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心得体会

环境监测心得体会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或空间中的环境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监测,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监测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结合个人经历,分享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心得体会。
二、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浓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实时或定期地对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预测环境问题的出现,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三、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3.1 环境监测方法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远程监测两种方式。
现场监测是指将监测仪器和设备直接安装在待监测的环境中,通过对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获取环境参数的数据。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数据准确度高,但成本相对较高,需要人员实地采集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
远程监测则是通过传感器和通信设备,远程实时监测环境参数,收集数据以进行分析评估。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和成本较低的优点,但精度相对较低。
3.2 环境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也日渐成熟,涵盖了多个领域。
其中包括:•气体监测技术:利用电化学、红外光谱、激光技术等监测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和浓度。
•水质监测技术:通过测量水体中溶解氧、pH值、浊度等指标,评估水质的好坏。
•声音监测技术:通过声学传感器监测环境中的噪声水平,以评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辐射监测技术:利用辐射计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电离辐射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辐射污染。
四、个人体会与心得在我参与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4.1 多维度数据分析环境监测所获取的数据往往是庞大且复杂的,需要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我学习了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例如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环境参数的变化规律。
近地空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近地空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一、前言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器的数量和种类也日益增加。
这些航天器的运行轨迹和状态对于地球大气层、磁场和电离层等环境的了解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就需要如何监测和观测航天器在近地空间环境下的运动和变化状态,而遥感监测技术正是将人类对于近地空间环境的探索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将重点讨论近地空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研究。
二、近地空间环境近地空间环境指的是地球距离地面500千米到10万千米这个区域。
这个区域内存在着电离层、磁场、太阳风等诸多环境因素影响,也是工业界、科研机构、政府军事等领域的关键利益所在。
因此近地空间环境的探测和监测也就成为了航天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监测技术监测技术分为地面观测和星载观测两种。
地面观测技术可以利用地面站网络观测时空位置、信号频率、衰减及其它可观测参数推测航天器状态,但对于近地空间环境的部分变化无法有效监控,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星载观测技术的力量。
四、星载观测技术星载观测技术主要是指在航天器上搭载多个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获取的各种信息,并通过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来监测近地空间环境。
多传感器综合监测技术是星载观测技术中的一种代表。
例如美国的BDP(Basic Defense Program)计划,旨在实现30年内整个近地空间环境的精确预报,就采用了多传感器综合监测技术。
因为多传感器监测需要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因此研究及开发投入也比较大。
中国在星载观测技术方面也有不少成果。
中国青年部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了一项名为“星载环境遥感数据获取”的重大科研项目。
该项目以实践摄影和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方法为基础,利用微小卫星和成熟的星务技术,研制开发了基于星载环境遥感监测宁夏的技术。
五、应用星载观测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监测太空天气状况、为全球卫星通信和导航提供服务、卫星信息采集、DBS电视、气象卫星等。
六、总结遥感技术在近地空间环境监测方面的发展和应用广泛,其中星载观测技术是未来近地空间环境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技术和手段,将在工业界、科学研究及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变化趋势,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状况、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
这些数据通常具有空间属性,即它们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关联。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我们能够揭示出生态环境问题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演变趋势以及与各种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空气质量监测为例,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在城市中心,由于工业活动、交通拥堵和人口密集等因素,往往会面临较高的污染物浓度。
而在郊区或农村地区,空气质量可能相对较好。
通过空间分析,我们可以绘制出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图,直观地展示出污染的高值区和低值区。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污染的严重程度,还能为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比如,如果发现某个区域的颗粒物浓度长期超标,就可以重点加强该区域的工业污染源治理、优化交通规划或者增加绿化面积。
水质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质在不同位置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污染的源头和扩散路径,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例如,如果发现一条河流的上游水质良好,而下游出现严重污染,就可以沿着河流进行排查,找出导致污染的企业或污染源,并加以整治。
在土壤状况监测方面,空间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关系。
这对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比如,在确定工业用地的选址时,可以避开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则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种的分布范围、栖息地状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我们可以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流程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流程一、确定监测目标和内容在实施城市国土空间监测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内容。
监测目标可以包括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的变化、违法用地和占地情况等。
监测内容可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建设用地扩展情况、土地利用冲突等。
二、确定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根据监测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
监测方法可以包括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实地调查等。
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标准、土地利用强度评价指标、建设用地扩展率等。
三、数据获取和处理城市国土空间监测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统计数据等。
数据获取可以通过遥感卫星、无人机、测绘调查等方式进行。
获取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加工,包括图像预处理、数据融合、数据校正等。
四、数据分析和评价在数据获取和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
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方法,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建设用地扩展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相应的监测结果。
五、监测结果呈现和报告编制监测结果需要进行可视化呈现和报告编制。
可以通过制作专题地图、制作统计图表等方式,将监测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
同时,还需要编制监测报告,详细介绍监测目标、方法、数据、结果和建议等。
六、监测结果应用和决策支持监测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城市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七、监测结果监督和评估对城市国土空间监测的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检验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可以通过与实地调查数据对比、与历史数据对比等方法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八、监测周期和持续监测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周期和持续监测机制。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监测周期,可以是每年、每季度或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和监测

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和监测随着人类对科技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我们已经将足迹踏入了空间的边缘。
不管是人造卫星、国际空间站还是成功登陆的月球,都是人类探索空间的一部分。
而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和监测也是这个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首先,什么是近地空间?近地空间指的是地球高度在100千米以内的空间,包括磁层、电离层、大气层等。
利用遥感技术对近地空间进行研究和监测,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大气层、磁场和天气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地球环境的变化。
其次,为什么需要对近地空间进行研究和监测?这主要是因为近地空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很多,如通信、导航、电力和卫星等。
而这些应用都依赖于可靠的空间环境和天气信息。
此外,近地空间中的空气和高能粒子等物质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掌握。
不过,近地空间研究和监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我们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如卫星、飞行器、球式探头等。
这些工具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等,在极端的环境下运行。
其次,我们还需要完整的数据体系和科学软件,才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这些都需要通过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的协调合作,才能完成对近地空间的评估和分析。
当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近地空间研究和监测。
美国和欧洲在此方面做的比较出色,分别拥有多个专门的计划和组织,如NASA、ESA等。
中国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2019年成功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在月球背面进行着陆和巡视,同时也收集了许多近地空间的数据资料。
总之,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和监测对人类的科技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
它是我们全面了解地球环境和加强对自然态势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从而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变化和挑战。
环境检测方法及检出限

环境检测方法及检出限1.引言1.1 概述环境检测是指对自然环境、工作场所或生活空间中存在的各类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的过程。
环境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环境质量,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从而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各类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环境检测成为了保障环境和人类安全的重要工作。
环境检测方法的选择和检出限的确定对于准确分析污染物的浓度和类型至关重要。
环境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各种技术手段。
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测量物理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来评估环境质量;化学方法则通过采样和分析污染物的化学组成来进行环境监测;生物方法则利用生物指标或生物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选择合适的方法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前提。
在环境检测中,检出限是指能够被仪器或实验方法检测到的最低浓度。
设置合理的检出限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检出限的计算方法通常基于统计学原理和仪器的灵敏度,包括峰高法、信号噪音比法、标准偏差法等。
通过确定检出限,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物,并为后续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环境检测方法及检出限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可以为环境治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为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社会做出贡献。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分别介绍环境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以及检出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为读者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和知识。
文章结构部分是用来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安排,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通过概述环境检测方法及检出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来引出本文的主题。
地理空间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地理空间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地理空间分析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预测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空间分析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技术手段,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过程。
在环境监测中,地理空间分析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如大气污染监测、水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
在大气污染监测方面,地理空间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扩散规律。
通过对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可以绘制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图,从而直观地展示出污染的高值区和低值区。
例如,在城市中,由于交通拥堵、工业排放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形成一些大气污染的热点区域。
通过地理空间分析,可以准确地识别这些区域,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此外,地理空间分析还可以用于模拟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过程,预测未来的污染状况,为大气污染的预警和防控提供支持。
水污染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地理空间分析可以用于分析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和迁移规律。
通过对水质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可以绘制出污染物浓度的等值线图,从而清晰地展示出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水系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可以分析出污染源的位置和污染途径,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如果发现某条河流的某个河段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通过地理空间分析可以追溯到上游的污染源,如工厂排放口、农业面源污染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环境。
土壤污染监测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理空间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
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

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国土空间监测是指对国土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为国土资源管理、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是指在国土空间监测工作中,为了实现监测目标和任务,制定的具体工作方案和措施。
本文将就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监测目标和任务。
国土空间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国土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情况,掌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国土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任务包括对国土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利用变化、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评价。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1. 国土资源利用状况监测,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对国土资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分析。
2.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通过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和专题调查,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掌握土地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3. 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监测,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情况,掌握用地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
4.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通过生态监测站点和遥感数据,监测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评估生态环境状况。
三、监测技术支持。
国土空间监测实施需要依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
同时,还需要建立监测站点和监测网络,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验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监测成果应用。
国土空间监测成果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空间规划编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成果还可以用于国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等方面。
五、监测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国土空间监测实施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机构和团队,完善监测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监测数据管理和共享,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六、总结。
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科学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辐射探测 &+%’$ 俄罗斯的服务舱 开 展 了 银 河宇 宙 线 # 中 子 流
量 #! 射线 #高能带电粒子 #电离层探针 #电离层参数和等离子 体波特性监测 &+$’ $ 日本 试 验 舱 开展 了 中 子 # 重 离 子 成 分 # 等 离 子体 # 剂量 # 原子氧的监测和电子元器件评估 &+(’" 为确保航天 员和航天器的安全! 国际空间站开展了多方向空间环境探 测 !已获得了大量环境监测数据 ! 并广泛应用于航天工程 # 科 学研究 " 中国是继前苏联 # 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 航天技术的国家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 % 三步走 &’% 一步 & 包 括 8 艘 飞 船 !现 已 成 功 完 成 了 航 天 员 出 舱 # 返 回 舱 定 位 返 回 等 标 志性 工 作 $ % 二 步 & 实 现 航 天 员 出 舱 行 走 # 航 天 器 交 汇 对 接两 大 目 标 ! 现 已 开 展 研 制 工 作 $ % 三 步 & 建 造 更 大 的 长 期 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8’" 与国外载人航天发展思路一样 ! 从中国 载人 航 天 工 程 启 动 早 期 ! 就 开 展 了 空 间 环 境 探 测 ! 初 步 掌 握 了载人航天轨道空间环境的基本情况 ! 为正式载人飞行提供 了保障服务 &+,7+-’" 在 %二步 & 阶段的空间环境探测中 !装载 ! 台 各 !9()> 探 测 仪 器 ! 能 实 现 辐 射 带粒 子 多 方 向 # 多 能 谱 探 测 ! 组 织 等 效 # 器 件 等 效 ?;/ 谱 探测 ! 及 轨 道 大 气 密 度 # 成 分 # 污 染质量的综合探测 " 在后续的载人航天工程中 ! 空间环境仍 以保障航天员 # 航天器安全为核心 ! 除继续开展粒子辐射 # 轨 道大气环境探测外 ! 还应填补中国载人航天轨道空间等离子 体 # 中子 #宇宙线 #空间碎片探测的空白 "
!"#$"% &’% ()*+" (+,"#+" *#- .))/,"- 0"1"*%+23 !2,#* 4+*-"56 ’& 7+,"#+"18 9",:,#; <==<>=8 ?2,#*
@4J+.N LCM O3..MN 2P31M143QLR2 J4I-L2 -. )"" LJ S""TO 3UL-L+NM> LCM4M 34M 3UU T-.N2 JQ 1C34/MN P34L-1UM2> .M+L43U 3LOJ2PCM4M> LCM MUM1L4JO3/.ML-1 Q-MUN2> 2P31M NMI4-2 ML15 VCM 2P31M M.W-4J.OM.L QU+1L+3L-J.2 -. 3 O3..MN 2P31M143QLR2 J4I-L 13. 2-/.-Q-13.LU, 3QQM1L LCM 23QML, JQ 32L4J.3+L2 3.N 2P31M143QL5 VCM 1C34/MN P34L-1UM2 13. 13+2M 7X<> 7XF 3.N LCM N-21C34/M JQ 2P31M143QLR2 2+4Q31M> MWM. LC4M3LM. LCM 32L4J.3+L2R 23QML,5 VCM 4ML34NMN MQQM1L2 JQ .M+L43U 3LOJ2PCM4M O3TM LCM 2P31M143QLR2 J4I-L LJ NM21M.N5 Y*,/M. NM.+N3L-J. 3.N J*,/M. 1J.L3O-.3L-J.2 JQ 3LOJ2PCM4M 3U2J 3QQM1L LCM 2JU34 1MUUR2 MQQ-1-M.1, 3.N LCM .J4O3U 9J4T JQ LCM4OJ4M/+U3L-J. O3LM4-3U25 VJ M.2+4M 32L4J.3+L2R 23QML, 3.N .J4O3U JPM43L-J.2 JQ O3..MN 2P31M143QL> 7P31M X.W-4J.OM.L3U 8J.-LJ42 Z7X82[ C3WM IMM. J4 9-UU IM OJ+.LMN J. \C-.M2M O3..MN 2P31M143QL6 ]MLM1L-J. JQ 7X82 M.3IUM2 +2 LJ +.NM42L3.N IMLLM4 LCM 2P31M M.W-4J.OM.L -. LCM O3..MN 2P31M143QLR2 J4I-L> 3.N LJ P4JW-NM 3 /JJN 2P31M M.W-4J.OM.L 2M4W-1M QJ4 32L4J.3+L2 3.N 2P31M143QL6 G. 3NN-L-J.> Q4JO LCM N3L3 JQ 7X82> 9M 9-UU 1J.N+1L W34-J+2 21-M.L-Q-1 4M2M341CM26 VCM NMWMUJPOM.L JQ \C-.M2M O3..MN 2P31M143QL -2 N-W-NMN -.LJ ) 2LMP2> 3.N 7X82 34M +2MN -. M31C 2LMP6 7P31M M.W-4J.OM.L3U NMLM1L-J. -. LCM Q-42L 2LMP -2 LJ C3WM 3 P4MU-O-.34, +.NM42L3.N-./ JQ 2P31M M.W-4J.OM.L JQ O3..MN 2P31M143QLR2 J4I-L2> 3.N LJ P4JW-NM LCM M.2+4-./ 2M4W-1M QJ4 LCM QJ4O3U O3..MN QU-/CL6 VCM 2M1J.N 2LMP 1J.2-NM42 \C-.M2M QM3L+4M6 VCM L9J -.2L4+OM.L2 -.2L3UUMN 13. 4M3U-^M 3. -.LM/43LMN NMLM1L-J. JQ 1C34/MN P34L-1UM2 3.N 3LOJ2PCM4-1 M.W-4J.OM.L6 VCM Q-42L NMLM1LJ4 13. NMLM1L O+UL-&N-4M1L-J. P34L-1UM2> O+UL- &M.M4/, 2PM1L4+O> 43N-3L-J. NJ2M 3.N FXV 2PM1L4+O6 VCM 2M1J.N NMLM1LJ4 13. OJ.-LJ4 3LOJ2PCM4-1 NM.2-L,> 1JOPJ2-L-J. 3.N 1J.L3O-.3L-J.6 VCM QJUUJ9-./ 2LMP JQ 2P31M M.W-4J.OM.L3U NMLM1L-J. P3,2 3LLM.L-J. LJ LCM 23QML, JQ 32L4J.3+L2 3.N 2P31M143QL> 32 9MUU 32 LCM .M9 34M32 JQ NMLM1L-./ PU32O3> .M+L43U2> 1J2O-1 43,2 3.N NMI4-26 O3..MN 2P31M143QL_ 2P31M M.W-4J.OM.L_ 2P31M NMLM1L-J.
一 般 地 球 空 间 载 人 航 天 器 运 行 轨 道 高 度 在 %"" !("")* 之间 ! 处于热层大气和电离层区域 ! 主要经历中性大气 # 粒子 辐射 # 等离子体 # 电磁场 # 空间碎片等空间环境 " 载人航天轨 道 空 间 环 境 对 运行 其 中 的 航 天 员 和 航 天 器 的 安 全 产 生 着 重 要影响 " 如美国天空实验室 +#,# 年 , 月 ++ 日比预期寿命提 前 , 年 坠 落!主 要 原 因 是 运 行 期 间 太 阳 活 动 频 繁 !造 成 轨 道 大气密度增加 !导致轨道衰变速率加大 &$’" +#-# 年 +" 月 +# 日 的太阳质子事件期间 !美国 ./. 01234156 号航天飞机的航天员 看到了高能粒子在视网膜上引起的闪光 ! 表明航天员受到了 粒子辐照 &(’" 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在执行第 ./.7++$ 次飞 行任务后 ! 发现机体共有 $+ 个撞击坑 ! 其中舷窗上有 +$ 个 ! 最大的坑在 $ 号舷窗 ! 大小为 898"(9-** " 因此 ! 研究载人航
7"("!""!%%8%!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空间环境探测 ! 电子信箱 " 科技导报 ?!.! !?+ %+ &
C MY K
综述文章 ! #$%&$’( "
从 !" 世纪 #" 年代开始载人航天工程研制 ! 成功完成了 $ 次 无人飞行和 % 次载人飞行 "
&%’
比其他航天器更为严重 " 因此空间碎片和微流星的监测研究 得到广泛重视 " 国际空间站是一项大型的载人航天国际计划 ! 由美国 # 俄罗斯 #欧洲 # 日本 # 加拿大等国家和机构制造的舱段组装而 成 &+"7++’" 美国在舱外开展了原子氧剥蚀效应研究 ! 验证了多种 新型太阳电池片的 环 境 适应 性 &+!’$ 欧 洲 空 间 局 的 哥 伦布 舱 开 展了微流星和轨道碎片 # 原子氧 #等离子体放电 #太阳 ;<=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