一式倒卷肱第二十式肘底看捶第六十二式退步压肘第二十一式倒卷肱第六十三式中
盘第二十二式退步压肘第六十四式白鹅亮翅第二十三式中盘第六十五式斜行拗步第二十四式白鹅亮翅第六十六式闪通背第二十五式斜行拗步第六十七式掩手肱捶第二十六式闪通背第六十八式大六封四闭第二十七式掩手肱捶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二十八式大六封四闭第七十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七十一式高探马第三十式云手第七十二式十字单摆脚第三十一式高探马第七十三式指裆捶第三十二式右擦脚第七十四式白猿探果第三十三式左擦脚第七十五式小六封四闭第三十四式转身左蹬一
跟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三十五式前蹚拗步第七十七式铺地锦第三十六式击地捶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三十七式二起脚(踢二起)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三十八式护心拳(兽头势)第八十式转身双摆莲第三十九式旋风脚第八十一式当头炮第四十式右蹬一跟第八十二式金刚捣碓第四十一式掩手肱捶第八十三式收势第四十二式小擒打。
陈氏太极拳新架老架

陈式太极拳新架和老架介绍:陈式老架一路74式、老架二路(炮捶)41式由陈长兴根据陈氏家传拳术由博归约编排而成。
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
二路以刚为主,刚中有柔。
两路拳互为其根,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83式为陈式新架一路、60式为陈式新架二路(炮捶)。
是陈发科晚年根据家传老架套路整理创编的,由其子陈照奎定型。
一、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5式拳谱陈氏太极老架式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
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式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掤、捋、挤、按为主,採、挒、肘、靠为辅;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要求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虚实分明,以缠丝劲为核心,外表走弧形,内劲走螺旋,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凹凸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挺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
01、起势02、金刚捣碓03、懒扎衣04、六封四闭05、单鞭06、金刚捣碓07、白鹤亮翅08、斜行09、搂膝10、上三步11、斜行12、搂膝13、上三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碓16、撇身拳17、青龙出水18、双推掌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鹤亮翅22、斜行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运手28、高探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上三步33、击地捶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39、小擒打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48、玉女穿梭49、懒扎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52、运手53、双摆莲54、跌岔55、金鸡独立56、倒卷肱57、白鹤亮翅58、斜行59、闪通背60、掩手肱拳61、六封四闭62、单鞭63、运手64、高探马65、十字脚66、指裆捶67、猿猴献果68、单鞭69、雀地龙70、上步七星71、下步跨肱72、双摆莲73、当头炮74、金刚捣碓75、收势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43式拳谱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又名炮捶,它以刚为主,刚中寓柔,这种刚劲来源于丹田,是先天之气,决非僵硬之力,它以不同的方向、角度发出无坚不摧的弹簧般的刚毅劲,这种刚毅弹性的爆发劲,必须在太极拳一路缠绕绵绵的轻柔运动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锻炼,才能获得,决不能横气填胸和用后天拙笨的僵力肆意强求;为此练习陈氏太极拳,有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敏不捷;有刚不能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失去轻灵圆活。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1套,炮捶1套。
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1路和第2路拳套。
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目录一、陈氏太极拳的起源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后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陈王庭(约1509年)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痒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
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化,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
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
李际遇被清政府镇村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新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
二、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陈氏第九世传人陈王庭创造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四: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