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the art of mt名词解释㈠、小说类型①、伤痕小说: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2个人物宋宝琦:愚昧无知的中学生典型。

谢惠敏:深受极左路线毒害的学生女团干部形象。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一个农村老汉几十年的人生苦难。

]、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其名称来源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②、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反应问题:1、干部问题反思小说——张贤亮、谌容(《人到中年》)2、知识分子问题反思小说3、知青问题反思小说4、农民问题反思小说]几个著名反思小说作家:一,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二,张一弓的反思小说三、高晓声的反思小说(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四王蒙反思小说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六张炜的《古船》和《九月寓言》解放前后四十年中国历史进程的寓言、《九月寓言》:对田园乡村文明的向往与挽歌③、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残雪小说(1、“他人即地狱”——人际关系的恶化。

《山上的小屋》2、人性的异化或畸变:《黄泥街》:心肠的癌变。

3、生存的卑微(无意义))马原小说(虚构性)④、女性主义小说其中林白和陈染又以“当代中国大陆最激进的女性主义文本”成为9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

王琦瑶人生悲剧命运的内涵在小说中,从她解放前的小家碧玉到成为李主任的情妇,到解放后的与康明逊的爱情到被“长腿”杀死的人生轨迹来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资料1.中国现在文学开始于1918年。

2.作家鲁迅的出现,是中国现在文学转型的标志。

3.现代文学创作的两个原则:一是“人性的解放”成为新文学的目标,二是个性化的创作原则。

4.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是在晚清时候开始的。

5.维新派的文学革新运动吸取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思想成果。

要求文学借鉴西方文化,表现西方的思想,新事物,心已经,表带爱国图强的民族主额民主思想,为思想启蒙和维新变法服务,在文学形式上,呼唤文体解放,主张“言文合一”向着通俗化,自由化的道路迈进,致力于打破封建旧文学的桎梏。

6.梁启超提出“世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取得创作实绩,7.成为“世界革命”旗帜的是黄遵宪。

8.梁启超既是“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者,又是新文体的成功创造者。

9.康有为是新文体散文的积极实践者。

10.1909年,南社成立。

苏曼殊是中国最早翻译拜伦和雪莱诗歌的人,也是中国最早介绍欧洲浪漫文学的人之一。

11.徐枕亚的《玉梨魂》是“蝴蝶鸳鸯派“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成分的小说。

12.林纾以翻译为名。

13.陈独秀的《青年杂志》和《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4.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于北京,代表人物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同照、耿济之、周作人。

郭邵虞,以沈雁冰主编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刊会。

15.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东京,最早的成员包括了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山、田汉、穆木天、陶晶孙、何畏。

前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16.1920年,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以法令的形式规定自小学一二年纪起,逐步该用白话文的国文课本,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现代汉语得以确立。

17.1930年,“左联”成立。

鲁迅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时期的经验教训做了总结。

18.1938年,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在武汉成立。

标志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1. 作者背景•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他们的作品非常重要。

2. 文学流派•独立个体:代表作家有贾平凹、莫言等。

•知识分子:代表作家有王蒙、余华等。

•新感覺派:代表作家有郭敬明、韩寒等。

3. 重要作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在大观园中的生活,反映了封建贵族社会的衰落与沉沦。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描述了古巴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大马林鱼斗争的故事,表现了人与命运的对抗和尊严的追求。

我们仨•作者:杨绛•讲述了作者与丈夫钱钟书、傅雷之间深厚的情感,传递了家庭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天书奇谭•作者:郭敬明•以东方奇幻为基调,讲述了江流儿、夜华、辰戈等人在仙侠世界中的冒险故事。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描述了农村普通人家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多样性。

4. 文学手法和主题写实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追求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

•代表作品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感伤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通过对生活中的苦难和痛苦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郭敬明的《小时代》。

自然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强调人的本性和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

5. 文学批评和影响•解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探讨。

•研究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6. 阅读指导•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的相关知识点和详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科学技术以
及现代文化的鼻祖。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知识分子开始倡导西方思想和科学,并提倡变法兴学。

二、五四运动与思潮:
1.爱国主义与进化思潮: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提倡民主与科学
的爱国主义运动。

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推崇进步的西方思想与文化,提倡"废黜旧文化,建设新文化"。

三、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1.抗战文学的特点: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抗战文学强调抗战和
民族精神,对日军的残暴行为进行揭露。

同时也关注人民生活以及艰苦奋
斗的精神。

2.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萧红的《生
死场》等作品,都揭示了人民在抗战中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文学与思潮:
1.现实主义文学:1950年代之后,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
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巴金等,他们通过描绘
工农群众的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限制,
更多的是宣传工具,文学创作倾向于政治和革命。

五、开放以来的文学变革
1.思潮的复苏与文学的多样性: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促使着文学思潮的复苏与多样性。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
种文学形式开始并存。

2.冲突与思辨的手法:近现代中国文学开始探索自我与社会、个体与
集体之间的关系。

作家以及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绪论一、当代文学的性质、分期和特点1. 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文学(该概念并不科学,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

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也应该涵盖港台文学,这只是个外延。

2. 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1966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 年;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1977年—1989 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叫新时期文学。

,1990 年—上世纪末或者至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3. 当代文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经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二、关于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定位,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也就是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树立,比如尊严、人格、独立等等;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指现代公民社会既民主社会的建立,实现一系列与人的现代化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制约,比如法制、民主、平等、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文学的现代化,是指脱离了“文以载道” 的工具论的束缚,实现文学的自觉,创造出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本的“人的文学” 。

所有这些,都是“五四”启蒙主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也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几百年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

以这样的价值判断来估量“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关键问题就在于,看它是继承、发展了“五四”传统,还是背离和消解了这一传统。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版!!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版!!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五四文学运动的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的意见。

3.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

4.胡适评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

5.《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称其为“雨巷诗人“。

6.现代文学史第一部新闻学剧本是胡适的《终身大事》。

7.郁达夫小说突出写了五四青年对人性的解放的追求。

8.矛盾“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9.沈从文小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的,另一类是写乡村与无产阶级。

10.中国当代文学“十七年”时期,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文学的纲领性的指导思想,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应遵循的体系性的规范。

11.文革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多以手抄本方式流传。

12.新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特征是。

13.“黑色幽默”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

14.八十年代后期,最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是的崛起。

15.韩少功是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

16.五四文学思潮的根本是对“人”的发现。

17.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8.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的第一代诗人和杂文家,最早系统发表过诗歌改革的意见,主张的诗体。

19.现代文学史上以提倡幽默而闻名的作家是老舍。

20.徐志摩的人生理想是对爱、美和自由的追求和信仰。

21.郭沫若的《女神》的疑问是便于其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正真的现代自由诗体的时代的到来。

22.梁实秋《文艺思想》中人性是一个基本概念。

23.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文学的为人民服务,表现工农兵的功能。

24.伤痕小说以《班主任》为开端。

25.“从情感的零度开始写作”是罗曼罗兰的名言。

26.“黑色幽默”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又是一种心态。

27.文革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手抄本小说是《一只绣花鞋》。

28.先锋小说的开端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和生存状态进行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概述文学发展与历史背景: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建设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要作家与作品:熟悉现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鲁迅、茅盾、巴金、柔石、叶紫、莫言、余华等作家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重要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文学流派与思潮: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如白话文运动、左翼文学、现代派诗歌、朦胧诗、先锋小说等,掌握其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文学理论与批评: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观点,包括茅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胡风的现实批判主义等。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互动关系,如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等。

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语言等特点,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1.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首先它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变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变化和精神面貌都得以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和传承。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可以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次现当代文学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并进行自我创新。

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第一部分:白话文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文学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开始使用白话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鲁迅,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文学的形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在这个时期,一批年轻的作家和思想家开始提倡新的文学观念和艺术风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胡适、陈独秀等人。

他们主张文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抗战文学的崛起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抗战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以抗战为题材,描写了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和巴金的《家》。

抗战文学的崛起不仅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情感,也对国家的团结和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以社会主义为主题,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鲁迅、茅盾、巴金等人。

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革,也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部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第二十三章1949~1976文学思潮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一、三次文代会(时间、地点、中心议题)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召开,会议由郭沫若提议,毛泽东到会讲话,朱德致贺词,周恩来做政治报告。

这次大会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

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第二次全国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在北京召开。

中心议题:繁荣创作,批评错误倾向。

3、第三次全国文代会1960年7月23日~8月13日在北京召开。

中心议题:确定文学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总结经验教训。

二、50年代初,三次大的批判运动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导演、编剧:孙瑜演员:赵丹教育家:陶行知2、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代表人:俞平伯李希凡、蓝翎(后来发展到批判胡适的唯心主义)文批的表现:“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3、1952~1955年对胡风文学思想的批判典型:人物、题材、风格、现实主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1980年得到平反(平反的只是人,不包括文学思想)到1985年彻底平反梅志——《胡风传》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出现了理论和创作的高潮。

5、文艺界的反右斗争1957年代表作有:秦兆阳(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巴人的《论人情》作家:丁玲、陈企霞、艾青年轻新秀:王蒙、刘绍棠、张晓亮、从维熙、方之、邓友梅等影响:践踏了“双百”方针,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想的膨胀;群众性的批判运动,伤害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造成了当代文学的巨大损失。

6、文艺政策的调整(1961~1962年)内容:A、提倡题材的多样化,破除题材上的清规戒律;在选择题材上,放松题材限制。

B、三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1)1961年6月,在北京“新侨”召开座谈会,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新侨会议)以及全国故事片创作座谈会也同时召开。

中心议题:发扬艺术民主,尊重文艺规律,为“文艺八条”设定了内容(2)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即“广州会议”)中心议题:周恩来到会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着重阐述了如何正确评价与对待知识分子,如何改善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3)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中心议题:主张可以对“中间人物”进行描写。

代表人:邵荃麟7、“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1)1949年8月,《文学报》、《文汇报》讨论,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的问题(2)1950年4月批评了一批小说。

如:方纪《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吧》秦兆阳《改造》(3)1951年对萧也牧及短篇小说的批判《我们夫妇之间》(4)建国初期(1951~1955)三次大的批判(5)1957年反“右”扩大化(6)1958年“大跃进”狂潮(7)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批李建彤的《刘志丹》。

1963年上海提出“大写十三年”1964年6月第二个批语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改革成果,现代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乐《沙家浜》第二十四章50年代、60年代小说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小说概述长篇小说——“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即:《红旗谱》、《红日》、《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三家巷》、《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短篇小说——“孙萧路,赵西马,李峻王,刘王茹”即:孙犁—《山地回忆》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西戎—《赖大嫂》马烽—《三年早知道》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峻青—《黎明的河边》王愿坚—《党费》刘真—《英雄的乐章》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茹志娟—《百合花》第二节柳青梁斌杨沫1、柳青《创业史》——环境:蛤蟆滩(夏甫村)A、内容和主题作品记述了梁氏父子三次创业两次失败,一次成功的过程,昭示出农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集体化道路,翻身农民才能实现真正的创业。

B、作品结构作品以梁生宝创业为主线,讲述了他同小私有观念蒂固的梁三老汉、王二杠直;以郭世富为代表的独立发家的富裕中农;以姚士杰为代表的反对互助合作的反共富农地主;以郭振山为代表的要求个人发家的党内人物这四方面势力进行斗争,最终实现互助合作。

C、人物简介梁生宝——是50年代初中国北方农民创业者的英雄形象,是贫农的儿子,愿创社会主义大业,有进取和奉献精神,多侧面表现他是党的忠实儿子,有务实的作风,以身作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厚、善良、真诚、淳朴,是社会主义新人。

梁三老汉——是北方农村老一代农民典型,“双重性格”、“中间人物”,有心酸的创业史,有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有小私有者思想,个人创业,有私有者的根性,他的精神王国里充满矛盾:喜悦、信赖、热爱(党组织);有因袭的重负;勤劳、淳朴、正直、善良;狭隘、封闭;不赞成互助组,又关心互助组;纯洁、天真;古板、倔强。

其他人物——蛤蟆滩三大能人:郭世富,富裕中农姚士杰,反动富农(阶级敌人)郭振山,党内人士,表现党内斗争2、梁斌《红旗谱》——环境:锁井镇(千里堤)A、主题作品是一部中国北方农民民主革命斗争的史诗,通过对农民由自发到自觉斗争这一过程的描写,揭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民革命斗争,只有汇入共产党的革命洪流中,才会成功,这一主题。

B、人物点评朱老忠——是中国北方由自发到自觉反抗的农民英雄典型:(1)家族世仇孕育了他反抗性格:苦大仇深、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是燕赵慷慨悲壮之士。

(2)闯关东25年形成了粗犷豪侠、慷慨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有工人气质(3)磨难铸就他的坚韧性,深谋远虑、沉着镇静“出水才看两腿泥”“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4)找到党,由自发到自觉斗争。

严志和——“中间人物”,是中国北方典型的老一代农民形象。

(1)性格内向,软弱、善良(2)总难彻底的摆脱因袭的重负,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患得患失、软弱、动摇3、杨沫《青春之歌》——“成长小说”A、主题作品描写了林道静由自发到自觉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其实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心理变化和精神面貌,昭示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个性解放和人生追求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实现。

B、人物点评林道静——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是50、60年代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正面知识分子形象。

(1)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过自觉而痛苦的磨练,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的30年代革命女性的艺术典型。

她母亲是佃户,父亲是大学校长,母亲生下她后上吊自杀,她在林家的屈辱生活,使其具有反抗叛逆的性格。

父母逼婚,林逃婚投亲,表现其勇于反抗,追求自由民主光明,遇到卢嘉川,认识到自己的反抗是脆弱的,因此把反抗融入学生之中,但投亲不成反落虎口,有海自尽表现其幼稚,脆弱,对余永泽产生好感,耽于幻想,但是当发现余自私卑劣后,又不愿意割裂感情,说明她有浓郁的小资产阶级温情,决定其成长历程的长期性,和思想改造的艰巨性从监狱归来到参加共产党,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她献身革命,忘我工作,从幼稚走成熟(2)林道静是《青春之歌》的女主人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知识青年的形象,她所走的道路,是从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到参加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道路。

C、艺术特点(1)作品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用“同余永泽建立小家庭”、“第一次入狱”、“二次入狱”这三个板块来结构故事。

(2)政治叙事与性爱叙事相结合:1931~1935年大政治事件都包含在作品里(政治叙事),林道静与几个男性之间的情感纠葛是性爱叙事。

(3)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第三节李准茹志娟(代表作)1、李准代表作A、《不能走那条路》——农民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政治语境,政治大于艺术)人物:宋老定——两个儿子:东山(支书),东林(木匠);张栓(倒卖牲口)B、《李双双小传》——1960年作,解放农村妇女劳动力“先结婚后恋爱”2、茹志娟代表作《百合花》——描写往日战争生活的论述:分析百合花的艺术特色?第四节“百花小说”1、概念在“双百”方针鼓舞下,写“干预生活”,写“阴暗面”,表现人情及人性的情感的小说。

2、分类A、“干预生活”——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人公:林震,青年;刘世吾,官僚主义者;韩常新,官僚主义者)B、“爱情”、“人情”、“人性”——邓友梅《在悬崖上》(婚外恋,“我”是主人公,“妻子”团委书记,佳丽娅)宗璞《红豆》(爱情,主人公:江玫,女;齐虹,男;肖素,女革命者)陆文夫《小巷深处》(爱情,主人公:徐文霞,妓女,纱厂工人)第二十五章50年代、60年代新诗第二节郭小川贺敬之闻捷一、郭小川成就及代表作1、50年代——探索发展,创作旺盛A、政治抒情诗:1955、56年组诗《致青年公民》七首(“外宇宙”,表现社会)B、较多表现个人情感,受到批评的诗:1959年《望星空》(“内宇宙”,内心世界)——这类诗主导的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遭批评。

C、长篇叙事诗(探讨人情、人性)“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1979年发现,创作于50年代)——人物:王金主题:革命除了铁的手腕,思想工作十分重要,从人性角度表现战争的内容。

2、60年代初——回到了时代“大我”政治抒情诗:《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3、“文革”和70年代初《秋歌》、《团泊洼的秋天》二、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点1、让激情渗透到感性的形象中,反复渲染、铺陈的手法运用。

长诗《一个和八个》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营教导员王金,被疑为奸细入狱,在狱里,他一面遭受同狱八名真正罪犯的报复性欺凌,一面又是他所忠诚的革命队伍因误解而施予的鄙视,但最终以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力量影响、感化、改造了这些罪犯。

诗人通过对王金这一形象的细致铺陈描写,传达出“摧枯拉朽的革命固然需要战争这个铁的手段,同时也要有爱、同情心、人道的力量”,这一耐人寻味的诗作底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