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事业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pdf

(完整word版)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复习备考思考题课件资料.pdf

甲骨档案的内容 (1)占卜刻辞(卜辞) ,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 (2)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 (3)记事刻辞,即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 (4)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含玉牒) 。
甲骨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孙诒让写成《契文举例》 ,这是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 甲骨档案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1、是对商周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是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是印证了《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一些材料的真实性,订正了某些史实的谬误。 4、是推动了书法史、微雕史等文化现象的研究。
殷墟(前 13 世纪 -11 世纪)——————甲骨文
(二)关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
1900 年~公元前 1500 年。 1959 年
开始发掘,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
三、古代文献的记载: 《左传》、《礼记》、《论语》
1、名词解释: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1、不仅仅产生于商朝; 2、在占卜过程中形成的; 何为“占卜”?占卜是一种宗教现象。 在神权政治时期,宗教为政治所用,成为政治决策的手段; 3、其性质是商王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政务档案; 一篇完整的殷商卜辞文书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是叙辞(前辞) ,记载卜问的日期(殷人以干支纪年)以及卜官的姓名; 2、是命辞(问辞) ,记述向神祖卜问求告之事,即贞问之辞; 3、是占辞,记载卜兆之结果,即根据兆圻而定的吉凶之辞; 4、是验辞,记述卜问以后应验的情况 占卜刻辞已具备了文书基本要素,即程式化的成文性。

档案有关的名词解释

档案有关的名词解释

档案有关的名词解释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记录、保存和传承信息的一种形式。

档案所涉及的名词众多,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和背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档案有关的名词,并进行解释和探讨。

1. 档案学: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领域的学科。

它涉及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内容。

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档案的产生、组织管理、档案业务流程等,旨在提高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2. 档案馆:档案馆是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

它承担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档案的职责。

档案馆在保障社会信息安全、传承文化遗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档案保管期限:档案保管期限是指档案在达到某个状态后,需要保留的时间。

不同类型的档案保管期限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进行规定。

合理的档案保管期限可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 档案鉴定:档案鉴定是对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信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档案鉴定的目的是确定档案的价值和用途,并据此制定档案管理策略。

5. 档案编制:档案编制是指对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整理的过程。

编制规范的档案能够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和管理水平。

6. 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档的过程。

数字化能够提高档案的存储、检索和传输效率,便于实现远程访问和信息共享。

7. 档案密级:档案密级是对档案涉密程度的分类标准。

根据档案的敏感程度和需要保护的内容,可以将档案划分为不同的密级,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8. 档案利用:档案利用是指根据需求进行档案检索、查询和研究的过程。

档案利用可以为科研、历史研究、法规制定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9. 档案存储:档案存储是指对档案进行长期保存和管理的过程。

合理的档案存储条件可以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10. 档案传承:档案传承是指将档案信息和价值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通过档案传承,社会可以不断积累和传承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以上是一些与档案有关的名词解释。

档案作为记录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保障社会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第一部分:名词术语⒈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主要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

⒉简牍档案:书于竹木,故称简牍档案,简和牍区别主要表现在容字数量和用途上。

⒊金文档案: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及两周。

⒋石刻档案: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亦称铭文档案或题铭档案。

⒌缣帛档案:是随着丝织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战国时已有用嫌帛作为书写材料。

⒍赋役档案:即手实、计帐。

手实:是互助登录的本户人口、年龄及受田数的户籍。

计帐:是地方机关根据户籍(手实)造报的第二年的赋役册(预算)。

⒎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

⒏刑书:是春秋中后叶出现的限制旧贵族特权,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的成文法,他具有成文、公开和相对同等适用的特点。

⒐计书:战国时的赋税档案,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统治的依据。

⒑谱牒:有族谱、家谱、宗谱等不同名称。

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

⒒起居注:古代记载帝王者言行的册籍,起源于古代史官记注。

⒓时政记:皇帝和宰相的议政记录。

左右史起居注之外,有政事及奏对,由宰相撰录者,谓之时政记。

⒔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

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当公文有错误需改正时,便用同样的黄纸,覆盖在有错误的地方。

这一制度历代沿用。

14.金耀门文书库:金耀门文书库最初是最高财政机构三司的文书库,是比三司架阁库更高一级的档案工作部门,后来逐渐发展具有了国家档案馆的性质。

金耀门位于东京外城西北部,原为后周肃政门,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名金耀门,三司文书库位于此门附近,故称金耀门文书库。

15.吏员出职制度:吏员出职制度是指吏员任职期满,无过错,可以脱离吏职外为官员,即由吏升官的制度。

第二部分:专题梳理一、春秋时期档案的广泛利用与文化学术的发展(一)历史背景这一时代,具有兼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特点,随着王室衰落、世卿制度、贵族地位下降,出现了以下现象:⒈人才:各国养士之风盛行,为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培养人才的作用。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中国档案事业史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档案事业历经了多个阶段,不断发展壮大。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国档案事业史的主要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清朝时期的档案管理清朝时期的档案管理,主要由三个部门来负责:一是皇家档案馆,主要负责收集、整理、保管皇家及各级官员文件、图画和器物等;二是翰林院,主要负责清朝皇帝的书信、诏书等文字资料的征集、整理和保管;三是户部,主要负责财政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清朝时期的档案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有专门的机构、规章制度和职业档案人员。

当时的档案管理以收集、整理为主,尤其是皇家档案馆的收集整理工作,使一些珍贵档案得以保留至今。

但是,在安全保密方面,各项工作尚不够制度化,保护措施不够完备,档案保存中存在较大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二、民国时期的档案管理民国时期,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机构更加规范和专业化。

1921年,国立北京图书馆设立“档案部”,开始采用专业档案人员,确立了政府档案的征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省、市、县等各级地方政府相继设立了档案馆或档案管理机构,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档案管理体系。

在技术手段方面,民国时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如气候控制、环境保护、酸性纸张使用等,档案管理工作也更加系统化。

同时,档案的利用和服务也逐渐开始推广,民国时期的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了从“收而不藏”到“藏而不用”再到“藏而佳用”的转变。

但是,民国时期的档案管理也存在一些缺陷,包括档案管理机构的专业水平和经费等方面的不足,档案整理和保管不规范等问题。

三、新中国时期的档案管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档案事业开始真正发挥出重要作用。

为了统一全国政府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1月创办了中国档案馆,开始了新中国档案事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历程。

各省、市也陆续成立了自己的档案馆,形成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体系。

中国档案事业史试卷

中国档案事业史试卷

中国档案事业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档案副本制度始于____( )A.夏B.商C.西周D.秦2.战国时的赋税档案称____( )A.计书B.图版C.手实D.计账3.我国历史上____时始设史馆,成为王朝垄断修史的机构。

( )A.北魏B.北周C.南朝宋D.北齐4.古代记载帝王言行的册籍称____ ( )A.时政记B.起居注C.实录D.日历5.宋王朝设的中央档案库是____ ( )A.六部架阁库B.枢密院架阁库C.三司架阁库D.金耀门文书库6.《满文老档》的记事年代起自天命前九年,即公元____ ( )A.1606年B.1607年C.1608年D.1609年7.现存太平天国档案有____余件。

( )A.200B.300C.400D.5008.国民政府于1933年为整顿国家机器,在国家机关内发起了____ ( )A.文书工作竞赛B.行政三联制改革C.行政效率运动D.档案管理改革9.我党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关于档案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 ( )A.《文件处理办法》B.《文件处置办法》C.《档案处理办法》D.《档案处置办法》10.南京史料整理处于____ 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A.1961年B.1962年C.1963年D.1964年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甲骨文书的体式包括____ 等部分。

()A.叙辞B.卜辞C.验辞D.问辞E.占辞2.金文档案是____ ()A.王朝的政务文书B.国家机关办理事务的产物C.王和各级奴隶主贵族的重要记事档案D.王和贵族保存于家族或宗庙的重要历史记录E.王和贵族为将重要文件流传后世子孙而形成的3.东晋末年桓玄所发布的诏令标志着____ ()A.纸取得与简牍同等的地位B.纸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书定材料C.至此纸最终取代简牍D.黄纸从此为朝廷所专用E.纸开始用于书写公文4.元代在文书工作制度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如____ 等。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xx档案事业xx复习资料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

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典、谟、训、诰、誓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

其他名人:xx;甲骨学的开上之作:xx。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xx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xx档案的管理a.登于天府。

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

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

“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xx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1.计书: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教材:《中国档案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周雪恒)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了解我国历史上档案管理的制度、方法及其经验教训与成就(包括现存历史档案概况);认清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相互关系,具备基本的从历史表象背后分析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作系统阐述,阐明其对于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为当前档案事业提供历史借鉴。

借此,还可以丰富学员的专业历史知识,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对我国档案事业的热爱。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章从两节内容向学员介绍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夏朝档案的产生。

目的使学员了解我国档案的起源及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和社会条件,并对夏王朝的建立及其档案有个基本性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讲解:(一)主要讲授内容第一节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二、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三、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第二节夏朝档案的产生一、夏王朝国家的建立二、关于夏朝文字与古史记载中的夏朝档案(二)重点知识解析《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方法。

考察现代文化落后的民族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如独龙族远行以结绳记日,哈尼族买卖土地以打结表示田价。

刻契记事比结绳为进一步,所谓刻契,即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复习题1、我国历史上原始记事方法有哪些?2、原始记事的特点?3、为什么说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4、为什么说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5、夏王朝国家是怎样建立的?6、我国档案的起源?7、现今存世记载夏史较详的文献?8、迄今留下的夏代文书种类?9、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月令历书?10、禹刑。

档案事业史

档案事业史
骨面最薄处。 灼兆:占卜时,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把卜问求告之事向神祖禀明,
然后用一圆形木柱一头烧成炭火,灼于甲骨背面之“钻”处,因圆形 可集中热力以增强其爆裂性。 刻辞:甲骨呈兆之后,占卜活动就告结束。但要把卜问的原委、时间、 卜官名,以及日后应验情况,用锋利的青铜刀契刻在甲骨上。 经过这一系列的程序,占卜活动完结,商王朝重大政事决策完成,占 不刻辞随即形成,甲骨文书亦制作完成。
世人将甲骨早期研究成绩最大者号称四堂: 即罗雪堂(罗振玉)、王观堂(王国维)、 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
国外还有不少学者研究甲骨档案。日本就 有“甲骨学会”,并出版甲骨学杂志。
四、甲骨档案的史料价值
甲骨档案的出土,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 丰富的最直接可信的原始材料。
甲骨档案的出土,不但商史可据以研究, 就是商以前和商以后好多古史上的问题, 也可以从这里探求获得解放。不仅对史学, 而且对古文字学,古代自然科学,宗教等 研究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
第一章 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 的建立
第一节 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
传说(口耳相传,“十口相传为古”)
原始实物记事(结绳和刻契)
图画记事(“文字的前驱”) 所有原始记事的共同点:脱离语言,意义不确定,
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已有备忘、信约和凭证作用, 所以成为档案的前身,即档案起源的形态。
甲骨档案的发现可说是对商代史料空前惊 人的大发现。
第四节 商朝简册档案
简册档案以竹木为载体。
甲骨档案与《商书》迥异:从体裁看,甲骨档案 为一文一事记账式记录,《商书》是长篇记叙文 辞;从文书用语看,甲骨文书为贞人所用占卜文 书专用语言,《商书》使用了“比喻”、“描摹” 等。从内容看,甲骨文书为神的旨意的显示, 《商书》则为殷王及有关大臣言、事的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刻契: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2、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简:狭长的竹片或木片,故有竹、木简之称。

牍:方形的木片。

4、策:册的假借字,是若干片简编联在一起。

5、金文档案:专为记事铭文而铸计书:是战国时的赋税档案。

6、移书:又称遗书,是春秋战国期间,各国官吏或国与国之间的公务往来文书。

的青铜器,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7、制:皇帝颁布重大制度时的命令性文书,也用于诰谕和责让官吏。

8、诏:皇帝颁布命令的文书。

9、奏:臣僚向皇帝进言陈事的文书。

10、议:群臣讨论未决政事的文书。

11、石刻档案: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

12、策书:是指皇帝用来册封或罢免诸侯王、三公等大臣的王命文书,一般书写在两片相连的竹简上。

13、戒书:这种文书初为皇帝教诲、训诫州刺使、郡守及三边营官等地方军政长官的文书,后来,凡对京外各官的诏谕也用诫书。

14、谱牒: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的文书。

记注档案:记载封建统治者言行的文字材料。

15、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

16、甲库:是唐朝三省机关中分别设置的专门保管官员甲历档案的机构,这是国家机关中现行档案的专职管理机构。

17、架阁库:是以架阁的形式保存文书档案的机构。

18、票拟:是内阁阁臣在臣下上呈的奏章上先用小纸拟出初步处理意见,贴附在奏章上供皇帝参阅。

19、军册:是明代控制军士和军户以保障军队兵员补充的文书。

20、贴黄:是明代的人事文书。

21、幕友:是清代地方各级长官自行延聘的人员。

22、书吏:是清代国家机清档:是编年汇抄档案的意思。

关的正式雇员,广置于中央机关和地方各级官府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