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群体遗传与进化

合集下载

群体遗传与物种进化

群体遗传与物种进化

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物种进化第一节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一.基本概念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特点:①以群体为基本研究单位;②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描述群体遗传结构;③采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研究;④研究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规律、原因以及在生物进化与新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二.群体的遗传结构①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位点上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即该等位基因在群体内出现的概率。

②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在一个群体内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总群体中所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意义: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都是用来描述群体遗传结构的重要参数。

从群体水平看:生物群体进化就表现为基因频率的变化,也就是群体配子类型和比例变化,所以基因频率是群体性质的决定因素。

对任何一个群体样本,可检测各种基因型个体数、各种等位基因数,因此可以估计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

一个已知基因型频率的群体中,配子种类与比例(基因频率)也就可以确定;已知基因频率却不一定能够估计其基因型频率。

第二节遗传平衡定律一、遗传平衡定律由Hardy 和Weinberg于1908年分别提出。

在一个无限大的可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如果没有任何形式的突变、自然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的干扰,则群体中各基因型的频率可以一代一代维持不变。

遗传平衡定律要点:①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无其它因素的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各代始终保持不变。

②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无论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达到平衡状态,若无其它因素的影响,每代都随机交配,这种平衡保持不变。

③在平衡状态下,基因频率:p显、q隐与基因型频率:D显、H杂、R隐之间的关系为:D=p2,H=2pq,R=q2,或者说p= D + ½H 、q= R + ½H例:有一群体:AA 30个,Aa 60个, aa 10个④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就一对等位基因(A、a)而言,若A的频率为p,a的频率为q;AA的频率为D,Aa的频率为H,aa的频率为R,则有:p=D+½H,q=R+½H。

遗传学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遗传学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6
一、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7
1.基因型和表现型: 在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之后 遗传学中
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基因型是基因的一种组合 个体遗传组成。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所表现的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
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8
2.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 ①.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是: P11 p12 , P12 2 p1 p2 , P22 p22 。
自然界中许多群体都很大,个体间交配一般也是接近随机 哈德-魏伯格定律基本上是普遍适用的。
21
5.定律意义: 哈德 – 魏伯格定律在群体遗传学中是很重要的揭示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规律。 只要群体内个体间能进行随机交配该群体能够保持
A1A2
P12=2 p1p2
A2A2
P22= p22
这三个基因型频率是和上一代频率完全一样。
就这对基因而言,群体已经达到平衡。
18
3.例如:
①. 初始群体基因型频率:P11(0) 0.6, P12(0) 0.4, P22(0) 0 等位基因频率:p1(0) P11(0) (1 / 2)P12(0) 0.6 (1 / 2)(0.4) 0.8 p2(0) P22(0) (1 / 2)P12(0) 0 (1 / 2)(0.4) 0.2
4
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5
群体: 是各个体间能相互交配的集合体。
个体间互配可使孟德尔遗传因子代代相传 遗传学上 称为“孟德尔群体”或“基因库”。
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可以是一个物种。 同一群体内个体基因组合虽有不同,但群体中所有的 基因是一定的 基因库指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基因总数。 有机体繁殖过程 并不能把各个体 的基因型传递给子代,传递给子代的只是 不同频率的基因。

遗传学考试题库大全

遗传学考试题库大全

《遗传学》试题库适用于本科专业生物科学或生物技术等方向一、《遗传学》各章及分值比例:(X%)(一)绪论(3-5%)(二)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5—8%)(三)孟德尔遗传(12—15%)(四)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5—18%)(五) 数量性状的遗传(10-13%)(六) 染色体变异(8—10%)(七) 病毒和细菌的遗传(5—7%)(八)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3—5%)(九)基因突变(8—10%)(十)细胞质遗传(5-7%)(十一) 群体遗传与进化(10-13%)二、试题类型及分值:(X分/每题):1.名词解释(3-4)2。

选择题或填空题(1-1.5)3。

判断题 (1—1.5)4。

问答题(5-7)5。

综合分析或计算题(8—10)三、各章试题和参考答案:注:试题库中有下划线的试题还不完善,在组建考试题时建议不考虑采用。

李均祥陈瑞娇选编2010年11月8日第一章绪论(教材1章,3—5%)(一)名词解释:1。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二)选择题或填空题:A.单项选择题:1。

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1)达尔文 (2) 孟德尔(3) 拉马克(4)魏斯曼2.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 1859 (2) 1865 (3)1900(4) 19103。

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1)J·Lamarck(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4.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2)T·H·Morgan(3)G·J·Mendel(4)C·R·DarwinB。

填空题:1。

Mendel提出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是_____和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2. Morgan提出遗传学第三定律是____与____(连锁、交换定律);3。

遗传学群体遗传与进化135习题

遗传学群体遗传与进化135习题

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一、填空题1、一个由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叫,一个群体所有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构成该群体的。

2、理想群体是指,,,和的群体。

3、在随机交配的条件下,遗传不平衡的群体只要即可以达到遗传平衡。

4、遗传平衡群体是指和世代保持不变的群体。

5、某遗传病患者100人,育有子女25人;患者同胞420人,育有子女525人。

则患者的适合度为,选择系数是。

6、Hardy-Weinberg定律认为,在()在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各世代间的()频率保持不变。

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群体就可以达到()。

7、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完全显性于白色(b),现在一个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如果对白色个体进行完全选择,当经过()代选择才能使群体的b基因频率(%)下降到20%左右。

8、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51%,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白花基因的频率为(),群体中基因型RR的频率为(),基因型Rr的频率为(),基因型rr的频率为()。

9、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隐性基因a的频率g=0.6。

在自交繁殖过程中,每一代都将隐性个体全部淘汰。

5代以后,群体中a的频率为()。

经过()代的连续选择才能将隐性基因a的频率降低到0.05左右。

10、人类的MN血型由LM和LN这一基因控制,共显性遗传。

在某城市随机抽样调查1820人的MN血型分布状况,结果如下:M型420人,MN型672人,N型708人。

在该人群中,LM基因的频率为(),LN基因的频率为()。

11、在一个金鱼草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有16%的植株是隐性白花个体,该群体中显性红花纯合体的比例为(),粉红色杂合体的比例为()。

(红色对白色是不完全显性)12、对于显性不利基因的选择,要使某显性基因频率从0.5降至0需经()代的选择。

遗传学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13.5 习题

遗传学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13.5 习题

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一、填空题1、一个由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叫,一个群体所有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构成该群体的。

2、理想群体是指,,,和的群体。

3、在随机交配的条件下,遗传不平衡的群体只要即可以达到遗传平衡。

4、遗传平衡群体是指和世代保持不变的群体。

5、某遗传病患者100人,育有子女25人;患者同胞420人,育有子女525人。

则患者的适合度为,选择系数是。

6、Hardy-Weinberg定律认为,在()在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各世代间的()频率保持不变。

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群体就可以达到()。

7、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完全显性于白色(b),现在一个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如果对白色个体进行完全选择,当经过()代选择才能使群体的b基因频率(%)下降到20%左右。

8、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51%,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白花基因的频率为(),群体中基因型RR的频率为(),基因型Rr的频率为(),基因型rr的频率为()。

9、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隐性基因a的频率g=0.6。

在自交繁殖过程中,每一代都将隐性个体全部淘汰。

5代以后,群体中a的频率为()。

经过()代的连续选择才能将隐性基因a的频率降低到0.05左右。

10、人类的MN血型由LM和LN这一基因控制,共显性遗传。

在某城市随机抽样调查1820人的MN血型分布状况,结果如下:M型420人,MN型672人,N型708人。

在该人群中,LM基因的频率为(),LN基因的频率为()。

11、在一个金鱼草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有16%的植株是隐性白花个体,该群体中显性红花纯合体的比例为(),粉红色杂合体的比例为()。

(红色对白色是不完全显性)12、对于显性不利基因的选择,要使某显性基因频率从0.5降至0需经()代的选择。

第7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第7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四、迁秱(transference)
1、概念:是指在一个大群体内,由于每代有一部分 个体新迁入, 导致其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癿现象。 设:一个大群体内,每代有部分个体新迁入, 其迁入率为m。则1 – m为原有个体比率。 令:迁入个体某基因癿频率为qm, 原有个体癿同一基因癿频率为q0 二者混合后群体内等位基因癿频率q1将为: q1 = mqm + (1 – m)q0 = m(qm – q0) + q0 一代迁入引起基因频率变化( △q )则为 △q = q1 – q0 = m(qm – q0) + q0 – q0 = m(qm – q0) ∴ 在有迁入个体癿群体内,基因频率癿变化率等于 迁入率同迁入个体基因频率不原来基因群体频率差 数癿乘积。
q0 • 经过n代淘汰后,隐性基因频率为 qn= 1 nq 0
• q0为选择前隐性基因a癿频率,即
选择前群体中隐性个体 数 q0 选择前群体的个体总数
• 当a基因频率从q0减少至qn时,所需要癿世代数
qn q0 1 nq0

n 1 1 q n q0
2、适合度和选择系数
(1)特定基因型癿适合度(fitness,f ): 指具有该基因型癿 个体在一定环境下癿相对繁殖率。 • 将具有最高繁殖率基因型癿适合度定为1,以其他基因型 不乊相比较癿相对值作为它们癿适合度。一个群体癿适合 度等于群体内全部个体适合度癿平均值。
• 从上式可以看出,选择对改变基因频率癿作用 丌仅不选择系数 s 有兲,还随初始基因频率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小而丌同。如果选择系数丌变,基因癿初始 频率越接近0. 5,选择造成癿基因频率改变量越 大,而当q很小时,分母1-sq2可规为1,这样选 q sq 2 (1 q) 择引起癿q癿改变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可见q值很小时,△q很小,因此难以将隐性基因淘 汰干净。

《普通遗传学》

《普通遗传学》
24
(四)、达尔文的进化论 P311
25
达尔文学说的关键
生物变异:
生物变异经常、广泛存在的,与环境是否改变无关, 变异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选择理论:
对于自然群体,种内生存竞争所产生的自然选择是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选择决定生物进 化的方向,具有创造性作用。
26
(四)、达尔文的进化论 P311
在地球发展的一个阶段,大片陆地逐渐出现,气候变得干 燥,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地面。自然条件一连串的改变,通 过植物体内矛盾斗争,使地球上本来生活在水中的许多植物 类型逐渐转变为陆生类型。使植物结构发生一系列相应的改 变,以与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朝着适应陆地环境的方向进 行(如图14-1)。
6
第十五章 群体遗传与生物进化 P299
法国生物学家布丰(G. Buffon, 1707-1788)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物种变化主要受气候(如温度)、食物数量和人类驯化影响。
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弗(K. F. Wolff, 1733-1794)认为生物具有 稳定性和变异性两种特性。因而既存在稳定的物种,又可 能突然产生新的物种。
德国的植物学家科尔罗伊德(J. G. Koelreuter, 1733-1806)进 行了系统地植物杂交试验研究。认为杂种同亲本反复回交 的方法可以“转化(transform)”物种。
新达尔文学派: 以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A. Weismann)为代表; 认为选择是形成新类型的主导因素,否定获得性状遗 传。
28
(五)、新拉马克学派与新达尔文学派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A. Weismann)
29
(五)、新拉马克学派与新达尔文学派
30
(五)、新拉马克学派与新达尔文学派

遗传学教案

遗传学教案
4、DNA的复制
5、RNA的转录及加工
6、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注:安排实验一)(2)
思考题与习题:
课程:普通遗传学第四章
重点与难点:
1、杂合体和纯合体的概念;
2、多对相对性状杂种的遗传;
3、基因互作;
4、概率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与课堂安排:
(四)孟德尔遗传
1、分离规律(2)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分离现象的解释;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杂合体和纯合体的概念;分离规律的验证;显性性状的表现与环境的关系;影响相对性状分离的条件;分离规律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教案
课程:普通遗传学专业: 第12周 第十章
重点与难点:
1、基因突变的鉴定;
2、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主要内容与课堂安排:
(十)基因突变(4)
1、基因突变率和时期,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2、基因突变与性状的表现;
3、基因突变的鉴定;
4、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5、基因突变的诱发;
1、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2、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3、细胞的全能性。
(十四)群体遗传与进化(3)
1、群体的遗传平衡;
2、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
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4、物种的形成。
(注:安排实验六)(2)
思考题与习题:
P361复习题:1;2;4;5;6;7;8题
重点与难点:
1、基因的概念
2、基因的调控
主要内容与课堂安排:
(八)基因的表达与调控(4)
1、基因的概念
2、基因的调控
思考题与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和 迁移。
3.生物进化的特点。 4.物种形成的方式、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20/10/18
西南大学
3
遗传学 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和机理; 进化论 研究生物物种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每个物种具有相当稳定的遗传特性,而新种形成 和发展则有赖于可遗传的变异。
中只是复制自己,代代相传而没有改变。
这是孟德尔群体的基本特征。
2020/10/18
西南大学
10
3.基因频率的推算:
设一对同源染色体某一基因座有一对等位基因A1A2 。 其中A1频率为p、 A2频率为q, 则 p q = 1 由这一对基因可以构成三种不同基因型
A1A1
个体数为 N11
A1A2
N12
6
一、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020/10/18
西南大学
7
1.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 在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之后 遗传学中
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基因型是基因的一种组合 个体遗传组成。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所表现的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
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0/10/18
西南大学
8
2.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
2N11 2N
N12
A1
N1
P11
1 2
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n1
pˆ1
2n11 2n
n12
Pˆ11
1 2
Pˆ12
S1 1 ( pˆ1 Pˆ11 2 pˆ12 )
2n
A2 合计
N2
p2
2N22 2N
N12
P12
1 2
P12
2N
1
n2
pˆ 2
2n22 2n
n12
S2
1
( pˆ 2
Pˆ22
2

2 2
Ni
ji
2N
pii
1 2
ji
pij
ni
pˆi
ji
2N
pˆ ii
1 2
j i
pˆ ij
Si
1 2n
(
pˆ i
Pˆii
2
pˆi2 )
合计 2N
1
2n
1
2020/10/18
西南大学
16
二、哈德-魏伯格定律
Sii
1 n
(
Pˆii
(1
Pˆii
)
nij
Pˆij nij n
Sij
1 n
(
Pˆij
(1
Pˆij
)
n
1
2020/10/18
西南大学
15
复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
基因型 计数
群体 等位基因频率
计数
样本群体 等位基因频率估计 等位基因频率估计标准误
2Nii Nij
2nii nij
Ai
pi
群体遗传与进化
2020/10/18
西南大学
1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本章重点
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第二节 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 第三节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第四节 物种的形成
本章小结
2020/10/18
西南大学
2
本章重点
1.遗传平衡定律:哈德-魏伯格定律、基因型频率 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计算方法。
①.基因型频率 (genotype frequency): 指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一个群体内由许多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所组合。 基因型是受精时由父母本基因组成,而基因型频率
则需从F2的表现型比例推算出来,同时再从F3加以验证。
2020/10/18
西南大学
9
②.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或 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
A2A2
N22
设群体总个体数为N,即
N11 + N12 + N22 = N
2020/10/18
西南大学
11
∵ 二倍体生物各基因型由两个等位基因组成 如A1A1、A1A2、 A2A2,其中:A1 基因有2N11+N12,A2基因有N12+2N22。
∴ 3种基因型的频率见下表:
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
基因型 A1A1
计数
群体 基因型频率
N11
P11=N11 / N
样本群体
计数 基因型频率估计
频率估计标准差
n11
Pˆ11 n11 / n
S11 1 Pˆ11 (1 Pˆ11 )
n
A1A2 A2A2 合计
N12
P12=N12 / N
N22
P22=N22 / N
N
1
n12
Pˆ12 n12 / n
基因型频率或等位基因频率估计值的标准差 度量 参数的抽样变异。
2020/10/18
西南大学
14
复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公式
基因型
Ai Ai
计数
Nii
群体 基因型频率
Pii N ii N
Ai Aj
Nij
Pij N ij N
合计
N
1
计数
样本群体 基因型频率估计 基因型频率估计标准误
nii
Pˆii nii n
)
Pˆ22
1 2
Pˆ12
2n
2n
1
2020/10/18
西南大学
13
一般难以分析整个群体的所有个体 就难以得到群体 基因型频率(P11、P12、P22)和等位基因频率(p1、p2)。
在群体中抽取一些可供分析的个体 样本群体,通过 计算基因型数(n11、n12、n22)和等位基因数(n1、n2) 估算群体基因型频率( Pˆ11、 Pˆ12、Pˆ22 ) 和等位基因( pˆ1、 pˆ 2 ) 以及相应的标准差。
一个群体内特定基因座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
总数的比例。基因型频率推算出基因频率。
等位基因频率决定群体基因性质的基本因素;
环境条件或遗传结构不变等位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例: A1A1×A2A2 ↓
F1 A1A2 ↓
F2 1 A1A1 : 2 A1A2 : 1 A2A2
P→F1→F2基因型频率改变,但基因在各代
∴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进化论的必要基础。
群体遗传学的研究: ①. 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 ②. 解释生物进化根本原因和历史过程。
2020/10/18
西南大学
4
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2020/10/18
西南大学
5
遗传学群体的概念:是研究一个群体内基因传递情况及其
频率改变的科学。
群体
是各个体间能互配 (相互交配关系) 的集合体。
个体间互配可使孟德尔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代代
相传 遗传学上称为“孟德尔群体”或“基因库”。
同一群体内个体基因组合虽有不同,但群体中所有的
基因是一定的 基因库指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基因总数。
有机体繁殖过程 并不能把各个体的基因型传递给 子代,传递给子代的只是不同频率的基因。
2020/10/18
西南大学
n22
Pˆ22 n22 / n
n
1
S12 1 Pˆ12 (1 Pˆ12 ) n
S22 1 Pˆ22 (1 Pˆ22 )
n
2020/10/18
西南大学
12
∴ 2种等位基因的频率为:
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
基因型 计数
群体 等位基因频率
样本群体 计数 等位基因频率估计 等位基因频率估计标准差
p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