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整复治疗
中医复合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70·□中医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复合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边永德1 边 涛2(1.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54;2.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复合正骨手法(侧卧位定点复位法结合膝顶后板法)在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采用中医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正骨手法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5次。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 评分明显下降,治疗组6个月随访疾病复发率为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中医复合正骨手法在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时比较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可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缓患者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中医复合正骨手法;中医传统正骨手法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BIAN Yongde 1 BIAN Tao 2(1.Baizh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0054,China;2.Jishuitan Hospital,Beijing 10003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lateral position fixed-point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knee top and back plate method)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in Baizh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once a week,for a total of five times.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9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S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5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vertebral small joint disord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effectively slow down the recurrence of diseas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and achieve good clinical effect.Keywords:thoracic vertebrae small joint disord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traditional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作者简介:边永德,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骨伤科,各种骨关节疾病临床治疗。
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的诊治-张向远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预后及意义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胸段只有神经根和交感神经有可能受到刺激或 压迫,而形成胸椎相关疾病。已经有实验证明: 压迫胸、腰段脊神经和压迫交感神经,所造成 的后果是相同的。因此在胸腰段只有一种类型 的脊柱相关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既有神经根 型,也有交感神经型特征.
本病就诊多属于急性发作,由于姿势不良引起 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较多,我科采用的抱胸环 压法疗效显著,一般1--3次治疗即可。预后良 好。此方法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疗程短, 见效快,副作用少,减少医疗开支。 抱胸环压法以解剖为主,符合询证医学,此方 法使体重通过胸部和右手掌快速向下冲压,两 种相反的力作用于错位胸椎及小关节,利用脊 柱韧带、胸廓弹力及小关节错位后的回复趋势 使小关节复位,从而迅速解除症状。
仁爱 守信 德高 技精
重视的原因!
吉化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NPC in JiLin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女性或体力工作 者,好发于3—6胸椎之间。是引起胸背痛的常 见原因(84.52%),亦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急 慢性肋间神经痛(25.81%)和胸腹腔脏器功 能紊乱(9.68%)等症状, 易被误诊为心血管 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神经官能症” 等。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08-31T10:04:50.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7期作者:毛宇非[导读] 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临床观察毛宇非(北京按摩医院;北京100035)胸椎小关节紊乱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笔者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采用常规按摩手法配合膝顶臂提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进行临床观察,对于恢复胸椎功能活动、减轻疼痛,缩短疗程、改善胸段脊柱的平衡等,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病例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全部病例来源于北京按摩医院门诊,采集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
根据病例选择标准,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46例。
男29例,女1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9岁,病程为一周到五年。
1.2病例选择标准1.2.1诊断标准:(1) 胸椎小关节紊乱按照《推拿治疗学》诊断标准【1】拟定:患椎及其相邻胸椎棘突上或棘突旁有压痛,并可摸到筋结、条索等软组织异常改变。
患椎棘突略高或偏歪,与上下椎体棘突的距离变宽或变窄。
关节滑膜嵌顿者可见胸椎后凸或侧倾的强迫体位。
(3)X线片示胸椎生理曲度和序列改变,或伴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
1.2.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8-75岁。
1.2.3 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精神疾患者;(2)具有严重骨质疏松者;(3)颈腰椎手术史者;(4)肿瘤、结核、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者;(5)其他不适于接受手法治疗者,以及未按规定治疗无法统计疗效者。
1.2.4 剔除标准(1)观察中发现不符合入选标准;(2)因不可预料的原因需要中断治疗;(3)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 治疗方法2.1 胸椎常规操作手法:(1)掌根按揉胸椎两侧肌肉和肩胛骨内侧缘3~5遍。
(2)双手拇指在胸椎两侧竖脊肌处做弹拨法3-5遍,在条索或硬结处重点施术。
手法整复联合重子穴、重仙穴针刺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症状及临床疗效的干预

手法整复联合重子穴、重仙穴针刺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症状及临床疗效的干预目的:通过比较干预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变化情况,探讨手法整复联合重子穴、重仙穴针刺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干预效果。
方法:将124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法整复干预,治疗组在手法整复的基础上采用重子穴、重仙穴联合干预方式。
观察2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以及干预前后患者临床疼痛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分。
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好转23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58.06%,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8例,无效10例,治愈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83.87%。
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2组疼痛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无论临床疗效还是改善患者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手法整复联合重子穴、重仙穴针刺干预方法均明显优于单纯手法整复。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手法;穴位针刺;重子穴;重仙穴;临床疗效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anipulative reduction combing acupuncture on Chongzi and Chongxian acupoints by intervening symptom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oracic facet jointdisorder.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four patients with thoracic facet joint disor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6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treated by manipulative reduction,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manipulative reduction combing acupuncture on Chongzi and Chongxian acupoints.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and the joint range of motion and clinical pain score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Results:In the treatment group,36 cases were cured,23 cases were improved,3 cases were invalid,the cure rate was 58.06%,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16%;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24 cases were cured,28 cases were improved,10cases were invalid,the cure rate was 38.71%,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3.87%.There was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ure rate and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After one and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the scores of pain and joint activity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P < 0.05),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No matter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r pain relief and joint activity of the patients,the effects of manipulative reduction combing acupuncture on Chongzi and Chongxian acupoints a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simple manipulation.thoracic facet joint di-sorder;manipulation;acupuncture;Chongzi acupoint;Chongxian acupoint;clinical efficacy胸椎小關节紊乱症是指在多种外力作用下由于胸椎间盘和椎体韧带发生的退行性变而出现的解剖位置的改变,从而引起关节囊及滑膜变形嵌顿,出现关节的不完全性脱位,引发相应位置的疼痛及功能受限等症状,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的骨关节临床症候群[1]。
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紊乱
第1页
【定义: 】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系指胸椎小关节在外力 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改变,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 顿而形成不全脱位,亦或伴有不一样程度急慢性 肋间神经痛和胸腹腔脏器功效紊乱等症状,不能 自行复位一个病症。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呼 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神经官能症”。
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紊乱
第7页
❖ 肋横突关节从第1至第10肋由每肋结节关节与 横突肋凹组成,关节结构亦不稳定。 在外伤、 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 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胸椎内外 平衡失调,进而造成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 位而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造成神经、血管等 周围软组织功效受到伤害而出现对应症状和体 征,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椎小关节紊乱常见 症状是脊背疼痛。
第37页
❖ 但因为胸椎小关节错位程度和对周围神经、 血管影响不一样,临床除表现为常见脊背疼痛 外,还可表现为不一样程度急、慢性肋间神经 痛和胸腹腔脏器功效紊乱等症状,而这些症状 又常被误诊为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 从局部解剖和关节结构能够看出:胸椎小关 节错位方式多见--旋转式、侧弯侧摆式、倾 位仰位式和复合式错位,胸椎小关节紊乱常见 原因:
胸椎小关节紊乱
第28页
胸椎小关节紊乱
第29页
❖ 肌连接; ❖ 上方,至头8~9肋骨侧面中心 ❖ 下方,肩胛骨上角和下角以及介于期间内侧
缘。 ❖ 功效; ❖ 旋转肩胛骨并将其向前拉,抬高肋骨。
胸椎小关节紊乱
第30页
❖ 肋间肌:有呼吸和维持姿势双重作用功效,而 且它们实际功效是相当复杂。主要是,它们控 制肋骨活动,包含吸气和胸部转动。所以,放 松缩短肋间肌是胸部按摩主要工作。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治疗

14
+ 3、结束手法
手法调整成功后,可酌情配合用推擦法, 透热为度。
【预后】
本病就诊多属于急性发作,一般1--3次治 疗即可。预后良好。
-
15
+ 【附注】
1、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推法复位方法临床有多 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但是用力应适度, 不能造成胸廓的损伤;对于老人、孕妇及体弱者 要慎重应用。
患者站立位,双上肢外展上举、屈肘、五指交叉 环抱于后颈部,同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医者立 其后,双手从患者腋下向前穿出、屈肘、掌心向 上握其前臂,下肢外旋呈丁字步态.随其吸气, 顺势向上端推,至呼气最深时,再稍施向上之力, 即可听到弹响声,告复位成功。此法亦可坐位进 行,操作技巧同上。
-
12
-
13
-
损胸椎节段椎旁软组织可有触痛、触及痛性结
节或条索状物,甚至痉挛。双上肢无被动活动
受限,无神经根受压征.
-
4
+ 诊断 1、有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姿势劳作病史。
(骤然上举、转侧,长期伏案、扭身等) 2、临床症状及体征:详见以上表现部分。 3、X线平片:由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于
小关节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只能发现其病 变棘突歪斜、小关节间隙不对称, 但能除外胸 椎结核、肿瘤、骨折,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器 质性病变。
-
5
+ 操作:
1、放松手法在松解骶棘肌后以胸椎棘突 两旁,以错位病变节段为中心, 对椎旁软组 织松解10min左右。
-
6
+ 2、整复手法
(1)俯卧推按法:
患者俯卧,自然放松,医者站立于患者患 侧,右手掌根按压患椎棘突,左手置于右手背 上,嘱患者深呼吸,医者双手掌根随呼气渐用 力,于呼气末时,右手掌根向下方给与一小幅 度的推冲动作,此时可闻及关节整复的响 声。——适用于中下段胸椎的调整。
中药离子导入结合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58例

4 ・ 7
j凉入医”范 所节势致气, 外离征脊血畴 胸,既学、经 致生有“肿作 椎紊不风岔脉 伤子属痹瘀, 。综中证阻 小活当背气 i 、导,部” 受姿导湿瘀 关合祛消的 中 药除散 药 物 “ 乱
对于轻度 的胸椎小关节紊乱 , 单纯 中药离子 导人的效果
2 1 中药 离子导入 治疗 仪 器 : . 南京炮 苑 电子 技术研 究所
度 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 日 1 , 每 次 每次治疗时 间 3 0分钟 。
血液循环 , 代谢功 能和增 强血管 神经 及骨质 的营养 , 改善 从 而加快病灶 的修复 , 控制 复发 J 。
尚可 , 但在 中重度病变 中 , 机械受压是主要 的病理变化 , 单纯 中药离子导入往往疗效不够稳定 , 而手 法复位恰恰 能缓解 因 小关节紊乱而致 的神经肌 肉受压 的症状 。将 中药 离子 导入 与手法复 位相结合 , 可达 到疏通 经络 、 活血化瘀 、 坚散结 、 软 消炎止痛 的 目的 , 而使 营卫 调 和, 血充 足 , 骨得 以濡 从 气 筋 养, 关节得以滑利 , 使痉挛 的肌 肉韧带得 到松弛 , 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 和新陈代 谢 , 复改善 肌 肉、 恢 韧带 、 关节囊 、 管的弹 血 性和 张力 , 复小关 节紊乱 , 突偏 歪 , 进椎 体保持稳 定。 恢 棘 促
生产的骨质增生药物电脉治疗仪 。中药用川乌 、 草乌 、 当归 、 五加皮 、 乳香 、 没药 、 伸筋草 、 血藤等加适量 自来水 , 鸡 用大火 煎l 0分钟后 再 改文 火煎 2 O分 钟 , 渣取 液备 用 。常规 操 去 作: 将药垫浸泡 中药液后置患椎 区, 当调节 治疗 仪 , 适 每次强
两者相辅相成 , 可增 强疗效 。 故
2 2 手 法复位 .
30胸椎小关节紊乱2016-11-09

甚至举手受限。 4.压痛轻,与胸椎活动障碍的程度严重不成比例。 5.查体:错位节段胸椎棘突可有压痛、叩击痛或
偏歪;棘突旁压之疼痛。
Page 6
六、鉴别诊断 与胸椎结核、肿瘤、骨折、心梗、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痛、呼吸道、消化
Page 9
按语 本病多见于肌肉薄弱的女性或体力工作者,越早治疗效果
越好,嵌顿期往往单纯的复位手法10余分钟即可治愈,但 水肿期手法复位后由于滑膜炎症的关系,症状无法全部缓 解,服药等治疗的同时要卧床休息以促进水肿吸收。应注 意调整日常姿势,减少持续性疲劳,加强腰背肌,特别是 背部肌肉力量锻炼,以减少发作。
Page 8
八、分期综合治疗 (1)嵌顿期:手法整复,本期患者经复位手法后一般能
痊愈。 ①理筋:俯卧位,先用滚法治疗患病节段上下3~5节段的
双侧软组织,并拇指推揉、点按,掌根推、擦双侧肌肉, 点按委中、承山。 (2)急性期: ①脱水治疗:20%甘露醇250ml,0.9%生理盐水100ml+ 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视病情用1~3天。
Page 7
七、分型分期 1.关节嵌顿期:起病3~5小时以内,关节滑膜嵌顿但未明
显水肿,关节交锁严重,呈强迫体位甚至不能转侧活动; 起床困难,静卧基本不痛,病变节段的棘间、棘旁均无明 显压痛。 2.急性期:起病后未经复位治疗5~8小时以后,关节滑膜 嵌顿未解除,关节滑膜水肿。关节交锁征较嵌顿期有所减 轻,能缓慢活动,但由于关节水肿刺激脊神经后支而疼痛 加重,椎旁、棘旁压痛较前明显。 3.恢复期: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之后,或未经积极治疗 但卧床4—5天后,关节交锁征基本消失,背部酸痛,活动 欠利,但比急性期有所改善,无明显压痛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整复治疗
【摘要】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有效治疗途径。
[方法]采用整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157例。
[结果]治愈117例,基本治愈33例,好转7例,治愈好转率100%。
[结论]整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满意。
【关键词】小关节紊乱;胸椎;整复手法;手法治疗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小关节错位,属中医学“骨错缝”范畴,是由于暴力、用力不当、损伤等原因致胸椎小关节发生扭转错位,使胸椎机能失衡而引起的一系列证候群。
笔者采用整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的157例均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门诊病人。
其中男80例,女77例;年龄18~69岁;16~25岁35例,25~50岁以上81例,51岁以上41例,平均35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2年,平均6个月;其中有明显损伤史65例,回忆起有姿势或用力不当者44例,无明显损伤者48例;单纯胸背痛者76例,伴有呼吸障碍或有胸闷憋气活动牵扯拘挛者46例,肩臂活动功能受影响者22例,类似心绞痛者13例;查体均可见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或可触及硬结、条索状物等,有压痛或叩击痛,大都在T3~9之间。
1.2 诊断标准
①胸背部急、慢性损伤后出现疼痛,活动头、颈、胸部病损
处有牵扯样痛,并可伴有前胸、颈、肩、腹、上肢痛以及头昏痛、胸闷、心悸等脊神经、交感神经、椎动脉受压迫刺激引起的一系列表现;
②体检:患椎及相邻数个胸椎有深压痛,有时可扪及患椎处有筋结或条索状肿胀隆起。
仔细触摸椎体,可发现患椎棘突略高或有偏歪。
③胸椎X摄片或CT检查排除骨关节病理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准备手法
病人取俯卧位或坐位,医生沿胸椎棘突两旁,以病变节段为中心,自上而下用揉法、滚法、按法或弹拨法对背部软组织进行松解。
2.2 复位手法
根据病变节段和性质的不同,分别采用相应的手法进行复位。
具体方法为①坐位膝顶法:多用于上段胸椎的复位,病人背向医生端坐于方凳上,双手手指交叉抱于颈项部,医生立于病人背后,双手从病人腋下向前,然后绕向前上方,扳住其肩部,双手慢慢用力往后提拉,同时术者右足踏在凳边用膝部顶住错缝部位对抗片刻,再将双手小发力向后用力一扳,可听到关节弹响声,复位成功。
②俯卧按压法:本法可用于治疗胸椎上中段错位,病人俯卧,胸前垫一薄枕,两上肢向上置于头旁,脸部旋转至一侧,不垫枕,自然放松,医生站于左侧,以右手掌小鱼际或掌根压在病侧胸椎棘突边,左手迭加压在右手上,然后嘱病人作一深呼吸,待呼气将尽未尽时,医生用双手同时施一寸劲冲压,此时,听到关节弹响声,表示关节复位。
③坐位旋转推法:较适合于下段胸椎的错位,多用于治疗下段棘突偏歪者,以第11胸椎
棘突右移为例。
病人坐位,助手固定病人双下肢,医生站于病人右侧后方,医生右手从病人的右腋下穿过向上勾住其颈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嘱病人放松,医生以右手带动病人上身由直立向右下方转动,待力传至第11胸椎时配合左手拇指推向左侧,手下可有跳动感,表示关节复位,不明显者可重复本法两到三次,但须注意不可用力过度。
以上手法每3~4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2.3 药物治疗
①中药内服方以和营止痛汤、血府逐瘀汤等加减,以活血舒筋止痛为主。
②西药或中成药:复方氯唑沙宗片、痛血康胶囊、活血止痛胶囊、老年病人加服仙灵骨葆等。
2.4 功能锻炼
作仰卧起坐、俯卧飞燕式等功能锻炼,加强胸背腰的肌力锻炼,可辅助治疗并可防止病情反复。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活动自如。
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疼痛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活动不受限,但劳累后背部仍有轻度不适。
好转: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本组157例病例中,治愈117例,基本治愈33例,好转7
例,治愈好转率100%。
病史在1个月以内的经1~3次治愈,在1个月以上的经1~3个疗程治愈或好转。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小关节错位后筋脉势必受到损伤,经络气血的运行受阻。
采用轻巧手法使胸椎小关节复位即可达到“骨合缝”“筋入槽”及“通则不痛”的目的。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可放松背部肌肉,解除局部软组织的紧张、痉挛,使渗出的组织液易于吸收,减轻对神经的刺激或压迫。
复位手法则直接作用于错位的胸椎,使其恢复正常,从而解除了因骨性狭窄造成的对神经的刺激或压迫及交感神经的继发性症状,使机体的内外平衡得到纠正,恢复健康。
发生胸椎小关节紊乱后,早期复位较容易,后期发生关节周围粘连,疗效稍差。
因病变的部位多样,可选用不同的复位手法,合理应用手法,常可迅速解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和体征,收到良好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手法施术一定要轻柔缓和,沉稳而准确,力度深透且不宜太大,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施复位手法时病人体位要舒适,身体须放松,对一些比较紧张的病人,除给以语言安慰外,还应适当增加准备手法的时间,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放松,有利于手法的复位成功。
如果病人不能配合,则不宜强做复位手法。
另外,在纠正小关节紊乱施术前,必须拍胸椎X 线片和做必要的检查,以排除结核、骨折、肿瘤、骨质疏松等。
另外,对年老体弱者,妇女妊娠、经期,严重内脏器质性病变者,患有急性传染病者或施术部位感染、出血、有皮肤病者等都严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