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便利店的发展历程
超市发展历程

超市发展历程一、初步发展超市作为一种零售模式,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和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创新的商人开始尝试集中出售商品,形成规模较大的零售商店。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超市开始在美国快速发展,形成了现代超市的基本模式,并采用了自助服务方式,提高了购物效率。
二、中国超市的萌芽20世纪80年代,超级市场的概念被引入中国。
1983年,中国第一家超市在北京海淀开业,这标志着中国超市行业的开始。
早期的超市更多是以自选商场或自选柜台的形式出现在百货商场内。
三、高速扩张进入2004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全面对外开放,超市行业迎来了高速扩张期。
外资超市如家乐福、沃尔玛等进入中国市场,凭借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资本支持迅速扩张。
同一时期,本土超市如永辉、大润发也开始崛起。
四、电商冲击2012年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的发展,线上购物开始兴起,对传统超市造成了冲击。
这一时期,超市行业增速放缓,电商的低成本和多样性对超市的供应链优势产生了冲击。
五、新零售融合2017年至今,超市进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时代。
阿里巴巴提出了新零售概念,盒马鲜生等新型超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超市行业正式进入新零售时代。
这一时期,超市开始尝试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六、现代发展现代超市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包括会员制超市、生鲜超市、以及注重服务体验的超市等。
会员制超市如山姆会员店和盒马鲜生,通过会员制度锁定目标客群,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
生鲜超市则以生鲜产品为主打,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品质的需求。
此外,还有如胖东来这样的超市,通过提供极致的服务体验来吸引顾客。
七、未来趋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超市行业的创新和变革仍将持续。
未来超市可能会更加个性化、智能化,提供更加高质量的购物体验,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超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论超市从最初的自选商场发展到现在的多样化零售模式,经历了从传统零售到电商冲击,再到新零售融合的过程。
便利店培训

3
市场趋势分析
关注市场动态,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趋 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品牌定位与形象塑造
品牌定位
01
明确便利店的特色和品牌形象,根据目标顾客的需求和偏好进
行精准定位。
品牌形象设计
02
通过店铺装修、陈列展示、LOGO设计等方式,营造独特的品
牌氛围,提升品牌认知度。
品牌传播
03
利用广告、公关、促销活动等手段,将品牌理念和形象传递给
02
便利店运营管理
商品选品与进货管理
商品选品
选择受顾客欢迎、有较好销售前景的商品,同时考虑商品的 差异化,避免与其他便利店的同质化竞争。
进货管理
建立进货管理制度,掌握进货时机和进货量,避免积压库存 ,确保商品供应的及时性和充足性。
店面装修与陈列设计
店面装修
简洁明快、色彩搭配合理,突出便利店的特色和品牌形象,同时注重店面卫 生和空气质量管理。
05
便利店人力资源
招聘与培训管理
招聘渠道
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发布招聘信 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应聘。
Hale Waihona Puke 简历筛选根据岗位要求筛选符合条件的简 历,安排面试,确保招聘到合适 的人选。
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战略和员工发展需求,制 定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 、岗位技能培训、团队协作培训等 。
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
绩效考核
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激励优秀员工,促进整体绩效提升。
薪酬福利
根据市场竞争和员工能力、贡献,设计合理的薪 酬福利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奖励机制
设立多种奖励方式,如奖金、晋升机会、荣誉等 ,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超市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超市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超市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超级市场”的零售业态被引入中国,1983年中国第一家超市于北京海淀开业,拉开了中国超市行业的序幕。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中国超市行业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其中,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榜中,排名前五的市场销售额合计4198.6亿元,占百大的比例为42.88%,其中华润以20.13%的占比独占鳌头,大润发、永辉、沃尔玛和联华占比分别为10.19%、10.02%、8.85%和5.88%。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超市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大型连锁超市在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此外,在发展过程中,中国超市行业还经历了从传统实体店到线上电商的转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超市已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重要选择。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购物体验和便利性的需求增加,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也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中国超市行业经历了从引入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快速发展历程,现正处在转型变革期。
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持续发展,中国超市行业还将继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回顾一、中国零售业的兴起和发展阶段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经数十年的时间,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转变。
下面将回顾一下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1. 早期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早期的中国零售业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
国家控制着市场,零售业主要由国有企业和合作社组成。
商品供应受限,消费者的选择较为有限。
此期间,零售业的发展较为滞后,主要目的是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 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代-199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零售业的重大转变。
198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实行市场经济,零售业开始逐步放开,并出现了第一批私人企业。
东南沿海地区成为改革的试验区,一些小型零售商店开始出现,商品种类和品牌逐渐增加。
此时,中国零售业还面临着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体系和基础设施的挑战。
3. 建立现代零售业体系(2000年代-今)进入21世纪,中国零售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外资零售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格局。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购物中心、超市、百货商店等新型零售业形式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二、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原因和驱动力中国零售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和驱动力有多方面:1. 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人们对品质和文化内涵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2.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从以出口为主导向以消费和投资为主导转型。
这导致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零售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 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为中国零售业带来了前沿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中国本土零售企业也通过借鉴和学习,提升了自身的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4. 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国零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促进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带动了新零售模式的兴起。
中国零售业态发展历程

中国零售业态发展历程一、引言零售业是指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活动。
中国零售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业态。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历程。
二、传统零售业态2.1 传统市场1.传统市场是中国零售业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
2.市场上的摊位主要由个体户经营,商品种类相对较少。
3.传统市场存在管理混乱、卫生状况差等问题。
2.2 便利店1.20世纪80年代,便利店开始在中国兴起。
2.便利店以小型、便捷的特点受到消费者欢迎。
3.便利店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和小食品。
2.3 百货公司1.百货公司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百货公司提供多种商品,包括服装、家居用品、化妆品等。
3.百货公司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吸引大量消费者。
三、电子商务的兴起3.1 网络购物平台1.2000年代初,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开始崭露头角。
2.网络购物平台通过互联网销售商品,方便消费者购物。
3.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对传统零售业态造成了冲击。
3.2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零售业态1.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零售业态迅速发展。
2.移动支付、社交电商等新模式不断涌现。
3.消费者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购物,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格局。
四、新兴零售业态4.1 无人零售店1.无人零售店采用自动化技术,无需人工操作。
2.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购物。
3.无人零售店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4.2 社区店1.社区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零售业态。
2.社区店通常位于住宅区附近,方便居民购物。
3.社区店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和生鲜食品。
4.3 跨界零售1.跨界零售是不同行业之间合作的一种形式。
2.零售商与其他行业合作,共同推出新产品或服务。
3.跨界零售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创造更多商机。
五、未来展望中国零售业态发展迅猛,未来仍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零售业态将不断涌现。
便利店行业发展历程

便利店行业发展历程
便利店行业是指以提供便捷、快速的商品和服务为主要特点的零售业态。
下面是便利店行业发展的历程:
1. 初期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便利店起源于美国,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购物的时间和地点要求提高,便利店开始兴起。
7-Eleven便利店是最早成功在美国发展的连锁便
利店。
2.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80年代,便利店开
始传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并迅速取得成功。
在这一阶段,便利店发展迅猛,店铺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商品种类也开始丰富。
3. 深入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初,便利店
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便利店开始提供更多的生活服务,如 ATM机、支付服务、快递代收等。
同时,便
利店开始关注健康食品、精致生活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 科技驱动阶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便利店也开始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新技术应用在便利店行业中,进一步提升了便利店的便捷性和体验。
总体来说,便利店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随
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便利店行业还将继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

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零售行业的主要特点是国有企业垄断,市场供求不平衡。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国有商店向多元化、现代化的市场转变。
改革开放的首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政府放宽了对私人经济的限制,允许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零售业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私营企业逐渐涌现。
小型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商店开始逐步出现,并迅速发展。
然而,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限制,这些私营零售商店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零售业迈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90年代。
这一时期,国际零售巨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零售技术。
麦德龙、沃尔玛等外资零售企业迅速扩张,改变了传统的零售模式。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零售巨头也开始崛起,如华润万家、家乐福等,它们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营销策略和技术,加强了自身的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中国零售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中国的零售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崛起,开启了中国零售业的新篇章。
电商平台的快速崛起使得传统的零售商店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许多传统零售企业被迫转型或关闭。
当前,中国零售业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消费者对品质、品牌和新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推动着零售业从商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
另一方面,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转向线上购物和移动购物,也对线下实体店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和市场需求,中国零售企业纷纷进行创新和转型。
一些传统零售商店选择与电商合作,开设线上线下融合的门店。
同时,他们也加大了对技术和人才的投入,引进更多的科技应用,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
总之,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国有垄断到私人经济兴起,再到外资零售巨头涌入,再到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的过程。
国内外便利店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便利店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便利店在零售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国内外便利店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备受关注。
国内便利店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国的便利店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起初主要经营进口商品和高端食品,以满足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连锁便利店逐渐崛起。
2004年美国连锁便利店7-Eleven进入中国市场,引领了便利店连锁化的发展。
目前,中国便利店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格局逐渐稳定。
从品牌角度看,7-Eleven、全家、罗森等国际品牌和全聚德、好德等本土品牌分别占据市场份额前列。
从发展趋势看,便利店普遍向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如果加入生鲜、零食、小吃、酒水等品类,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国外便利店市场的发展现状全球便利店市场以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为代表,发展方向和中国类似,呈现多元化和数字化趋势。
日本是便利店的发源地。
7-Eleven、罗森等品牌在日本市场占有率极高,是日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便利店的特点是商品丰富多样,以及24小时服务,消费者可以随时购买到所需商品。
而且,日本便利店还提供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比如代售车票、提供配送等。
韩国的便利店市场也发展迅速。
GS25、CU、Seven Eleven等品牌占据了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
韩国便利店的特点是商品价格适中,适合年轻人、学生等消费者群体,而且便利店还成为了韩国文化的一部分,推出了许多和韩国文化相关的特色商品和服务。
美国的便利店市场由于竞争激烈,洛杉矶、纽约等地的便利店普遍开设较晚,但是其规模庞大,7-Eleven、Circle K等品牌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美国便利店的特点是商品种类丰富,同时还提供邮寄、票务等便民服务。
总的来说,国内外便利店市场的发展都呈现多元化、数字化和服务化的趋势。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便利店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自身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利店——未来中国极具发展前景的零售业态摘要:便利店(Convenience-Store)是超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出现发展至今已近75年的历史。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便利店已经发展成为零售业中的一种主要业态,而在中国便利店的发展则刚刚起步。
今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利店必将大有作为,它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极具在发展前景的零售业态。
一、便利店的概念及特性(1)便利店的由来便利店最初起源于美国,它的发展与商业业态中的超级市场关系非常密切。
在美国,由于超级市场步入大型化与郊外化以后,给购物者带来了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不便利;同时由于超级市场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到超级市场购物需驾车前往,加上超级市场卖场面积巨大,商品品项繁多,购物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挑选商品,且还需忍受排长队等候结帐之苦;以上种种都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想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便利店由此应运而生。
便利店最早的定义就是:“一种运用超级市场经营管理技术和销售方式的食品杂货店”。
它是一种既有食品杂货店供应的便利,又使用超级市场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的零售商业组织,是以“便利”作为吸引顾客的主要手段,来满足顾客简单购物和应急之需的一种零售业态。
现在的便利店则是指以专门出售便利性商品和服务的商店。
超级市场的多种业态模式的阶段性发展促进了现代便利店的产生。
192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陆冰公司(Southland Ice Corporation)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Tote'm ,1946年正式改名为7-Eleven(7-11),藉以标榜该店营业时间由早上7时至晚上11时。
此后便利店便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
1957年,美国只有500家便利店,然而到了2001年,美国便拥有便利店124,500家,销售额达到了2830亿美元。
因此当时有人认为便利店是西方零售业的“爆发户”。
(2)便利店和超市的区别及其特性便利店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的时间和发展的背景并不完全相同。
但从总体上来看,便利店是超级市场发展到相对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从超级市场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
一方面,超级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即购物的不便利性;另一方面,超市的发展为便利店提供了先进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
另外,便利店之所以能够出现并迅速发展,其原因还在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购物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对“购物便利”的强烈需求,便利店正是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零售业态。
与超级市场相比,便利店具有如下四个“便利性”业态特征:☆距离的便利性便利店与超市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
业内人士认为,一般情况下,便利店的商圈范围在500米左右,其主要顾客只需步行5至7分钟便可到达店面。
☆购物的便利性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品种一般在2000种至3000种左右。
与超级市场相比,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国内一般是100平方米左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同时实行进出口同一的服务台收款方式避免了超级市场结帐大排长龙的现象。
据统计,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三分钟的时间。
☆时间的便利性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每天16至24小时,全年无休。
因此便有学者称便利店为为消费者提供“Any Time”式的购物方式。
☆服务的便利性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等。
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国外便利店的发展历史及现状(1)发达国家和地区便利店发展概况◇美国——便利店的发源地美国是便利店的发源地,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其前身是一家名为“南大陆制冰公司(Southland Ice Corporation)”的冰块销售门店,后来为了降低门店管理成本,扩大门店的经营范围,便产生了7-Eleven的雏形。
1946年1月24日,南大陆制冰公司正式成立7-Eleven便利店。
20世纪60年代,黑咖啡、三明治、热炸面包等方便食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便利店也随之迅速地成为零售业中一个独立的、颇具效率的业态。
自此以后,美国的便利店便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图1、美国近5年便利店总数量对比资料来源:2002 NACS USAl 行业收入持续增长,利润水平有所下滑从图1、2可以看到,美国便利店在经过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高速发展阶段之后,随后依然是以较快速度发展。
最近5年美国便利店平均每年增加数量达3140家,年平均增长率达2.9%。
最近5年美国便利店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217.6亿美元,平均增长率高达12.5%,其中汽车燃油销售收入(Motor Fuels Revenues)增长高于店内销售收入(In-Store Revenues),其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8.6%,是便利店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图1、2、3还可以看到,在最近5年中,1999年是便利店发展最快和最好的一年,当年便利店数量同比增长达5%,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达25.8%,其税前利润同比增长高达20.5%。
2000年和2001年,美国便利店发展出现了收入增加而利润下降的局面。
2000年店内货品毛利率(28.4%)自1975年来首次跌破30%是造成行业整体利润的下滑的主要原因。
2001年,店内货品的毛利率则继续下滑跌至27.8%,使得便利店行业利润水平几乎接近那些食品杂货店行业。
2001年超过1/3的毛利润下跌可归咎于便利店食品服务毛利润的下降;如今,食品已经不再是便利店内毛利率最高的商品,取而代之的是香烟(2001年,香烟的净利润率据统计高达19.48%)。
同时汽车燃料的毛利率皱缩至近10年以来的最低值(9.2%),也是行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总体来看,2000、2001年美国便利店行业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来自其它零售渠道的高度竞争造成,另外汽车燃料价格在2001年由高到低的变化带来的利润下降也影响了该年度的行业表现。
尽管美国便利店行业利润在下降,但是行业的销售收入却是增长依然,并屡创新高。
2001年,香烟、饮料等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使得全行业销售收入攀升至2830亿美元。
2001年在所有商品中,香烟独领风骚,占所有店内销售额的38.7%,同比增长2.9%。
图2、美国近5年便利店总收入对比2002 NACS USA资料来源:资料来源:2002 NACS USA美国便利店行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但是目前由于行业面临着高度的竞争,和利润下降,促使行业不得不考虑推出或尝试一些新的模式。
通过考察对比近5年销售额和毛利排名前十位的货品种类,还可以发现便利店货品的种类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表1、1997~2001美国便利店相关统计数据行业总计97 同比变化98 同比变化99 同比变化00 同比变化01 同比变化总店数108,800 4.0% 117,3004.5% 119,4005.0% 119,8000.34% 124,5003.9总收入172.45.0% 186.0 6.8% 234.0 25.8% 269.4 15.1% 283.0 5.0店内收入80.8 4.7% 86.4 6.9% 99.8 15.5% 104.1 4.3% 112.0 7.3汽车燃油收入93.4 5.3% 99.6 6.6% 134.2 34.7% 165.3 23.2% 171.0 3.4税前利润 2.785 3.8% 3.961 42.2% 4.774 20.5% 4.580 -4.1% 3.453 -24%Note:所有收入的单位是Billion Dollars 行业平均值单店销售收入1584,5590.96% 1,585,6780.07% 1,959,79923.59%2,248,74814.74%2,273,0921.0店内收入742,647 0.80% 736,573-0.82%835,84613.48%868,9483.96% 899,5983.5汽车燃油收入841,9121.50% 849,1050.85% 1,123,95332.37%1,379,80022.76%1,373,494-0.%单店利润26,100 0.0% 35,6036.40%41,0015.17%39,196-4.40%28,30-270%Note:所有收入的单位是Dollars资料来源:NACS USA◇日本——便利店发展的成功典范日本便利店是20世纪60年代末才从美国引进的,当时,由于迅速增长的就业妇女、迅速增长的单身家庭、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在餐桌上使用预煮食品、经济收入的提高以及娱乐活动的增加等诸多因素,使得人们更加追求购物的便利性,从而为便利店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日本第一家便利店成立于1969年,是由日本橘高糕点批发公司按美国模式建立的沃玛特便利连锁集团。
此后,日本的便利店行业便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大,但2001的日本已经拥有近5.2万家便利店,其便利店之密集程度是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日本比较有名的便利店有“7-11”、罗森(Lawson)、Family-mart 和Sun’ks等。
l 日本“7-11”,便利店特许经营的成功典范20世纪60、70年代正当美国7-11大举进军欧洲和加拿大市场的时候,日本也迎来了大众消费的时代。
此时的日本,生产所对应的消费开始变得越来越活跃,商品的销售,流通都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
除了原来的百货店和独立的零售商外,大型的超级市场开始成为零售业中的生力军。
很多超市纷纷派人到被视为经济楷模的美国参观考察。
其中就有日本7-11的母公司,著名的超市——伊藤洋华堂,他们试图选择一种不依靠大规模进货,大量销售为竞争手段,而是通过商品销售规划管理来寻求发展的零售模式。
1973年11月30日伊藤洋华堂经过多番的努力,终于和美国签订了在日本开展便民特许经营的《地域服务与特许契约》。
次年5月,日本7-11的第一家门店在东京都江东区开业――丰洲店。
从此,日本7-11便进入了高速成长期,仅当年就开设了15家门店,经营额为7亿日元。
一年后,加盟店便发展到了69家,经营额为48亿日元。
1975年6月,在福岛县郡山市的虎丸店开始了24小时营业。
1982年10月,该公司开始引入POS(时点销售管理)系统,并开始使用EOS订货。
1991年便利店开始进入国际标准通信网(ISDN),使经营全面走向现代化数据管理。
由于日本便利店的发展经营非常成功,加上美国7-11的发展受挫,1991年日本7—11公司应美国南陆公司要求,在与该公司实现资本参与的同时,实现经营方面的参与,并最终成为南陆公司的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