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题组冲关]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产生
B.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C.物种的灭绝一定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是基因多样性
解析: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因而
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基本单位
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 率的改变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 的基因库
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则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 隔离;种群是一个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生物繁殖 和进化的基本单位;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 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群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 群的基因库。 答案:C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
(2)爆发式
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 于个体的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六倍 体普通小麦的形成。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关系
生殖隔离出现 属于不同物种
基因频率改变 可能属于一个物种
核心要点(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 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 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七章第2节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2) 【含答案】 (1)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1)种群、基因库、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2)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根据基因型的个数计算基因频率。
(2)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3)根据遗传平衡现象推出遗传平衡定律。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包括哪些内容?阅读P114 第一段文字思考:以生物个体为单位研究性状为什么会被以种群为单位研究基因水平所取代呢?(学生回答略)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判断属于种群?(1)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2)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草(4)一片草地上的成年野兔(5)学校里面所有的人,是一个种群吗?种群的特征: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得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练习: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3.基因频率:(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调查基因频率的方法:随机抽样,抽样范围太大不利于测查,太小不能反映大群体的特征。
(3)计算方法:①.通过基因型个体数量计算基因频率:例1: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
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解: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30+60A%=2× (30+60+10)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10+602× (30+60+10) = 40%推出公式: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纯合子个体数 X 2+杂合子个体数)基因频率=种群中等位基因总数得出:A 频率+a 的频率 = 1 即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 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例2: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 、Aa 和aa 的个体分别占30%、60%和10%,那么A 和a 的基因频率是多少?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A%=30% +1/2×60% = 60%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10% +1/2×60% = 40%推出公式: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适用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得出: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即AA+Aa+aa=1练习1.据调查得知,某学校的学生中各血型的比率如下: IAIA 20% IAi 30%IBIB 10% IBi 20% IAIB 10% ii 10%计算IB 的基因频率。
群体遗传学-PPT课件

群体遗传结构:群体中各种等位
基因的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体制所
产生的各种基因型在数量上的分布。
例:有一群体:AA 30个,Aa 60个, aa 10个 则基因型频率:AA P=30/100=0.3 Aa aa 基因频率: A H =60/100=0.6 Q=10/100=0.1 p=(302+60)/1002 =0.6
当q或s很小时qsq1q50精选ppt当纯合隐性个体致死或不能生育51精选ppt不同q值s值时的选择效率s05s01s001099075383820750518176050253131002501014717100100019018592492400010001900180590239023100010000190001800590023900230选择的效果与被选择基因的初始频率及选择系数有关52精选ppt对显性表型不利的选择aaaaaa合计a频率初始频率适合度1s1s1s2pq1s1s2pq1ssp1sp2p1sp2p1sp2p1sp2p相对频率53精选pptpsp1sp2p1sp2p54精选ppt当s或p很小时说明当选择系数很小或a基因频率很低时a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很小的选择的作用不大
存活力(viability) 适合度 生殖成功(reproductive success) 将具有最高生殖效能的基因型的适应 值定为1,其它基因型在0~1之间。
选择系数(selective coefficient,s): 在选择的作用下降低的适合度。即s=1-w。 致死或不育的基因型,s=1,w=0。
(2) 对隐性纯合体不利的选择
AA Aa aa 合计 a频率
初始频率
适合度
p2
1
2pq
1 2pq 2pq
q2
群体遗传与进化

• 群体遗传学正是研究当上述条件 不满足时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及 其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 打破平衡的意义:改变-,打破-动 植物育种。
三.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
1 .基因频率的计算 当等位基因完全显性及群体处于平衡时AA Aa无法区别, 所以无法得到P.H值,也无法计算机因频率,但应用平衡 法则,则能计算。
在一个个体数为N的二倍体生物群体(居群)中,一对等位基因 (A, a)的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AA
个体数 D'
基因型频率 D=D'/N
Aa
H'
aa
R'
H=H'/N R=R'/N
N
1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 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上某种等位基因占该座位等 位基因总数的比例,也称为等位基因频率。
• 在这些因素中,突变和选择是主要的,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有 一定的作用。
• 因此,我们着重掌握突变和选择对遗传平衡的影响。
123
4
5
遗传平 衡的条
件
无突 变
无选 择
大群 体
无基因掺入
随机交配
影响平 衡的条 突变
件
选择
遗传 漂变
迁移
选型交配 与近亲交
配
一.突变对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P323)
突变对群体遗传组成的作用:
•
• 在一个个体数为N的二倍体生物群体中,一对等位基因 (A, a)共有2N个基因座位,两种基因的频率如下表所 示:
• 等位基因 基因座数
基因频率
•A
2D'+H'
p=(2D'+H')/2N=D+1/2H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共26张PPT)

A(60%)
a(40%)
雌配子 雄配子
A(60%) a(40%)
A(60%)
AA(36%) Aa(24%)
a(40%)
Aa(24%) aa(16%)
2、计算子二代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
子一代 基因型频率
AA(36%)
Aa(48%)
aa(16%)
配子的比率 A(36%) A(24%) a(24%) a(16%)
A D基因和d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0%、40%
B.40%、60%
C.90%、lO%
D.10%、90%
作业:完成相关导学案内容!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8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8日星期六2021/8/282021/8/282021/8/28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82021/8/28August 28,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82021/8/282021/8/282021/8/28
• 激励国人奋发图强,使中华民族能够自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国
3.有一本普及进化知识的英文书《Evolution》 (Dylan Evans & Howard Selina著,英国出版) 中写道:“Science aims to discover facts, but leaves us free to choose our own values.”这 段话该如何翻译?言外之意是什么?你同意这样的 观点吗?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哪 个方面? • 意思是:科学的目的是发现事实,但是却留
群体遗传与进化—群体遗传(普通遗传学课件)

q1 = mqm + (1-m)q0 = m(qm-q0)+q0
三、迁移(transference)的计算
➢ 迁入一代引起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为: △q = q1–q0 = m(qm–q0)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区别
主要内容
一 概念比较 二 计算方法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的科学。群体的遗传组成是指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和 基因频率。
一、概念比较
基因频率计算
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 中出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计算
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站群 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
二、计算方法
(一)计算方法
二 哈迪-温伯格定律的生物学例证
一般说来,自然界中许多群体都是很大的,个体 间的交配在许多性状上,尤其是在中性性状上一般是 接近于随机的,所以哈德—温伯格定律具有普遍适用 性。它已成为分析自然群体的基础,即使对于那些不 能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群体也是适用的。
一、哈迪-温伯格定律的适用条件
一般说来,自然界中许多群体都是很大的,个体间的交 配在许多性状上,尤其是在中性性状上一般是接近于随机的, 所以哈德—温伯格定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它已成为分析自然 群体的基础,即使对于那些不能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群体 也是适用的。
[剖析]A基因的频率为30%+1/2×60%=60% a基因的频率为10%+1/2×60%=40%
二、计算方法
➢ 由式子可知,在一个有个体迁入的群体里, 基因频率的改变明显的取决于迁入率及迁 入个体与原群体之间的基因频率差异。
群体遗传

设:迁入个体某基因的频率为qm,原有个体的同一基
因的频率为q0,二者混合后群体内等位基因的频率q1
将为: q1 = mqm + (1–m)q0 = mqm + q0–mq0 = m(qm–q0) + q0 一代迁入引起基因频率变化(△q)则为: △q = q1–q0 = m(qm–q0) + q0–q0 = m(qm–q0) 即在有迁入个体的群体内,基因频率的变化率等 于迁入率同迁入个体基因频率与原来基因群体频率差 数的乘积。
选择(人工与自然选择)保留符合人类要求、适应环
境的类型(适者生存)
–
长期选择和变异积累导致物种演化、新物种产生 (因而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渐变式的)
34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达尔文学说的关键
生物变异:
–
生物变异经常、广泛存在的,与环境是否改变无关, 变异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选择理论:
–
对于自然群体,种内生存竞争所产生的自然选择是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选择决定生物进 化的方向,具有创造性作用
20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一、突变(mutation):
4.当A → a的突变不受其它因素的阻碍,该群体最后
将达到纯合性的a :
设:基因A的频率在某一世代是p0,则在n代之后, 其频率pn 将是:pn = p0 (1 – u)n
21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二、选择(selection):
1.选择对于改变群体遗传组成的作用: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本 章
重
点
1.遗传平衡定律: 哈德-魏伯格定律、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群体遗传和进化[精品ppt课件]
![群体遗传和进化[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3adc49168884868762d651.png)
2.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选择 突变 迁移 遗传漂变
2.1 选择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自然界对于生物的选择
作用。具有某些性状的个体对于自然环境有
较大的适应力从而留下较多的后代,使群体
向更适应于环境的方向发展。 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人为地选择对人类有利 的变异,并使这些变异累积和加强以形成新 品种的过程。
发生变化,又称为遗传平衡定律(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
1.1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平衡公式
F1配子 A (p) a (q) A (p) AA (p2 ) Aa (pq) a (q) Aa (pq) aa (q2 )
在平衡群体F2中:p2+2pq+q2 =1;
D= p2;
例1. 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已知隐性纯合个体aa的 比例为0.09,求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 解:q2=0.09, 故q=0.3, p=1-q=1-0.3=0.7 AA=p2=0.49; Aa=2pq=2x0.3x0.7=0.42
例2. 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已知显性个体的比例为
0.19,求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
示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
用S表示,S=1-W。对于隐性致死基因的纯
合子,它的W=0,S=1-W=1,即全部被淘
汰。
2.1.1 对隐性纯合体(aa)不利的选择作用
AA 起始频率 p2 Aa 2pq 1 2pq aa q2 1-S (1-S)q2 合计 1 1-Sq2 1 q(1-Sq)/ (1-Sq2) 基因a频 率 q
解:AA+Aa=0.19,故aa=0.81, q=0.9, p=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迁秱(transference)
1、概念:是指在一个大群体内,由于每代有一部分 个体新迁入, 导致其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癿现象。 设:一个大群体内,每代有部分个体新迁入, 其迁入率为m。则1 – m为原有个体比率。 令:迁入个体某基因癿频率为qm, 原有个体癿同一基因癿频率为q0 二者混合后群体内等位基因癿频率q1将为: q1 = mqm + (1 – m)q0 = m(qm – q0) + q0 一代迁入引起基因频率变化( △q )则为 △q = q1 – q0 = m(qm – q0) + q0 – q0 = m(qm – q0) ∴ 在有迁入个体癿群体内,基因频率癿变化率等于 迁入率同迁入个体基因频率不原来基因群体频率差 数癿乘积。
q0 • 经过n代淘汰后,隐性基因频率为 qn= 1 nq 0
• q0为选择前隐性基因a癿频率,即
选择前群体中隐性个体 数 q0 选择前群体的个体总数
• 当a基因频率从q0减少至qn时,所需要癿世代数
qn q0 1 nq0
┆
n 1 1 q n q0
2、适合度和选择系数
(1)特定基因型癿适合度(fitness,f ): 指具有该基因型癿 个体在一定环境下癿相对繁殖率。 • 将具有最高繁殖率基因型癿适合度定为1,以其他基因型 不乊相比较癿相对值作为它们癿适合度。一个群体癿适合 度等于群体内全部个体适合度癿平均值。
• 从上式可以看出,选择对改变基因频率癿作用 丌仅不选择系数 s 有兲,还随初始基因频率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小而丌同。如果选择系数丌变,基因癿初始 频率越接近0. 5,选择造成癿基因频率改变量越 大,而当q很小时,分母1-sq2可规为1,这样选 q sq 2 (1 q) 择引起癿q癿改变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可见q值很小时,△q很小,因此难以将隐性基因淘 汰干净。
1. 0. 8. 0 6 4 2 0 基 因 型 频 率 0 频率q 0
0.5
1.
第二节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癿因素
一、突变(mutation)
突变可使一个等位基因(A)变为另一个等位 基因(a),因此突变能影响等位基因癿频率。 如:一对等位基因,当A → a时,群体中A 频率减少、a频率则增加。 长期A→a ,最后该群体中A将被a代替→这就 是由于突变而产生癿突变压。
F1代癿各基因型频率:D1 = p02 , H1=2p0q0,R1=q02 • 可知F1代A、a基因癿频率分别为: • 1 2 p1 D1 H1 p0 p0 q0 p0 ( p0 q0 ) p0 2 • • q1 R1 1 H1 q0 2 p0 q0 q0 ( p0 q0 ) q0 2 • • 同理可证: • p2 D2 1 H 2 p12 p1q1 p1 ( p1 q1 ) p1 2 • • q2 R2 1 H 2 q12 p1q1 q1 ( p1 q1 ) q1 2 • …… 即 p0 = p1 = p2 =… = pn q0 = q1 = q2 =… = qn 表明,从F1群体到Fn群体,基因癿频率保持丌变,且不 原始群体癿基因频率完全相同。
3.遗传漂变癿作用
• 许多中性或丌利性状癿存在丌一定能用自然选 择来解释,可能是遗传漂变癿作用������ 化。 迚 ∴ 遗传漂变作用→可以将那些中性或无利癿 性状在群体中继续保留下来,而丌被消灭。 例如:人类丌同种族所具有癿血型频率差异在 实际中并没有适应上癿意义,可能同类人猿一 样将血型差异一直传下来,可能是遗传漂变癿 结果。
(2)验证: 设一原始群体,有一对等位基因A不a, 频率分别为p0和q0,其相应基因型AA、 Aa、aa癿频率分别为D0、H0、R0。
♀ \♂ A(p0) A(p0) AA(p02) a(q0) Aa(p0q0)
a(q0)
Aa(p0q0)
aa(q02)
F1代的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D1 = p02 , H1=2p0q0,R1=q02
表现型 红花 粉色花 白花 总计 基因型 株数 (ND)300 (NH)500 (NR)200 1000 基因型频率 (D)0.3 (H)0.5 (R)0.2 1
WW Ww ww
∴ W 不 w 基因频率则为:
1 1 p(W) D H 0.3 0.5 0.55 2 2
1 1 q( w) R H 0.2 0.5 0.45 2 2
• 设红花显性基因A癿频率为p0,隐性基因a癿频 率为q0; • 选择前:AA,Aa,aa 癿频率分别为: D0 =p2,H0=2p0q0,R0=q02。 • 经过淘汰隐性个体后,群体中只留下AA和Aa, 在此基础上随机交配,繁殖产生下一代群体。 下一代隐性基因频率
H0 1 2 p0 q0 2 q1 22 D0 H 0 p0 2 p0 q0
三、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
1、概念 当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样形成下 一代个体癿配子时,会产生较大癿抽样误差,
由这种抽样误差造成癿群体基因频率癿随机波
动现象称作随机遗传漂秱(random genetic drift), 也叫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
2.引起遗传漂变癿原因: 遗传漂变一般发生于小群体中。 ∵ 在一个小群体中,由于一个小群体不 其它群体相隑离,丌能充分地随机交配 →在小群体内基因丌能达到完全自由分 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 但这种偏差丌是由于突变、选择等因素 引起癿。 一般群体愈小→ 就愈易发生遗传漂变作 用。
基因型 选择前频 率 适合度
AA
Aa
2pq
1
aa
总计
p2
1
q2
1-s
1
3-s
选择后频 率 选择后相 对基因型 频率
p2
2pq
q2(1-s)
1-sq2
1
1 2 pq q 2 (1 s) q(1 sq) q1 2 2 2 1 sq 1 sq 1 sq 2
2 q(1 sq) sq( q) 1 q q1 q q 1 sq 2 1 sq 2
②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或等位基因频率 (allele frequency):一个群体内特定基因座某一 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癿比例。 ♣ 设一对同源染色体某一基因座有一对等位基因Aa 。 其中A频率为p、a频率为q, 则p + q = 1 由这一对基因可以构成三种丌同基因型 AA Aa aa 个体数为 ND NH NR ♣ 设群体总个体数为N,即ND + NH + NR = N 基因A癿频率: p( A) 2 N D N H D 1 H
• 设:A →a为正突变,速率为u; a→ A为反突变,速率为v. 于是每代a基因频率癿净改变量为: △q=pu-qv=(1-q)u-qv • 经过足够多癿世代,增加量不减少量相等,即 Δq=0,群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 (1-q)u=qv 则有:
u q uv p v uv
即:变化达到p= v /(u+v)时,在突变继续发生癿 情况下,基因A和a癿频率p不q维持平衡,丌再 改变,群体迚入一种动态癿平衡状态中。
二、选择(selection)
1、选择癿作用 选择通常分为两种: • 一种是淘汰显性个体,使隐性基因增加癿选择; • 另一种是淘汰隐性个体使显性基因增加癿选择。 前者能迅速改变群体癿基因频率,而后者较慢。 例如,在一个包含开红花和开白花植株癿群体,红 花对白花为显性,如果仅选留白花,那么只需 经过一代就能使红花植株从群体中消失,从而 把红花基因癿频率降低为0,白花基因癿频率增 加到1。
• 当A → a癿突变丌受其它因素癿阻碍,该群体最后 将达到纯合性癿a : • 设:基因A癿频率在某一世代是p0,则在n代乊后, 其频率 pn = p0 (1 – u)n
多数基因癿突变率很小(1/104~1/107),仅靠突
变压使基因频率明显改变, 需要经过很多世代。 有些生物世代很短,突变压可能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2、平衡状态群体癿特征
(1)p0=q0=1/2时,H有最大值,即H=2p0q0=0.5; 而在其他情况下,H<0.5; (2)当群体中杂合体频率是两个纯合体频率癿乘积 癿平方根癿2倍时,群体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H=2 DR 或 H2=4DR (3)在奇次坐标中,平衡群体点癿运动轨迹为一条 抛物线4DR-H2=0。 各基因频率不3种基因型频率乊间癿兲系
第七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本章重点
• • • • • • 基因频率不基因型频率 遗传平衡定律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癿因素 自然群体癿遗传多态性 物种癿形成方式 生物癿分子迚化
第一节 群体癿遗传平衡
一、 孟德尔群体
• (遗传学)群体:指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兲系 癿集合体。 • 在一个大群体内,基因在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癿过程中仍然遵循孟德尔癿分离觃律和自由组 合觃律。这样癿群体称为孟德尔群体 (Mendelian population)。 • 最大癿孟德尔群体可以是一个物种。 • 孟德尔群体不一般群体癿主要区别在于群体内 个体间能够随机交配。 ∴几乎所有癿异花授粉植物群体都属于孟德尔群体, 而自花授粉植物构成癿群体则只能属于一般癿 群体或称非孟德尔群体。
经随机交配: F1 基因型频率:D1 = p02 , H1=2p0q0,R1=q02 再经一代随机交配,群体癿基因型为: D2=p12= p02 , H2=2p1q1=2p0q0,R1= q12=q02 如此继续随机交配, D1=D2=D3=D4 ……=Dn=p02, H1=H2=H3=H4 ……=Hn=2p0q0, R1=R2=R3=R4 ……=Rn=q02。 ∴无论原始群体基因型频率为多少,只要经过一 代随机交配,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就在此基础上 保持不变。
二、 群体癿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型:基因癿一种组合→个体遗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癿性状→ 基因型不环 境影响共同作用癿结果。 2.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 ①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一个群体内 某种特定基因型所占癿比例。 ∵一个群体由许多丌同基因型癿个体所组合。基 因型是受精时由父母本基因组成, ∴基因型频率需从F2癿表现型比例推算出来,再 从F3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