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工作标准
泌尿外科引流管的护理

泌尿外科引流管的护理1.基本操作:在进行护理之前,护士要先洗手,并佩戴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在开始护理之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护理目的和过程,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和不适。
确保床边有所需的物品,如清洁剂、无细菌的刷子、纱布、无菌生理盐水等。
2.引流管固定:需要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确保引流管不会意外脱落。
排尿袋和引流管之间的连接要紧固,以防漏尿。
同时,注意避免引流管被拉扯或扭曲,以免造成患者的不舒服。
3.引流袋的管理:排尿袋要保持下垂,避免尿液反流和滞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排尿袋需要定期检查并更换,避免过度充盈。
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以促进尿液的排出。
在更换排尿袋时,要使用无菌技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引流管口腔护理:为了防止感染,需要每日进行口腔护理。
使用温盐水漱口患者的口腔,可以减少口腔细菌和感染的风险。
5.引流管周围皮肤护理:引流管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
每天检查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情况,如有湿疹、红肿、破溃等问题,要及时汇报并寻求医生的指导。
使用温盐水轻轻清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并使用无菌的纱布干燥。
6.引流管的冲洗: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引流管的冲洗,以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冲洗引流管时要先注射无菌的生理盐水,然后轻轻按压引流袋,使生理盐水从引流管中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冲洗引流管时要保持无菌技术,避免感染。
7.患者的教育:对于患者来说,了解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
护士可以向患者介绍引流管的目的、使用方法和护理技巧,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自我管理。
要鼓励患者定期更换引流袋,在饮食和饮水上保持充足,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泌尿外科引流管的护理是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
护士应该熟悉引流管的使用方法和护理技巧,有效地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尿管护理医学宣教

尿管护理医学宣教尿管护理是指对患有尿管的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旨在保持尿路通畅、减少感染风险,并提供患者相关的宣教。
以下是关于尿管护理的医学宣教,详细介绍了尿管护理的重要性、尿管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尿管护理的重要性:1.保持尿路通畅:尿管通过引流尿液,帮助患者排除体内废物,维持尿液的排泄功能。
定期护理能够清洁尿道和尿管,防止结石、血块或细菌的形成,保持通畅。
2.减少感染风险:尿管是搭建起细菌进入尿路感染的通道,尤其容易导致尿路感染。
通过规范的尿管护理,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降低患者发生病情恶化的风险。
尿管护理的方法:1.环境准备:确保护理环境整洁、干燥,配备好清洁消毒的器械和洗手液等。
护士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准备好所需的清洁物品。
2.护理器材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草酸纳溶液或生理盐水、无菌手套、洗净干净的盆子、盖子、棉签、棉球、无菌尿袋、固定材料等。
3.手术护理:在插入尿管之前,需要对尿道进行消毒。
术后24小时内,使用生理盐水清洁,每天使用草酸纳溶液清洁一次。
根据需要更换尿袋。
4.日常护理:每日至少清洁尿袋一次,避免盲目更换。
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等变化。
更换尿袋和尿管固定器时,反复清洁双手。
注意事项: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尿液引流过程中,尿液可能溅出,容易污染尿肤接触部位,造成尿布湿润,增加皮肤受损的几率。
应重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2.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尿液的颜色和量可以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
过浓或过浅的尿液颜色可能是肾功能异常的表现,尿液量突然减少或增多也需要及时关注。
3.定期更换尿袋和尿管固定器:尿袋和尿管固定器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其内部清洁,并防止细菌滋生。
每3-7天更换一次,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4.注意尿液样本的采集:在进行尿液采样时,需要注意在更换尿袋之前严格消毒尿管口,避免患者因此感染。
5.定期检查尿液流量:尿液流量的改变可能是尿管堵塞或其他问题的表现。
定期检查尿液流量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甲医院失禁护理规范

三甲医院失禁护理规范【失禁护理服务规范】一、工作目标对失禁的患者进行护理,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增加患者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2.评估患者的失禁情况,准备相应的物品。
3.护理过程中,与患者沟通,清洁到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4.根据病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小便失禁给予留置尿管,对男性患者可以采用尿套技术,女性患者采用尿垫等。
5.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及盆底肌的训练。
6.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皮肤清洁,感觉舒适。
【失禁护理操作流程】【失禁护理操作指引】一、操作目的1.协助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增加舒适,预防并发症2.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及失禁的情况,评估患者会阴部皮肤情况。
2.评估失禁的诱因和类型,分析引起失禁的相关因素。
3.察患者失禁后使用尿垫的情况。
(二)用物准备护理车、床单、被套、橡胶单及中单或一次性尿垫、患者服、温开水、洗浴盆、按需准备失禁护理用具(失禁护垫、纸尿裤、外周接尿器)手套、屏风。
(三)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床旁,关闭门窗,调节室温。
3.戴手套,脱去对侧裤子盖于近侧腿上,被盖遮盖对侧肢体,清洁会阴部(由上到下,由外向内,最后清洁肛门)。
4.皮肤损伤者给予药物涂擦;按需要选择失禁护理用具(男性使用外周接尿器,女性使用纸尿裤,必要时留置尿管等)5.为患者更换衣裤,床单和被套。
6.留置尿导管患者进行留置尿管护理。
7.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8.按要求处理患者用后物品。
三、指导患者1.向患者讲解失禁护理的原因,取得患者的配合。
2.告知患者失禁护理的目的,指导患者在操作过程中配合。
3.鼓励患者要有信心。
四、注意事项1.操作前保护患者隐私。
2.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关爱患者。
3.动作轻柔,熟练。
导尿技术操作规范

导尿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导尿,患者能够知晓导尿的目的,能够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导尿目的、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4.导尿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保护患者隐私。
5.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6.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7.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8.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液体入量,预防发
生感染和结石。
9.嘱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10.嘱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11.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操作满意。
2.操作规范、安全,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引流通畅,固定稳妥。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三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是指导尿管插入患者尿道后引起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以制定以下制度:1. 严格遵守洗手和手卫生规范:- 插入和护理导尿管前后必须洗手。
-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进行手卫生,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 避免插入导尿管时触摸不洁之处。
2. 禁止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 医疗机构中应建立导尿管使用必要性评估的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经过必要性评估。
- 确保有充分的医疗依据支持导尿管使用的决策。
3. 适当选择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和解剖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硅胶导尿管,可考虑使用抗菌涂层的导尿管。
4. 严格执行导尿管的插入和护理指南:- 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插入和护理导尿管。
- 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插入导尿管,避免交叉感染。
- 每日检查导尿管固定是否松动,及时调整。
- 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和更换。
5. 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知识,加强患者自我保健和正确使用导尿袋的意识。
- 督促患者定期清洁导尿袋、保持导尿通路的畅通,并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6. 定期监测和报告感染率:- 严格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 定期评估CAUTI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一些基本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与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在导尿管插入尿道期间或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控制CAUTI,制定以下制度是很重要的:1. 插入导尿管的指导方针: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包括何时需要插入导尿管、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和材料选择等。
尿管注意事项相关

长期留置尿管者,首先需定期更换,更换时间没有具体标准,总的来讲,更换时间间隔越短,并发症越少,两周左右较好,如条件不允许,也可到1个月才更换,但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长时间不更换易生结石。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郑俊鸿其次是预防感染问题,由于长期留置尿管是异物刺激,菌尿不可避免,但只要注意作好预防措施,大部分不会引起尿路感染表现,措施包括多行尿道口消毒,多饮水,多活动,尿管勤更换,注意无菌操作,一般在更换尿管当天可适量口服抗菌素或中药清热利尿药等。
如条件许可,可间断行膀胱冲洗。
最后,还要注意尿管放置的位置,避免长期造成对尿道的压迫,造成尿道粘膜的坏死和疤痕形成.为了配合手术需要,如今很多手术都会留置导尿管,但留置尿管后会出现很多问题。
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手术尿管留置护理的注意事项。
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资料表明留置导尿管1d的感染发生率很小,留置尿管3—21d,患者菌尿发生率是按照5%递增。
目前,一般常规手术后第二天就拔掉尿管,甚至有些患者手术当天就拔掉尿管,因此不必过于担心感染。
只要严格遵循晨晚间尿护及无菌操作,在拔掉尿管之前基本可以避免尿路感染。
缓解留置尿管患者的不适感尿管刺激症由于尿道遍布神经末梢,痛觉敏感,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患者的不适。
现如今为了减轻插尿管的刺激,许多尿管都是在患者全麻以后留置,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当患者手术结束进入麻醉苏醒室,由于镇静药、肌松药代谢完,患者由于留置尿管,觉得憋得慌。
虽然护士会安慰患者,但患者依然会觉得难受.这就是尿管刺激症,是一种由于留置尿管以后,患者主观感觉憋得慌的一种感受。
患者不适的潜在危害如果不处理好,患者会烦躁,导致尿管括约肌收缩,这样会更一步加剧对尿管的刺激.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特别烦躁的患者还会有坠床的危险。
如何缓解患者不适?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心理干预护理。
1、语言上的安慰,以及耐心向患者解释,让患者放松;2、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1日进行访视,并向其介绍留置尿管的原因,重点解释术后留置尿管可能出现的不适属于正常现象,告诉患者与家属不要过分担心、害怕;3、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再次讲解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放松紧张心理;4、术后,患者在苏醒期,若患者烦躁,可大声呼唤其姓名,告诉患者手术结束,嘱其不要乱动,从而顺利度过苏醒期.特别需要注意:由于生理结构不同,男性患者的尿管刺激症是女性患者的三倍多,所以针对男性患者,可在留置尿管时候,用利多卡因润滑尿管。
管道专项护理管理制度

管道专项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管道专项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进行管道专项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包括输液管、导尿管、胃管、造瘘管等各类管道的护理工作。
第三条管道专项护理工作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权利,遵守医疗伦理和规范,保障患者的隐私和最大限度的舒适。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管道专项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管道专项护理工作。
第二章管道专项护理的基本原则第六条管道专项护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安全第一,患者利益至上。
护理人员应始终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放在首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二)严格遵守医嘱和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
(三)保持管道通畅,有效监测和评估。
护理人员应经常检查和评估管道的情况,保持通畅,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四)做好管道的固定和保护。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固定和保护措施,避免管道脱落或外伤。
(五)及时记录和沟通。
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管道护理的相关内容,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保持信息的及时传递。
(六)维护患者的尊严和隐私。
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在进行管道护理时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关怀。
第七条护理人员在进行管道专项护理工作时,应当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第三章管道专项护理的具体操作第八条管道专项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输液管的安装和管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操作规程,正确安装输液管,并进行定期更换和观察。
(二)导尿管的安装和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操作规程,正确安装导尿管,并定期清洁和更换。
(三)胃管的安装和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操作规程,正确安装胃管,并保持管道的通畅和清洁。
医院分级护理服务标准

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特级护理、一级、二级、三级护理共4个级别。
在住院患者一览表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特级和一级用红色标志,二级用黄色标志,三级可不做标识,患者床头卡上标注相应的护理级别。
且患者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依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细化的分级护理标准。
特级护理:
依据特级护理分级依据及工作规范和标准要求制定特级护理细化标准
一级护理:
依据一级护理分级依据及工作规范和标准要求制定一级护理细化标准
二级护理:
依据二级护理分级依据及工作规范和标准要求制定二级护理细化标准
三级护理:
依据三级护理分级依据及工作规范和标准要求制定三级护理细化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工作标准
(一)工作目标
对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护理,预防感染,增加患者舒适感,促进功能锻炼。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尿管留置时间、尿液颜色、性状、量、膀胱功能,有无尿频、尿急、腹痛等症状。
3.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保护患者隐私。
4.对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会阴护理,尿道口清洁,保持尿管的通畅,观察尿液颜色、性状、量、透明度、气味等,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
5.留置尿管期间,妥善固定尿管及尿袋,尿袋的高度不能高于膀胱,及时排放尿液,协助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6.根据患者病情,鼓励患者摄入适当的液体。
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做好尿道口护理。
7.拔管后根据病情, 鼓励患者多饮水,观察患者自主排尿及尿液情况,有排尿困难及时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会阴部清洁,尿管通畅。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