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与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
乳腺浸润性大汗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ER、PR、Her-2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在乳腺癌早期诊断 、 普查 、 治疗 、 复发 、 转移、 预 后 等 方 面都 有 重 要 的意 义 。三 阴性 乳 腺 癌 ( E R、 P R、 He r 一 2均 为 阴性 ) 因具 有 特 殊
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 , 故 对常 规 治 疗 疗 效 欠 佳 , 且 预后较 差。V E G F是 一 种 重 要 的 血 管 生 成 刺 激 因子 , 目前 , 以V E G F
的 因子参 与其 中 , 而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子 ( V E G F ) 被 认 为可 能是 最强烈 的促 血管 生成 因子 , 在乳 腺癌 中也具
亡 的第 一 大 原
乳 腺癌 诊断 研究方 面有 了很 大 的进步 , 但如 何准 确全 面评估乳 腺 癌患者 的 预后 , 为制定 最佳 临床 治疗 方 案 提 供可 靠 的理论依 据 , 目前 还缺 乏报道 。 国外研 究 发 现, 乳 腺癌 患者雌 激 素受体 ( e s t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 , E R) 和
有重 要 的预 后 价 值 。 ̄ E G F在 机 体 各 器 官 系统 肿 瘤中研 究较 广 泛 , 其 人 工合 成 的 V E G F单 克 隆 抗 体—— 贝 伐单抗 , 目前被认 为 是最 成熟 的阻 止血 管 生
成 的药物 。贝伐单 抗 是 一 种 针对 血管 内皮 生 长 因子
文 献 标 识 码 A D0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5 4 8 X. 2 0 1 5 . 0 2 . 0 0 8
中 图分 类 号 R7 3 7. 9
乳 腺癌 (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 是 妇 女 最 常 见 的 恶 性 肿 瘤
乳腺癌组织中 ER、PR、HER-2、BRCA-1的表达情况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

乳腺癌组织中 ER、PR、HER-2、BRCA-1的表达情况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原庆会;何伟;王安群;杨永红【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情况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350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ER、PR、HER-2、BRCA-1的表达情况,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和存活情况。
结果① ER、 PR、 HER-1、 BRCA-1的阳性率分别为 58.0%、54.6%、45.1%、53.7%;②ER、PR、BRCA-1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3年存活率、5年存活率均高于阴性患者(P <0.01);HER-2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3年存活率、5年存活率均低于阴性患者 P <0.01;③ER、PR、BRCA-1高表达是远期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HER-2高表达是远期生存情况的保护因素。
结论ER、PR、HER-2和BRCA-1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情况的可靠指标,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判断,并针对性的制订综合治疗方案。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receptor( ER),progesterone receptor (PR),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 HER-2),breast cancer type 1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1)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 and its relation with long-term prognosis.Methods A total of 35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ho received radical operation i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2004to Sep.2008 were enroll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ER,PR,HER-2, BRCA-1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Then recurrence and survivalcondition were followed up.Results ① The positive rate of ER,PR,HER-1,BRCA-1 were respectively 58.0%,54.6%, 45.1%,53.7%.②Tumor free survival time,three year survival rate,five years survival rate of ER, PR,BRCA-1 positive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egative patients(P<0.01);tumor free surviv-al time,three year survival rate,five years survival rate of HER-2 positive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neg-ative patients(P<0.01).③High expression of ER,PR,BRCA-1 were risk factors of long-term surviv-al; high expression of HER-2 was protective factor of long-term survival.Conclusion Expression of ER,PR,HER-2 and BRCA-1 can be used as reliable index to judg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and the combined detection can provide comprehensive judgment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 to make targeted therapy.【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722-723,726)【关键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乳腺癌易患基因【作者】原庆会;何伟;王安群;杨永红【作者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四川绵阳621000;绵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四川绵阳 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雌孕激素过度刺激等因素均参与疾病的发生过程。
乳腺癌病理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乳腺癌病理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诊断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乳腺癌组织样本中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不仅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为精准治疗指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病理分子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目前常用于乳腺癌分类与治疗决策的三个重要指标。
ER和PR是乳腺癌细胞中雌孕激素结合产生作用的关键因子,其阳性表达意味着该类型肿瘤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HER2阳性表达则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乳腺癌亚型,常伴随病情恶化和不良预后。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通过ER、PR和HER2的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类型,并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ER和PR双阴性、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
因此,对于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二、基因表达谱与预后评估除了ER、PR和HER2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分析乳腺癌组织中大量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了一些与预后评估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这些分子标志物能够帮助医生在早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转移风险,并做出相应的治疗决策。
BRCAness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预后评估分子标志物之一。
BRCAness表示存在与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类似的转录组表型。
乳腺癌患者中大约10%-15%的人群具有BRCAness表型,并且与BRCA1/2突变患者存在相似的治疗敏感性。
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是否具有BRCAness表型,可以判断其对PARP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另外,基于乳腺癌组织中基因表达谱分析,还发现了一些与预后相关的信号通路,如PI3K/AKT/mTO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
三阴型乳腺癌治疗方案

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可分为多种亚型。
其中,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
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三阴型乳腺癌的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将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基因突变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3.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阴型乳腺癌的预后较差,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4. 持续治疗:乳腺癌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三、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乳腺切除术:适用于早期、单侧乳腺癌患者。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适用于局部晚期、双侧乳腺癌患者。
(3)乳腺癌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肿瘤较小、切缘阴性、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2. 放疗治疗(1)术前放疗:对于局部晚期、肿瘤较大、切缘阳性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术前放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后放疗:对于局部晚期、切缘阳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3. 化学治疗(1)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肿瘤较大、切缘阳性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率。
(2)辅助化疗:对于早期、切缘阴性、肿瘤较小、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辅助化疗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3)解救化疗:对于复发或转移性三阴型乳腺癌患者,解救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4. 内分泌治疗由于三阴型乳腺癌缺乏ER、PR等内分泌受体,内分泌治疗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效果有限。
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基因检测在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确定乳腺癌的亚型,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检测中,我们主要关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这三个基因。
对于TNBC,这三个基因均为阴性,这意味着传统的激素治疗和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可能不适用。
基因检测还可以帮助识别一些遗传突变,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
对于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TNBC患者,PARP抑制剂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PARP抑制剂是一种针对DNA修复酶PARP的药物,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个性化治疗是基于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个性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手段。
化疗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化疗药物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对于TNBC患者,化疗可以在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后(辅助化疗)使用。
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
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治疗方法。
对于TNB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在TNBC治疗中的应用正在逐步扩大,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激素治疗是针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然而,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激素治疗并不适用。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针对TNBC的新一代激素治疗药物,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其他治疗手段,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细胞治疗等。
这些新型治疗手段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为TNB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三阴型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表达阴性,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
过去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手术治疗:传统上,三阴型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例如,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的应用,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化疗是三阴型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近年来,新药研发和化疗方案的优化使得化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添加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以及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等。
靶向治疗: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特定基因突变和分子靶点,开发出了一系列靶向药物,如抗HER-2药物、EGFR抑制剂、BRCA1/2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可以达到长期控制肿瘤的目的。
在三阴型乳腺癌中,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联合治疗: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联合治疗成为了三阴型乳腺癌治疗的新趋势。
例如,手术联合化疗、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等,可以综合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三阴型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因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手段,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测治疗效果,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开展临床试验和其他研究项目,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
传统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新治疗方法的探索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通过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和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S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

S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陈南东;莫伟嘉;冯振博【摘要】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3 (Transcription factor Sp3,S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3在55例浸润性导管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HER2、ER、PR在上述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p3和HER2、ER、PR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Sp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81.8% vs 34.5%),表达情况与年龄、肿瘤直径、有无腋淋巴结转移有关,Sp3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29,P=0.014),而与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均P>0.05),Sp3阴性的患者无病生存率高于阳性的患者.结论:Sp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对预后评估有意义,其与HER2的关系使其有望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3【总页数】4页(P393-396)【关键词】转录因子Sp3;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作者】陈南东;莫伟嘉;冯振博【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已成为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新发乳腺癌患者,每年乳腺癌死亡人数有50万[1]。
乳腺癌确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给乳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带来很大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e ia iest d c lUnv ri y,S n a 0 43 ha gh i2 0 3, Chna i
A s a t 0be t e Wes d d teci cp t0oi c aa t i i n i a e—f es ri l( F )f s o e e e t — b t c r jci v t i 1 i a l c h rc r t sa dds s u e h n0 h g e sc e r uv a D S o et g n rc p r e v r r o
以及 对 预 后 的影 响 。 方 法
p 3和 上皮 性 钙 黏 蛋 白 ( 5 E—cd e n 状 态 以及 发病 年 龄 、 瘤 直 径 、 瘤 部 位 、 织 学 分 级 、 巴 结 转 移 状 态 、 否 化 疗 之 间 的 差 ahr ) i 肿 肿 组 淋 是
异 。对 影 响 E 阴性 乳 腺 癌 患 者 无 病 生存 率 ( F ) R D S 的相 关 因素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三 阴性 乳 腺 癌 9 6例 , e 一2过 表 达 乳 腺 癌 14 Hr 6 例 ,R + H r 2+ 1 P / e一 0例 ,R+ He 一 P / r 2— 2 例 。三 阴性 乳 腺 癌 较 H r 2过 表 达乳 腺 癌 更 容 易发 生 淋 巴结 转 移 ( 0 0 4 , 8 e一 P= . 3 )并 且 三 阴 性 乳 腺 癌 中淋 巴结 转 移 ≥l O枚 患 者 所 占的 比例 ( 6 0 ) 显 大 于 H r 2 .% 明 e 一2过 表 达 乳 腺 癌 ( 2 2 ) 1 . % 。三 阴性 乳 腺 癌 中组
Aso it n o u a s ca i fH m n Epi r a r wt c o c p o n o e t r n c pt r Ex r si n i he Esr g n — r c pt r Ne a i e B r a t o de m l G o h Fa t r Re e t r 2 a d Pr g se o e Re e o p e so t t o e n e e o g tv e s
ngte E e ai ( R一)be s a c r ycmp r gtes tso u ne iema go hfco ee tr v ratc n e o ai h t u fh ma pd r l rwt atrrc po 一2( r一2)a dp oe trn ee tr b n a He n rg seo erc po ( R) P .Meh d E to s R—n g t eep es n w sie t e rm 1 ratcn e ainsda n sdb te n2 0 n 0 7 i h n — eai x rsi a d ni dfo 8 be s a crp t t ig oe ew e 0 0a d2 0 n C a g v o i f 10 e h i s i l S a g a) a pt ( h n h i .Wee a n ddf rn e ew e il Ho a xmie iee csb te nt pe—n gt ea dHe 一2一o eep es gb es a cr nrlt nt p 3 f r eai n r v v rx rsi rat n esi eai o 5 n c o
月 , 0 0 7 。 结论 P= . 4 )
差。
与 He 一 r 2过 表 达 乳 腺 癌 比较 , 阴 性 乳 腺 癌 的临 床 表 现 为 侵 袭 性 更 强 , 者 的无 病 生 存 期 更 短 , 后 更 三 患 预
关键词
雌 激素 受 体
孕激素受体
H r 2基 因 乳 腺 肿 瘤 预 后 e一
织 学 分 级 为 3 的患 者 比例 明 显 高 于 H r 2过 表 达 乳腺 癌 ( 0 0 0 ) 三 阴 性 乳 腺 癌 和 H r 2过 表 达 乳 腺 癌 的 局 部 复 发 级 e一 P< .0 1 。 e一 率 和 远 处 转 移 率 的差 异 虽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三 阴性 乳 腺 癌 的 无 病 生 存期 ( 1 8 月 ) 但 6 .5个 明显 短 于 H r 2过 表 达 乳 腺 癌 ( 86 e一 7 . 9个
・
论
善 ・
J eRs a21V19 o d eMy0 , . . M , 0 o3N 5
雌激 素 受体 阴性 乳腺 癌 中 表 皮 生长 因子 受 体 2与 孕 激 素 受 体 表 达 的 关 系
王 宁 王 斌 薛春 燕 王 雅 杰
摘 要 目的 研 究 雌 激 素受 体 ( R) E 阴性 的 乳 腺 癌 患 者 中人 表 皮 生 长 因子 受 体 2 He 一 ) 孕 激 素 受 体 ( R) 达 的 关 系 ( r 2和 P 表 对 18 10例 乳 腺 癌 患 者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 立 E 确 R状 态 , P 将 R与 H r 2表 达 的 关 系 进 行 比较 , 合 e一 综
C n e ains Wa g Nig,Wa g Bi a crP t t. e n n n n,Xu h n a eC u y n,Wa g Yje De at n f Onooy,C a g a si l T eS cn lay n ai. p r me to clg h n h iHo t , h eo d Mitr p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