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的几种模式

合集下载

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

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

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奶牛养殖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农业业务,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乳制品和肉类产品。

奶牛养殖的效率对于农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奶牛养殖的不同模式以及提高养殖效率的方法。

首先,奶牛养殖的常见模式包括传统放牧、高效现代化养殖和有机养殖。

传统放牧模式是将奶牛放养在草原或牧场上,吃野草和生长周期比较长的草本植物。

这种模式对土地资源要求较高,但相对成本较低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然而,相比于现代化养殖模式,传统放牧模式往往产量较低,且对饲料质量和奶牛健康管理的控制不够精确。

高效现代化养殖模式是通过在封闭的牛棚或大型畜牧场中全年供应优质饲料和控制饲养管理来提高奶牛养殖效率。

这种模式通常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奶牛的产量和品质。

现代化养殖模式还可以利用自动化设备,如挤奶机、自动饲喂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节省劳动力和提高效率。

有机养殖模式则强调对奶牛的健康和福利的关注,遵循有机饲料和管理标准。

这种模式通常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农药,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虽然有机养殖模式的产量较低,但由于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这种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除了不同的养殖模式,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奶牛养殖的效率。

首先是合理的饲养管理。

这包括科学配方和供应饲料、定期检查和治疗奶牛的健康问题、定期采样测定乳房器官,分析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等。

其次是合理的繁殖管理。

这包括定期配种、人工授精等技术,以及适当的分娩管理。

正确管理这些方面可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和存活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率。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合理的环境管理。

奶牛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保持身体舒适,促进产奶和生长。

此外,有效的粪便处理和垃圾处理系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

此外,农民和兽医还必须密切关注疾病预防和动物健康管理。

定期接种疫苗、控制寄生虫和其他疾病传播是保持奶牛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率的重要步骤。

总之,提高奶牛养殖的效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同的养殖模式和管理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环境条件。

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对营养不良的干乳母牛除给予优质粗饲料外,还要喂几公斤精饲料,以提高其营养水平,一般可按每天产10-15kg乳所需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喂,日给8-10kg优质干草,15-20kg多汁饲料(其中品质优良的青贮料约占一半以上)和3-4kg混合精料,粗饲料及多汁饲料不宜喂得过多,以免压迫胎儿,引起早产。
犊牛早期断奶关键掌握好常乳(或代乳料)与
犊牛料之间的过度,出生后15天内就应开始补饲犊牛料(粗蛋白20%),当采食量达到0.75-1.0kg时可断奶,达到2.0-2.5kg时可改喂混合料。
犊牛期的营养来源主要依靠精饲料供给。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整个犊牛期禁止喂青贮等发酵饲料。在管理方面,首先做好断奶牛过渡期的饲养管理,按月龄体重分群饲养。饲养方式采取散发饲养,自由采食。另外注意保持犊牛圈舍清洁卫生、干燥、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粮蛋白水平达到12%。(2)19月龄-预产前60天:日粮干物质进食量控制在11-12公斤,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混合精料每头2.5-3kg,日粮粗蛋白水平12-13%。(3)预产前60天-预产前21天:日粮干物质进食量控制在10-11kg,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日粮粗蛋白水平14%,混合精料每头日3kg。(4)预产前21天-分娩:该阶段奶牛的饲养水平近似于成母牛干奶前期。采用过渡饲养方式,日粮干物质进食量10-11kg,日粮粗蛋白水平14.5%,混合精料每头日4.5kg左右。
一、奶牛阶段划分
奶牛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和生理阶段分为后备和成母牛,后备牛又可被分为0-6月令的犊牛、7-15月令的育成牛、16月令到产犊前的青年牛。青年牛妊娠产犊后转入成母牛群,成母牛又可划分为干奶牛和泌乳牛。干奶牛,指成乳牛经过一个泌乳期的泌乳,妊娠7个月后,奶牛停止泌乳,进入恢复休整期,一般为2个月,可分为干奶前期(停奶-产前21天)与干奶后期(产前21天-分娩)。泌乳牛指从产犊后开始泌乳,直至停奶的牛,可分为泌乳早期(分娩—产后21天)、泌乳盛期(产后22天—100天)、泌乳中期(101天—200天)、泌乳后期(201天—停奶)。通常情况下,把干奶后期和泌乳早期称为围产期。

常州奶牛生态养殖模式与可持续发展

常州奶牛生态养殖模式与可持续发展

为处理突发事件及 日常监管提供有力的技 术支持
处 理 . 到 农 田灌 溉 用 水 标 准 , 于 周 边林 果 基 地 的 达 用
动物生态养殖 与质量安全监 管工作。
检验 能力 。
喷灌 : 牛尿 与部 分牛 粪实施 沼气 发 电 , 决奶 牛养 殖小 解
参 文 考 献
4移 实 室 发 前 动 验 的展 景
移 动实验室在 多领域所 彰显 的作 用方兴 未艾 , 随着

督局, …

篓煮

科技的发 展 、 社会的进步 、 法律的完善 、 经验 的积累 , 在其 及时、 方便进行检 测的基础上 , 其科学化 、 系统化 、 信息化
【 玲.j 动 验 管 保障 姓 食 全A21黑 首 移 实 2 ]沈 由虽 实 室 理 百 饮 安 【. 0 龙江 届 动 验 口移 】 0 室 公 安 高 论 论 集 下)1 尔 黑 江 科 技 厅 龙 省 与 共 全 层 坛 文 ( f_ 滨;龙 省 学 术 黑 江 c 哈
11 资 源 互 补 型 .
以江苏 春晖乳 业 为典 型 的废弃 资源 产业链 生 态循 环纵 向模 式 。 确立 “ 吃好 草 , 好 奶 ” 产 的生 态牧 场建 设
目标 , 引进 良种 娟姗 牛 和优 质 牧草 。 牛粪 养殖 蚯 蚓 。 以
蚯 蚓 用 于养 殖 黄鳝 或 制 成 生物 医药 原 料 . 蚓 粪优 质 蚯 生 态肥 料作 为牧草 基肥 : 牛尿 废水 用 于沼 气发 酵 . 沼液 用 于 喷灌 牧 草 . 产 的有 机 牧 草用 于 良种 奶 牛 生产 有 生 机 牛奶 . 构建 了“ 良种奶 牛一 牛粪 生态 利用一 尿生物 处 牛

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发展情况

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发展情况

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发展情况奶牛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乳制品需求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奶牛养殖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奶牛养殖模式和发展情况两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奶牛养殖的现状。

首先,奶牛养殖模式可以根据养殖规模和经营模式进行划分。

在养殖规模方面,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小规模养殖、中小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

小规模养殖主要面向农户和个体养殖户,一般养殖数量在50头以下;中小规模养殖主要面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养殖数量在50-500头之间;大规模养殖主要面向乳企、畜牧公司和大型农业企业,养殖数量在500头以上。

不同规模的养殖模式在技术、管理和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依赖于科学化的饲养管理和优质的饲料供应。

其次,奶牛养殖的发展情况可以从奶牛种类、品种和产业化程度等多个方面来看。

我国奶牛品种主要有两大类:乳用牛和肉用牛。

其中,乳用牛主要分为国产和引进两种,国产乳用牛品种有山东黄牛、哈尔滨牛、山西汾西牛等;引进乳用牛品种有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杂交牛等。

目前,国产乳用牛在我国奶源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奶牛品种的改良方面,我国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

通过选择和育种等手段,培育出了适应我国气候和饲养条件的高产优良奶牛品种,如中华牛和北京牛。

同时,我国还引进了国外优秀的奶牛品种,如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

在奶牛养殖的产业化程度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我国奶牛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传统的户养殖和草原养殖逐渐向规模化养殖和现代化养殖转变。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大型奶牛养殖基地和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先进的养殖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奶牛的饲养环境、饲养水平和生产效益。

此外,我国还注重推广现代化的奶牛养殖模式,如奶茶连锁店的奶牛养殖、乳企与养殖户的合作模式等,进一步促进了奶牛养殖的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奶牛养殖经历了从小规模养殖到中小规模养殖再到大规模养殖的转变,奶牛品种的改良和引进也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奶牛养殖基本知识

奶牛养殖基本知识

一、主要奶牛品种1.荷斯坦牛:原产于荷兰北部的北荷兰省和西弗里生省,经长期培育而成。

荷斯坦牛风土驯化能力强,世界大多数国家均能饲养。

经各国长期的驯化及系统选育,育成了各具特征的荷斯坦牛,并冠以该国国名,如美国荷斯坦牛、加拿大荷斯坦牛、日本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等。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各国对荷斯坦牛选育方向不同,分别育成了以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乳用型和以荷兰、德国、丹麦、瑞典、挪威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乳肉兼用两大类型。

外貌特征:体格高大,结构匀称,皮薄骨细,皮下脂肪少,乳房特别庞大,乳静脉明显,后躯较前躯发达,侧望成楔形,具有典型的乳用型外貌。

被毛细短,毛色呈黑白斑块,界限分明,额部有白星,腹下、四肢下部及尾帚为白色。

成年公牛活重为900—1200千克,母牛体重650—750千克,体高135厘米。

犊牛初生重40—50千克。

生产性能:乳用荷斯坦牛的产奶量为各奶牛品种之冠,1999年荷兰全国荷斯坦牛平均产奶量为8016千克,乳脂率为4.4%,乳蛋白率为3.42%;美国2000年登记的荷斯坦牛平均产奶量达9777千克,乳脂率为3.66%,乳蛋白率为3.23%。

荷斯坦牛的缺点是乳脂率较低,不耐热,高温时产奶量明显下降。

2.绢姗牛:属小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段的绢姗岛。

外貌特征:体型小、清秀、轮廓清晰。

头小而轻,两眼间距宽,眼大而明亮,额部稍凹陷,耳大而薄,鬐甲狭窄,肩直立,胸深宽,背腰平直,腹围大,尻长平宽,尾帚细长,四肢较细,关节明显,蹄小。

乳房发育匀称,形状美观,乳静脉粗大而弯曲,后躯较前躯发达,体形成楔形。

成年公牛活重为650—750千克,母牛体重340—450千克,体高113.5厘米。

犊牛初生重23—27千克。

生产性能:绢姗牛的最大特点是乳质浓厚,单位体重产奶量高,乳脂肪球大,易于分离,乳脂黄色,风味好,适于制作黄油,其鲜奶及奶制品备受欢迎。

一般年平均产奶量为3500公斤,乳脂率5.5%—6%,乳蛋白率3.7%—4.4%。

一例奶牛场智慧养殖模式案例分析

一例奶牛场智慧养殖模式案例分析

一例奶牛场智慧养殖模式案例分析【摘要】本文将分析一例奶牛场智慧养殖模式的案例。

在我们将介绍背景信息并提出问题陈述。

在我们将详细介绍奶牛场智慧养殖模式的运作方式,包括智慧养殖技术的应用、效益分析、成本控制以及养殖管理优化。

在我们将总结智慧养殖模式的优势,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智慧养殖在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奶牛场、智慧养殖、模式、案例分析、技术应用、效益分析、成本控制、养殖管理优化、优势、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奶牛是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提供了丰富的乳制品和肉类资源。

而奶牛场作为奶牛的集中养殖地,其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乳制品的品质和生产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慧养殖模式逐渐成为奶牛场的发展趋势。

智慧养殖模式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奶牛养殖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精细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养殖质量,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

智慧养殖模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如何有效整合各类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的智慧养殖系统;如何提高养殖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保障智慧养殖模式的顺利实施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的内容就是对奶牛场智慧养殖模式的背景和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

1.2 问题陈述在奶牛场智慧养殖模式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奶牛养殖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的趋势。

传统养殖模式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合理、养殖环境差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奶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人工劳动成本高、监管难度大、养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科学、高效的养殖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借助智慧养殖技术提高奶牛养殖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奶牛业最佳发展模式

中国奶牛业最佳发展模式
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驰名商标
规模化家庭奶牛场
——中国奶牛业最佳发展模式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9月8日 哈尔滨)
李顺
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奶牛业现有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规模化家庭奶牛场是中国奶牛业最佳组织经营模式
规模化家庭奶牛场的合理养殖规模 发展规模化家庭奶牛场的支持措施
三、规模化家庭奶牛场的合理养殖规模
项目 小型(50) 中型(100) 大型(200) 奶牛存栏(头) 50 100 200 成母牛(头) 30 60 120 占地面积(平方米) 5000 10000 20000 牛舍面积(平方米) 500 1000 2000 青贮饲料地(亩) 250 500 1000 青贮饲料收获机(台) 2行一台 2行一台 2行二台 TMR日粮机械 4立方一台 4立方一台 7立方一台 挤奶设备(套) 4杯组一套 6杯组一套 12杯组一套 年产鲜奶(吨) 180 360 720 总产值(万元) 52.4 104.8 209.6 生产成本(万元) 39.6 79.2 158.4 净利润(万元) 12.8 25.6 51.2
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驰名商标
四、发展规模化家庭奶牛场的支持措施
2、完善奶业技术服务体系 政府和协会要加大对奶牛技术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建
立奶牛业防疫和繁育体系,减少奶业疫病风险,坚持奶
牛品种改良,提高奶牛品质。依托畜牧技术服务部门和 农业院校,培训奶业经营管理者和奶牛饲养人员,加快 奶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奶牛产量和效益。
一、中国奶牛业现有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奶牛业现有模式: 农户家庭散养占65% 奶牛养殖小区占28% 股份制奶牛场占5% 企业自建规模化奶牛场占2%。

现代化奶牛场奶牛养殖新技术定ppt课件

现代化奶牛场奶牛养殖新技术定ppt课件

制定技术规程
实行技术监督
开展岗位培训

进行技术数据分析
四、物资管理
五、财务管理
六、信息管理
4
奶牛饲养管理的核心 ——奶牛的“金三角”
日粮 饲喂 和水
瘤胃
营养影响繁殖
子宫
配种
(繁殖)
乳房
挤 奶
牛奶 5
奶牛养殖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营养调控 两个基本点—产犊和产奶
6
7
奶牛瘤胃的主要消化特点(要点)
32
成乳牛干奶期饲养管理要点
低精高粗
减少精饲料喂量,增加粗饲料喂量,停喂多汁饲料。 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1.7%左右,精粗干物质比为30: 70为宜,混合精料喂量占体重的0.7%左右,注意钙磷等 矿物质的补充,日粮钙磷比为1.6:1。干乳期精料喂量 过大,产后易发生肥胖综合症、酮病、乳房炎、蹄叶炎。
23
后备母牛按生理发育阶段分群
1、哺乳期犊牛(0—3月龄)
此阶段是后备牛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2、断奶期犊牛(3—6月龄)
此阶段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小育成牛(6—12月龄)
此阶段是母牛初情期和性成熟时期。母牛的初情期发生在6— 10月龄,性成熟期在8—12月龄。
4、大育成牛(12—18月龄)
• 必须让奶牛:
一要吃饱(粗饲料) 二要吃全(营养全面) 三要平衡(一定的比例)
• 投入=需要:
一、自己制作的配方; 二、饲养员实际饲喂的 配方; 三、奶牛采食的配方; 四、奶牛消化的配方。
13
如何“以粗定精”
一、尽可能选择优质粗饲料和尽多让奶 牛采食粗饲料
二、根据牛奶产量和粗饲料的品质确定 精料饲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养殖的几种模式
●公司+散户+挤奶站
奶站把家家户户的鲜奶收集起来,然后送到企业加工生产。

奶站不仅是牛奶的集散场所,而且肩负着鲜奶安全卫生的重大责任。

这一模式成为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快速扩张、攻城拔寨的法宝。

但是,奶站除了挤奶集中以外,奶站经营者难以给奶农在奶牛养殖技术、饲养管理等方面提供更有效支持,也不具备能力从资金、大型设备上给予奶农实质性帮助。

●公司+奶牛养殖小区+农户
农户集中挤奶、集中饲养,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的养殖模式。

但这一模式虽然做到了一定程度的集中与规模化,却并未改变一家一户的饲养管理的粗放式经营,养殖水平,养殖效益提升有限。

由于部分养殖小区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和防疫隔离带,奶牛的买进与卖出没有人管,买进的奶牛没有经过检疫、隔离就进入小区。

有的奶牛小区实际入住率不高,实质上也是承担了挤奶站的角色。

●“奶联社”模式
又称为“专家养牛模式”,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养牛经验而创立,具有现实的可复制和推广性,被内蒙古农牧业厅认定为我国奶业发展转型时期值得推广的一种先进合作化产业模式。

由企业搭建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平台,吸纳奶农现有奶牛以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入社,并获取回报的奶牛养殖合作化产业模式。

“奶联社”养殖规模为存栏奶牛1000头,牛场占地面积120-150亩,投资建设“以牛为本”和因地制宜的硬件设施,配备奶牛场管理系统,对每头牛的产奶数据、体重、配种、治疗等进行数据化管理。

统一的饲料基地建设及生鲜奶销售。

●农民合作社和奶牛协会
通过农民自己实现组织化,这种方式可以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采用“奶联社”的技术措施,以整村推进的方式,把一个养牛村视为一个养殖单元,把“奶联社”的经营技术成套复制到养牛村,实现统一饲料配制、统一饲喂、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挤奶,分户管理,实现规模养殖。

●大牧场模式
进入门槛较高,牧场投资动辄4、5亿元。

每个牧场保有奶牛为万头以上,需要高技术、高资本投入。

要求牧场拥有的土地必须适合奶牛饲养的自然地理条件,拥有国际采购的优种奶牛,还要建立完整的奶牛谱系数据体系、完善的粪物处理系统以及完善的奶牛健康保障系统。

此外,还要求配备高端管理人才和研发人员。

最具代表性的是蒙牛2005年建成的首个国际奶业示范牧场――澳亚国际牧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