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

合集下载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然而,中国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中国开始致力于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自然资源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问题。

1. 中国的自然资源情况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

中国境内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等,这些河流为中国的农业和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森林资源在中国的生态保护和木材供应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地资源则广泛用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自然资源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水资源方面,中国存在着地区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一些地区常年缺水。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频繁出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土地资源被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

2. 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持续利用使得资源的供需平衡得以维持,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对于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如中国,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和防止生态系统的退化。

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管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3.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水法》、《矿产资源法》等,以规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行为,并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中国自然资源的趋势

中国自然资源的趋势

中国自然资源的趋势
中国自然资源的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资源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但也面临着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同时推进煤炭资源的清洁化利用,以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2. 水资源趋势: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政府大力推动水资源节约与管理,并加大水资源调度和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确保可持续发展。

3. 土壤资源趋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中国政府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计划,以保护和恢复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物多样性趋势:中国是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破坏,部分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政府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修复力度,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总体来说,中国自然资源的趋势是朝着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的。

政府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确保中国的自然资源得到
合理利用,并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更多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目前面临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问题中国是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且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些河流湖泊甚至干涸了。

同时,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大量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解决方案: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首先,要推行节水措施,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加强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

还要实施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

二、土地资源问题中国的土地资源呈现出多样性,但土地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短缺与质量下降。

城市扩张、工业用地的过度开发,以及农业的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施肥,都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解决方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首先,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限制城市扩张。

其次,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还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益。

三、空气污染问题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车辆尾气和燃煤排放。

空气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例如酸雨的形成。

解决方案:加强空气污染治理与防治。

首先,要推行清洁能源,减少燃煤的使用。

其次,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

还要完善大气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提高空气质量监管能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凸显。

违法违规采矿、乱砍滥伐等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解决方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其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还要推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

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二、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1. 资源问题(1)资源短缺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如淡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资源利用效率低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例如,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

(3)资源开发不平衡我国资源开发地区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不足。

这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 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雾霾、扬尘、酸雨等现象频发。

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是主要污染源。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致我国水体污染严重。

许多河流、湖泊水质恶化,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

(3)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废弃物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

(4)生态系统退化过度开发、乱采滥伐等导致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草原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三、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1. 资源对策(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投入和支持。

(2)优化资源开发和配置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减少地区间发展差距。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治理,开展国际资源合作,确保国家资源安全。

2. 环境对策(1)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消费;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利用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利用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利用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自然产生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它们在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自然资源的利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加强管理和合理利用。

一、矿产资源的利用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稀土等矿产资源。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

然而,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酸雨和地面塌陷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煤炭开采的环境保护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稀土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矿产资源,在高科技产业中应用广泛。

然而,目前我国的稀土资源开采和利用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稀土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利用,促进绿色稀土开采和循环利用的发展。

二、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推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政策。

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建设更多的水库和水利工程,以储存雨水和河水,从而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

三、森林资源的利用森林资源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但是,过度的滥伐和乱砍滥伐问题依然存在,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然灾害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加大植树造林和人工林培育的力度,使森林资源得到合理补充。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打击乱砍滥伐行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四、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是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规划管理,防止土地过度开发和浪费。

论文: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论文: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一、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特征(一)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在广袤的国土上各族人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两百多万年前开始的旧石器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巫山人(距今约200多万年)、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就已经能够使用一些用坚硬的矿物和岩石——燧石、石英与石英岩、板岩、石灰岩等制成的粗笨石器,砍伐树木,刮削木棒,切割兽肉,挖掘植物块根,扩大从自然界获取生活的来源。

到了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我们的祖先,开始采用以矿物原料打制成的石镰和比石斧更薄的方形石器,在当地栽培植物、饲养役畜,并能够从事植物栽培、动物饲养供生活需要,同时也开始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的土地垦殖成为耕地,利用草原来放牧牲畜。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青铜冶炼业成为社会生产发展重要物质基础。

距今约5970年,大约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我国便有了最早的用铜记录。

由于大量矿物采冶生产知识的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就曾留下关于我国矿物资源分布的丰富记载。

秦代秦始皇曾专设铁官管理全国的矿冶事业。

汉晋时期,我国已懂得用天然气煮盐、从硫化汞中提取汞,还曾有陕西延长地区石油可燃现象的记录。

到西汉时代(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用煤当燃料在我国已是相当广泛了。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海洋作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基地。

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地利用海滩晒制海盐,并大力发展沿海捕捞。

西汉时代便发展了海洋运输,与日本等国开展了频繁的海上交通往来。

唐宋时代(618年~1279年),我国商船队已成为航行南海和印度洋海域最活跃的船队。

明代我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航海船队,于1405年~1433年间,七下西洋,途经40多个国家,更为世界航海史增添了光辉篇章。

(二)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

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与利用情况

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与利用情况

冰川:主要分 布在青藏高原 地区,如喜马 拉雅山脉、昆
仑山脉等
水资源分布
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 我国第二大淡水资源区
东北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 但具有重要的农业和工业价值
黄河流域:水资源相对较少, 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 但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旅游价值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 我国最大的淡水资源区
土地资源分布
耕地:主要分 布在东部平原 地区,如华北 平原、长江中
下游平原等
林地:主要分 布在东北、西 南、东南等地 区,如大兴安 岭、长白山、
云贵高原等
草地:主要分 布在内蒙古、 新疆、西藏等 地区,如内蒙 古草原、新疆
天山牧场等
湿地:主要分 布在长江中下 游地区,如洞 庭湖、鄱阳湖

沙漠:主要分 布在西北地区, 如塔克拉玛干 沙漠、古尔班 通古特沙漠等
保护措施:加强土 地管理,实施土地 复垦、土地整理等 措施
可持续发展:合理利 用土地资源,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实现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政策支持:政府出 台相关政策,鼓励 土地资源保护与可 持续发展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现状:中国 水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水资源量不 足,且分布不均
保护措施:加强水 资源管理,实施节 水措施,推广高效 用水技术




汇 报 人 :
可持续发展:合理利 用水资源,保护水生 态环境,实现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 相关政策,鼓励企业 采用节水技术和设备 ,推动水资源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保护措施:加强监管、合理 开采、减少浪费
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 率、推广绿色开采技术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资源开发利用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资源开发利用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资源开发利用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这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讨论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并探讨如何更加合理和可持续地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能源资源等。

其中,土地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还支持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

水资源是中国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中国的矿产资源储量也居世界前列,为国家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中国还拥有大量的森林资源和能源资源,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木材、矿石和能源产品。

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中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导致一些资源的消耗速度过快。

例如,煤炭作为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长期以来被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资源储量逐渐减少,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一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技术水平低下和浪费现象。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缺乏高效的耕作方式和科学的施肥技术,导致部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些企业未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再次,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平衡,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充分,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

三、合理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合理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种植和耕作方式,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保障能源供应,支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合理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浪费,可以提高环境的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
【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在广袤的国土上各族人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两百多万年前开始的旧石器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巫山人(距今约200多万年)、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就已经能够使用一些用坚硬的矿物和岩石——燧石、石英与石英岩、板岩、石灰岩等制成的粗笨石器,砍伐树木,刮削木棒,切割兽肉,挖掘植物块根,扩大从自然界获取生活的来源。

到了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我们的祖先,开始采用以矿物原料打制成的石镰和比石斧更薄的方形石器,在当地栽培植物、饲养役畜,并能够从事植物栽培、动物饲养供生活需要,同时也开始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的土地垦殖成为耕地,利用草原来放牧牲畜。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青铜冶炼业成为社会生产发展重要物质基础。

距今约5970年,大约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我国便有了最早的用铜记录。

由于大量矿物采冶生产知识的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就曾留下关于我国矿物资源分布的丰富记载。

秦代秦始皇曾专设铁官管理全国的矿冶事业。

汉晋时期,我国已懂得用天然气煮盐、从硫化汞中提取汞,还曾有陕西延长地区石油可燃现象的记录。

到西汉时代(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用煤当燃料在我国已是相当广泛了。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海洋作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基地。

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地利用海滩晒制海盐,并大力发展沿海捕捞。

西汉时代便发展了海洋运输,与日本等国开展了频繁的海上交通往来。

唐宋时代(618年~1279年),我国商船队已成为航行南海和印度洋海域最活跃的船队。

明代我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航海船队,于1405年~1433年间,七下西洋,途经40多个国家,更为世界航海史增添了光辉篇章。

【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取得显著成就。

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50年代中期,各省、自治区、市都相继成立了地质勘探及矿山开发的专门性机构,用于矿产勘探的钻探工作量,每年平均达二百几十万米,为1949年前最高年份万余米的数百倍。

已探明储量的矿种已从1948年的18种,激增至目前的148种;其中有些矿种如铁矿,30年代全国探明储量仅18万吨,而目前其探明储量几近500亿吨!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5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对我国辽阔海域所蕴藏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潮汐资源等作了专项调查。

目前,除海洋捕捞、海盐生产(海盐年产量世界第一)和海运等产业继续有所发展以外,正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新兴的海洋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大规模地查勘大陆架海底油气资源,潮汐发电、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的研究试验工作,也都在蓬勃发展。

【开发利用尚有巨大潜力】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业绩,但由于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水平尚低等原因,目前总的来说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尚有巨大开发利用潜力。

据统计,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左右,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仅4%~50%,化工原料的利用率仅33%,木材利用率为40%~50%,能源利用率仅33%,冶金行业有色金属冶炼中的
总体利用率不到50%,含铁尘泥只利用了15%。

按此计算,我国通过废水、废气、废渣每年排放的纯硫达33万吨,有色金属7.3万吨,铁80万吨,煤230万吨。

又例如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全国现有耕地的复种指数平均约为150%,长江中下游地区高达218%;但光、热、水条件比较优越的华南地区,按可能一年可以3熟甚至4熟,而实际复种指数却还只有195%;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一年可以二熟,复种指数也仅为148%。

因而,假使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提高现有耕地的复种指数,实际就意味着扩大耕地面积,其农业增产潜力实是相当可观的。

还有,我国现有耕地,大体是高、中、低产的耕地各占1/3,也就是说中低产耕地要占2/3。

如果能改善生产条件,使高产地区保持稳产高产,力求稳中有增,中、低产耕地逐步提高单产,努力实现地区间平衡增产,则必将使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另据研究,在耕地保持18.45亿亩(1.23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在21.15亿亩(1.41亿公顷),灌溉面积达到10.35亿亩(0.69亿公顷)的前提下,我国粮食的理想生产能力约9.4亿吨,经土地质量综合订正后认为,全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力约8.3亿吨,播种单产接近6吨/公顷(400公斤/亩),是现有单产的2倍多,粮食尚有1倍的增产潜力。

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也具有巨大潜力。

例如海水养殖,仅我国沿海水深在15米以内的水面和滩涂就有0.13亿公顷以上。

假使能利用其中的一半来发展海水养殖业,以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的平均生产水平计算,就可使其产量每年达到2000多万吨,全国人均每年即可获海产品20公斤。

有人认为,如在渤海放养对虾苗50亿尾,即能使我国对虾产量翻一番,年创外汇收入可达数亿美元。

【资源浪费、破坏情况相当严重】
诚如上述,我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悠久历史,这一方面积累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发展起了规模巨大的产业经济活动,把自然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成了现实经济优势;但另一方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断变更居住地,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留下了原始农耕文化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遗迹;以后又经历代统治者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战乱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在我国广袤国土上各项自然资源所遭受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1949年后,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改善保护,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国民经济令人瞩目的发展和局部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

但因历史上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缺乏应有认识,以及我们在政治、经济、人口等方面多次决策失误,先后造成了“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两次对自然资源的大冲击、大破坏。

近些年来,有些地区贪图近利的短期行为,还在对自然资源搞掠夺式经营,乱挖滥采,造成了破坏性开发。

例如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部分地区对土地长期搞集约经营,重用轻养,不适当地使用农药、化肥,绿肥种植面积和施用有机肥减少,水利等农用基础设施失于修缮,丢掉了传统的有机农业耕作模式,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农业减产;同时,城市工业迅速增长和不少乡镇企业盲目发展,使环境污染迅速蔓延,直接威胁农业增产。

此外,城市(包括众多小城镇)和农村建设大量占用有限耕地;部分沿海地区,农村由于弃农从工经商,耕地荒废或被挪作它用,这就使原已十分紧张的人地关系,随人口压力不断增加而显得愈加严峻。

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失调,还使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地丘陵地带,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的116万平方千米增至约367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38.2%;据推算,每年水土流失的土壤至少在50亿吨以上,相当于耕作层为33厘米厚的耕地116.7万公顷。

仅黄土高原
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年生产的化肥总量。

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因水土流失减少的耕地达270多万公顷,造成经济损失每年约100亿元!每年木材消耗超过林木生长量,赤字近1亿立方米;全国草原退化面积已达0.51亿公顷;沙漠化面积已从原先的13.7万平方千米增加到17.6万平方千米;陆地河流、湖泊也出现面积日益减小的趋势,势必对有些大江大河流域内洪涝灾害的形成起着加剧作用。

另外,还因为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管理不善,生产工艺落后,机械设备陈旧,也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如我国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耗煤量,比英、美高2.4倍,比原西德高3.6倍,比日本高4倍。

全国造纸行业每年随废水排入江河的烧碱,等于全国烧碱产量的1/3。

资源、能源利用率低,大量物料和能源变成“三废”排入环境,意味着大量资源、能源遭到浪费,没有变成工业产品造福人民,反而变成环境的污染物危害当今和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