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第一讲诗经楚辞共128页
《先秦文学之楚辞》课件

思想内涵:楚辞 中蕴含的丰富思 想内涵,对于现 代文化中的价值 观、道德观等具 有启示意义。
语言魅力:楚辞 的语言魅力,对 于现代汉语的丰 富和发展具有推 动作用。
楚辞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文化传承:楚辞作为先秦文学的代表,对于现代文学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启迪:楚辞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和思考具有启示作用。
地域特色:具有 鲜明的地域特色, 反映了楚国的风 土人情和社会风 貌
楚辞的文化内涵
楚辞是楚国文学 的代表,具有鲜 明的地域特色和 民族风格。
楚辞以抒情为主, 情感真挚,语言 优美,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
楚辞中的神话传 说、历史故事、 民间风俗等元素, 反映了楚国的社 会风貌和文化传 统。
楚辞中的人物形 象,如屈原、宋 玉等,具有鲜明 的个性和崇高的 品质,体现了楚 国人民的精神风 貌。
第五章
楚辞与其他文学 体裁的比较
楚辞与《诗经》的比较
起源:楚辞起源于楚国,《诗经》起源于周朝 内容:楚辞多为抒情诗,《诗经》多为叙事诗 形式:楚辞以四言为主,《诗经》以四言、五言、七言为主 风格:楚辞风格豪放,《诗经》风格典雅
楚辞与汉乐府的比较
形式:楚辞以诗歌为主,汉 乐府以音乐为主
起源:楚辞起源于楚国,汉 乐府起源于汉朝
影响:《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离骚》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思想内涵:表达了屈原对楚国的忠诚和对楚国政治的忧虑,以及对楚国人民的热爱和 关怀。
艺术价值:《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抒情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语言特色:《离骚》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2诗歌第一讲诗经与楚辞精品PPT课件

氓(卫风)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 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 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诗经之赋、比、兴
• 赋:铺陈其事。如《七月》 •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卫风·硕人》 • 兴:触物兴词。如《周南·桃夭》 • 关于赋比兴之争论: • 用自然现象起兴,引出生活及感情变化,
兼以隐喻,更能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 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
氓(卫风)
•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 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 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滋涟 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 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卫风)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址。
• 雨巷
•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 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古代文学(一)诗经_图文_图文

3、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 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 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 之。
4、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 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 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 心惨兮。
二、婚姻题材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以乐 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四、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个显著特点。 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 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
从句式看,《诗经》中的诗,90%以上是四 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在整齐中 显出参差错落之美。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 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
·溱洧
——郑风
“比”——比喻象征法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邶风·柏舟》)
1、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贲其实。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2、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 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 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 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 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 统。
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 ,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 家命运和民生疾苦。
《诗经》四篇PPT课件

例证对比
点题
叹息
递进
规劝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是一个孝子苦于服役,悼念父母的抒情之作。作者在诗中表达自己未能奉养双亲的悔恨。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
抱娘蒿
青蒿
牡蒿
瓶
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诗经》四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诗经》概 说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故称《诗经》。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收录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的作品305篇。
02
这里所谓“兴”,起也,这里指感染作用;“观”,观察、认识;“群”,聚集,犹现在所说的“团结”、凝聚;“怨”,怨刺,讽刺,讽谏。孔子还特别强调《诗》的实用价值。
制乐,作为各种庆典礼仪的一部分。
01
作为施政方面的参考。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03
娱乐,宴饮、朝聘等场合。
1
原文
2
孤苦无依尽孝不能
3
劳苦
4
凄凉
5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语言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中国文学欣赏讲义 文档

中国文学欣赏讲义第一讲《诗经》一、《诗经》在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五经之首,文学之源2、赋诗言志——《诗经》在春秋时代被用作外交辞令3、《诗经》是汉代贵族的必读书4、《诗经》是宋代以后的科举考试必读书5、《诗经》从20世纪以来被当作文学作品解读二、《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如《生民》2、农事诗:《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
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3、燕飨诗: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如《小雅·鹿鸣》4、怨刺诗:如《鄘风·相鼠》、《魏风·伐檀》《鄘风·墙有茨》、《齐风·南山》等。
5、战争诗:《诗经》战争诗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
6、婚姻爱情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三、《诗经》的特色和影响:第一,《诗经》以抒情诗为主流。
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第二,《诗经》中的诗歌,大部分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后来的中国诗歌乃至其他文学样式,其内容也是以日常性、现实性为基本特征;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总是文学的中心素材。
第三,《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平和。
第五,《诗经》里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
《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精品)《诗经》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诗经概述与背景 • 诗经篇章结构与特点 • 诗经中爱情诗篇赏析 • 诗经中社会风俗画卷 • 诗经中自然景物描绘与意境创造 • 诗经在后世文学中传承与发展 • 总结:品味经典,传承文化
01
诗经概述与背景
诗经简介及历史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 歌。
和思想感情。
雅
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 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文人所 作,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政治、历 史、文化等方面。
颂
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 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为歌颂祖先 和神明的功德。
艺术手法与风格
赋比兴
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赋是直接 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托物 起兴。这些手法在诗经中运用得 自然、巧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
倡导学生多读经典,提高文学 素养和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创作诗歌,传承和发 扬《诗经》的文化精神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文艺 演出等活动,展示《诗经》的 艺术魅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忠贞不渝情感体现
《卫风·伯兮》
描写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忠贞 不渝的情感。诗中通过妻子对丈夫 的赞美和期待,表现她对爱情的坚 守和执着。
《鄘风·柏舟》
表达女子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不渝。 诗中通过女子对自己心志的表白和 对世俗偏见的反抗,展现她对爱情 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04
诗经中社会风俗画
卷
农耕生活描绘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古 典文学的源头之一。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 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 和“商颂”。
国学经典《诗经》PPT课件

➢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现在读诗仍押韵, 如《关雎》。
《诗经》的编纂
王者采诗: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班固《汉书·艺文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 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 (2)双声 ❖ 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 ❖ 《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3)叠韵 ❖ 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 ❖ 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 ❖ “爰居爰处”(《邶风·击鼓》) ❖ “婉兮娈兮”(《齐风·甫田》)
4、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四始: 《国风》:《关雎》 《大雅》: 《清庙》 《小雅》: 《鹿鸣》 《颂》: 《文王》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一)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直接铺陈叙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2、农事诗 ❖ 例:《豳风·七月》《周颂·丰年》 ❖ 3、燕飨诗 ❖ 例:《小雅·鹿鸣》 《魏风·相鼠》 ❖ 4、怨刺诗 ❖ 例:《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 5、战争徭役诗 ❖ 例:《秦风·无衣》《小雅·采薇》 《豳风·东山》 ❖ 《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 6、婚姻爱情诗 ❖ 例:《周南·关睢》《邶风·静女》 《卫风·氓》
“风土之音曰风”(郑樵《通志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毛诗序》)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先秦文学:秦统一前的文学。
文学史上,是中国文学从萌芽状态到初步发展的阶段。
一、文学的萌芽:一)口头文学:原始歌谣,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
二)古代神话:以口头文学出现的文学样式,它是远古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
由集体智慧创作,如《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
【作品赏析】P149 《山海经》三则《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鲧禹治水》P156《淮南子·女娲补天》先秦文学翻开了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诗歌方面:《诗经》和“楚辞”交相辉映,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诗经》:中国古代初民五百年的心灵历史。
一)概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收集编订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师。
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广为流传。
原叫《诗》或《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
所谓“风”,是“地方乐歌”;所谓“雅”,即“王畿之音”;所谓“颂”,即“宗庙之音”、“祭祀乐歌”。
三者中,“风”的成就最高。
二)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广泛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生活。
1、 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主要反映在十五国风和“小雅”里。
P151《小雅•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后人评价其“悲而不哀”,“温柔敦厚。
)2、再现当时爱情婚姻生活的诗歌,约占十五国风一半,“小雅”中也有部分爱情民歌。
席慕容说:“古诗三百首,就是年轻时想说而又没有说出的那个字。
”《邶风•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