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考试重点终极版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终极版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终极版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

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监视性监测即常规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监测。

是为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监督性监测,由其所辖监测部门依法对所辖地区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的行为特定目的监测:是为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分为: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环境监测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监测方法要求的特点:监测数据的特点:优先监测是指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国家级标准和地方性标准2个级别我国环境标准依据其性质和功能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包含全部技术和管理的活动和措施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其采样断面一般分为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背景断面: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若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若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对照断面,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控制断面:为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的采样断面。

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

在各控制断面下游,若河段长度超过10km,还应设消减断面消减断面:最后一排污口1500m以外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应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要求如下:⑴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口断面。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第一篇: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环境监测1、饮用水标准的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污水的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地表水的常见指标有哪些?2、第一类污染物有哪些?3、含氮化合物有哪些存在形态?不同时期分别以什么形态存在?分别怎么检测?4、含磷化合物的存在形态有哪些?5、BOD、COD和OC的测定原理和环境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6、常见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7、BOD、COD、DO、OC、PCB、PAH、VOC、SS、TSP、PM10、HPLC、GC、ICP-MS这些常用英文缩写的中英文全称是什么?8、水质监测的断面要如何设置?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将水体划分哪几类?10、11、12、13、14、15、16、17、18、19、水样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采底质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土壤分成哪几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常见指标有哪些?土壤采样有哪些布点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土样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土壤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控制要点有哪些?请解释下列名词的含义:误差、偏差、准确度、精确度、灵敏度。

环境监测的考试题型:不定项选择、填空、计算、简答、案例环境评价1、如何划分水环境评价等级?2、如何进行不同评价等级的水质现状调查?3、常用水质预测模型:稳态模型、一维模型、S-P模型题型至少有:简答、计算,其它不清楚第二篇:《环境监测》复习绪论1、分类: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检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保工作进展。

包括:污染源监督检测和环境质量检测。

2.特定目的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5、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监测》复习

《环境监测》复习

《环境监测》复习第一篇:《环境监测》复习绪论1、分类: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检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保工作进展。

包括:污染源监督检测和环境质量检测。

2.特定目的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5、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特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是最基本的标准,也是范围最小,规定最松的标准,地方和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可以比国家标准更严格,更具体,执行时优先于国家标准。

水和废水监测2、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首先明确监测目的,然后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检测项目,布设监测点,合理安排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检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等。

监测断面:背景断面可以调取水利部门的水文测量数据,对照断面需要设置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之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一般设置一个。

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区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数目根据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

削减断面一般也一个,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是指河流收纳废水污水后,经扩散稀释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

采样点:水面:宽小于等于50m,只设一条中泓垂线,50-100m,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大于100m,三条。

如果证明断面水质均匀,可只设一条中泓垂线。

垂线上:水深小于等于5m,水面下0.5m设置一个采样点;若不足1m,在1/2水深处设置。

5-10m,水面下、河底上0.5m,分别设置一个。

大于10m,2+1(0.5、0.5、1/2)。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怎样测量污染物排放总量?(1)监测一类污染物(能在生物体内积累,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全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全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全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一)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3)KMnO4法(高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

氯离子干扰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二)高锰酸盐指数(IMn)CODMn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示。

其中碱性高锰酸钾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

(三)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硝化阶段在5~7d,甚至10d以后才显著进行,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日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1)测定意义1.定义: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以C的mg/L 表示。

2.意义:比BOD、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更能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的程度。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环境监测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A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B 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使用C 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D 同时设计、同时规划、同时投产答案:A解释:“三同时”制度要求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以确保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大气污染物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A 直接采样法B 富集采样法C 自然沉降法D 溶液吸收法答案:C解释:自然沉降法通常用于颗粒物的监测,而非大气污染物的采样。

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和溶液吸收法是大气污染物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

3、测定水样中化学需氧量(COD)时,常用的氧化剂是()A 重铬酸钾B 高锰酸钾C 过氧化氢D 次氯酸钠答案:A解释:在测定水样中化学需氧量时,通常使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反应来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含量。

4、以下哪种噪声测量仪器适用于测量环境噪声的频谱()A 声级计B 频谱分析仪C 噪声统计分析仪D 个人噪声剂量计答案:B解释:频谱分析仪能够对噪声进行频谱分析,了解噪声在不同频率上的分布情况。

5、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是()A 干法灰化B 湿法消解C 微波消解D 以上都是答案:D解释:干法灰化、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都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多选题1、环境监测的目的包括()A 评价环境质量B 追踪污染源C 确定环境容量D 预测环境变化趋势答案:ABCD解释: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通过监测可以评价环境质量状况,追踪污染源,确定环境容量,为环境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能够预测环境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以下属于水质物理指标的有()A 温度B 色度C 浊度D 电导率答案:ABCD解释:温度、色度、浊度和电导率都是水质的物理指标,能够反映水的物理性质和状态。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考点第一章绪论1.监测: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视、测定和监控。

2.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环境监测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①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②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及固体废物等)。

2.特定目的监测①污染事故监测;②仲裁检测;③考核验证监测;④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2)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或废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污染因子的综合效应:①独立作用;②相加作用;③协同作用;④拮抗作用2.环境监测的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方法3.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4.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第三节环境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分为五类2.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

3.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制订1.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②监测断面布设;③采样点确定;④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考简答题写这四点)2.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明确监测目的;②调查研究;③确定监测对象;④设计监测网点;⑤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⑥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选定分析测定技术;⑦提出监测报告的基本要求;⑧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⑨提出水质监测综合评价报告。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总结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总结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总结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环境监测按照监测目的分为: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检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检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环境污染的特点。

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环境监测技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类。

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标准化: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效果,并适当考虑产品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

用于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其他方法。

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象色谱-质谱法、其他方法。

河流、琥珀监测断面的布设: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

P43水样类型: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和等比例混合水样)、综合水样(把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

地表水流量测量:流速-面积法、浮标法。

废水流量监测:流量计法、容积法、溢流堰法。

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HgCl2,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CuSO4,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水样的消解:湿氏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环境监测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监测来检验和判别工业排放物浓度或排放量是否超标,检验和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分类: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二,中国环境标准体系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本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三,废水监测项目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第二类是在污染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四,河流监测断面采样点位布设当水面宽小于50米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50—100,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大于一百,设左中右三条。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不足0.5,在二分之一处设;0.5—5,水下0.5处设;5—10,水下0.5处,河底上0.5处;大于10,水下0.5,水底上0.5,二分之一处,各设一。

五,水样保存方法与保存要求要求1.减缓生物作用2.减缓化合物或者络合物的水解及氧化还原作用3.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

保存措施:1,冷藏或冷冻 2,加入化学保存剂:控制溶液 pH 值,加入氧化剂,加入还原剂,加入抑制剂六,水样消解的作用和要求及消解类型类型:湿式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要求:消解后水样要清澈透明无沉淀。

作用: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解的无机物。

七,水样常见富集与分离方法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

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监视性监测即常规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监测。

是为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监督性监测,由其所辖监测部门依法对所辖地区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的行为特定目的监测:是为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分为: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环境监测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监测方法要求的特点:监测数据的特点:优先监测是指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国家级标准和地方性标准2个级别我国环境标准依据其性质和功能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包含全部技术和管理的活动和措施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其采样断面一般分为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背景断面: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若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若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对照断面,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控制断面:为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的采样断面。

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

在各控制断面下游,若河段长度超过10km,还应设消减断面消减断面:最后一排污口1500m以外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应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要求如下:⑴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口断面。

⑵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监测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置1个监测断面⑶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排污口处⑷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断面一致⑸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⑹监测断面的设置数量,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⑺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置监测垂线在一条宽80m、平均水深8m的主河道的控制断面上设置采样点,按要求至少设4个水面宽垂线数水深采样点数水深分层情况采样点数地下水监测项目:对不同用途的地下水还要选测一些特殊项目水样采集注意事项:1)地表水质监测通常采集瞬时水样2)测DO、BOD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用水封口3)测定油类、BOD、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4)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30mm 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并且采集瓶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5)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6)采集水样时,为防止金属沉淀,需要在水样中加入硝酸试剂污水水样的采集:当水深>1m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当水深<=1m时,在水深的1/2处采样。

注意事项:1)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

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能清洗2)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3)用于测定悬浮物、油类、BOD、硫化物、余氯等项目,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水样的保存:1)加生物抑制剂2)加入酸或碱3)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截留在孔径为0.45μm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的固体质量水质自动检测站8项检测指标(水温、pH、浊度、DO、电导率、COD、氨氮、TOC)中,COD是指水体中的含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量采集自来水水样,先将水龙头开到最大,放水3min,再用酒精灯(或棉花沾酒精)火焰灼烧水龙头灭菌,然后放水1min,再采集水样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特定指标:总磷和总氮测定BOD5时,必须进行接种的水样: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的有机物综合指标是TO D★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分指数最大的空气污染物(API>50)超标污染物(AQI>100)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网点设置的类型:①污染监控点:以监测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最高浓度或主要污染源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而设置的监控点②空气质量评价点:以监测地区的空气质量趋势或个环境质量功能区的代表性浓度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③空气质量对照点:以监测不妥当的城市污染影响的城市地区空气质量状况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④空气质量背景点⑤加密网格点常用的采样点布设方法: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布点时先将监测地区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划分成若干功能区,再按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区域内设置一定数目的采样点。

一般在污染较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居民区多设采样点网格布点法:对于多个污染源,且在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此布点法。

该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

若主导风向明显,下风向设点多一些,一般占总采样点的60%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重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先找出污染源的中心,以此为圆心在地面上画若干个同心圆,再从同心圆做若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样点。

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应多设采样点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以点源为顶点,成45°扇形展开,夹角<90°。

采样点设在扇形平面内距点源不同距离的若干弧线上。

每条弧线上设3—4个采样点,相邻两点与顶点的夹角一般取10—20°,在上风向应设对照点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对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铅、苯并芘及氟化物,其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确定要获得1h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45min;要获得日平均浓度值,气态污染物的累计采样时间应不少于18h,颗粒物的累计采样时间应不少于12h采样频率按采样原理可将空气采样方法分为直接采样法、富集(浓缩)采样法、无动力采样法直接采样法:测得为大气瞬间浓度富集(浓缩)采样法:采集时间较长,测得为平均浓度无动力采样法:结果为加权平均浓度或浓度变化趋势。

测定:自然降尘量、硫酸盐化速率及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冷凝法、重量法、干湿球法富集采样法有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适合于采样气溶胶态物质的气体捕集装置有冲击式吸收瓶、多孔玻板吸收瓶、分配型填充柱、反应型填充柱土壤样品的采集,必须遵照“随机”布点原则,分为简单随机、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区域背景土壤采样,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米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农田土壤采样分为剖面样和混合样。

需要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时,要采集土壤剖面样。

混合样的采集布点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和蛇形布点法农田土壤采样,采取采集混合样的方案。

每个土壤单元设3—7个采样区,单个采样区范围以200m×200m左右为佳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其中小型建设项目设1个柱状样采样点,大中型建设项目不少于3个柱状样采样点,特大性建设项目或对土壤环境影响敏感的建设项目不少于5个柱状样采样点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过筛:100目筛(金属)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到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称为土壤背景值采集剖面样品时,剖面的规格一般为长1.5,宽0.8 高1.2易燃性鉴别:鉴别易燃性即测点闪点,闪点的测定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对于含有固体物质的液态废物,若闪点温度低于60℃(闭口杯),则属于易燃性固废对于固废,在标况下因摩擦或自发性燃烧而着火,或经点燃后能剧烈持续燃烧的固废,属于易燃性固废腐蚀性的鉴别方法,一种是测定pH,一种是测定在55.7℃一下对标准钢样的腐蚀深度当固废浸出液pH≤2或pH≥12.5时,则有腐蚀性。

腐蚀深度>0.64cm/年时,则有腐蚀性浸出毒性鉴别:金属离子的测定+硝酸(硝酸-硫酸溶液)检测结果的判断方案:份样数为100,则超标份样数下限为22若固体份样数为N(N>100),则超标份样数的下限值用22N/100来计算一般按固废是否具有腐蚀性、浸出毒性、易燃性、急性毒性和反应性来进行判定,凡具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毒性者即可称为危险固废4、对河流污染的监测,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地点的断面称为对照断面。

4、怎样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_小于5m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水深1/2处___ ,当水深____5~10m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水面下0.5m和河底上0.5m_____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监测的含量及形态;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组分1、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1)河流常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人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或排污口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的地点,河流的入海口,湖泊、水库出入河口处,国际河流出入国界交界入口出口处等);消减断面:距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采样点:每一条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50m 时,要设三个采样点.水面下0.3~0.5m处一点,河底以上约0.5m一点,1/2水深处一点。

水深超过50m时,应酌情增加采样点数。

2、大气降水监测的目的是什么?了解在降水过程中从空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沉降物的主要组成,某些污染组分的性质和含量,为分析和控制空气污染提供依据,特别是形成酸雨对各种环境的影响。

2、瞬时水样: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采集的水样。

3、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这样的声级就是等效连续声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