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首之《卖炭翁》

合集下载

卖炭翁的诗歌原文

卖炭翁的诗歌原文

卖炭翁的诗歌原文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既不早朝,又有何事?无非是与那杨贵妃卿卿我我,把这朝政都抛到九霄云外去喽。

这卖炭翁的遭遇啊,可就无人问津咯。

夫炭者,翁之所赖以为生者也。

千余斤之炭,得之不易,全凭老翁伐薪烧炭于南山之中。

你瞧这老翁,满脸都是灰尘,就跟那从烟囱里钻出来似的,烟火熏烤得他脸色啊,就像那黑炭一样。

两鬓的头发都花白了,那十根手指头啊,黑得跟炭条似的。

他这么辛苦地干活,为啥呢?不就是为了身上能有件衣裳穿,嘴里能有口饭吃嘛。

这老翁也是可怜,自己身上穿得那么单薄,冷得瑟瑟发抖,可心里却盼着天气更冷些。

为啥呢?因为天气越冷,这炭就能卖个好价钱啊。

好不容易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这可把老翁高兴坏了。

天还没亮就驾着炭车出发了,那车在冰上轧出一道道辙印。

牛也累了,人也饿了,太阳都升得老高了,才到了集市南门外,在泥地里歇一歇。

这时候啊,来了两个骑马的人,穿得那叫一个光鲜亮丽。

一个穿着黄衣服,一个穿着白衫儿,大摇大摆地就过来了。

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喊着这是皇帝的命令。

不由分说,就把老翁的炭车给拉着往北走了。

老翁能怎么办呢?那可是一千多斤的炭啊,就这么被人抢走了,心疼得不得了,可又不敢反抗。

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种的庄稼,马上就要丰收了,突然来了一群强盗,把你的庄稼全抢走了,你说气人不气人?白居易写这首诗啊,就是为了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古诗《卖炭翁》(作者白居易)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卖炭翁》(作者白居易)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卖炭翁白居易[唐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标签乐府、冬天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

辗: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

称:说。

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伐薪(xīn):砍柴。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苍苍:灰白。

营:经营,用处。

辗(niǎn):轧。

辙(zhé):车轮轧过的痕迹。

翩翩(piānpiān):轻快的样子。

骑:指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身穿黄衣的太监。

白衫儿:太监的爪牙。

把:拿着。

敕(chì):皇帝的命令。

叱(chì):吆喝。

宫使:出皇宫采办东西的太监。

绫(líng):一种丝织品,像缎子而比缎子薄。

直:即“值”。

价钱,代价。

【大意】卖炭的老翁,整日在终南山上,辛辛苦苦地砍柴烧炭。

高大的炭窑喷射出火光,热浪灼人;随着滚滚的浓烟,飞散的烟灰落满了老人的身上,日子久了,就呈现出烟熏火灼的肤色。

他灰白的鬓发散乱着,反衬出黝(yǒu)黑的手指,引人注目。

卖炭得来的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全家穿衣、吃饭都指望着它啊! 老人穿的衣裳又破又薄,根本抵挡不住冬日凛冽的寒风;可是因为担心天气转暖,木炭卖不出好价钱,可怜的老人却情愿天气冷一些,再冷一些!终于,一夜的鹅毛大雪使城里城外积雪盈尺。

抱着满怀的希望,天刚蒙蒙亮,老人便驾着满载木炭的牛车,在冰雪上辗出车辙,匆匆地赶往长安城。

经过长途跋涉,日头已高,拉车的老牛、驾车的老翁都已疲惫不堪,便随意歇息在南门外集市的泥泞中。

忽然,一阵“嘚嘚”的马蹄声传来,商贩们慌慌张张地四散奔逃,热闹的集市顿时一片混乱。

“那两个得意洋洋、骑着高头大马的家伙是谁啊?”老人正在疑惑地想着,只见马背上穿着黄衣的太监带着穿着白衫的随从们,已耀武扬威地拿着文书,来到了老人的面前。

文言文《卖炭翁》的翻译

文言文《卖炭翁》的翻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行。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行。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卖炭翁》译述:那卖炭的老人,他在南山的深处砍伐树木,烧炭为生。

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烟火熏得他的脸色焦黑,两鬓斑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灰染得漆黑。

他卖炭换来的钱用来做什么呢?只为了身上穿的衣服和嘴里的食物。

可惜他身上的衣服却很单薄,心里却担心炭价低廉,宁愿天气更寒冷。

昨夜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清晨他驾着炭车,车轮在冰上轧出深深的辙印。

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他在市南门外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

那翩翩而来的两骑是谁呢?是身穿黄衣的宫使和身穿白衫的小吏。

他们手握文书,口称皇帝的敕令,转身驱赶着牛车向北而去。

一车炭,重达千余斤,宫使驱赶着,卖炭翁却无法阻止。

他们用半匹红绡和一丈绫布,系在牛头上,充当了炭的价钱。

卖炭的老人,他又在南山深处砍伐树木,烧炭为生。

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烟火熏得他的脸色焦黑,两鬓斑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灰染得漆黑。

他卖炭换来的钱用来做什么呢?只为了身上穿的衣服和嘴里的食物。

可惜他身上的衣服却很单薄,心里却担心炭价低廉,宁愿天气更寒冷。

昨夜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清晨他驾着炭车,车轮在冰上轧出深深的辙印。

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他在市南门外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

那翩翩而来的两骑是谁呢?是身穿黄衣的宫使和身穿白衫的小吏。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著名乐府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

这首诗流传广泛,被后人称为“长篇叙事诗的典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篇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三冬严寒自烧炭,九夏酷热汗如雨。

山中卖炭翁,身上衣裳口中食。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得钱何所营?烧炭的老人住在南山中,他砍伐木材烧成炭,为了谋生。

他满脸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黑的,显得非常苍老。

他卖炭得到的钱,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严寒的冬季,他独自在山中烧炭,酷热的夏季,他挥汗如雨,辛苦异常。

他心中担忧炭的价格太低,希望天气寒冷,这样他就可以卖更多的炭。

但是他卖炭所得的钱,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没有任何多余的享受。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他为了生存而勤奋劳动,却依然无法摆脱生活的困境。

诗中通过描写老人的衣着、外貌和劳动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困苦生活,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篇2卖炭翁,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译文及注解:卖炭的老人,在南山中砍柴烧炭。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做什么?用来维持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食物。

这首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注解》篇3卖炭翁,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得钱好过年。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在南山中伐木烧炭的老人,为了谋生,他把烧好的炭运到市场上去卖。

(完整word版)《卖炭翁》原文

(完整word版)《卖炭翁》原文

【原文】卖炭翁⑴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⑵。

满面尘灰烟火色⑶,两鬓苍苍十指黑⑷。

卖炭得钱何所营⑸?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⑹,心忧炭贱愿天寒⑺。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⑻。

牛困人饥日已高⑼,市南门外泥中歇⑽。

翩翩两骑来是谁⑾?黄衣使者白衫儿⑿。

手把文书口称敕⒀,回车叱牛牵向北⒁。

一车炭,千余斤⒂,宫使驱将惜不得⒃。

半匹红绡一丈绫⒄,系向牛头充炭直⒅。

【词句注释】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

称:说。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

将:语助词。

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

这里是挂的意思。

直:通“值”,指价格。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因烧炭变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白居易《卖炭翁》全文翻译

白居易《卖炭翁》全文翻译

白居易《卖炭翁》全文翻译白居易《卖炭翁》全文翻译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1、卖炭翁:这是作者《新乐府》的第三十二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

”2、辙:(zhé) 车轮印3、系: (jì) 挂4、伐薪:砍柴。

5、南山:终南山,在长安(今西安市)南面。

6、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用。

7、辗:同“碾”,轧的意思。

8、辙:车轮辗出的痕迹。

9、困:累。

10、市:集市。

11、翩翩:轻快得意的样子。

12、骑(jì)骑马的人。

13、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4、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5、叱:吆喝。

16、牵向北:唐代皇帝的宫殿在长安的北边,牵向北,指把炭车赶向皇宫。

17、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多。

18、惜:舍不得。

19、绡(xiāo):生丝。

20、系:挂。

21、直:同"值",价值。

22、卖炭的钱何所营:得到。

宫使驱将惜不得:能够23、苍苍:灰白色【译文】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都被炭熏黑了,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

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

便在市外南门泥泞的路歇息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译文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译文1、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译文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和翻译卖炭翁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

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

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2、辛文房《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辛文房《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辛文房原文: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 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 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内容 探究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 绫掠夺一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被夺炭
鬓( bìn) 辗( niǎ)n 辙( zh)é 骑( jì) 敕( ch)ì 叱( ch)ì 将(jiāng) 系( jì)
第二部分
感知课文
整体 感知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 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运炭艰难
炭被掠夺
夺炭
(肖像、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蛮横冷酷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 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谢 谢 观 看
简雅PPT
工作汇报|班会课件 | 城市介绍
作品主页, 右键打开链接即可:
h t t p s : / / c h n . d o c e r. c o m / w o r k s ? u s e r i d = 4 111 3 7 9 6 1
品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
2.学会名句赏析
• 示例二: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 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 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 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 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 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品读 诗文
1.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 肖像描写 • 动作描写 • 心理描写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品读 诗文
2.学会名句赏析
• 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 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 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 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 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 形成鲜明对照。
写作 背景
•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 元和四年(809)。
•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 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 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字词 积累
版权声明:作品的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简雅君所有。若您需商用,请购买字体版权及图片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品读 诗文
3.对比的写作手法
对比
作用
一车炭,千余斤 牛困人饥 衣正单
vs 半匹红纱一丈绫 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
vs 翩翩两骑 vs 愿天寒
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 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 忘形、骄横无理
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 艰难处境
课堂 小结
卖炭翁 宫使
对比
烧炭艰辛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卖 炭 翁
新课 导入
第一部分
背景知识
走近 作者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 • 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
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 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 感伤、杂律。 •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 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