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的内容,主要围绕法律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与法律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作用,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我们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学会尊重和遵守法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培养公民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我们与法律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作用,以及如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目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我们与法律同行》。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我们与法律的关系。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_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与法律同行”,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遵守法律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与法律同行”,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对社会的规范和秩序的维护,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见解。

但他们对于法律的认识还较浅显,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增强法治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提高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们与法律的关系。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办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法律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法律的作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遵守法律。

5.拓展(10分钟)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如何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与法律的关系。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需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对社会的维护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我们与法律》的相关内容,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法律的理解更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

3.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对社会的维护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意义。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如生活中的纠纷,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甲和乙因为一件小事发生纠纷,最后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了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这个纠纷该如何解决?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需要遵守法律。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法律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

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意义。

5.拓展(10分钟)讨论: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1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1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引导学生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学会用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

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

(一)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二)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三)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五)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彩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鸟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一天,小宇放学回到家,爸爸又喝得酩酊大醉,对小宇的妈码破口大骂,小宇很害怕……。

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小宇家的事,探讨:(―)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交流点拨:小宇应该找到社区或当地政府,由他们出面劝说并制止爸爸的暴行,也可请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妈妈的合法权益。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1. 公民与法律的关系:公民既是法律的制定者,也是法律的遵守者、维护者和传播者。
1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13. 法律救济: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对受到侵犯的权益进行恢复和补救。
14. 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难或特殊群体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法律的具体规定和条文感到困惑,难以理解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他们可能对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存在疑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互动环节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经营者不得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3)劳动合同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和报酬权益。
(4)环境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和个人应当遵守环保法规,保护环境,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法律概念,如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他们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例如刑法、民法等,并对这些法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生可能还掌握了一些道德规范,如诚信、公平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针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案例、故事等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和参与式的方式来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我们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难点: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相关知识点。

3.准备时间:约1课时(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场景,如法庭、警察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盗窃、诈骗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维护权益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维护法律尊严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法制观念较为淡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学会维护法律尊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场景,让学生参与体验。

3.准备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校规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律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
学生活动:以下这些法律规定,你遵守了吗?
观察漫画《超市见闻》和《忍无可忍》,思考问题:针对图中现象,说说你的感想
教师归纳:怎样树立法律信仰(要求)? 考问题
学生对照自身行
为,检视自身行

学生自由发表看

该活动是为了突
破难点,把抽象
的法律概念与实
际行动结合起
来。

升题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今日,某网站在征集建设法治中
国的金点子
请你出谋划策,提供一些可行
的做法。

学生完成学习任
务,并和同学分
享交流。

此环节主要是为
了升华主题,通
过学生活动,做
到知行合一。


果学生不会,可
以提醒学生参考
教材的事例。

共享收获教师对板书进行归纳,课堂总
结、教师寄语
师生互动,根据
教师板书,学生
总结课堂收获。

梳理知识脉络,
达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

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

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

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

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

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

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
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

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